临安不夜侯 第1118章

作者:月关

  可如今,他能算计的还剩下些什么啊。

  为什么,为什么我甫一登基,头上便压着任得敬这座搬也搬不开的大山。

  如今江山也丢了,帝位也没了,被杨沅那狗贼打,我还要想方设法取悦于他?

  ……

  七宝山上,杨沅站在那儿,望着正在不断拓宽的山路。

  他只穿了一件青灰色的直裰,与往日锦袍玉带的打扮相比,显得格外朴素些。

  一块铭刻着所有捐资筹建吴山学宫人员名字的巨大石碑,工匠也在叮叮当当的雕刻当中。

  奠基仪式上,这块碑是要首先立起来的。

  “大王,侍卫步军司的人来了。”

  刘大壮跑到杨沅身边,大声禀报了一句。

  杨沅转过身,向远处望去。

  一队官兵,正从山间形成蜿蜒的队伍过来。

  大宋军队是有经商之权的,不过直接调用士卒,那就只能是承建具有官方背景的工程才行。

  这座学宫,捐赠碑上排在最前面的就是太皇太后吴氏,奠基当天,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要来的。

  因此一来,学宫建造的具体施工人员,就顺理成章地由侍卫步军司的人负责了。

  看着正在开拔过来的步军司官兵,杨沅微微一笑。

  侍卫步军司的步帅,是吴挺。

  可是据杨沅所知,执掌虎府的却是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楼忘臣。

  楼忘臣是东宫洗马,藩邸旧臣。

  ……

  皇宫里面,此时在勤政殿上就坐的,都是东宫旧臣。

  赵愭正在开小会,这种小会,自然只有他信得过的心腹们才能参加。

  “杨沅在潼川府路开设的火器司,可已全部接收了?”

  “官家放心,沈虚中奉诏赴潼川府,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接收杨沅一手建立的潼川府路火器司。

  那些火器图纸、制造匠人,已经全盘接收,正在迁往临安路上。”

  赵愭听了,不禁欣然点头:“以前的突火枪,只能听个响儿,看个火儿,吓一吓不知就里的人。

  想不到,杨沅竟然鼓捣出这么犀利的火器来,尤其是那重炮!”

  赵愭兴奋地道:“韩靖北给朕上过有关火器的详细奏章,那火器威力,都是他在军中亲眼所见。”

  “如今有了这些图纸和匠人,再把临安火器匠人集中过去,朕一定能研发出更加厉害的火器。

  这火器尤为厉害之处,在于一个摸惯了锄头的农夫,草草练上个把月,便能上手。

  到那时,朕想一扫六合,威御宇内,有何难哉?哈哈哈哈……”

  ……

  与此同时,叙州,马湖蛮。

  马湖蛮当初几乎被杨沅的疯魔军给灭族。

  及至后来,杨沅开拓商路,强令三蛮下山,沿要道而居。

  叙州三蛮尝到了经商做买卖的好处,倒是对此安排甘之若饴了。

  他们遗弃在山中的竹楼村寨,经过一年多的光景,就已成了废墟。

  不过,这些深山村寨的设立地点,显然都是当地土著千百年来生存经验的体现。

  这些地点都是附近地理条件,最适合聚居生活的所在。

  而此时,山中一个遭遗弃的大部落,却已焕然一新。

  整个寨子都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然后在此地重新建造了寨子。

  这座寨子却不是竹楼竹篱,而是就地采土烧制的砖瓦。

  高大的围墙,砖石的屋舍,进去之后,更是层层关隘。

  这里就是杨沅的新秘密火器研发基地。

  杨沅的火器生产,倚仗于众多的匠人。

  从建立之初,为了保密,杨沅就设置了层层“防火墙”。

  很多火器研发基地的老匠人,都不知道在他们之上,还有一个最核心的研究团队,那个团队的核心人物叫萧千月。

  而实际上,就连萧千月也不是这个火器研发基地的核心。

  这个火器研发基地的核心,从来都只有一个人,他叫杨沅。

  杨沅不懂火器制造,但是他的奇思妙想,却能让这些能工巧匠越过几十年、数百年的摸索过程,直接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

  这个火器开发基地落成之后,几位核心大匠各司其职,正按照杨沅的“奇思妙想”在进行着不懈的研究。

  杨沅是设想提出者,这些匠人则是在听到这让人豁然开朗的奇思妙想后,去把它努力实现的人。

  他们从杨沅那儿拿到了很多闻所未闻的创意。

  什么多管火器,转轮火器、连发火器,火绳枪、燧发枪、定装弹药、锥形枪弹、膛线作用等等。

  杨沅提出的很多概念,都是这个时代的匠人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

  这些概念当然未必现在就都能实现。

  比如说,锥形弹,也就是现代常见的子弹。

  这玩意儿就很好实现,想到了就能做出来。

  可是一经试射,匠人们便发现,除非能研制出威力更大的火药,否则以黑火药的最佳配比,那也莫如仍旧使用圆形弹丸。

  因为锥形弹固然射程更远一些,穿透力也更强一些,但是现在的火药威力使得弹头初速低,射程近,子弹动能不够。

  这种情况下,明显是弹头在体力翻滚产生的破坏力更大。

  不用钢铁弹头而是使用更软的铅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铅丸软,一旦碰到比它更硬的骨头,它会在体内炸裂,而且铅还有毒……

  匠人们在不断地研究,不断地试错,不断地寻找在现阶段技术条件下可以实现的威力最大的火器。

  而这里是不为外界所知的,自从叙州三蛮外迁,这里便荒无人烟了。

  这里成了叙州三蛮都不愿意冒险回山探望的故地。

第831章 亲政在即

  赵愭听说已经把杨沅在四川创建的火器司全部接收,并入了大宋的军器监,心中便踏实下来。

  此时的火器,受限于天气等自然因素、科技发展的技术因素等影响,还未必能对冷兵器形成超维辗压。

  但它易于上手,有这一个优点就足够了。

  有了这个优点,大宋“爆兵”的速度就能比对手快。

  而大宋相对于金国,人口优势和经济优势,使得它能比金国更能支撑“爆兵”带来的客观需求。

  如此一来,大宋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好,好的很!”

  小皇帝手指轻叩桌面,略显稚嫩的面容,带着几分自得的笑意。

  他小时候,亲眼见过他的父亲在权相秦桧的排挤打压下,那谨小慎微的生活。

  那时他的父亲,还是普安郡王。

  再经赵谌和东宫属臣们不断对他的进言,他对杨沅,渐渐便形成了一种特殊印象。

  他对杨沅格外有着一种惶恐的畏惧。

  他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也要步了父亲的后尘。

  尤其是西夏皇帝李仁孝,现在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这个之前被西夏国相任得敬一直踩在脚下的皇帝是什么下场,他是亲眼看到了的。

  他不想步任得敬的后尘。

  “杨沅的儿子们,可已回京了?”

  又一名东宫旧臣应道:“潼川路经略安抚使沈虚中已经按照官家的意思,催促过了。

  不过,杨家川峡地方利用杨沅的权势大肆扩张商源,买卖做的很大。

  杨沅留下擅长经营的几个妾侍,正在处理相关产业。

  杨沅的子嗣,是要随她们一起回京的。”

  赵愭皱了皱眉:“要快,杨沅的潜势力,在外而不在朝。他的子嗣不回京的话,朕不放心。”

  一名东宫旧臣轻笑道:“官家放心,地方上盯着他们呢,跑不了。”

  另一名东宫旧臣道:“之前,杨沅赴任潼川,他的妻、子一家人,足足过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处理好了京中的产业,全部搬去潼川。

  如今杨沅回京也不过个把月的时间,他们来不及回京,也属寻常。官家不必过于担心。”

  “是啊,杨沅如今已经没了兵权,又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皇城司的人一直盯着他呢,官家只管宽心。”

  赵愭轻轻吁了口气,若有所思地道:“之前,杨沅的家眷赴川,料理临安产业,足有一年之久。

  去了四川之后,杨家产业更形扩张,怕是已经富可敌国了吧?”

  几位东宫旧臣面面相觑,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地道:“据臣所知,杨家产业虽然繁杂而庞大,不过却未必有那么多的钱。”

  他解释道:“杨沅赴川之后,投入巨款,建造了造纸坊、印书坊、钢铁冶炼等产业,投入大,收益慢。

  之所以结束产业需要太多时间,也是因为许多钱抽不回来,转让、出兑等,都需要时间。”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