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关
原本金国的谍报组织只有“血浮屠”的一个部门。
而血浮屠同时还兼备着金国皇帝的警卫任务和赴异国暗杀任务。
汤道生自然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力,但是仅靠“血浮屠”内的谍报组织,确实力量有些薄弱。
所以现在金国又设立了“内隐处”、“万机司”和“烽燧局”三个互不统属,皆向“血浮屠”负责的谍报组织。
内隐处专司金国内部的谍报事务。
鉴于金国大将箭筈关守将蒲察阿里布降宋之后,杨沅自西夏再度伐陕,先后策反了不少金国将领,尤其是其中的汉人籍将领。
所以,金国“内隐处”主要侦伺金国文武官员乃至民间士绅是否有不忠、谋反迹象。
“万机局”则不像个谍报组织,虽然它有许多谍报人员,专门千方百计的从宋军这边窃取军事技术情报。
尤其是近几年在两国战争中大放异采的火器技术。
不过,它同时也是金国的火器研发制造机构。
因为金国对这一技术十分重视,所以把它设在了秘谍机构中。
金国之前从宋国掳走了大批火器匠人,又在陕西战场上缴获了大宋的火炮和火铳。
金人如获至宝,把这些匠人和火器全部送到“万机局”,现在的开发效率和速度,竟丝毫不逊于大宋临安这边的军器监。
“烽燧局”则是负责内外军情刺探,专门服务于军队系统的谍报组织了。
虽然名字不同,但殊途同归,金国的三大谍报系统的细化,与宋国的三大谍报系统,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注意到杨沅一行人行止的,就是金国“内隐处”的一名蒲辇长苏孛辇。
蒲辇长实际上是借用了猛安谋克制的一个官职,比谋克(百户)小一级,下辖五十个人,相当于大宋皇城司的一个都头。
苏孛辇发现杨沅一行人是以游学书生的身份游走各地的。
而其姓名是富察宗卿,祖籍叶赫。
以金国上层崇拜汉文化,事事处处效仿汉人文士的习惯,这个富察宗卿有这个资金实力,摆着这么大的谱儿,四处进行所谓游学。
但是,现在可正是四方动荡的时候,这位富察公子还有闲心四处游学?
只不过,对方是女真大姓,贵族子弟,苏孛辇一时吃不准他的身份,所以只是暗中盯着,并不敢轻举妄动。
用过午餐,杨沅换了一身皂色儒袍,头戴儒冠,趋车前往孔庙。
暗中尾随监视的苏孛辇不屑地撇了撇嘴。
人家汉人士子拜孔庙,都要提前斋戒数日的,这位富察公子刚刚还大鱼大肉。
他这心也太不诚了吧?
不对,这车……这车颠簸的不对劲儿呀。
忽然想到富察公子身边那个清丽的小妇人、俏媚的小丫鬟,苏孛辇仿佛明白了什么。
真是……真是有辱斯文呐!
虽然老子不是儒家子弟。
因此一来,苏孛辇对这位富察公子倒是疑心少了许多。
这么荒诞不经,确实有我女真贵公子的风范呐!
杨沅车到孔庙,独自从车中出来时,可是肃穆庄严的很了。
这孔庙由孔家人负责打理,接待来自各地的朝圣文人。
最近天下动荡,来曲阜的文人都少了,杨沅进入孔庙的时候,士人倒是不多。
杨沅在人指引之下,从正门入庙,经棂星门、大成门等,最后到大成殿上香。
亲口点醒完颜驴蹄,把孔拯从济南绑去东北,从而搞出了一门三孔的罪魁祸首杨沅,上完了香三跪九叩之时,那态度无比的虔诚。
最后,杨沅又念了一篇让杨寿代笔的狗屁不通的祭文,念完了往点着火的燎炉里一扔,便神情肃穆、一步三摇地出了孔庙。
出了孔庙,杨沅便登车往泰安方向而去。
前边他一直做的很好,偏是这个步骤,引起了苏孛辇的疑心。
“从曲阜到泰安,如果早晨启程,快马的话,当晚应该就到了。
这位富察公子乘的是马车,带的是女眷,车速更慢一些。
此时出发,连一半路都赶不了,既然只是游学,为何如此着急?”
“他是我女真贵族,如果登孔府求见,孔家一定会卖他个面子。
若是礼物丰厚些,说不定还能得到衍圣公接见,吃杯孔府的茶。
他既如此附庸风雅,为何根本没有兴趣登孔府的门?”
苏孛辇思来想去,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
一名“内隐处”的谍探忍不住道:“蒲辇长,咱们拦住他们好生盘查一下?”
另一名谍探反对道:“那可是富察氏子弟,这些贵介公子一向骄横。万一得罪了人……”
“可他若真是宋国奸细,那可是奇功一件呐!”
“都不要吵!”
苏孛辇皱了皱眉:“蒲察阿里布在陕西投了大宋,起了一个坏头,陛下对此甚为不满。
如今我们循章盘查,他也未必就一定会闹事。”
因为心中的疑心变大了,苏孛辇的胆子也大了起来。
蒲察氏就是富察氏,是金朝女真族中第二大姓氏。
只是各地方言发音的问题,称呼时会略有不同。
所以蒲察阿里布也可以称之为富察阿里布投宋,倒没有影响整个氏族。
但此事对富察氏多少产生了影响。
苏孛辇正犹豫不绝,一个秘探忽地两眼一亮:“蒲辇长,属下想起来了,泰安有一位富察阿里泰,任泰安府‘详稳’一职。
这位富察公子既然是去泰安的,不如我们随去泰安,先去拜见这位详稳大人。
咱们对他说明疑虑,请他出面确认这位富察公子身份。
如果富察公子身份无疑,出面确认的是富察家的人,也不会怪罪我们。
如果身份有疑,富察家协助咱们确认了奸细身份,也是一功,富察家还得谢谢咱们呐。”
苏孛辇眼睛一亮,重重一拍他的肩膀:“好小子,好主意。走,跟去泰安。
此人若真是宋国奸细,身份只怕不低,到时候,咱们可就是大功一件!”
第841章 我现编,你现听
杨沅晚上是在前往泰安途中的一座小城镇住下的。
富察家的招牌一亮出去,一个占据了唯一上房的富商,便麻利地打点行装滚了出去。
于是富察少爷就和富察少奶奶住了上房。
女真贵介公子嘛,规矩多,一会儿要热水,一会儿要点本地最好的饭食送来客栈。
客栈里八个伙计,倒有六个被派来专门侍候这位小爷了。
夜深的时候,精疲力尽准备离去的伙计,还发现这位富察公子的小丫鬟也悄悄钻进了上房。
这三个人,一定是没羞没臊地玩“三人行,必有我湿”的游戏去了。
呸!狗男女!
斜对面客房里,苏孛辇把窗悄悄开了一线,又妒又羡地咒骂了一句。
苏孛辇带着人也住进了这家客栈。
他暗中观察着这位富察公子的作派,还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像,这作派,太像我大金国的纨绔子弟了。
杨沅在上京地区可是生活了大半年的,而且他那时接触的都是金国贵族。
杨老师的女班学生们个个都是贵女,他想摆出个金国贵公子的派头,自然没啥难度。
更何况,他手下带着的这批“同舟”的人,都是精熟北国情形的,行迹上自然更不容易出纰漏了。
苏孛辇见了,不免又患得患失起来。
他已有了主意,要求助于在泰安任职的富察阿里泰,所以倒不担心会惹怒这位贵公子。
如今他反而是担心真的是多心了,如果折腾这么多天却是白费功夫,那比起诸多同僚,便少了许多建功立业的机会。
杨沅一路走,一路从士农工商、车船店脚各个渠道,了解着山东义军的情形。
虽说消息众说纷纭,不过好在他们活跃之地一直是在青州左近,暂时没有做大规模的流窜。
杨沅闻讯稍稍心安下来。
杨沅在泰安没想多待,由此再到淄博之后就接近战乱区了。
到那时,他再想以富察公子游学的身份四处游走,显然就不合适了。
所以,从这时候起,也不必过于担心身份惹出嫌疑。
反正过了淄博,他就要弃车就马,直入战区了。
所以,他在泰安城中只小憩了半日,派人以行商担心道路安全为由,花钱打点泰安府官吏,询问官方所知的山东义军的情况。
杨沅正在小憩的客栈等着派出去的各路探子搜集回来情报,苏孛辇便领着富察阿里泰来了。
富察阿里泰在泰安府担任“详稳”一职。
金国的官职体系比较混乱,和西夏、大理有得一拼。
他们都是既有自己民族官职,又有模仿大宋建立的官职体系。
“详稳”就是从辽朝继承下来的一个官职,原本是用在猛安谋克官制体系中的。
现在泰安府的官长叫知府,知府下边还有通判、判官什么的,一如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