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1157章

作者:月关

  搞死过一个皇帝两个宰相的人,怎么可能惧怕吴氏。

  不过,他对吴氏的为人和一生的经历,还是很尊重的。

  吴氏对他也还不错,所以他对这位太皇太后,依旧是执礼甚恭。

  这时,皇太后谢氏、公主赵宁儿,还有庆王赵恺和恭王赵惇,也都闻声跑到了门口。

  眼见是燕王归来,赵宁儿先是眸中闪过一抹喜色。

  天知道,在明白杨沅有可能陷于金国,再也没机会回来时,她心里是多么的难过。

  可是,燕王回来了,她的杨将军回来了,为何却……却这般模样?

  太皇太后听了“清君侧”三字,心头却是蓦然一动。

  她看出竟是皇帝赵愭要毒死璩哥儿时,那心中真是又疼又恼。

  可是,这弑叔丑闻能对外张扬吗?

  不但不能,从大局出发,她还得帮着遮掩。

  而且,对于赵愭,她也不知该如何处置。

  这时杨沅一句话,却似突然打开了她的一扇心门。

  似乎,已经有了办法。

  赵愭又惊、又怕、又怒。

  眼见自己的臣工都在,赵愭胆气稍复,厉声喝道:“杨沅,你大胆,无朕诏命,擅闯禁宫,罪该诛死!”

  杨沅淡然道:“臣潜赴北国,出生入死,功劳苦劳,且不提它。

  但是臣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三不朝’殊荣,可是官家您亲口赐下的。

  臣,何罪之有呢?

  由此可见,官家真的是被奸佞迷惑了,必须清君侧!”

  赵愭怒喝:“朕是天子!”

  杨沅道:“是!陛下是天子!臣等竭忠尽虑,辅佐官家,匡扶社稷,保国安民,虽身殒而不悔。

  唯盼官家振励于上,廓清奸恶,剪除群丑,则朝廷安静,制令肃然,社稷得安,天下幸甚!”

  那些大老粗的游骑兵、山东义军,一听“廓清奸恶,剪除群丑”,马上振臂高呼:“清君侧!清君侧!”

  赵愭只听的面如土色,指着杨沅颤声大叫:“把他拿下,把这个乱臣贼子给朕拿下!”

  殿宇匾额下,突然飘飞的秋叶般落下一人,形如鬼魅,迅疾无比地冲向杨沅。

  “当~”

  一声金铁交鸣,一根降魔杵拦在了杨沅面前。

  梵清小师父宝相庄严,盯着面前持铁尺八的太监。

  那太监眉眼清秀,善眉顺眼,瞧来一副纯良无害的模样,正是骆听夏。

  他藏身在匾额之后,无一人知道他的所在。

  但,梵清的“他心通”,刚到楼门楼下,便已感应到匾额之后,有一道很纷乱的情绪。

  复杂到说不清楚,分辨不清。

  但,至少她已知道,那儿藏的有人。

  杨沅微微一笑:“小骆,好久不见。”

  骆听夏嘴唇动了动,不知道该不该对杨沅笑笑,所以神气甚是古怪地回答了一句:“好……久不见。”

  吴氏心念一转,态度缓和下来,说道:“杨卿,你刚回来,朝中一些事情,想必不甚明了。

  本宫知你是我大宋的大忠臣,有什么事,可入殿商议。”

  杨沅只略一思忖,便轻轻点头:“太皇太后相召,臣敢不奉命?”

  他举步上前,只走出两步,突然一顿:“怎不见晋王殿下?”

  吴氏脸色一哀:“璩哥儿刚刚席间,突然发了恶疾,此刻人事不省,正在殿中救治!”

  话犹未了,宛如一阵清风拂过,杨沅已经一掠而入。

  吴幼瑶和椿屋小奈毫不犹豫,立即跟着他一跃而入。

  吴氏见了,不由动容。

  听说璩哥儿有疾,这杨沅竟立即冲进大殿,丝毫没有考虑殿中是否有埋伏。

  杨沅对璩哥儿,是真的好。

  殿中一班太医,还在围着赵璩商议治疗方案。

  眼下该做的都已经做了,也只能探讨一下后续可能的治疗方案了。

  外边可能发生了宫变,他们倒也不是没听到。

  不过,一来,这种事轮不到他们操心。

  二来,太医都是于那些权贵无害但又不可或缺的,发生了宫变也影响不到他们什么,还不如干点自己擅长的。

  杨沅冲进人群,一眼就看到躺在那里,面如金纸的赵璩。

  吴幼瑶进入大殿,却是立即往四下扫了一眼,确定了明暗之间究竟是否还有人,以及人在哪里,这才闪到杨沅身边。

  小奈此时已经背对杨沅,谨慎侍立了。

  “晋王怎会如此,这是什么病?”

  杨沅有些手足无措,厉声向一旁的太医喝问。

  吴幼瑶黛眉一蹙:“夫君,他中了毒。”

  语气稍稍一顿,吴幼瑶又道:“毒性很烈,幸亏及时催吐了,又服了些虽不对症但也还有用的解毒药物。我或许可以救他。”

  不等杨沅答话,跟进来的吴氏便大喜,冲上前道:“姑娘,你快救他,请你一定要救活他。”

  吴幼瑶却只看向杨沅。

  杨沅立刻让开位置,催促道:“快,你来救他。”

  吴幼瑶这才上前,在赵璩面前蹲下来。

  吴氏立即声严色厉地对小骆喝道:“保龙殿一干人等听着,护住此处,护住这位姑娘,不许任何人惊扰!”

  骆听夏稍稍一怔,垂下头来:“奴婢遵旨!”

  仿佛回音一般,立即从四个方向传来四个声音:“奴婢遵旨!”

  杨沅缓缓把目光转向吴氏:“太皇太后,晋王,怎么会中毒呢?”

  吴氏沉默片刻:“杨卿,随本宫到侧殿来。”

  耳房里,吴氏咬着牙,把赵愭对赵璩下毒的事说了一遍。

  如果赵璩已不可救,为了大宋江山,这个秘密,她只能烂在肚里。

  可现在赵璩还有救,吴氏为了儿子,这件事就必须说出来。

  “事已至此,杨卿以为,该怎么做?”

  杨沅缓缓抬起头来:“臣想……继续清君侧,顺道儿,再换个皇帝!”

第858章 一言定君臣

  太皇太后吴氏也同意换人。

  赵构太无能了些,这位吴氏从十四岁跟了他,陪伴了他一辈子,也是一无所出。

  领养的赵璩,在她心里,那就是亲儿子。

  亲儿子被并不怎么亲的孙子给下了毒……

  如果不是她还记着自己是赵家的儿媳,赵氏江山更为重要,她刚才就已一刀劈了赵愭。

  如今璩儿有望不死,似乎……这皇帝也不是非赵愭不可。

  吴氏的心态当然发生了变化。

  “那么,杨卿以为,谁可为帝?”

  这事正常情况下,不该取决于臣下。

  尤其是现在问的是一个除了王爵没什么实际职务的杨沅。

  但是,吴氏这一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

  她很清楚,现在再热乎的臣子忠心,也没有冷冰冰的刀把子管用。

  甭管天下如何,眼下这座宗阳宫里,刀把子是攥在杨沅手里的。

  “臣以为,晋王可为天子。”

  吴氏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

  不过,她这个儿子,她最清楚。

  再加上叔夺侄位,名声太也难听。

  她不确认一定能说服那个看似轻佻,可是骨子里颇为执拗的儿子。

  所以,吴氏想了一想,又问:“晋王谁外,谁可为帝?”

  杨沅听了,便低下了头。

  赵璩若为帝,那他就是臣。

  赵璩若不做皇帝,那他就只能做权臣,做一个大权独揽的权臣。

  因为,除了赵璩这种奇葩,没有一个帝王能容忍干过清君侧的臣子在身边。

  哪怕这个帝王,就是这个臣子一手捧上去的。

  沉默良久,杨沅缓缓抬头:“晋王之外,臣以为,恭王可为天子。”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