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关
杨沅笑嘻嘻地摊开了四肢,大字型躺在榻上,惬意地叹了口气。
冷羽婵看着他那气人的样子,大长腿又有了抽筋的冲动。
……
码头仓储区,二十多个搬运工人打扮的汉子,散乱地坐着或站着。
忽然,一身儒衫的崔显允从仓库中走出来,等在外连的搬运工们马上站了起来。
崔显允扫了他们一眼,说道:“这一次运出海的货,要比前几次更多。
虽然是你们已经走熟了的路,也不要马虎大意。
另外,这次货交付完毕,中间要停一段时间……”
崔显允按照蒲押麻的提醒,已经联系了两个长居临安的大食商人。
但是原本在蒲押麻和瓦迪耶两大巨商之下,这两个大食商人的船队规模始终发展不起来,现在还不具备帮他偷运大宗货物的能力。
现在看来,他还是得等蒲押麻那个奸诈的老狐狸在泉州站住脚,再腾出手来扶持临安蕃坊这边的代理人。
而山阴那边,提前订购了大量的货,此时还在源源不断地运往临安。
幸好不是保质期短的时鲜水果什么的,储放一阵倒也不用担心。
崔显允道:“所以,这一次,你们不必急着回来。
可以随接应船只去双屿岛上快活一阵,十天后,再按原来的秘密渠道返回。”
这句话一出口,二十多个大汉立即振奋了起来。
双屿岛上酒可以随便喝,还有风骚的扶桑女人可以随意享用,对长居岛上的人而言,岛上的生活极其枯燥乏味。
可是对他们来说,却无疑是一个放纵快活的长假。
“是,崔谋克,你就放心好了!”二十多个大汉七嘴八舌地笑答道。
这时的金国,正在不断学习、转化中原王朝的各种制度,处于转型期。
所以现在的金国不仅有和宋国一样的州县官僚制度,也有原本的“猛安谋克”制度。
猛安谋克,是女真内部军政合一的一种制度。
最初的猛安是指部落长,谋克是氏族长。
他们率领所属女真百姓,平时生产,战时参战。
现在的猛安则是指千夫长、谋克指百夫长,他们依旧既是军事长官,也是行政长官,依旧是无事耕作,有事战斗。
而崔显允,显然是完颜雍派系的一位百夫长了。
崔显允点点头,挥手道:“去吧!”
二十多条大汉,每人背起一件作为掩护的货物,向着“百勒开”号的方向走去。
……
鸭哥把徐大年等人,分别安排在东瀛人和昆仑人的几条船上学习观摩。
他自己则和北条大翔还有坤泰,一起登上了由鹿溪出资从船厂赎回来的那条大船。
这条大船在蒲押麻的船队里只能算是一条普通的商船。
但是对他们这支破破烂烂的船队来说,却已经是最好的一条船了。
这条船也配备了中式船的船尾舵、指南针、多重桅杆、水密隔舱技术,长十五丈,宽约三丈。
这艘船的“火长”叫盖,盖一上船,便赤着脚跑来跑去,摸摸这儿,亲亲那儿,不断用夸张的手势动作,大喊着“沙掰、沙掰!”
鸭哥茫然地问坤泰:“他喊什么呢?”
鹿溪已经对他们明确了今后船队的分工。
鸭哥是商队的首领,北条大翔负责整个商队的武力保护,而坤泰则负责与各处当地商人具体接洽商务。
因此,对于自己的顶头上司,坤泰很是恭敬:“啊,火长大人,盖是在喊他的船,这条船就叫‘沙掰’。”
鸭哥疑惑地道:“沙掰……又是什么意思呢?”
坤泰笑眯眯地道:“就是舒服的意思。”
鸭哥皱了皱眉:“你这船名,叫平安啊、吉祥啊、发财啊、威风啊,都行,叫……舒服?你们还能不能有点出息了?”
坤泰干笑道:“也许,船长是觉得平安吉祥发大财,自然就会舒服的原因吧。”
鸭哥摇了摇头,一边走,一边吩咐道:“等我们搞到大船之后,船队里所有的船都要重新编号取名。”
坤泰一溜小跑地跟上去:“是是是,那我们这条船,改成什么名字好呢?”
鸭哥没好气地道:“改成‘舒服死了’!”
北条大翔按着刀,稳稳地跟在他们两人后边,听着二人的对话,唇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他觉得,和这样两个人做同一条船上的朋友,似乎很不错,至少这样的人生,不会寂寞。
……
准备出海的船,都是做好了核验检查票,票证齐全的。
沿途下去,还有一道道的关卡,尤其是泉州市舶司,那是出海的最后一关。
所以临安做为这些商船出海的起点,检查也并不是特别严格。
辰时七刻,鼓声旦旦,监渡开闸了。
一条条满载货物的船,驶离了码头。
它们在大河之上徐徐展开,慢慢延伸出去,仿佛一条苏醒的神龙,正缓缓舒展了身躯,探出了它的龙首!
第221章 巳时,大荒落,万物伺机
八月下旬,依旧一轮骄阳。
和早晨刚刚升起时的温和模样不同,江南的上午,太阳余威犹烈。
大船行于江上,除了晒得黝黑的水手,那些出发时还站在船上观望风景的人,早已纷纷躲回了船舱里去。
江水悠悠,两岸一派青苍。
水边嶙峋的岩石上,有蛇虫盘踞其上,懒洋洋的晒着太阳。
作为冷血动物,它需要阳光给它补充行动的能量。
狮峰茶场,李师师坐进了她的轻油车。
人往车中一靠,轿帘儿一放,原本端庄坐姿的一个美人儿,就变成了慵懒的倚躺,宛如一条正在晒着太阳的美女蛇。
“去萧山,南氏坊。”
李师师吩咐了一声,轻车便由八名策马扬鞭的青衣武士护拥着出了茶场。
余林站在屋檐下,目送李夫人离去,便返身回了他的公房。
扩建炒茶作坊的事情正在进行着,扩建和招募同步进行。
今天,那两个被拘押在钱塘县衙的大茶商冯启怀、章鑫的家人还要来茶场,和他商量收购对方茶场的事情。
当然,作为苦主,如果李夫人愿意撤回诉讼,对冯启怀和章鑫网开一面的话,那么冯、章两家出售茶场、茶庄的价格,就有得商榷了。
这些事,李夫人已全权交给余管事负责。
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李师师对余林的人品和能力已经足够信任。
所以,她给了余林一些干股。
余家是当地大户,谈不上有多么大的权势,可是家族庞大,子弟众多。
在这个时代,你千万不要小看了一个家族兴旺的“坐地户”的能量。
就算他们家族没有一个人做官,如果他的家族人口庞大到周围几个村子,都是盘根错节的亲戚关系……
那么不管是被尊为百里侯的县太爷,还是什么致仕的高官权贵,也都得高看一眼。
用一些股份绑定余林,绝对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李师师本人则是去萧山,见萧山南氏丝绸作坊的南风迟。
南风迟家的作坊,是萧山最大的茧、丝、绸生产作坊,从蚕茧收烘、缫丝、绢纺、织绸,自成一条龙体系。
李师师深知,想垄断茶业生意根本是不现实的,她只要做到在茶行里最强就好。
在远洋海贸生意中,最大宗的商品输出,就是丝绸、茶叶和瓷器。
对于丝绸和瓷器,李师师也想分一杯羹。
她已经派茶具作坊的大掌柜彭涛去龙泉了。
龙泉生产青瓷,有不少青瓷作坊,其中就有出口贸易。
但此前主要销往占城、爪哇、暹罗、锡兰山、古里一带。
大宋往更遥远的西方的远洋贸易,这时还只是一个开始,瓦迪耶和蒲押麻的商队,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可这两个先行者并不满足于远洋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还插手宋金之间走私的好处,马上就要完蛋了。
他们两个空出来的市场,乃至还有很大拓展空间的市场,为什么不及时去抢占?
所以李师师派彭涛去龙泉考察,无论是自己建窑厂,还是收购经营不善的窑厂,这杯羹,她吃定了。
而她自己,此时则是去萧山见丝绸商人南风迟。
师师无意与他商战,而是想共赢。
南家有临安最大的丝绸生意,她的徒弟玉叶家则拥有临安最好的刺绣作坊,鹿溪那边则马上就要拥有最强大的远洋船队,她不做点什么的话,那多无聊?
她要做的,是服饰。
她可以根据了解到的异域审美风格,向南氏丝绸作坊提出印染方面的要求……
对“陌上花”绣坊提出刺绣风格的要求,有针对地进行生产和加工,然后再由她设立的成衣铺子设计西人的成衣铺子。
以她东京上厅行首的审美,由她一手设计的服装,她有信心,将和茶叶、瓷器一样,成为蕃人那边的畅销货。
师师明白,按部就班的做生意,快则十几年,慢则几代人,才能打开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