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464章

作者:月关

  现在好了,他钱也没了、权也没了,屁事倒是一堆。

  临安府里人口百万,偌大的一座城市,哪天不出点刑事案子?

  出了案子,就是他的责任。破了案子,便是上边知府、通判、推官一堆“婆婆”的功劳。

  他这个“新媳妇儿”,苦哇!

  毛少凡怅然道:“想当初,咱们奉李荣公公之命,去盯他的梢,那时他还只是一个送索唤的闲汉呢。”

  大楚精神一振,道:“是啊,真是怀念那个时候。咝溜~”

  大楚情不自禁地吞了一泡口水。

  陈力行苦笑道:“如今李荣公公死了,沐押班也死了,人家杨沅却是武职做到殿前司御龙直都虞候,现在又考取了进士功名。追忆往昔……”

  “仿佛就在昨天……”于吉光幽幽接口。

  大楚道:“嗨!我记着呢,没那么近,都是去年五月份的事儿了。”

  于吉光、陈力行和毛不凡已经习惯了他的一根筋,谁都没搭理他,自顾说着话。

  毛少烦羡慕地道:“杨沅已经连中二元了,你们说,他有没有可能殿试也拿个第一,来个连中三元?”

  “哼!连中三元是那么好拿的?”

  一声冷笑,北判张宓阴沉着脸色走了过来:“自我大宋立国至今,一共才出过几个连中三元呐?

  他杨沅也配!连中二元,他都已经是走了狗屎运了,还想连中三元。”

  于吉光连忙站起,拱手道:“卑职见过张半刺!”

  毛不凡他们级别更低,连忙欠身站好。

  “半刺”是通判的尊称。

  “半刺”、“屏星”、“别乘”或者“郡监”,都成,都是对通判的尊称。

  其中,“半刺”、“屏星”、“别乘”是汉代监察官的誉称,而“郡监”则是源于监御史之职。

  毕竟通判理论上对州府的正印官是负有监督责任的。

  张宓沉着脸色道:“都去做事吧,你们刚到临安府来,要勤勉一些,多干出一些政绩。”

  于吉光赔笑道:“半刺教训的是。”

  张宓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于吉光忙向陈力行等人摆摆手,几个人赶紧撤。

  大楚也看不出个好赖,依旧兴致勃勃地道:“于参军,你说杨沅他真能考中状元吗?”

  于吉光叹了口气道:“八九不离十吧。”

  杨沅年轻、英俊、形象好。

  新君登基时他是负责禁宫安全的御龙直军官,有从龙之功。

  而新君登基,要一个新朝新气象,这时候要是出一个“三元及第”,对新皇帝来说,也是一个好兆头啊。

  所以,除非这杨沅在殿试的时候发挥太过失常,哪怕他殿试成绩平庸了一点,官家都会把他强行点为状元的。

  大楚笑道:“官家要真是点了他做状元,依照我大宋制度,状元是要留京任职的。

  那你们说他会被安排去哪里,会不会到咱们临安府来啊?”

  于吉光三人霍然止步,一起看向大楚。

  毛少凡咬牙切齿地道:“你不会说话,就不要说话。”

  大楚哐啷了一下牛眼,嘟囔道:“我又怎么啦?”

  陈力行斥道:“闭上你的乌鸦嘴就不怎么啦!”

  张宓到临安府任职,杨沅却坐了冷板凳,那时候张宓真是得意无比。

  可谁知一转眼儿的功夫,杨沅就被调进了御龙直。

  这也罢了,论起仕途的发展潜力,他张宓还是远在杨沅之上,大家走着瞧,看谁能笑到最后。

  可谁知,杨沅现在居然又中了省元。就算他殿试发挥失常,起码一个进士身份也跑不掉了。

  这不免让张宓愈加痛恨起来。

  他悻悻地走出佥厅,一抬头,就看见府尹乔贞和南判晏丁并肩走过来。

  张宓连忙止步见礼,笑道:“乔府尹和晏南判这是要出去啊?”

  乔贞抬头见是张宓,目光不由微微一闪,便打个哈哈,道:“啊,是啊,哈哈……”

  晏丁也笑道:“老夫和乔府尹正要去杨省元府上道喜呢,张北判你可要同去么?”

  乔贞是临安府尹,杨沅是临安籍的省元,这就算是乔贞在教化上的一桩闪亮政绩了。

  “礼部试”考中就是进士,他这个府尹登门道喜,便也不算屈尊。

  而且,他还得尽快去。

  现在杨沅是省元,最风光的时候。

  如果他殿试高中状元,那当然。可万一没中呢?那时还去不去了?

  张宓一听这话,一张脸却拉了下来。

  晏丁年纪大了,前些日子生病告假,不在府衙,所以不清楚“摸臀手”张宓的光荣历史。

  乔贞却是知道张宓和杨沅的恩怨的。

  所以见张宓询问,乔贞才打了一个马虎眼,谁想竟让晏丁给说破了。

  张宓皮笑肉不笑地道:“乔府尹是我临安正堂,晏南判分管着本府的教化,自然当去。张某就算啦!”

  晏丁一看就知道其中必有问题,随便打个哈哈应付过去,便与乔贞往外走。

  “乔府尹,张北判和这位新科省元之间,难不成有什么过节?”

  “可能吧!”

  “不粘锅”乔贞微笑道:“据本府所知,张北判和杨省元,此前都曾在枢密院任职,或许有些小小芥蒂,详情如何,本府却是不清楚了,哈哈……”

第411章 满腹经纶

  杨沅带着小青棠回到青石巷时,想到上一次他中解元时的盛况,于是心生一计。

  他去附近店里买了点东西,给自己做了个伪装。

  后市街旁边就是中瓦子,伶人很多。

  所以附近卖假发假胡须这些道具的店铺也是有的。

  杨沅伪装之后,由小青棠负责前方侦察,杨沅自后尾随,鬼鬼祟祟有惊无险地回到了风味楼。

  奈何,虽然避过了街坊邻居这一关,可是有资格直接登门拜访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杨沅先见到了鹅王,赵璩一见杨沅便如获至宝。

  待旁边没有其他人时,赵璩便拉着他不停地询问,究竟是怎么考中的。

  杨沅便有些腼腆地道:“大王,杨沅其实也是读过书的好吧?前几天在御龙直坐衙当值,我还夜读《春秋》呢。

  我只是觉得,我不像那些读书人,人家是从小就专注于读书,我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材料,所以不敢往科场中一试。

  上次大王你好心送我考题,我当然就领受了大王你的好意啊。不过,如果没有大王的考题,我觉得,上次我也未必就不能中……”

  赵璩惊讶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也就是说,上次中解元的文章,你没找外人捉刀?”

  李师师是外人吗?

  那是内人!

  所以杨沅理直气壮地点头道:“是啊,那文章,正是鄙人……亲手所写!”

  赵璩震惊,大喜道:“沧海遗珠!沧海遗珠啊!原来二郎竟有如此文才!鹅鹅鹅鹅……”

  赵璩正在曲颈向天歌,小青棠便蹬蹬蹬地跑进来道:”老爷老爷老爷,临安府尹乔老爷、临安南院通判晏老爷登门拜访。”

  赵璩听了脸色一变,立即起身道:“二郎,你去见他们吧,本王从另一边下去。”

  杨沅奇道:“大王你怕他们怎地,何必躲闪?”

  赵璩正色道:“如果换作从前,被他们看到了也无妨,我还巴不得被他们看到,正好给你撑腰,可现在不成了!”

  赵璩把折扇往杨沅肩上重重一敲,肃然道:“二郎你是真有大本领的人,是凭着你的一腔真才实学考中解元、考中省元的。

  那么本王和你来往,就务必得小心小心再小心了,尽量不可叫人知道。

  不然,若被人误会你有今日功名,是本王帮了你的忙,那于你的清誉可是大为不妙!”

  杨沅听了不禁深为感动,这赵璩也算是自己异父异母的一个亲兄弟了。

  当下更不多说,赵璩又匆匆交代道:“既然你是凭的真本事考中,那本王就放心了。

  朝会本王是从来不去的,御前会议也是从不参加的。也就是登基大典,给我哥一个面子。

  现在不同了,待你殿试之日,本王一定到!本王这回要亲眼看着你拿个状元回来!鹅鹅鹅……”

  赵璩说完,领着八个膀大腰圆的相扑手转身就走。

  从另一侧下了楼梯,想到他错有错招,竟替大宋寻到了一个真正满腹经纶的真才子,不由得心中得意,忍不住仰起头来,又是一阵:“鹅鹅鹅鹅~~~”

  杨沅则在另一侧楼下,正殷勤地把乔贞、晏丁这两位父母官往客厅里让。

  这边廊下忽然一阵鹅叫,那笑声太过别致,引得乔贞和晏丁忍不住都把目光移来。

  就见一人,公子装扮,手持折扇,以扇遮面。

  在他前后各有四座肉山,两个并作一排,把走廊堵得严严实实。

  这些肉山过处,那廊下行走的客人、传菜的伙计,只能纷纷避让到就近的雅间里去。

  杨沅看的一惊,幸好赵璩用折扇挡着脸,乔贞和晏丁没有看见他的模样。

  要不然,他们肯定一眼就认出这位是晋王殿下。

  登基大典的时候,晋王殿下懒洋洋地站在官家身边。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