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474章

作者:月关

  由此可见,君权、相权、台谏权……,任何一种权力,都需要约束。

  当它一家独大、完全没有力量能够制衡它的时候,最终都会变成一种灾难。

  而此刻,就是新君登基,还没有建立足够强大的班底和威望,

  而继承了秦桧政治遗产的万俟卨,甚至不用赤膊上阵,

  他只是指使台谏出面,就顶住了由杨沅的殿试奏对引发的这场政治风暴。

  可是,就在朝堂之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似乎要斗个势均力敌的的时候,

  枢密院机速房的承旨官冷羽婵,和御前弓马子弟所的兵马钤辖刘商秋,率领官兵悄然去了一趟山阴。

  当他们第三天乘船返回临安的时候,就带回了一个重要人物。

  这个人,就是杨沅上次赴山阴调查“马皇弩”案时,费尽心机,才把他“保全下来”的山阴兵马都监楚源。

  此时,这个大宝贝,终于要派上用场了。

第417章 移花接木

  羽婵与杨沅一番恩爱,满足地环着他的脖子,亲昵地道:“人家才去了山阴三天,就魂不守舍的。在临安时,纵然不能天天见你,但是想到若是想你,便能见到,心就不慌。那感觉大不相同。”

  热恋之中的情侣一贯如此,但杨沅自然不会煞风景地去和她讨论这个问题。

  杨沅道:“所以古人有云,小别胜新婚,大抵如此了。”

  这里是“拈花小筑”。

  冷羽婵如今在“拈花小筑”也有一幢屋子,方便他们随时相聚焦。

  “拈花小筑”名为“小筑”,实则可是一点也不小。

  两进两出的大宅子,而且它这还不是一般的两进两出的院子。

  大一些的两进两出的院子,大概有二十五间到四十间房间不等。

  而“拈花小筑”的第二进院落实则是个大花园,在花园四角,以“梅竹菊兰”为名,再各起了一座小四合院,这房间就多了去了。

  现在还有好多房间都空着没有住人呢,安排一间给羽婵自然再容易不过。

  杨沅替她拨开额头凌乱的秀发,白皙的额头上有些湿汗,沾住了几绺乌黑的秀发。

  杨沅道:“过两天我教你一门功夫。”

  “啐,你教人家的还少啊。要人家这样那样的,都是人家想都不曾想过的事情,还要变着法儿折腾人家。”

  “我说的是真的功夫,不仅可以尽享快乐,还能延年益寿,最重要的是,它能叫人驻颜常青。”

  “啐,你就编吧,尽哄人……”

  “我可没开玩笑,这是一门真正的可以强身健体的内家功法。”

  冷羽婵从杨沅认真的眼神儿,渐渐意识到他说的是真话。

  虽然对于“驻颜长青”这种效果,冷羽婵还是有些半信半疑。不过……

  万一是真的呢,对于保持容颜的青春,又有哪个女人能够拒绝这样的诱惑?

  冷羽婵不禁兴奋起来,马上把双腿一绞,道:“那你教我。”

  杨沅道:“别急,我说过了,这是一门功法。你是个只懂外功的人,一些内功术语和经络穴道,你并不了解。我现在给你讲解,岂不大煞风景?”

  冷羽婵在杨沅唇上啄了一下,欢喜地道:“嗯,我听你的,那你改天教我。”

  “当然啦,我的女人嘛,我也希望你青春永驻啊。”

  冷羽婵道:“说到你的女人,我什么时候可以辞去官职回来你身边?就算现在不好过门,你家业这么大,随便安排点事给我做也成啊。

  玉叶是知道我和你的关系的,现在就连郑都承那边也不太可能瞒得住了,我在机速房就比较尴尬了。”

  杨沅听了便若有所思起来。

  估摸着还有一个多月,他的任命就要下来了。

  进士们都很关心自己的前程,但是谁也不敢去吏部打听,亦或有所运作,以免弄巧成拙。

  现在可是新帝登基后,朝廷选中的第一批进士。

  一个很敏感的时刻、一个很敏感的身分。

  他们不是已经在职的官员调整岗位,那样的话,考课成绩如何,其实是有一定的活动空间的。

  他们是新科进士,一张白纸,对他们的安排就是按一二三甲的排名顺序来的。

  这种硬性条件,就不太好运作。

  不知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进士们之间也知根知底,可以互相监督。

  既然没有活动空间,那又何必多事?

  所以,杨沅也没有找关系打听对于自己的安排。

  不过他知道,他做京官,那是一定的了。

  他的产业都在临安,如果做地方官,想把这么多人、这么多产业搬走就不现实。

  仅从这个角度来说,中状元对他也意义重大的。

  至于这个京官,具体会分配什么职务,他现在就真的不好猜。

  唐朝时候的状元,远不及宋代的待遇。

  有“诗佛”之称的王维,算是分配最好的了。

  他中状元之后,也只是任命了他一个从八品下的“太乐丞”。

  不仅品级低,而且只是个管礼乐的官儿。

  至于其他状元郎们,很多都是从九品起步。

  到了宋代,门阀世家的影响力已经没有那么大了,科举选出的官吏才被重视起来。

  宋朝的科举考试内容和任官履历都注重实践。

  因此进士们大多会被外放地方,成绩差的做知县,成绩好的直接就是州府的副职,二把手。

  至于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则会留京做官。

  留任京官的大多有三种去处:

  一种是和去地方上任职的进士一样,选择一个政务衙门,去做二把手或者三把手。只不过,这是在京的衙门。

  第二种是去学政系统,比如国子监里任个监丞,太学里边做个博士。

  第三种就是去秘书省这种清闲岗位先翻几年书。

  鹅王之所以想让杨沅去秘书省,就是因为这三条出路里边,最容易干出政绩,而且很难出纰漏的,就是去做校书郎。

  朝廷编撰、刊发的书籍上边都有你的名字,这就是政绩。

  而且,校个书而已,能出啥纰漏来?

  同时,竞争还少。

  所以这是最稳妥的一个去处。

  不过,自家事自己知,杨沅这个状元有多大水分,他自己清楚。

  走第二条路去教书,或者走第三条路去校书,对他来说都是噩梦。

  除非他学生全是王大少那般货色,他还能“以德服人”。

  只有去一个实务衙门里做官,而不是劳形于案牍,他才有把握做好。

  考虑到他在殿试时放的那一炮,杨沅觉得自己很可能会被安排走第一条路。

  皇帝刚刚登基,正是要努力建立班底的时候。

  这个时候皇帝需要安排人进入实务衙门历练,尽快担当大事,而不是扔到故纸堆里先去打磨几年。

  这样的话,如果他做了朝廷的政务官,他的女人却在天子直辖的谍探机构里做官,显然对于君上、对于朝臣、对于同僚,都是一个大忌讳。

  父子同朝为官、兄弟同朝为官,那都很正常,

  可是换成男女,就没人能够接受了。

  在这个时代,人们有这样的偏见,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所以,杨沅思来想去,最终决定,放弃机速房。

  虽然按照他原本的打算,是想掌控机速房这种力量为他所用的。

  但当时他做出这一决定的前因是:他当时压根儿就没想过能走正途、考进士,站到道路尽头是宰执的康庄大道上。

  现在,如果他的女人继续在谍探机构任职,甚至没有任何职务,可是依旧有内廷身份,那对他的仕途影响都非常大。

  可谓得不偿失。

  想到这里,杨沅便道:“成,那你尽快递上辞呈吧。最好抢在我的任命下来之前办妥。”

  冷羽婵听了便大为欢喜,她已终身有靠,自然不想再待在机速房。

  杨沅轻抚着她缎子般光滑的肌肤,又道:“你这次去山阴,是去抓山阴兵马都监楚源?”

  冷羽婵道:“是啊,皇城司审问那些东瀛忍者,陆续的,还把一些在上元夜有异动的官员控制起来进行了调查。

  不知怎么,就查到这个楚都监有大问题。官家就下旨令‘机速房’派员赴山阴,把这个楚源带回京来,交予皇城司审问。”

  冷羽婵不知道,杨沅却一清二楚。

  当初他发现楚源参与了弑君的大阴谋后,就千方百计地把楚源从“马皇弩案”中摘了出去。

  为此他还惹得官家赵构大为不悦,认为他办事不利,从此对他的看法也差了。

  杨沅这么做为的就是把楚源这颗雷留着,在关键时刻再让朝廷发现。

  现在,朝廷果然查到了楚源头上。

  只要楚源一松口,秦桧的阴谋就可以大白于天下了。

  实际上,哪怕楚源还没松口,朝廷调查上元夜当晚,从临安一直到建康,水陆要道各种调遣、准备的情况,层层溯源之下,怕是也早就查到了秦桧的头上。

  官家赵瑗一直对此秘而不宣,大概有两个原因。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