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476章

作者:月关

  而这个转变,就是从上元夜那天开始的。

  从那天起,这位祠部郎中就变得沉默寡言起来。

  每天上值以后,他就往签押房里一坐,呆呆地一坐一天。

  谁都知道他是秦桧的人,但是别人无法理解,他为何会害怕惶恐到如此地步。

  秦桧权倾朝野的时候,那些巴结奉迎并且听命于秦桧的大员多了去了。

  那是官家最为倚重的宰相,而且是独相,是唯一的一位百官之首。

  只要不是有太过份的罪过,朝廷就算想清算秦桧又能怎么说呢?

  难不曾要把奉迎巴结过秦桧的人,或者对秦桧曾听命行事的人全都罢黜?

  不可能的,那样的话,朝堂和地方要清空大半了!

  秦桧已经独相十八年,朝廷和地方上,还剩几个官员和他一星半点的关系都没有的?

  皇帝刚刚登基,是绝对干不出这种自撼根本的事儿来的。

  你看那原枢密院宣旨院长张宓,现在在临安府做北院通判,就做的意气风发的。

  他根本就不怕自己会被牵连。

  秦家,他是送过礼。

  秦桧让儿子秦熺编修国史,他也的确是竭尽全力予以配合了。

  可秦桧是你官家亲自任命的宰相,官家你整天说秦桧功勋甚大,不停地给秦家施恩、赏赐,连秦家一个十岁女童,你都能封为诰命夫人。

  我一个小官儿,遵从你任命的宰相之命、敬畏亲近你器重的宰相,这不是大臣应尽之义吗?

  朝廷就算想清算他,也只能另找借口,是无法利用秦桧这件事严惩他的。

  不仅仅因为他有他的充分理由,而且类似张宓这种情况的官员太多。

  法是为执政者服务的,“法不责众”很多时候就是权衡利弊的无奈选择。

  这个“众”如果基数足够庞大时,那么,需要修改的是“法”,而不是那个“众”。

  哪怕你把“法”捧到再如何神圣的地位,这才是现实。

  然而,林一飞显然不属于那个“众”。

  所有人都在好奇,都在等着林一飞的结果。

  这一天,结果终于来了。

  大理寺派来了差官,他们先去见了礼部尚书曲陌,不一会儿便出来,去祠部带走了林一飞。

  礼部的官员们发现,林一飞被带走的时候,竟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的神态。

  似乎,他重压中的心灵,在有了结果的时候,终于坦然了,解脱了……

  ……

  林一飞知道被大理寺公开带走意味着什么。

  他很清楚他已逃无可逃,反正这三个月的时间,家产已经能藏就藏、能转就转了。

  他这么重的罪,家人被流放编管,是必然的结果。

  所以这些转移的、隐匿的钱财,恐怕家人在很长时间里也用不上。

  不过,至少他给家人留下了一个念想。

  而他自己,他很清楚,他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

  林一飞被带到大理寺,在高高的照壁之下,看到了也是刚刚被差官带来的秦熺。

  照壁之上,是一只威武的神兽:獬豸。

  獬豸神兽,其形如麒麟,额生独角,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

  几个月前,两人还意气风发。

  一个是当朝枢相,剑指未来;

  一个史笔在手,涂沫过去。

  可是现在,他们却成了大理寺的一对阶下囚。

  一个鬓生华发,

  一个白头如霜。

  而在三个月前,他们的头发还漆黑如墨。

  四目相对,一时间二人感怀万分。

  像这种重罪犯官,本不应让他们相见,更不应让他们说话。

  所以,差官们一见他们二人碰上了,立即就要把二人分别从照壁左右带走。

  林一飞被拖了个趔趄,却突然挣扎起来,回首大呼道:“伯阳,人之将死啊!

  一飞尚有一事不明,还请伯阳赐告!一飞,究竟是不是秦相亲子?”

  秦熺毕竟曾是当朝枢相,身份尊贵。差官们没有对他过分拉扯,所以他的仪态还算从容。

  听了林一飞的话,秦熺不由一怔,旋即苦笑着高声答道:“吾亦不知也。不过,以吾看来,应当不是。”

  他的依据,是秦桧一直在努力为他铺垫未来。

  如果林一飞真是秦桧的亲骨肉,就算秦桧曾经惧内,如今连皇帝都惧他七分,他还怕王氏这个曾经的宰相人家?

  那他必然会让林一飞认祖归宗,大力扶持的。

  秦熺悲声道:“升卿兄若不相信,九泉之下,自去问吾父亲便是!”

  林一飞听了,面如土色,这一回,他连心都死了。

  林一飞不再挣扎,被差官带了下去。

  獬豸照壁之前,忽然人影一清。

  但片刻之后,却又再出现了三道人影。

  三人身穿青色劲装,头套裹面,只露出一双眼睛,腰间佩着一口太刀。

  其中一人用有些沙哑的男人声音,大声说了一句倭语。

  大理寺门前的侍卫,忽见光天化日之下出现了这样三个人,立时端起长矛,紧张地围了上来。

  香积寺一案中,曾经出现大批东瀛人。

  虽然当时那些东瀛人都扮作寻常百姓,不是现在这样的打扮。

  可是大理寺在审理相关人员的过程中,已经对东瀛忍者有了充分的了解。

  他们一见这些人,就知道不是中华人物,岂有不如临大敌的道理。

  那个倭国忍者,改用生硬的汉语,大声道:“叫你们宋国大理寺卿出来,我们,东瀛人。有香积寺消息奉告!”

第419章 就是我

  有东瀛忍者出现在大理寺门口,并且要面见大理寺卿!

  消息传报进去,大理寺中迅速做出了反应。

  和大理寺卿吴书一起,快步赶到衙前照壁下的,竟然是晋王赵璩。

  香积寺一案太过重大,涉案相关人员的身份都已达到了巅峰。

  那些东瀛忍者被抓后,大理寺从礼部找来三个精通倭文、倭语的通译,陪着皇城司和大理寺的办案人员逐一进行审问。

  虽然这些忍者都是一些意志狂热的怪物,可以做到视死如归。

  但是他们的血肉之躯,却也抗不住皇城司和大理寺层出不穷的酷刑。

  当肉体的痛苦,已经强大到让他们宁愿死去,可又偏偏死不了的时候,便有人招供了。

  一旦有了一个招供者,也就很快打破了其他忍者的心防。

  最终大理寺把不同人犯交代的证言,相互加以印证,渐渐复原了整个事件的本来面目。

  在忍者中,一般是由上忍在后方策划,并不带队执行。

  通常是由一名中忍担任队长,由其他中忍和下忍担任队员,具体执行。

  这次由于是忍者的第一次跨海出国作战,而且目标是如此重要的异国大人物。

  这个任务一旦成功,他们将会成为忍者之神。

  柳生四十竹上忍才打破规矩,亲自带队。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传统意义上,真正负责带队执行的几位中忍,也是知道计划来龙去脉的。

  他们的证言,暴露了楚源的存在。

  楚源因此落网。

  而大理寺想迫使楚源开口,那就容易多了。

  他们甚至不需要对楚源用刑,只需要向楚源承诺,会减轻对于他家人的惩罚,自知已难逃一死的楚源,便爽快交代了。

  有了楚源的证词,再结合东瀛忍者的证词,证据链便已咬合。

  大理寺卿吴书马上把审理结果密奏了天子。

  赵瑗深思再三,最后又把晋王赵璩召进宫去,兄弟俩推敲良久,最后决定,此案不做矫饰,由三法司公审。

  此案中唯一一处尚不能服众的疑点,就是秦桧本人为何会身死当场。

  你要说他是整个阴谋的策划者,可他这个策划人却死在现场,这就很难服众了。

  然而反复拷问那些忍者和楚源,却始终没有新的发现。

  对于秦桧之死,这些杀手同样一头雾水。

  先帝之死不能一直这么拖着没有一个交代,再拖下去,甚至会产生对当今官家不利的谣言。

  秦桧的后事也不能一直拖下去,如果他的罪行还是不能揭露、判定,那么这个弑君奸贼,甚至还要得到一个完美的谥号,得到一个善终。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