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510章

作者:月关

  他杀的,不是完颜亮。

  死掉的如果是完颜亮,那些“血浮屠”不会如此冷静。

  他杀掉的,虽然必定是一个金国的重要人物,但是对宋国来说,其重要性显然不及完颜亮,也不及孔彦舟。

  整个燕京在刺客们逃走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便九门封闭,彻底戒严。

  城中,巡哨、探马、传骑往来不绝。

  回到皇宫的完颜亮,一面安排人搜捕逃走的几名刺客,一面紧急召见心腹大臣,商议如何利用这次被刺杀,获取更大的政治主动。

  至于他本想去瞧瞧的那位乌古论家的小美人儿,已经被他暂时性遗忘了。

  乌古论盈歌并不清楚,因为肥天禄的刺杀,让她无意中逃过了一劫。

  和她同样逃过一劫的,还有此时正和盈歌在一起的高丽贵女金玉贞。

  金玉贞的丈夫就是帮助杨沅从博多津返回大宋的那位高丽国商人——王帅。

  “高丽老王”因为妻子的强势,宁肯整日飘泊在海上,也不愿待在家里。

  丈夫在家时,金玉贞看见他就烦。

  丈夫不在家了,金玉贞却也更加无聊了。

  正好这时结识了乌古论盈歌,她便来到燕京,一方面是做生意,一方面也是散心。

  如果不是肥天禄的行刺,一旦被完颜亮看见,以她的美貌,恐怕也只有被纳入金帝后宫这一条路了。

  如果真是那样,想必高丽老王会很高兴。

  因为金帝遇刺,燕京中店铺生意统统关门打烊了,人心惶惶。

  “贺氏粮油店”也关了门,挂起了“打烊”的牌子。

  后院里头,贺掌柜的正和一个小行商打扮的人脸色凝重地做着交代:

  “‘陈掌柜’的生意失败,全赔光了。债主不依不饶的,很可能会向陈掌柜的家里索赔。

  等过两天燕京取消封城,你就往邓州去跑一趟,找‘肥龙商号’,告诉陈家早做准备。”

第439章 朕,等不了啦!

  乔贞和杨沅进宫向赵瑗禀报了找到岳飞将军遗骸的消息。

  赵瑗听罢激动不已,他在垂拱殿内来回走了几遭,下定决心道:“朕要去九曲丛祠,祭拜岳将军!”

  “官家万万不可!”乔贞吃了一惊,赶紧劝阻。

  这么大的事儿,他身为臣子既然听到了却不劝阻,会被天下士人立成靶子炮轰的。

  乔贞急道:“官家,自古礼法,父母不能亲临祭祀去世的儿女墓地;君主不能亲临祭祀去世的臣子墓地。

  官家若亲自亲往祭拜,岂不有失礼法?

  况且岳将军忠心耿耿,英灵不泯,若官家逾矩亲往祭拜,岳将军在天之灵也会感到不安的。”

  其实赵瑗这句话一出口,就马上想起相关的礼法制度了。

  他给岳飞将军任何褒奖和补偿都可以,唯独君臣礼法不可废。

  赵瑗叹了口气,失望地道:“既如此,朕命礼部尽快择选吉地,为岳飞将军隆重迁葬。你临安府协办。”

  乔贞道:“官家叫礼部择选吉地一事,可以先行之。

  但,为岳飞将军迁葬一事,是否该等岳将军家眷自岭南归来再说?

  况且,谥号尚未确立,这坟茔规制、墓碑和碑文,便也不好确定……”

  赵瑗慢慢冷静下来,这些事不确定,还真是不宜现在就惊动逝者。

  赵瑗点点头,赞许地看了乔贞一眼,道:“乔卿所言有理,

  你且安排人手,守护好岳将军遗骸所在,莫要叫人惊动了。”

  乔贞道:“是,臣已命东判刘以观亲自带人去了九曲丛祠。”

  “甚好,卿且退下吧。”

  “臣告退!”

  乔贞悄悄睃了一眼旁边陪站的杨沅,还是此人简在帝心啊。

  乔贞拱手而退。

  赵瑗坐在上首,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会儿,目光才渐渐投到杨沅身上。

  “杨卿。”

  “臣在。”

  “你在临安府,如今具体负责些什么?”

  杨沅连忙把自己的分工对赵瑗说了一遍。

  赵瑗点点头,微笑道:“你刚刚到任不久,这些事情,还做得来么?”

  这种难得的表功机会,杨沅怎么会错过。

  于是,他便把自己近来大刀阔斧所做的一切,对赵瑗做了一个汇报。

  诸如他推行消防,火灾发生率、火灾程度等分别下降了多少。

  诸如他为临安养老院、孤儿院的老人孩子做了哪些事,而不是把他们仅仅丢在那里有吃有穿就了事。

  还有近来他审断了哪几桩案件,尤其是其中有一件案子是涉及临安商贾与蕃人商贾矛盾的

  他的处理结果甚是公允,他没有因为地域和国籍偏袒无理的一方,使得临安营商环境如何更好。

  赵瑗听的甚是喜悦,忽然道:“朕记得,你去枢密院机速房任职期间,短短时间里,也曾屡立功劳。”

  “陛下谬赞了,这都是臣份内之事,何谈功劳。”

  赵瑗问道:“你去机速房任职还有去临安府任职时,难道就没有同僚排挤、掣肘于你吗?”

  杨沅怔了一下,不太明白赵瑗的意思,便斟酌着拍了一记马屁:

  “臣……往机速房任职,是官家的关照。

  臣往临安府任职,更是以官家最青睐的门生身份去的。

  纵然有些人看臣不顺眼,也不敢太过为难臣的。”

  赵瑗听了,便羡慕地叹了口气,道:“杨卿你有朕撑腰,履新就任,踢得开局面。

  可是朕,找谁来撑腰呢?”

  杨沅一听就知道,官家虽然借香积寺一案,推动了一些事情的发生和发展,但是暗中遭受的抵制怕也不小。

  只是,自己人微言轻的,有些话适合他来说吗?

  可赵瑗并不是发了句感慨了事。

  他缓缓地道:“朕要改革台谏,因为台谏之前的屡屡失职,他们无话可说。

  但是叫他们举荐人才,便要么推三阻四,要么便是门生故旧。

  完全无视朕定下的规矩:宰执亲眷门生故交,不得任台谏官。

  朕要为岳飞将军定谥号,要取哪个字,他们也是引经据典、长篇大论。

  朕要给岳飞定谥号为‘武’,他们不肯。

  岳飞的功绩难道就不如王浚和陈庆之吗?

  朕要给岳飞定谥号为‘武忠’,他们还是不肯!

  他们可以为此和朕吵上一天。朕真的好累……”

  一向在臣下面前极为注重端仪的赵瑗,往椅背上靠了靠,有些颓然的疲惫。

  武将的谥号,以单谥一个“武”字为最高。

  自古以来,得此谥号的只有两人,一个是西晋名将王浚、一个是南朝梁名将陈庆之。

  不过,有些朝代并不认可单谥,只认可双谥。

  双谥按照高低顺序,依次就是忠勇穆刚、德烈恭壮、宁毅敏惠、襄顺肃靖了。

  比如诸葛武侯的谥号就是“忠武”,也可以称为“武忠”。

  如果大宋把双谥作为标准,“武忠”就是武将的最高谥。

  赵瑗利用给岳飞平反一事,已经使得朝廷中的主战派渐渐抬起头来。

  如果给岳飞再定一个最高的武谥,可想而知,主战派的气势将更大。

  因此,文官们的强烈阻击,不是冲着已经去世的岳飞,而是想打压主战派的气焰。

  但是这种旷日持久劳神费力的拉扯,对锐意进取,心性修炼上又比不了那些老臣的年轻官家来说,简直就是意志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难怪他身心俱疲了。

  杨沅自觉以他现在的身份,不适合继续出风头,本想韬光隐晦一番。

  但是眼见官家对他推心置腹,杨沅便有些忍不住了。

  杨沅近前一步,道:“官家,臣有些想法……”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顿了一顿。

  赵瑗会意,说道:“殿上的人,都是朕潜邸时的老人,卿可信任之。”

  殿上的内侍宫娥连忙欠了欠身,一脸激动。

  杨沅道:“是!臣以为,官家登基还不到四个月,有些事推行的慢了些,又何必太着急呢。”

  赵瑗苦笑道:“如果连这么点事,都要耗费几年光景去推动。

  那朕就算活上一百岁,能做几件事呢?”

  杨沅摇了摇头,道:“臣幼时顽皮,有时跑到山坡上玩,会推石下山,以为游戏。

  不知官家可曾玩过这样的游戏。”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