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698章

作者:月关

  因为她不清楚杨沅那位诰命夫人的脾气秉性如何,生怕一去便受了刁难与羞辱。

  现在有了盈歌这个曾经前胸贴着后背共御强敌的盟友,她未来的宋国之旅,就会有人关照了呢。

  ……

  杨沅言出必鉴,果然只在庆州待了两天。

  两天之后,他便启程回国了。

  从钝恩城回来的货船,在庆州卸下了一批货物,又将一些高丽特产装了船,载上杨沅和高丽王的使团,便开始了前往大宋的行程。

  正值冬季,顺风行船,船速飞快。

  当时大宋与高丽的商船,从明州(宁波)出发,大概需要七天的航程,就能抵达高丽的礼成江。

  由此再航行三天,就能抵达碧澜亭,上岸走四十多里,就到高丽都城开京了。

  全部行程,不过十天。

  这还是不顺风的情况下,如果顺风行船,速度还能快上一倍,差不多五六天的功夫就到了。

  如今这个时节的季候风,正适合从北往南航行,所以他们第六天就抵达了澉浦港。

  澉浦港的市舶司人员登船检查时,火长见到市舶司判官高辛,这才取出一份秘密文书。

  高判官并不知道“善人计划”的存在,但晋王赵璩、首相沈该、枢密使杨存中三人联名签署的通行文书,他可看的明白。

  高辛暗吃一惊,满脸赔笑就要放船通行,这时舱中却走出一个人来,扬声唤道:“高签判且慢!”

  高辛已知这船来历不凡,又见舱中走出这人气宇轩昂,不敢怠慢了,便拱手道:“不知阁下唤住本官,尚有何事?”

  杨沅微笑道:“本官是奉命出使金国的翰林学士杨沅,今日归来!”

  “什么?你是杨学士?”

  高判官大吃一惊。

  状元杨沅出使金国的事,曾一度成为宋国百姓热衷谈论的故事。

  杨沅在颍州痛殴大汉奸孔彦舟的事,更是被许多艺人编成了杂剧、评书和歌曲,到处演出。

  只不过,完颜驴蹄和完颜大睿在山东路造反,裹挟宋国使团渡海去了辽东以后,这位杨学士就神隐了。

  从此,关于他的消息也就日渐稀少,热度渐去。

  不过,这几天关于杨沅的消息再度成为百姓们茶余饭后的热点问题了。

  因为传言说,杨沅已客死北国了。

  这个消息一出,关于杨沅的下落,就有了各种奇奇怪怪的版本。

  高判官刚刚在码头上就听说过一个关于杨沅的传说:

  传说,杨沅被掳去北国,一日夜间,遇到黄皮子讨封。

  杨学士不晓北方习俗,得罪了大仙,因此受到诅咒,长出一身红毛,遁入深山,下落不明了。

  结果转眼之间,杨学士就站在眼前了?

  杨沅看他神情,就知道他是听说过自己的,便道:“不错,本官已经从北国回来了。

  另外,与本官同来的,还有高丽王的使团。

  他们是为了贺我大宋正旦、改元,及建交事宜而来。

  故而,请高签判马上派快马或快船回报朝廷,请朝廷安排接迎事宜。”

  高辛定了定神,忙道:“好,下官这就派人回报朝廷。杨学士可要暂歇于澉浦馆驿,候朝廷旨意?”

  杨法摇头道:“我们是大船,又满载货物,一入内河,航速不快的,慢慢赶去临安就是了。”

  高辛道:“既如此,下官这就安排通行事窥豹一斑。”

  高判官忽急下了商船,到了码头上,便对一个市舶司吏目,兴奋地道:“出使北国的杨学士回来了!

  哈哈,民间传言果然不足为信,人家可没长什么红毛,还是白白净净一个状元。

  你去准备快船,本官要立即报讯于朝廷!”

  码头上,萧山南氏丝绸作坊的南风迟,正从一条挂着爪哇旗帜的海船上接下一位客人。

  那客人与南风员外差不多的年纪,都是四旬上下。

  他与南风员外一样气质儒雅,只是比南风迟要更显清瘦了些。

  高判官与市舶司吏目所说的这番话,恰被他二人听在耳中,二人顿时面露异色。

  那客人对南风迟道:“南风兄,这位杨学士的大名,言某久仰了,不知可否引见?”

  南风迟微笑道:“说起来,南风与这位杨学士还是有些渊源的。

  南风与狮峰李夫人,有许多生意上的往来。

  而这位李夫人,又与杨学士府上有生意往来。

  南风正想请李夫人牵线,谋求与杨府的合作。如今既然在此遇到,合该登船拜访!”

第544章 那个男人回来了

  船上火长去办理通关事宜了。

  虽然市舶司对他们的船队不会再做太仔细的检查,但必要的登记流程还是要有的。

  这时,有水手过来向杨沅禀报,说是萧山丝绸商人南风迟携友言甚求见。

  杨沅听了有些讶异,他这才刚刚踏上大宋地界,竟然就有人来拜访了?

  这个南风迟,他是有印象的。

  记得当初他冒充狮山李夫人的胞弟,要跟着大食商人蒲押麻他们出海那天,李师师就是去萧山拜访此人的。

  此人是萧山地区最大的丝绸商人。

  杨沅马上叫人传见,片刻之后,两个四旬上下,眉目清朗的中年人走上船来。

  二人各自带了一个随从。

  南风迟带的是一个眉目清秀的小厮,那个名叫言甚的人,带的则是一个肤色黎黑的五旬老仆。

  一见杨沅,二人马上拱手拜见。

  杨沅也不摆谱,客气地请二人入座,一番寒喧下来,才知道这个言甚是爪哇国人。

  不过,他祖上实是汉人,在唐末五代、中原板荡的时候,举家出海,迁入爪哇的。

  他的家族,如今是爪哇国数一数二的香料商人。

  爪哇地方不大,却有三方势力:东爪哇、西爪哇和三佛齐入侵者建立的一方势力。

  言甚是东爪哇国的人,他此来大宋,其实也和杨沅有关。

  因为杨家的海船,如今已经成为南洋地区到大宋最大的香料进口商。

  言家是东爪哇谏义理王国的香料商人,如果不加入杨家的商贸体系,很快就得被别的家族赶上来。

  所以,言家派言甚来临安,就是想和杨家海贸生意的真正主事人宋鹿溪接洽一下。

  言家想成为杨家在南洋地区的香料行总代理人。

  南风迟和爪哇言家的关系一向密切,此番是作为他的引介人前来迎接的。

  却没想到,他们竟在这里遇到杨沅,这尊大神,自然是要拜一拜的。

  杨沅听了二人的话,不禁暗道一声惭愧。

  他在北国指点江山,替人家操心的不得了,可自己家里的事却完全做了甩手掌柜。

  亏得他有一群有能力的贤内助,也不用他操什么心,而且看这架势,杨家的生意还越做越大了。

  对于这样两位有意合作的商业伙伴,杨沅自然是竭诚欢迎了。

  南风迟虽然是个丝绸商人,却是一个儒商,谈吐风雅,气度不凡。

  而言甚比他更显贵气。

  虽然言甚久居海外,但举手投足、谈吐气质,皆具雍容姿态。

  在五代乱世的时候,有能力举族外迁以逃避战乱的,当然不可能是小门小户人家。

  杨沅不问也能知道,言家必然是当时岭南地区的巨室高门。

  所以言家漂泊海外百余年,依旧没有被当地同化,依旧保留着雄厚的中原文化底蕴。

  大概两柱香的时间之后,市舶司判官高辛又赶上船来。

  他热情洋溢地告诉杨沅,信使已经派出去了,船队的入关手续也已经办好,杨学士的船队可以继续启程。

  杨沅谢过高签判,便对南风迟道:“南风兄此来,是到澉浦迎接言兄的?”

  南风迟笑道:“正是。言老弟此前只到过福州和明州,临安却还是第一次来。南风作为地主,自当远迎。”

  杨沅笑道:“既然你们也是要回临安的,那么何如同船而行?”

  南风迟喜上眉梢,连忙答道:“我等求之不得。”

  当下,言甚的商船和南风迟来时的客船,就随在杨沅的船队后面。

  南风迟和言甚就待在杨沅的大船上,三人一路谈天说地,就香料方面的合作,也基本敲定下来。

  ……

  皇宫里面,赵瑗刚刚下朝,便收到礼部报来的消息:

  班荆馆里,金国与新金两国使团在夜间互相偷袭,死伤惨重的消息。

  赵瑗听了不禁大皱眉头,不悦地道:“明明知道金国与新金国势同水火,为何还要把他们两个使团安置在一处?

  我大宋没有别的馆驿了吗?”

  那报信的礼部员外郎陆之淮干笑道:“官家,班荆馆如今划拨在枢密院辖下。

  将两国使团安置在班荆馆,也是杨枢密的意思。”

  这是杨存中的主意?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