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关
曲大先生本来混的也不怎么样,但那是从前。
现在的他,不仅是临安第一说书名家,还是挂靠在杨家商号下的一些店铺的东家,自然也算是飞黄腾达了。
老哥几个里面,混的最差的,反倒是在枢密院做官的寒千宸。
寒千宸在枢密院,是连本衙主官都不记得有他这个职位的边缘人。
虽然他偶尔会接帮人盗墓觅穴的活儿,可这生意见不得光,又不能经常接到,难免还是拮据。
他那堪舆地理的大本领,一直以来,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今天,是萧千月宴请洛承安,其他几人作陪,就属寒千宸心事最重。
因为要轮到他设宴相请时,那些花销,对他来说,还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萧千月领着洛承安,在自己府里参观了一圈。
萧家三进的院落,娇妻美妾,大富之家,非常的体面。
回到花厅坐下,萧千月便笑道:“小安子,你这些年就只是做个游方郎中?还在想着让‘继嗣堂’重现荣光吗?”
“为什么不?”
洛承安反问道:“我这边,志同道合的老朋友,还有七八个,我们几年前就陆续迁到西夏去了。”
寒千宸道:“为了寻找‘继嗣堂’遗宝?”
洛承安道:“不错,你精通堪舆之术,不如加入我们,咱们只要找到‘继嗣堂’的宝藏……”
寒千宸摆摆手道:“我是朝廷官员,可没有足够的休沐时间去这么远的地方。”
洛承安顿时无语,寒千宸这一身本领,若是能尽情施展出来,想要富可敌国也不难。
做官?
他做个鬼哟,这分明是不想加入我们。
王长生叹道:“‘继嗣堂’已经不存在了,你又何必念念不忘?
承安兄,以你药师洛家的本领,只要留在临安,用不了一年,就能成为临安第一神医。
何苦偌大的年纪,还要奔波于江湖。”
洛承安沉默片刻,淡淡一笑,道:“人各有志吧!”
“继嗣堂”的后人们,有人不在意曾经无比强大的“继嗣堂”了,可也有人一直念念不忘。
要知道“继嗣堂”固然是巨室豪门所扶持起来的一个工具,但这个工具本身,又何尝不是异常强大?
他们拥有巨大的财富,他们拥有各种奇人异士,他们在朝在野,都可以调动巨大的力量。
他们最辉煌的时候,可以暗中运作,废立皇帝,甚至让江山改朝换代。
对于这种无上的权柄,当然有人念念不忘。
曲大先生道:“不错,人各有志。今日你我重逢,就是故友相见,咱们只叙旧情,这些事情不必再说了。”
萧千月道:“不错不错,这些不愉快的事,大家就不要争执了。
不过,承安兄,你们从金国迁去西夏,目地就是为了找到遗宝,怎么又到临安来了?”
洛承安道:“自从上官家遗失了藏宝秘钥,这遗宝地宫不要说进入了,我们连它在哪儿,都无法找到。
我们迁去西夏,本是为了就近寻找宝藏,可惜,却如大海捞针,迄今一无所获。”
洛承安叹息道:“我们那边的几个老伙计,虽说各有绝活,可是这些本领,却未必可以用来求财。
时间久了,不要说寻找遗宝,便是生存都成了问题。”
“我到临安来,是想在这里开一家医馆,赚些钱财。
另外,我还想物色个根骨好的年轻人,收作徒弟。”
洛承安苦笑道:“我洛承安奔波半生,一事无成,如今连个子嗣都没有。
可这药师传承不能绝,我也该收个传人继承衣钵了。”
王长生听了,欣然道:“开医馆?开医馆好啊,以你药师洛家神乎其神的医术,到了这天下繁华之地,还怕不能赚个盆满钵满。”
寒千宸道:“不错,你那《药师经》要找传人,到临安来物色弟子也是对的。
要学医术,学识断不能差了。西夏那地方,那些有学识的都去做官了,谁肯随你潜心修习医术?
临安府人杰地灵,群英荟萃,却未必全都愿意做官。
想做也未必都能考得中进士,你要找个弟子,还是容易的。”
曲大先生心想,洛承安这老小子虽然死心眼儿,一门心思要光复“继嗣堂”,可也未必就不会改变主意。
他既然要定居临安,我就有大把时间慢慢劝说。
再说,他们洛家医术通神,老宋、老计还有小苟子他们一身的旧疾暗伤,说不定洛承安能治的好。
再不济,帮他们好好调理一下,也能多活个一二十年。
想到这里,曲大先生立即义薄云天地道:“这件事交给我了。
我帮你安排个地方,这医馆开在那里,往来皆权贵,用不了多久,你就能名满临安!”
洛承安故作惊喜地道:“当真?”
曲大先生道:“我岂会诳你?
我在仁美坊三元及第的状元郎杨沅府邸旁边,帮你开一家医馆。
那个坊里住的都是临安权贵。”
洛承安这一回可是真的惊喜了:“你说……杨沅?”
第558章 缘份啊
新婚三天,鹿溪回门。
杨沅和宋鹿溪先去了皇宫见天子。
官家认的是义妹而非义女,所以如果他们要先回风味楼,也是没问题的。
但是如果先回风味楼再去皇宫的话,那么他们在风味楼待的时间就不会太长,除非他们从皇宫出来,再回风味楼。
所以小两口一商量,莫如先去拜见鹿溪的这位义兄全家,到那儿才是真正的应酬,时间不会太长。
因此,头一天请见的帖子就呈进了宫里,并且得到了允准。
次日一大早,鹿溪就精心打扮起来,和杨沅一起进了宫。
中人内侍们引着,把夫妻二人带到了慈宁殿。
太皇太后韦氏、皇太后吴氏、皇帝赵瑗、皇后郭氏都在这里。
皇帝既然认了鹿溪做义妹,皇帝的祖母、母亲,自然也就成了鹿溪的祖母和母亲,杨沅则成了她们的孙女婿、女婿。
太皇太后韦氏、皇太后吴氏,给这对新人都赐下了礼物,皇后郭氏也不例外。
郭皇后出身于太原郭氏,今年刚满三十岁,是个温婉清丽的小妇人,性情温柔,细声慢语,对鹿溪这个突如其来的小姑子很友好。
赵瑗现在有三子一女,也都被带来,见过他们的小姑姑和小姑夫。
赵瑗这三个儿子,最小的三儿子如今才两岁,由奶娘抱着。
在鹿溪被册封为公主之前,大宋唯一的公主嘉国公主,今年刚满六岁。
小姑娘一张瓜子脸,有些肖母,眼睛大大的,尖尖的下巴,很是灵秀可人,只是脸颊苍白的有些过分,看起来身体不太好的样子。
不过,她的母亲郭氏脸色也透着苍白,不是特别健康的气色。
母女俩身子骨都比较弱,在本来的历史上,郭皇后明年就要病逝,小嘉国也没活几年,便夭折了。
鹿溪是个从小到大就特别健康的姑娘,她的生命就像青砖缝里钻出来的野草,生命韧性十足。
从小到大,就连头疼脑热的毛病她都不大犯的,如今一瞧这般弱不禁风的小侄女儿,宋鹿溪顿生怜爱之心。
她忍不住把小公主揽在怀里,只觉手掌贴到背上,都是硬梆梆的肩胛骨,不禁怜惜地道:“嘉国殿下闺名儿叫什么呀?”
“我叫宁儿。”
因为和鹿溪还不熟,赵宁儿只是细声细气地回答了一声,便文静地不再说话。
“宁儿,好名字。”
鹿溪想,官家赐我的封号是永宁,嘉国公主叫赵宁儿,我俩倒是有缘。”
鹿溪怜惜地摸摸赵宁儿的小脸蛋,道:“宁儿生得好漂亮,只是……太瘦了些。
你还是小姑娘,不用怕长胖了的,姑姑我小时候就是个胖丫头呢。
你看我现在是不是一点也不胖,你平时要多吃些东西才好。”
赵宁儿腼腆地笑笑,正在换牙期的她,下牙床上少了一颗牙,一笑起来,颇显可爱。
但她自己显然不这么觉得,嘴巴刚咧了一下,又赶紧闭上了。
郭氏幽幽地叹了口气,对鹿溪道:“御妹,你有所不知,宁儿这孩子,先天体质就弱,和嫂子我是一个毛病。
她平日里吃东西,就像小猫儿似的,就那么几口。御医是从小给她调理的,却也不见起色,唉!”
赵宁儿听了,细细的眉便轻轻皱了皱,对鹿溪轻轻招了招手。
鹿溪会意地弯下腰,把耳朵凑过去,赵宁儿便小声告状道:“姑姑,你不知道,娘亲天天逼我喝药,那药子好苦好苦,人家喝完就想吐,哪里吃的下东西。”
鹿溪听的心疼,轻轻一抱,就把赵宁儿抱到了膝上。
这小孩子真的是太瘦了,全身上下也没几两肉,鹿溪抱起来轻轻松松。
当然,这和鹿溪修习了“蛰龙功”或许也有关系。
她和杨沅成亲之后,蛰龙功法得以阴阳调和,一身气力也在不知不觉间增。
鹿溪抱着轻若羽毛的赵宁儿,对她道:“这次姑姑进宫,带了些亲手做的小点心,你要不要尝尝。姑娘手艺可好啦,江湖人称小食神喔。”
赵宁儿一听,一双因为脸颊太瘦而显得格外大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迫不及待地点了点头。
她因为身子太弱,从小就病怏怏的,一副随时会夭折的样子,所以她的饮食哪得自由。
她每天吃几顿,每顿吃什么,每样吃多少,平时都是定时定量,像吃药一样用秤秤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