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859章

作者:月关

  一时间,两淮战场上的宋金两国军队,围绕着灵壁杀的难解难分。

  楚州驻扎御前选锋军的统制彭五福,原本正在淮阴一带与小股金兵周旋。

  得到李显忠的将令之后,他便开始向灵壁方向移动。

  不过,他的行军速度并不快。

  李显忠所率主力能被金兵包围,那么金兵出动的显然也是精锐主力。

  救援部队谁先到达,谁就要第一个去承受金军的强大压力。

  禁军和屯军分属不同系统,彭五福不想第一个抵达战场,替禁军扛下金军的这根狼牙棒。

  老子一直戍守边疆,而你们禁军却在临安吃香的喝辣的,偏偏你们还拿着最好的待遇。

  现在不该你们禁军多出把力么?

  现在救的是你们禁军的主将,你不卖力谁卖力?

  彭统制倒无心让李显忠在战场上吃个大亏,毕竟友军战败,对他也没什么好处。

  但他笃定其他各路禁军是一定会驰援灵壁的,那么他这支屯驻军,大可暂避锋芒。

  因此,彭统制并不着急,虽然小股金国签军的袭扰,根本拖延不了他的行军速度,他总是停下来,煞有介事地清剿一番。

  如此一来,从他接到李显忠的将令开始,如果全速驰援灵壁,此时他应该已经抵达战场了。

  结果直到陆天明被困的第三天中午,他的兵马才走了一半的路程。

  这时,杨沅的三名传令兵找到了彭五福,传达了杨沅的命令。

  听说杨沅亲自率领李显忠留给他的预备队,全部的六千禁军精锐奔赴了灵壁,彭统制的脸色马上难看起来。

  你说你一个文官,跑去两军阵前凑什么热闹?

  大宋的爵位又不是只有军功才能封,何况你都已经是侯爵了,还想怎样?

  不过,彭五福虽然在心里痛骂杨沅,却不敢不救。

  真要让这位监军死在灵壁,他们这些将领都要倒霉。

  他最好的结局,也是前程到此而止,此生再无升迁的可能。

  更何况,杨沅的传令使者并没有离开,他们就留在了彭五福的军中,扮演起了监军的角色,也不容他拖延。

  彭五福立即下令,不再理会金国签军的沿途袭扰,全速向灵壁进军。

  但是,之前的拖延,已经让金兵顺利完成了很多的阻碍行动。

  有些地方的道路被挖的坑坑洼洼,拖着辎重的大车无法通行。

  有的地方桥梁被毁,他们还得重新搭桥。

  三个监军拉着债主似的臭脸待在军中,彭五福只能命令大军遇沟填路,遇水搭桥。

  紧跟着,便有金军正规部队从侧翼向他们发起了攻击。

  如果他此前的行动能快一些,这些金军根本来不及赶到并实施阻击。

  现在却是难免一场鏖战。

  ……

  泗州驻御前屯驻军右军都统鲁青云,接到李显忠的军令后,倒是没有刻意拖延过,但他和彭五福一样,也没有全速前进。

  结果当他率军赶到灵壁山区时,金国从徐州方向驰援而来的武宁军也正好赶到。

  双方碰个正着,就地展开了厮杀。

  鲁青云部溃败而走,恰碰上之前被金兵夺取宿州时,击败的宿州屯驻后军彭天泽部和游弈军祝天宝部。

  这“两天一青云”三支残军合兵于一处,反过来又杀退了武宁军。

  三支联军正奋起余勇,趁胜追击之时,从临涣方向快速移动过来的一支金兵又撞上了他们。

  临涣金军和徐州金军马上联起手来,与掩杀过来的“两天一青云”三方联军又杀在了一起。

  由此,整个战场就从灵壁山区扩大到了整个灵壁地区。

  双方陆续赶赴此地的兵马,在遇到敌军之后便就地投入战斗。

  而双方都有兵马不断从各地赶来参战,战场形势因此变得一团糟。

  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敌前我后,敌后我前……

  至此,双方主帅已经失去了统一指挥的可能。

  他们甚至不知道哪里有自己的人,属于哪一支部队。

  泗州游奕军统制罗鑫本是距灵壁最近,完全有能力趁金兵合围尚未完成的机会,把被困禁军解救出来的。

  可他却与灵壁背道而驰,跑到东边的静海清剿在那一带活动的一千余人的金国签军去了。

  等他赶到静海的时候,那支金军早已不见了踪影。

  罗统制并未因此返回,而是继续往东,赶往青阳镇方向。

  杨沅派出的信使一路寻觅,却始终没有找到他们的踪影。

  ……

  淮西战场上,西路军统帅邵宏渊此时业已察觉了金军的异动。

  从他收到的情报来看,很多宋国的西路军队伍突然失去了对手。

  原本和他们打的如火如荼的金兵,在一番故布疑阵之后,便连夜脱离了战场,下落不明。

  这让邵宏渊大为警惕,他一面命令各路宋军原地待命,不得妄动,一面派出斥候,搜索金人消息。

  同时,建康那边他也派快马回去报信,提防金人偷家。

  很快,邵宏渊就得到了准确消息,脱离战斗的金军正向淮东战场转移。

  淮东战场发生了什么事?

  难道是李显忠势如破竹,重挫了金军,而且困住了金国的什么重要人物,所以淮西金军才会狂奔往赴前去施救?

  邵宏渊正疑惑间,便收到了李显忠的军书。

  邵宏渊这才明白淮西战场上的金军反应为何如此古怪。

  由于东路军和西路军是两淮地区的两大战场主力,两军统帅是平级,不存在隶属关系,因此李显忠是无法向邵宏渊下令的。

  他派人送军书来,是阐明情况,请求邵宏渊及时调兵支援。

  邵宏渊击鼓聚将,把淮东局势说了一遍,但赴援淮东却遭到了很多西路军将领的反对。

  西路军以屯驻军为主,而且西路军有自己负责的战区。

  东路军中的屯驻军都不愿意第一时间驰援李显忠,为禁军去啃金兵的硬骨头,更不要说西路军了。

  而且,淮东淮西并没有特别明晰的划分界限,双方接壤地区的对金战斗,是存在着竞争关系的。

  东路军主要是禁军,兵强马壮,而且金军想在东路诱敌深入,实施包围,此前的战斗也有意放水。

  这种情况下,在前期战斗中,淮东宋军的表现殊为优异。

  他们势如破竹,也就不可避免地在与西路军接壤范围内,抢了西路军不少功劳。

  比如在淮东淮西接壤地区的某座县城,西路军与金兵厮杀正酣,东路军杀过来了,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战团。

  西路军付出重大牺牲后,马上就要“夺城”,却被东路军“先登”了。

  这把西路军的这支人马简直要活活气死,差点儿和东路军发生火并。

  在这种恶劣的竞争关系下,东路军倒了霉,西路军许多将领都乐得看笑话,让他们驰援淮东,他们又怎肯甘心。

  手下将领的态度如此消极,邵宏渊不禁打了退堂鼓。

  他可以强令出兵,但怎么行军怎么打,却取决于带兵的将领。

  如果这个将领对东路军抱着这样的情绪,很容易出问题。

  再者,以淮西和淮东的距离,等他的援兵赶到,恐怕东线战事已经结束了吧?

  那不是徒劳远征么?

  邵宏渊思量再三,最终决定,各路兵马谨慎向东转移,咬住正向淮东战场转移的金军。

  咬住他们,把他们拖在淮西战场,也就是变相地替淮东解围了。

  不料,邵宏渊对淮西战场的战略调整刚刚下达两天,杨沅的信使就到了。

  看罢杨沅的军书,邵宏渊不禁愕然。

  李显忠无权对他下达作战命令,可杨沅可以啊。

  作为两淮监军使,杨沅动用了“符节”。

  邵宏渊能敷衍李显忠,却不能敷衍杨沅。

  尤其叫人牙疼的是,杨沅以身涉险,亲自杀进了灵壁。

  如果他这边没有明显的支援行动,一旦杨沅战死沙场,战后复盘,必然追究他的责任。

  邵宏渊一番权衡之后,便击鼓聚将,升帐调兵。

  三衙禁军派驻到淮西的几路兵马,立即从金军转移淮东时布设的防御阵线的薄弱处穿插过去,驰援灵壁。

  淮西屯驻大军则步步为营,在留下部分兵马守城之后,与阻击的金兵且战且进,不断向辽东战场施压,以牵制东线的金军。

  而他自己,则率领从建康都统司抽调的那两万兵马,乘船沿淮河一路向东,接着登岸北上,去攻打金国控制下的彭城、徐州一线。

  这是杨沅对他提出的战术要求,由艾曼纽贝儿拟定的。

  对于这个命令,邵宏渊倒是欣然接受的。

  迄今为止,战火只在我大宋江山上燃烧着,凭什么?

  徐州如今是金国治下,趁着徐州空虚,如果我能打下徐州……

  哪怕只能占领一天,于我宋国而言,也有着重大意义。

  有鉴于此,邵宏渊毫不迟疑地采取了行动。

  ……

  杨沅本意是想和李显忠汇合,然后固守山上待援,贯彻李显忠的“中心开花”战术。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