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889章

作者:月关

  “老臣遵旨!”

  朱倬躬身领旨,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此时不在室内,只能他一人领旨了。

  朱倬转身便向外走去,杨沅站在旁边微微挑了挑眉。

  他还以为官家会把这案子交给他办呢。

  哦,对了,我现在是谏议大夫,要离开都察院了。

  赵瑗似乎注意到了杨沅挑眉的动作,毕竟他就站在赵谌的身后。

  赵瑗瞟了他一眼,眸中露出一丝笑意。

  杨沅就算还在都察院,赵瑗也是不打算将此案交给杨沅办了。

  在法司口浸淫太深,就不好走执政口的路了。

  方才为他裹伤、诊治的时候,小骆就已因为防卫有了疏漏向他请罪了。

  当时小骆就说了,是杨沅在事前发了警示,他才因此加强了一倍的护卫。

  谁料动手者竟是司仪官和朝中大臣,着实防不胜防。

  可若不是因为得到了杨沅示警,官家这一遭就是真的死定了。

  朱倬走出室外,就见四下里尽是皇城司的亲从官,一个个按刀侍立。

  朱倬低声问道:“大臣们都在哪里?”

  此时大臣们已经被带下城楼,引到偏殿歇息去了,把那里临时充作了待漏院一般的存在。

  朱倬听罢,便带人下了城墙,到了那处偏殿。

  朱倬刚一露面,殿里一个个沉默等待的大臣便纷纷迎上来。

  “都御使,陛下怎样了?”

  “汉章兄,陛下可有旨意?”

  朱倬把双手向下压了压,清了清嗓子,沉声道:“与言甚有所来往的人,请站出来。”

  殿里顿时一片静寂,汤参政的脸色已经白的像是一张纸。

  朱倬缓缓地道:“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彼此不妨留一个体面。

  放心,与之有过来往的未必就有罪,这是陛下特意交代的话。”

  朱倬刚刚说罢,鸿胪寺的宾忠就大叫一声跳了出来,

  他把乌纱一甩,向前一个助跑,狂奔出十余步,把头一低,“砰”地一声,就撞上了一根梁柱。

  偏殿的藻井上,灰尘簌簌而落,洒在了他白花花的脑浆上。

第655章 两宫夜话

  宗阳宫前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速度比从宗阳宫前逃开的百姓们自发散播的速度还快。

  毕竟他们从宗阳宫前逃开后,出于好奇,还是就近在中瓦子和太平坊驻足,想知道进一步的消息。

  而朝廷这边有所决断之后,立即通过各厢、坊派出大量的街子、坊丁散布了消息。

  消息说,宗阳宫前的骚乱,是因为金国俘虏行至御前时图谋不轨。

  天子本欲赦免他们的死罪,因为他们献俘礼时作乱,故而下旨将他们全部斩首了。

  接着,便又传出一个更加叫人振奋的消息,为庆祝灵壁大捷,开放赌禁三天。

  这个喜讯,马上转移了临安百姓的注意力。

  宋人喜欢娱乐,娱乐业也是各朝各代中最发达的,那怎么可能少了赌呢?

  不仅男人喜欢,女人也喜欢,李清照就是个赌鬼,赌术还挺高明。

  当然,大部分的人不是那种倾家荡产的赌,而是小赌怡情,摇个骰子打个牌,有个赌注更有兴致。

  但禁赌是禁止一切有彩头的赌博,所以那些真正有赌性的人,都是通过地下赌坊来赌博。

  平常人家亲友之间想打个牌加点筹码,那也是违法的。

  但是在开禁期间,那就完全没问题了。

  宗阳宫前的尸体被迅速运走了,街道也被清洗的干干净净。

  感谢秦长脚,他家门前这段御街,全用了大块的平整条石,砌得平整光洁,冲刷起来还挺方便。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城中处处彩灯,人间宛如变成了天堂。

  最热闹的地方就是临安的各处瓦子、运河两岸,还有宗阳宫上下。

  宗阳宫这里变成了夜晚时的繁华之地,是因为今晚天子与民同乐,要在宗阳宫上洒金钱雨。

  皇帝发大红包啊,哪怕只抢到一文,那也吉利啊。

  谁真指着捡到皇帝扔下来的几文钱发财啊,不都是因为它稀罕,讨个彩头吗?

  为了避免发生拥挤踩踏,府尹乔贞严格限制只许妇人、孩子可以去宫前接金钱雨。

  因此,陪着妻儿来此的男人就都成了“啦啦队”,站在警戒线之外。

  宫城之下,全是穿着彩衣新衣,犹如过年一般快乐的妇女儿童。

  皇帝的黄罗伞盖忽然出现在了城头,无数百姓立即纷纷下拜。

  赵瑗站在黄罗伞盖下,入目就是点点的灯火,密密的人群,一派兴旺气氛。

  小骆退后半步,轻轻架着他受伤一侧的肋下,扶住了官家。

  一斗锃新的铜钱抬到了赵瑗面前,另一名太监连忙掬起一捧,送到赵瑗面前。

  赵瑗抓过一把,吸了口气,向前扬了出去。

  这一把钱也不过二十多文,在城下城下的灯光里,翻转出一道道黄灿灿的光芒。

  然后,城上的皇亲国戚、文武大臣,就从三个钱斗里抓出一把把的钱,一把把地扬了出去。

  漫天金钱雨,落地叮咚,清脆悦耳。

  妇人和儿童欢呼着抢上前去。

  他们的丈夫、父亲,则在警戒线外跳着脚地高呼起来。

  还有声嘶力竭地在那遥控指挥的:“那边,那边多啊!揣怀里,从领口揣啊,笨啊儿子!”

  觉得自己妻儿笨拙的,就捶胸顿足起来,惹得城上城下一片欢笑。

  赵瑗身上还在隐隐作疼,但他由衷的感到开心。

  这等欢乐场面,正是他之所愿。

  “官家,这里交给臣等吧。”

  沈该和晋王凑到赵瑗面前,低声劝说他。

  赵瑗点点头:“黄罗伞盖,半个时辰后再撤。”

  说罢,他便由小骆搀着,返身离开了城墙口。

  一到城下百姓难以望及处,几名太监便迅速上前,把皇帝扶上了御辇。

  赵瑗招招手,晋王赵璩忙凑上一步,赵瑗低声道:“璩哥儿,那个言甚,就安置在宗阳宫里吧。”

  赵璩点点头,目送御辇离开,又把新任殿前司都指挥木恩唤到了面前。

  木恩已经正式调离皇城司,迁升殿前司都指挥使一职。

  现在言甚身份不明,还需请出当初在东京汴梁时的一些老臣子,对他进行考量。

  即便证明了他的身份,但他明显参与了金人策划的篡位谋反阴谋。

  哪怕他是身不由己,也不可能如正常迎回的前皇太子一般礼遇了。

  眼下他身份敏感,尤其需要严加控制,所以赵璩把此事交给打理皇城司多年的木恩,如此方觉万无一失。

  皇帝受伤的消息是被严密控制的,知情者都被下了最高级别的封口令,后宫里边也只有皇后娘娘一人知情。

  明知丈夫内腑受伤,还要强撑着给今日大典做一个圆满的结局,皇后担忧不已。

  等官家刚一回来,皇后便赶紧叫人把他抬上御榻,又让早就候在偏殿的御医再作诊视。

  随后,煎好的药也送了上来,皇后亲自侍奉官家服药。

  “爹爹,爹爹,咦,爹爹你生病了吗?”

  小公主赵宁儿跑进赵瑗的寝宫,刚一进来就嗅到一股药味儿,忍不住跑到赵瑗面前担忧地问道。

  “宁儿啊,这么晚你还不睡!”

  赵瑗把药碗交给皇后,刮了一下赵宁儿的鼻子,宠溺地笑道:“爹爹没事,只是偶感了风寒。”

  大宋皇室里,但凡没有外臣在场,称呼也如寻常人家一般。

  赵宁儿道:“那爹爹多喝热汤,发发汗就好了。”

  “知道啦。”

  赵瑗被逗笑了,宫娥取过软枕,垫在赵瑗背后,赵瑗道:“这么晚不睡,怎么这么精神?”

  “人家身子骨儿不那么弱了嘛。”

  赵宁儿眼睛亮晶晶的,小嘴叭叭起来。

  那模样,和许多寻常人家的孩子忽然遇到了什么新奇有趣的事情,迫不及待地要告诉父母一样:

  “爹爹,今天你在宗阳宫上检阅三军,宁儿就在城下看着呢。爹爹,你不知道,那些金国俘虏作乱的时候,人家一下子就从高竿上摔下来了,是子岳将军救了女儿呢……”

  “子岳……”

  赵瑗愣了一下,才想起是在说杨沅,不禁好笑道:“不要没大没小的,那是你鹿溪姑姑的丈夫,你不叫姑夫,也该称为郡公才礼貌。”

  赵宁儿吐吐舌尖,忸怩道:“人家觉得子岳将军听着威风嘛。哎呀,爹爹你别打岔,人家还没说完呢。”

  赵宁儿眉飞色舞地把杨沅如何踏在人肩膀上,飞奔到她面前,在她摔下高竿的刹那,将她接在怀里,又如何护着她跑到安全地方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赵瑗和皇后听女儿像说书一般卖弄,倒也为之一时心惊,一时欢喜。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