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898章

作者:月关

  免得她不情愿,一旦强行送去宋国,若惹得杨大官人不喜,反而弄巧成拙了。”

  金太公想了想,颔首道:“你说的也是,那就先试试她的口风吧。”

  泰熙蹲在窗外,心中狂叫:“不用试,我不嫁,我才不要嫁去宋国,我连庆州都没出过,我以后再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啦。”

  金太公起身道:“大王近日派人来了庆州,想让泰熙嫁给江陵大君王琛。

  如果泰熙那丫头不愿嫁去宋国,那么嫁给王琛大君也是好的。”

  窗外,小泰熙再次瞪圆了眼睛:我就过年时去开京给舅舅拜了个年,他怎么还想娶我了呢?

  高丽是可以一夫多妻的,而且近亲婚姻非常盛行。

  比如高丽的开国之君王建生了九个公主,其中六个是嫁给了同父异母的兄弟。

  叔侄婚、姨甥婚更是比比皆是,十多年前才去世的高丽仁宗就娶过两个亲姨母为妃。

  很显然,小泰熙是去开京给这些亲戚们拜年的时候,被这位江陵大君给看上了。

  想到她那位舅舅的样子和年纪,小泰熙吓得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手脚冰凉。

  春寒寥峭,窗下雪水初化,一时间,屁股也有点凉。

  ……

  杨沅自从去了门下省,就知道韬光隐晦了。

  他那一身的刺儿都收敛了起来,每日里循规蹈矩地上值下值,渐渐的门下省的同僚们也敢跟他走动了。

  不然,就他那个走到哪妨到哪的名声在外,大家还真有些犯忌讳。

  杨沅决定了,就在这谏议大夫任上稳稳当当的熬资历,熬满三年,也就三十岁了。

  三十而立,到时候大概率是先放一期外任,去个大州做一任州府长官,再回来就能成为执政,比如今正等着砍头的汤思退要早四年。

  杨沅坐在车中,往衙门里去当值的路上,正思索着,忽然便感觉车子猛地停下,大壮在车头喝道:“什么人竟敢拦路,没看到车上的官衔旗牌吗?”

  接着,便是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看到了。敢问车上的,可就是谏议大夫杨大官人?”

  “正是,怎样?”

  “我有一状,还请杨大官人主持公道!”

第663章 一场游戏

  “什么状子?”

  杨沅一掀轿帘儿,从车中走了出来。

  车前站着三人,头前一个儒衫少年,后面是一个老仆和一个壮仆,二人各背着一个包裹。

  看他们的装束,好似风尘仆仆地赶了许久的路才到临安的。

  那儒衫少年看起来只有十七八岁年纪,浓眉大眼,脸膛黑红,轮廓犹如刀削,似乎有些西南地区的长相风格。

  他抿着唇,一副不苟言笑的严肃模样,看着与杨沅前世旅游时见过的康巴地区的人有些相似。

  杨沅定睛看了看他,忽地眉头一挑,问道:“你是女人?”

  还别说,这个女人不是有什么高明的易容术,而是长的就比较中性。

  再加上她身材健壮,肤色黎黑,要不是杨沅不只一次带了男扮女装的姑娘在身边,有了识别的经验,还真不容易看破她的女儿身份。

  “正是,陇干郭玉岫,见过杨大官人。”

  那男衫少女向杨沅拱手行了一礼,雄赳赳气昂昂的颇有气势。

  杨沅踢了刘大壮屁股一脚:“没个眼力见儿。”

  刘大壮恍然大悟,连忙翻下车辕,取下脚踏,放在车辕下。

  杨沅走下车子,到了那男衫少女面前三步处停下,暗暗戒备着,问道:“姑娘你有什么冤屈,不找府县,却向本官喊冤?”

  他看得出来,这少女应该会功夫,她身后那一老一壮两个仆人也是练家子,自然不会大意。

  郭玉岫昂然道:“小女子要报考解试,州县不准。小女子只能到临安申告,可是小女子告到礼部,礼部也不受理。

  小女子久闻杨大官人之名,如今又得知杨大官人乃是谏议大夫,因而只有请杨大官人替小女子主持公道了。”

  杨沅诧异地道:“等等,你说你要干什么?”

  “参加解试。”

  杨沅愣道:“你,参加解试,女人?”

  郭玉岫道:“朝廷规定,凡参加解试者,如为官学之生徒,直接具备童生资格。若为在家自学者,应向当地府县报考,取得童生身份。”

  郭玉岫探手入怀,取出证明她已取得童生身份的“公牒”。

  杨沅扭头瞪了大壮一眼,这孩子还是欠调教。

  大壮再次恍然大悟,连忙上前,从郭玉岫手中接过“公牒”,交到杨沅手上。

  杨沅一看眼睛就直了,这……这还真是郭玉岫的学历证明,她还真的考中了童生。

  这“公牒”上倒是没说她是男是女,因为这证件上压根没有标注性别的地方。

  这年代默认能考功名的就是男人,自然不必多此一举。

  不过,就算童试,那也是要叫人检查夹抄的,这姑娘究竟是怎么混过去的?

  杨沅瞄了郭玉岫一眼,虽然长得比较中性,可那身材……

  应该蛮好的,只要脱去外衣,不用脱个精光,那搜身的人也不该把她看成男人。

  郭玉岫道:“杨谏议,大宋的律法,规定取得了童生资格的人就可以参加解试考举人。

  可是学生所在府县却拒不接受学生的报名,学生只能进京申冤了。”

  杨沅皱着眉,疑惑道:“你是女人……”

  郭玉岫眉头一挑,反问道:“敢问大夫,我大宋科考的规矩,可有规定女子不得报考?”

  此时,街上已经有些行人围了过来,听到二人这番对话,顿时议论起来。

  杨沅低头看了看她的童生公牒,忍不住笑了。

  这事儿有点意思啊!

  自从进了门下省,他就一味的在“消望”。

  没错,别的官是“养望”,他杨大官人的“望”有点太大了,动不动就把衙门的屋檐儿给燎了,所以他得“消望”。

  消得他好生无聊,如今倒是可以给自己找点事儿做。

  这事儿做成做不成的,都是一桩雅事,没什么后果呀,既不会触及文官武官们的敏感神经,也不会引起朝廷地方大员们的不满。

  以师师之才,也只能风流自赏,他一直觉得不公平。

  以前他没有能力在这件事上发声,现在他想管管。

  杨沅把公牒在手心里拍了拍,便拢进袖中,笑吟吟地道:“姑娘说的有理,跟我去门下省说话。”

  说罢,杨沅回到车中。

  车子继续启行,那郭玉岫让到一边,待车过去,便带着两个仆人跟了上去。

  老仆低声道:“姑娘,没想到这位杨大官人还真的接了。老奴打听过了,他的官声甚好,是一个出了名的大清官,而且一向不畏权贵。

  他破获过夹墙藏尸案、假会子案、马皇弩案、大食贩私案,吏部贪腐案,被誉为青天大老爷。把咱家的冤屈说与他听,请他主持公道吧。”

  “他不行,不够格儿。”

  郭玉岫看了前方那辆车子一眼,缓缓摇头道:“这件事,就算是官家,我都信不过。

  我一定要参加科考,做古往今来参加科考的第一个女人。

  到时候就算我考不中,我也能因为此事让天下皆知了。

  那时我再告御状,那时就算皇帝也不能息事宁人了,咱们这案子才有翻转的可能。”

  杨沅坐在车中,想想这个要考举人州县不准,千里迢迢进京告状的女人,便觉得有趣。

  其实杨沅一直觉得,女人出来做事也没什么。而且在新金,他已经这么干了。

  不过,新金、金国、西夏这种地方,女人种地、放牧、打猎、采摘,本来就和男人一样养家,承担的并不少,因而一直就有话语权。

  所以让他们那种地方接受女人出来做事甚至做官,那就是上面的人一句话的事儿,底下纵然有人不满,也就是发发牢骚。

  可在中原,哪怕是对女人宽泛的多的宋代,这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能不能允许郭玉岫科考,如果这次允许了郭玉岫科考,那么下次有更多女人想科考怎么办?

  男人考中进士可以做官,女人考中进士能赋予她什么意义呢?

  如果没有实质的意义,那让她们参加科考,确实就只增加了她们的家庭负担和朝廷举办科考的压力。

  杨沅思索着,车子便到了门下省,杨沅便带着郭玉岫和她的两个仆人走了进去。

  有杨沅带着,这一行人自然不会受到阻拦。

  通进司的给事中崔白榆迎面看到杨沅,连忙长长一揖:“杨谏议。”

  杨沅微笑地对他点点头。

  崔白榆瞧见杨沅后面跟着的三人,好奇地道:“杨谏议,他们这是……”

  杨沅笑道:“参加解试的一个考生遇到点麻烦,去了礼部没解决,我打听打听。”

  等杨沅领着郭玉岫等人过去,崔白榆便吃惊地道:“这才消停过个年,又要开始搞礼部了么?”

  崔白榆眉头一皱:“不应该啊,礼部尚书可是晋王殿下的岳父。杨谏议不至于连晋王的岳父都咬吧?”

  就在这时,章奏房的主事唐和风抱着一摞大内批复下来的奏章经过,看见崔白榆,忙见了个礼。

  唐主事左右看看,神秘地凑上前去,小声道:“崔给事,你听说了么,礼部尚书要致仕了。”

  崔白榆吃了一惊:“曲尚书年纪不是很大吧?怎么这就要致仕了?”

  唐主事道:“谁知道呢,反正他是上书‘乞骸骨’了。”

  “官家准了么?”

  “官家准了。不过,官家批复说,朝廷抡才大典在即,这个时候礼部不宜轻举妄动,所以让曲尚书主持了这届大考之后再致仕。”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