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932章

作者:月关

  ……

  梵清进入潼川路地境,对自己的行踪就注意多了。

  她只是从小未曾下山,不谙人情世故,不解世俗事物,智商可并不低。

  这一路走来,渐渐也懂得了一些道理。

  比如,她现在知道,自己的容貌会比较引人注意,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她戴了一顶“幂篱”。

  进入杨沅的地盘后,她就不再谈论杨沅。

  因为她觉得这是杨沅的地盘,各个州就像伏虎寺的各个堂、各个殿,都是一个共同的住持。

  不管在哪一堂哪一殿,如果你非议伏虎寺住持,都会激怒这些殿、堂的执事长老和弟子们,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直到她风尘仆仆赶到潼川府,她才听说,杨安抚去了兴元府。

  又打听了一下兴元府在哪,梵清小师太就有些发呆了。

  还要……赶那么远的路吗?

  不过,一想到双玖向她哭诉的悲伤,想到某位成都女店主对杨沅的评价,梵清小师太又坚定了自己的禅心。

  那就追去兴元府吧,不在杨沅的地盘上,抓了他之后,也方便带他离开。

  这样的大恶人,不能再容他在世间造孽了。

  梵清小师太决定找到杨沅,抓住杨沅,把他带上峨眉山。

  把他囚禁在深山群壑之间,筑一草庐,逼他修行,每日礼佛颂经,赎他深重的罪孽。

  我佛慈悲。

  梵清毅然踏上了前往兴元府的漫漫长途路。

  她离开潼川府的时候,她的亲大哥吴渊,正风尘仆仆的从大理国赶回宋国,进入潼川路地境。

  吴渊得到杨渊授意之后,他先去了吐蕃。

  杨沅需要两种马,西北马和滇马。

  西北马显然是用来骑乘打仗的,而滇马则主要用来代步和驮运物资。

  大理与大宋一向友好,滇马的购买难度不大。

  想从吐蕃购买西北马,麻烦就多的多。

  一是现在一盘散沙的吐蕃各部,有对大宋亲近的,也有暗中投靠西夏的,还有混乱中立的。

  再一个,有了稳定可靠的合作对象,如何运输也要实地走一遍,和对方商量好。

  虽说杨沅已经透露了成都府路不是问题,乔贞安抚使会暗中配合潼川路的行动。

  但是一路经过的地方,要穿过太多不同立场、不同归属的势力范围。

  所以,吴渊先去吐蕃,解决这个麻烦最多的地方。

  耗费了大半年的光景,跑通了全部关节,他才又往大理去。

  直到现在,功德圆满,方才回返。

  从大理回返,进入川峡,先要经过峨眉山。

  吴渊想到了自己的胞妹幼瑶。

  幼瑶先天体质不足,因此舍入佛门,以求佛祖庇佑,保她平安。

  如今幼妹已长大成人,身子骨儿也没了问题,倒是可以去见见主持,谈谈让幼瑶还俗的事情。

  因为幼瑶是他的老父亲老来得女,和他年纪相差太大。

  从感情上,吴渊是把幼瑶当女儿一样宠的,怎么舍得她在如花的年纪,就这样一直终老于山林?

  于是,一连攻克了吐蕃、大理两大难关的吴渊,兴冲冲地往峨眉山而去。

  ……

  杨沅看到了杨政的族谱,在上面果然找到了始祖杨浩的名字。

  而且上边清清楚楚地写着,杨浩少年时醉酒打死丁家恶少,因而逃往河东避难,从此另开分支。

  这也解释了清源杨氏始祖杨浩,为何没有在族谱中交代过他是从何而来,因何另立一房了。

  这么不光彩的事,当老祖宗的必然不愿意被子孙后人知道嘛。

  “果然如此,大哥……”

  杨沅立刻哽咽起来。

  昨日杨政只是作戏,倒是杨沅当时一脸懵逼,没有太亲热的反应。

  此时杨沅真情流露,看起来他是真的相信了,杨政心里,反而涌起一抹奇异的情绪。

  杨沅一脸激动地做着戏,心中却是毫无波澜。

  他并没有看破杨政的计谋,不过……假的又如何,真的又怎样?

  他没有过这样的大家族观念,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太大了,就算是亲兄弟长大成人后都可能因为工作而各奔西东。

  大家族的亲戚更是几乎没什么联系,两代以下就全然断了联系。

  十多代以上的同祖同宗的亲戚……,还不如邻居同事亲近呢。

  不过,杨沅昨日回去后,就认真思考过了。

  他的目的,是逐步对利东、利中两大军头产生震慑作用,牵制住他们,对两大军头内部不法之人逐步进行清洗,进行整顿。

  然后再对西军三巨头中势力最大的吴家进行一番敲打,接着筹备对西夏的战役。

  如果他和杨政真是同祖同宗,那对他向利中杨家施加影响,显然是有好处的。

  所以,这个同宗大哥,他认定了。

  兄弟俩欢欢喜喜叙了一番同宗之情,然后一起去了花厅。

  能登堂入室,到后宅花厅接待,这就是把他当成至亲看待了。

  杨沅也顺理成章地改变了对杨政的态度。

  “大哥,定军山裘皮儿之死,究竟是怎么回事?”

  杨政的脸色沉了下来,轻轻地摇了摇头,道:“大哥也不清楚,现在外界谣言,说裘皮儿是因为忤逆于我,被我派人干掉的。

  因此上,裘皮儿的家人和部将,对我很是提防,也不相信我会调查真凶,正因如此,大哥才上书朝廷。”

  说到这里,杨政又露出笑容来,道:“不过,倒也幸亏如此,否则大哥怎么能有机会与你相认。”

  杨沅点点头,道:“这裘皮儿,确定是被人所杀么?”

  杨政苦笑道:“为兄不知其中详情。不过,据为兄所知,裘皮儿身体健硕,此前并不曾听说他有生病,突然就猝死宅中,确实蹊跷。”

  杨沅点了点头,道:“裘皮儿是大哥麾下将领,能独领一军,镇守定军山,想来也是大哥的心腹之人了。

  他之暴毙,为何会有人怀疑到大哥头上呢?”

  杨政目光微微闪动,缓缓道:“为兄年纪大了,一旦乞了骸骨,谁来坐镇利中呢?

  我那些部将们,都是各有心思的。其中裘皮儿性情火爆,个性率直,表现的尤为明显。

  坦白说,为兄对他确实有些不满,还曾当众训斥过他。正因为如此,他莫名暴毙之后,才有针对为兄的种种流言……”

  说到这里,杨政突然一拍额头,满面懊恼:“遭了,为兄一时忘形,当众与兄弟你认下了同宗之亲。

  你今作为朝廷大员调查此案,这……外边的人还会相信你能秉公而断么?”

  “倒也无妨。”

  杨沅坦然道:“我是奉诏而来,自当秉公而断。此案只要查个明白,人证物证搜集齐全了,若再有因为你我的关系而质疑者,那就是别有用心。

  如果依旧有人不信,那就让他上书朝廷去鸣冤吧,小弟受诏在前,认亲在后,没有道理因此再上书朝廷以避嫌疑。

  不然,这公文往来,山高路远,等朝廷再派人来,只怕都过了三月半年的,什么真相也查不出来了。”

  “不错,咱们问心无愧,秉公而断就是。为兄不做亏心事,又何惧他人诽谤指摘,真要有人不服兄弟你,大哥给你撑腰。”

  杨政昂然道:“你我兄弟同心,为兄倒要看看,还有何人,敢起刺挑衅!”

  这时,庭院中忽然响起一个洪亮的声音:“爷,听说俺有个小叔爷,在哪呢?”

第692章 大孙子

  杨政听了,霜白的浓眉便是一扬:“寿儿回来了?”

  一条昂藏大汉从门外大步进来,肩上搭着一只老虎。

  这人长相与杨政颇为相似,一看就是他的骨血后人。

  同样的眉眼五官,同样高大的骨架,只是比起老迈的杨政,这人正当壮年,一副龙精虎猛的模样。

  “爷爷,这是我打回来的猛虎!”

  那大汉身量奇高,孔武有力,身着一身葛布的武服。

  他把死老虎往地上一摞,咧着大嘴便向杨沅看去。

  “爷爷,他就是我小叔爷么?”

  杨政露出宠溺之色,招手把那看起来已有二十五六岁年纪,却仍稚气未脱,有少年感的年轻人唤到身边。

  杨政对杨沅道:“这是为兄的二孙,杨寿。”

  他又对杨寿道:“寿儿,这位就是你的小叔爷了,还不拜见。”

  “哎!”

  杨寿推金山、倒玉柱,卟嗵一声就跪了个结实。

  他双手扶地,“砰”地磕了个响头:“侄孙杨寿,拜见小叔爷。”

  “快快起来。”

  杨沅算是见识到了,杨政这儿孙虽然大多不争气,但是对杨政都特别的听话。

  杨政让他们认自己做长辈,哪怕是五十多岁的杨福都没有半点纠结和难为情。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