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962章

作者:月关

  难道时寒在太尉府有耳目,先听到了什么?

  杨沅又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关于他的任命,他目前只告诉了杨福一人,而且就是刚刚。

  时寒不可能这么快知道。

  如果是时寒在京里有什么耳目,能提前知道如此高层的任命,那此人未免太可怕了些。

  但是,杨沅发现他想多了。

  时寒并不是知道了什么,只是因为杨沅今天开门迎客了,前来拜会探望。

  而且杨沅把他请到书房,刚吃了一盏茶,刘入溪就来了。

  又过了一会儿,陈涿光、高敢、周无翼等人也来了。

  杨沅发觉这些人对他态度十分的恭顺,以他的身份地位,这些人对他恭顺倒也不算意外。

  但……他们做为利中军政大员,一天天的没有正事可做么?

  这种隐隐然是在向我请示、汇报的态度,是怎么回事儿?

  杨沅心中有些疑惑,不过既然这些人已经来了,皇帝的诏书也不必再遮掩。

  他们虽然不知道诏书内容,但昨日有金牌快脚递来了,这事儿总是瞒不住这些地头蛇的。

  于是,杨沅便起身,肃然道:“杨某本有一事,想先请时将军来通个气儿,再请诸位文武大员前来。

  如今难得各位都在这儿,那就开诚布公,当众宣布了吧。”

  杨沅从袖中取出黄绫书写的密旨,高高捧在手中,沉声道:“天子诏书在此。”

  时寒等人其实早有预料,他们现在惴惴不安的就是不清楚天子有无答应他们的联名举荐。

  朝里现在镇得住他们的老臣,首推张浚、其次杨存中,再次刘琦。

  不管他们哪一个来了,恐怕都不如杨沅好拿捏。

  不过,张浚、杨存中皆在朝中有大用,轻易是不会派至川峡,担当一路主帅的。

  至于刘琦,被剥夺军职,任地方知府多年了。

  而且他在军中原本地位就不及张浚和杨存中,又离开军伍多年,想来也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心中虽然这么想,众文武大员难免仍是心中忐忑,听杨沅说“天子诏书”在此,众人不由一阵紧张。

  时寒率先离座而起,拱手长揖,肃然俯首。

  周无翼、陈涿光等人忙也离座而起,与时寒一样举动。

  杨沅将密旨打开,一字一句地念罢,递与时寒。

  时寒双手接过,将其展开,其余文武大员尽皆围了过来。

  看罢旨意,众文武脸上都露出喜色,忙将圣旨奉还,然后齐齐拜倒。

  时寒率先道:“兴元府驻扎御前中军马军第一将统制时寒,拜见都统制!”

  其余文武纷纷郑重行礼,自行唱名。

  杨沅双手虚扶,客气地道:“诸位请起,利中局势今后还要仰赖诸公,还望诸位鼎力攘助,与杨某共同稳定利中局面。”

  时寒等人喜气洋洋,一切如愿,利中不会并入吴家军,大家的前程稳了。

  杨沅身兼两职,加之年轻资历浅,大家在他麾下,要比以前在杨政麾下更加轻松,好日子来了。

  于是,众文武连连表态效忠,当真是一团和气。

  杨沅前世混过职场,今世混过官场,早不是一个毛头小子了。

  他自然不会因此就一厢情愿地认为,已然收服了这些在官场浸淫半生的文武老吏。

  他们对自己的欢迎,显然是真心的。

  但这其中,是极其复杂的利害计算、权衡和妥协的选择结果。

  杨沅要真正收服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现在就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了,不是么?

  这些人就是利州中路权力的根基,以后就要把他们纳入杨沅自己的连横合纵的利益搏弈之中。

  任何对于未来的推演筹算,都要把他们这一团体,纳入自己的考虑之中。

  示之以恩,施之以威,恩威并济,到时才能真正把他们变成自己如臂使指的一份子。

  众人正寒喧着,南郑知府孔纪涛匆匆料理了紧急公务,也跑到太尉府来了。

  得知杨沅已被任命利中之主,又接收到陈涿光等人递来的眼色,孔知府立即满面惊喜:“好!好啊!官家善纳忠言,果然接受了我利中文武的恳求,让杨抚帅兼领我利中军政了,真是侥天之幸。”

  “什么?”

  杨沅一怔:“孔太守此言……何意?”

  于是,孔知府就把他们如何决定拥戴杨沅,如何联名上奏朝廷的事对杨沅说了一遍。

  最后孔知府才忽觉失言似的,懊恼道:“怎么,诸公……未将此事报于抚帅知道吗?”

  时寒等人马上纷纷表态,他们全是出于一片公心,为大宋计,为利中计,因此不必向抚帅邀宠云云……

  杨沅知道自己兼领利中,竟是利中文武上表挽留的结果,一时间对他们更显亲切。

  此时,众官员济济一堂,一团和睦,俨然便是一群推心置腹的至交知己了。

  杨沅笑吟吟的,心里头却在暗骂:“原来是你们上奏,官家才让我兼领了利州军政。”

  一群只把目光投注在利中一地多年的老吏,脑子都他娘的“秀逗”了!

  没有你们这么坑人的啊混蛋!

  你们这么干,让官家怎么看我?

  我就算是官家的亲兄弟,官家也没有无条件地无脑信任我的道理啊!

  官家不怀疑这是我怂恿你们所为才怪。

  文官会带兵,能打仗,有地盘,那他娘的比纯粹的武将还要可怕好吧?

  换了我是皇帝的话,对这种人我也得防着。

  好在……

  算了,大不了我平日里多喝喝酒,看看舞,多蓄一些田庄院宅,再贪财好货,纵情声色一些,给官家吃颗定心丸吧。

  只不过,他要纵情酒色,那也得回去潼川之后再说。

  杨太尉尸骨未寒,他不要说在杨政的老宅纵情酒色了。

  就算今日摆酒,与众文武一起庆祝他兼摄利中军政权柄都不合适。

  众文武也都理解杨沅现在不适合做些应酬的举动。

  他们与杨沅约定,今日先张榜向民众公示朝廷对杨沅的任命。

  同时,还要行文,将此任命传告于利中各地的文武大员。

  五日后,杨沅将在南郑太尉府的节堂搞一次“大排衙”,接受利中所有军政要员的拜见。

  而明日,杨沅先去检阅一下驻守南郑城的军队。

  这种军政府味道浓郁的地方,先向军队公示身份,本就是应有之义。

  商量已毕,众文武便纷纷告辞离去。

  杨沅清静下来,又思索了一番,还是把他目前的经营重点,放在了潼川路。

  至于利中这边,他当然也不能一个自己人都没有。

  陆游,现为礼部员外郎,倒是可以把他拉来利中,担任一个文职官员。

  陈涿光是要提拔一下的。

  掌书记一职官虽低权却重,可以交给陆游接任,让他先当陈涿光的副手。

  至于军队这边,也得暗戳戳的先掺点沙子,杨万里就比较合适。

  杨万里现任兵部员外郎,但兵部只负责后勤和厢军事务。

  把他调来利中的话,以他现在的资历,不会对利中诸将造成什么威胁,还是比较容易融入的。

  至于虞允文和范成大。

  虞允文现任枢密院副承旨,任职枢密院制置兵马司,掌管经度防御、守边城寨及兵甲等事。

  这个职位还是比较重要的。

  而范成大现为崇政殿说书,给皇帝讲解经义的顾问,是天子身边的人。

  所以,这两位好友不能动。

  朝里有人好做官呐!

  杨沅计议已定,马上提笔给皇帝写秘奏,要向他讨几个得力的帮手来利中。

  杨沅才刚起了个头,还没想好如何措辞,刘大壮就来禀报:“老爷,有位大理国的杨公子,携重礼登门求见。”

  “大理国?”

  千里迢迢的从大理国来的人,这倒是引起了杨沅的好奇心。

  杨沅收起尚未写好的奏章,吩咐道:“请他到前书房待茶,我更衣后便去见他。”

  刘大壮答应一声,走了出去。

  此时,太尉府西厢院里,梵清敲昏了一个青衣小帽的家丁,把他拖进了柴房。

  很快,一个青衣小帽的俊俏家丁,便拿着根大扫把从柴房里走出来。

  扮成了小家丁的梵清扯了扯自己的短襟,不无得意地想:“果然,白日里这太尉府的防范,会尤其松懈一些。

  贫尼反其道而行之,成功的机会更大。”

  她把大扫把抽掉了内芯一部分,金刚杵塞入其中重新绑紧了。

  如果没人拿起它,感觉重量不对的话,一时间还真发现不了什么。

  梵清扶了扶自己头上的小帽,便抱着大扫把,鬼鬼祟祟地往正院而去。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