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板面王仔
李元照喃喃道:“也对,不过造反是不可能的,就算养了私兵规模也绝对不可能太多,父皇这几年一直在调整兵制,监控极严,藩王没有任何造反成功的机会。”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吴王与盐商有关,老方发现什么线索被他知道,他怕事情暴露提前跑路...只有这种可能,可是跑又能跑到哪呢,大景不会有他藏身之地?抢火药还想着卷土重来么?”
小桃凑近道:“殿下,只要有银子有火药,除了大景天下哪里不能去得呢?到时改名换姓一样生活。”
“不错...你说的对!是不是他在背后做鬼,到吴王府一看便知!”李元照的目光开始凌厉起来:“本宫要做一件大事,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胆子?”
“殿下请讲!”
“带二百人,随本宫去吴王府!”李元照突然有些激动。
自己亲自带兵杀进吴王府,想想还挺刺激的。
他本来就对吴王没啥好感,两人也不算多亲近。
这家伙在京城里还能搞这么多小动作,那还不个安排安排他?
如果他不在京城,那一切怀疑就都算坐实了!
.......
第453章 都是方卿的功劳
天气已经逐渐严寒。
地龙也再次开始烧了起来。
暖阁内,李岩松等内阁大臣跪坐在景帝下首。
今日是私下会见,所以氛围显得轻松不少。
景帝抬手递下一本奏章,叹道:“这是昨日钦天监上的奏本。”
“称今年天气严寒,或许更胜四年前。”
“四年前那场大雪朕记忆犹新呐,整整下了十天,京畿冻死了人畜近四千,那时百姓只能穿短褐,靠灶火跟稻草御寒。”
“唉...虽然钦天监未必准确,但是如果预料成真,那今冬又会是一场大灾。有什么想法,你们都说说吧,今日畅所欲言。”
几人开始相互传看奏本。
全部传阅完毕后,李岩松好整以暇道:“陛下,过冬确实一直是个问题,不过今冬或许有些变化。臣听说半山纺织厂联合城中布商做低了布价,所以天气还未转寒之时,京城的衣物布料的价格已经开始出现暴跌,如今大部分百姓应该都趁着低价购入了新衣跟布料,所以今年的境况应该远远好于往年。此事,半山纺织厂可谓居功至伟!”
景帝点头道:“此事朕有所耳闻,不过终究只是限于京城,京畿附近还有以北的地区又该如何呢?”
郑桥答道:“陛下,近日地方上有奏报传来,还未来得及呈给陛下御览,地方上的衣价其实也已经开始下跌了。”
“哦?这是为何?”景帝来了兴致。
“京城中近期所售的冬衣布料价格极低,所以有不少小商贾开始雇人大肆收购,然后以高价在外地售卖。”
“这些衣物布料流转到地方仍然要比当地的价格要低廉,虽然量不大,但是对地方的价格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景帝微微蹙眉:“竟有此事..布价下跌固然是好事,可这些商贾还真是无孔不入,若都去抢购倒卖,京师百姓还有货可买么?城中那些布商做低布价是一片好心,可其他商贾趁乱牟利难道没有推出应对之法么?”
郑桥解释道:“其实出现二手商贩的情况那些布商心知肚明,但半山纺织厂通知了几家最大的布商,让他们可以少量放货给二手商贩。只不过命那些商贩不得在京城内继续贩卖,如果发现有人违规售卖,便报官处理。”
“京城的普通百姓受影响其实并不太大,城中多数布行内每日都是大排长龙,有能力过冬的百姓自然不愿意整天排队,大多提前放弃,或者准备晚一些再买。而那些真正急需廉价冬衣的人,往往愿意花上大量的时间排队购买,花个一两天时间总是能买到。”
景帝听完恍然大悟,感叹道:“半山纺织厂乃是方卿所建,没想到竟有如此深谋远虑?当记一大功!”
郑桥脸上浮现出一丝奇怪的表情:“这...陛下,此事恐怕与方正一无关。”
“怎么说?”景帝追问道。
“方正一离京之时,这些事情还都远未发生!”
“半山坊虽然是方正一所建,但是民间盛传其实是公主殿下在着手管理,臣曾派人去纺织厂打听过,这些办法确实是五公主亲口安排,殿下她还专门批了条子....”
“公主虽在深宫,可每日都有人通过太监向公主汇报纺织厂的问题,这条子也是每日一递,此事在纺织厂内已经是人尽皆知了,所以不大可能是方正一的提前安排。”
“臣派人打听的时候,顺道听闻现在坊间已经有一小撮人开始在传...”
郑桥说到这顿了一下,景帝急切道:“传什么?”
本以为是小打小闹,所以这件事自己一直没太上心。
皇家女子亲手经商,说出去实在不好听啊!有损皇家威严!
“在传..公主乃是天下女子之典范!”
什么?!
景帝惊呆了。
本来以为方正一是为了讨闺女开心在那作秀,所以才没怎么管,没想到她竟然还有这种才能,还捞了个好名声!
如果是个男子,这样的眼界恐怕已经可以在地方为官了!
虽然有些高兴,不过景帝还是板起脸道:“女子怎可行商贾之事,朕没管教她也是一时失察,民间又怎么会有这种说法?”
郑桥道:“陛下,因为这布价实在便宜太多了,而且用料扎实。所以根本没有百姓认为公主殿下在行商贾之事,反而都认为皇家是在为百姓谋福利,有这种说法也属自然,殿下才貌过人,称为天下女子典范,臣认为一点都不为过!”
这一记响亮的马屁瞬间击中了景帝!
朕的女儿,年纪轻轻还未成婚就成了天下女子之典范?
景帝面色微红,连连摆手道:“过誉,过誉了!她哪里能担得起这样的名号,有这样的眼界?朕看她也就是无心插柳罢了!”
沉默已久的张东相插嘴道:“陛下,这确实是件大好事,不过寒冬之时救济百姓本应是朝廷的责任,不能全由商贾来承担。臣想,既然现在衣价低廉,可命布商在市面上以旧衣换新衣,再有朝廷贴补差价,换来的旧衣再统一收回,发放给穷苦百姓。至于此事是否可行,正好公主殿下对布行了解颇深,可作为参谋,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景帝思索片刻,点头道:“张师傅言之有理,此事朕会另找人安排。”
“陛下,不止公主,太子殿下此次也是出力甚巨啊!”郑桥继续说道:“臣还听说殿下在半山坊以及周围十数个坊市开始营建暖房,以帮助无家可归之人过冬。”
“何谓暖房?”景帝开始笑了,没想到太子还知道主动承担责任了!
“这暖房其实就是草草搭建的木屋,一个屋子可以容纳数十上百人。殿下还命人大量收集被弃用的鸡鸭羽毛,缝制成羽毛被或者铺在地面取暖。暖房中也围出一块空地,每晚烧一炉炭,还备了水壶用以烧热水。整体看下来花费极低,可是效果想来也决计不会差啊!”
“每年冬天都会冻死不少无家可归者,这是花小钱办大事!臣认为此法可以向天下推行!”
景帝闻言大喜:“这办法真是太子想出来的?不会是方卿想出来的吧?”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他心里隐隐有种期盼,怎么能不希望是自个儿子做的呢。
在场众人郁闷了,一个贱兮兮的,十分欠揍的人忽然浮现在心头。
聊这么一会儿提他几次了!这方正一都走了多久了!
怎么哪都有他?!
......
第454章 太子太稳重了
李岩松轻咳一声:“陛下,以方正一的行事风格...这件事肯定是太子想出来的。”
经他这么一提醒,景帝不禁仔细想了一下。
方正一的行事风格...那肯定是想到就马上开干了,风风火火行动闹得天下皆知,根本不会拖到现在。
也就是说,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太子做的?而且还没跑到自己面前嘚瑟?
景帝略显激动的道:“有道理,没想到太子现在也会主动为朕分忧了!”
李岩松赶忙吹捧道:“陛下,太子殿下这两年改变不少!与当初相比已经是稳重许多了!”
“而且殿下仁善德贤,跟陛下一样有圣君之相啊!”
一时间,暖阁内马屁之声四起,纷纷吹捧起李元照。
景帝此时红光满面,听着那些马屁声感觉浑身过电!
心里有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快感!
太子从小被骂到大啊!虽然他也跟着一起骂,但是心里实在不好受。
就这么一个儿子,顽劣不堪...江山的唯一继承人,整天让所有人担忧不已。
虽然没人在明面上说什么狠话,但是他心里能没数么?
景帝就如同常年开家长会被拎到讲台上批评的反面教材一般。
突然有一天儿子考第一了,全校表扬!
什么感觉?爽啊!
景帝面色愈发红润,激动道:“这都是方卿的功劳啊!”
怎么又提他!
几名阁老吃了屎一样的难受。
我们也给太子上课啊!
这就是太子年纪上来了,行事稳重了,正好跳出来一个方正一摘桃子!
怎么成了都是他的功劳!合着我白干了呗?
景帝全然没有注意几个老头越来越难看的脸色,自顾自的喜道:“不错!不错!太子的方法甚好,马上传抄邸报,命各地方学习!”
“太子这段时间的表现朕也看在眼里,不像以前一样顽劣,行事愈发稳重了!可见良师益友,对他很有帮助。”
众大臣连连点头称是。
正在此时,郭天养进来了!
他一路小跑从偏殿跑了进来,整个人脸色异常惨白。
一进屋也顾不得礼仪了,直接凑到景帝身边,颤颤巍巍道:“陛下,奴婢有要事要报。”
景帝正心情大好,见他这副模样也没多想,反而有点来气。
高声道:“有话直言便是!为何畏畏缩缩的?”
郭天养脸皮抽了两下,抬起头道:“太子...当街纵马,带着两百人把吴王府给抄了!”
“什么!!!”
景帝豁然而起,登时感觉像被一道天雷从头劈到脚,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
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脸上血色尽褪,面面相觑。
郑桥也是面色苍白,有些不知所措的看向身边的李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