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金牌县令 第424章

作者:板面王仔

这两天每次来吃饭都是挑三拣四的,但是人家挑的有理,厨子也没话反驳。

最重要的是出手阔绰!

一高兴,就给钱!伺候好了比自个儿干一个月挣的都多!

方正一从楚幼仪身上收回目光,慵懒的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萝卜羊肉。

放在嘴里细细品味,目光再次看向楚幼仪。

嘴里的菜仿佛更香了!

上辈子看网文就喜欢看末日文,要不就看点野外求生节目,再弄点零食那才叫美!

没有手机电视,眼下楚幼仪不就是最好的下饭节目么?

一口菜下肚,方正一轻叹一声:“萝卜没挑过,筋太多,失败!”

“羊肉煮的过了,入口就化,没咬头,失败!”

“还有这菜里的油太厚了,看着就腻,失败!”

“不用心,你们要是再这么糊弄,爷下次可不来了啊!”

有楚幼仪的美食加成,味道还差这么多,方正一心里实在是有些不满。

小二陪着笑道:“对不住!对不住,我一会儿就跟后厨说!不过方爷,油多还不好么?”

方正一白眼一翻:“好?你们厨子自然觉得好,穷人吃着都好!像方爷我这样的缺油水么?”

“一个厨子,懂个屁的做菜!下次炖羊肉,让他把萝卜切丝儿,切萝卜块在这糊弄事呢?”

“这一口菜就给我吃腻了,再随便弄道凉菜清清口吧。”

方正一摆了摆手,小二笑着离开。

接着又开始观察起楚幼仪,楚幼仪喝一口面汤,方正一啃一口鹅腿。

她挑一根面条,方正一吃一颗虾仁....

吃的正欢,楼下忽然传来吵吵闹闹的声音,方正一皱眉朝楼梯口看去。

三道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口中吃到一半的鱼肉啪嗒掉在了碗里。

入眼是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浑身衣着破破烂烂,脸上也是黑一块白一块,不知从哪粘上的黑泥。

三人神情激动,眼里还带着些许泪光,看向方正一颤抖的喊道:“老爷...”

周铁,赵烈,谢闲...

一旁的小二还想驱赶三人,方正一猛然起身走了过去,厉声道:“忙你的去!这些都是爷的人!等一下!再拿一坛酒跟几个酒杯过来!”

小二干笑了两声,转身跑下了楼。

“你们....可算来了!快,快坐下说话!”方正一感动不已道。

说罢,就拉着周铁他们往饭桌边走,其他食客看着三个脏了吧唧的人唯恐避之不及,使劲挪了几下凳子。

待落座后,方正一开始给三人倒酒,直到三人拿起酒杯才堪堪缓过神。

周铁喝了一口酒,长出了一口气,感慨道:“老爷...你知道我们在山里找了你多久么?我们差点以为你死了。”

方正一低头忙活着,筷子舞的飞快:“吃菜,先吃菜,都饿坏了吧。”

谢闲笑道:“别夹了老爷,我们饿倒是没饿着,山里能吃的东西不少,你是怎么跑到这城里的?”

方正一放下筷子,看着谢闲,眼里有些疑惑道:“你不是在海渊城么?怎么跟他们在一起?”

赵烈道:“老爷,第三天吴王的人就彻底甩脱了,我们找不到你,就先派人回去海渊城把其他人都叫上,现在桃源县所有人都在城里了。”

“刚才要不是有兄弟说看到你带个丫鬟在街上,我们还不知道你在这!其他兄弟也在分头找你,已经派人去通知他们了,顾及一会儿应该就都到了。”

“火药已经全部用完了,刀剑都埋在城外没有带进来。”

方正一连连点头:“好..好,好!没有兄弟伤亡吧?”

“没有出人命,都是受了些轻伤,不碍事的。”赵烈解释道。

“那就好...那就好!等兄弟们都到了,在这好好吃一顿,休养几天!这些日子辛苦你们了。”方正一安慰不已,自己人都没出事就是最大的安慰。

其他的反倒没那么重要了。

“老爷,你不是往北走么?我们每晚都给你发信号,你一个也没看见么?”周铁吃着饭嘟嘟囔囔道。

说起这事,方正一倍感窝火:“特么的!老子没带火,信号点不着!路上还碰上了野猪,我在山里睡觉都是累到不行才敢休息,没有规律!得空就休息一会儿,后来方向就彻底乱了,不过我在树上留了布条你们没看见么。”

“看见了!我们两天前就找到鱼定城了。那个该死的守城兵,兄弟们都带着路引,看我们穿的破烂死活不让进城!想给点贿赂我们身上又没带钱,只能躲在官道干了两票!那个狗日的守城兵胃口大的要死!花了几十两兄弟们才算都进了城。”赵烈一脸的抱怨:“此地非同一般啊老爷!一个守城兵都贪财成这样!”

方正一脸上不由得纠结起来。

妈的,不是自己贿赂的那个守城兵吧?那个小辣鸡收了自己一笔大单,开始膨胀了?

“先不提这事儿,吴王那边的情况你们回去探查过么?”方正一问道。

“谈查了,第五天我们确认完全安全之后就派兄弟们回到港口查看情况,那时候船已经开走了,被我们打烂的那艘船也被烧毁殆尽,只剩下一些残片跟吴王丢下的物资。”

烧了...吴王那个狗东西竟然把残船给烧了。

这下事情麻烦了,吴王的大船可是真正的好东西,如果拉回去逆向破解再造一艘,恐怕能节省不少时间。

谢闲看着方正一突然拧着眉头思考,不由得问道:“老爷,我听周铁他们说当初是你拦着他们不要杀吴王,为何拦着他们啊?杀了他岂不是大功一件?”

....

第511章 历史的进程

方正一沉思片刻道:“吴王不能杀,只有他跑了,大景才有机会向外界通商。”

“可是我们大景不早就与海外有通商了吗?这跟吴王有什么关系?”谢闲好奇道。

方正一摇头苦笑:“那些所谓的通商不过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

“这世界很大,还有很多未探索之地,像红薯一类神奇的作物在海外还有很多。不仅如此,金山银山各种宝藏简直取之不尽!”

大景虽然明确的未实行海禁,但是实际上跟海禁也并没有太大区别了。

普通百姓要想下海,那必须先向官府递交申请,至于其中有多少道流程,花费多少时间,受到多少盘剥根本无从想象。

规定永远只是规定,虽然它摆在明面上,但是实行起来往往是另一回事。

另一方面大景朝廷对海外也有通商,不过基本都集中在了海外属国,属于朝贡贸易。

这方面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因为以回赐为主,连年亏损!

百姓出海有遇到海盗的风险,朝廷需要开支增加海防。官方船队出海,又没有收益。

至于大景内部,地大物博,物阜民丰,完全找不到冒险出海的理由!

这是资源的诅咒,能躺着赚钱,坐拥万贯家财的人往往没有动力再去求变

所以朝廷由下自上,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花费天量的财政去探索未知之地。

而仇恨是极佳的动力,如今吴王出逃,无论他是成功逃往海外,还是死在半路都不重要了。

方正一心里想着只要回去再添油加醋运作一番,就有把握说动朝廷。

不过此前也不是没尽过努力,他对海贸有还是有些关注,这毕竟联系到了未来趋势的走向。

在奏章中偶尔提起过两次,不过成功的被景帝无视了。

可这次不一样,吴王的意外出海,从内心来说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从前只是想尽量带着下面人把日子过的更好一些,但是当吴王的大船开始出现。

方正一猛然感受到历史的车轮朝脸上碾了过来!

一个穿越者啊,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也要顾忌到历史的进程!

更何况,其实资源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见世面开眼界,抢占先机!

方正一丝毫不怀疑,大景这片土地严重缺乏科学诞生的土壤,前世史书上的悲剧不出意外的可能在千百年后重新演绎。

不是大景上下不够聪明,而是统治阶层太过于聪明,政治制度极度早熟!

皇权统治下,百姓苦不苦其实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长治久安,稳固皇权。

这是历朝历代所有皇帝都无法避免的痼疾,新技术会带来社会结构的剧变,为了阻止这种波动,甚至不惜亲自抹杀科学,闭关锁国。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清朝皇帝。

在电视剧的演绎中,清朝皇帝一直是给人一种闭目塞听,鄙视西方的奇技淫巧的弱智状态。

但是实则不然!康熙皇帝自身就对天文、数学有所研究,能用手摇计算机进行开平方公式计算。亲自参加治河工程,教导官员如何计算河道的水流量、

除此之外,康熙还亲身涉猎了现代医学,解剖过动物,还有普及牛痘,不但自己种还让下面的人跟着种。

文化方面,满语自不必说,康熙本人还会一些藏语,汉语,蒙古语,拉丁语,英语,西班牙语。跟传教士之间也会进行简单的外语沟通。

世界历史发展到康熙统治时期,同期的其他国家已经开始利用科技着手改革社会,难道康熙这样的人会不知道么?事实是,他不但知道,还亲身学习,而且学习的还非常深刻!

康熙还特命传教士将西方书籍翻译成满文给他看,还亲自盯着翻译工作在皇宫进行,以免被外人看到。

清朝的皇帝对西方欧洲的发展进程了解的清清楚楚,也十分知道科技的强大。

但是纵然如此,依然选择了闭关锁国。唯一的原因就是避免民间出现动荡!这种动荡在其他国家不断上演,这是作为一个传统文化思想下成长起来的皇帝绝对不能承受的恶果!

好在,现在一切还处在萌芽状态。

世界还处于割裂状态,海外造船技术并没有过多的强悍,而且看吴王的态度海外一定是没有火药出现。

景帝也是个有野心的皇帝,大景本身就有巨大的优势,一旦开海从海外攫取到巨大的利益,整个朝堂会为此奔向另一个全然不同的路线!

纵使社会动荡,但那是真的未来,方正一看的比谁都清楚!

这种以一己之力的推动历史齿轮发生改变的壮景,方正一想想也不免有些激动。

“老爷,你咋确定海外就有宝藏呢?”谢闲好奇道。

“我爹年轻的时候是个水手,他去过讲给我听的。”方正一淡淡道。

“.......”

“好了,现在看来有些问题出现。我没想到吴王竟然把船给烧了。不过据吴王说他的船都是通过鱼定城的一个家族制造的,你们先休息一番,随后派人给我出去查一查,是哪一家、查到了之后,我们立马带人回京!对了,此地的官员可能会跟吴王有联系,低调行事不要引起官府的注意。”

“那个...老爷,我们没钱了。为了减轻辎重,我们在山里寻你的时候只带了吃的,现在吃的倒是还剩一些。要不,我派人回去去海渊城取一些银子?”赵烈有些不好意思。

方正一愣在当场,这总不能让兄弟们睡大街啊!回去取银子也太浪费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