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金牌县令 第509章

作者:板面王仔

“方大人,您这说的玄之又玄的我也算听懂了,合着科学院要招的还是匠人嘛。我工部下辖的四属部完全可以胜任,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啊!”

说话之人有些不忿的样子,您一个锦衣卫指挥使来抢工部的活儿,着实有些过分了!

方正一愣神了一瞬。

谁上来就夹枪带棒的?开海的事都定了还指望我给你面子?!

侧目看向说话之人,见是工部侍郎曾平,拱了拱手道:“曾大人,科学院与工部不同。”

“工部要求的不过是熟手的工匠,而科学院要打造的是研究型人才,需要做的是创造性工作。”

“按部就班的活计,大可不必!况且...工部的匠人也是世代传承,一代代荒废下来,恐怕手艺也就那样吧!”

曾平没想到方正一上来就怼,看了眼景帝又看看工部尚书,脸一红道:“方大人此言大谬!工部的匠人皆是天下一等一的匠人。况且并非全由世代传承,民间若是有出挑的能工巧匠,工部也是一直在招募的呀。”

“那怎么没见你们搞出青霉素,火药,火枪呢?”方正一反问。

“啊我...这不过是一个偶然!工部又没有道士炼丹,也没拿到吴王的怀表。若是提前发现定然也能研究出来。”曾平强行辩解道。

“那青霉素呢?”

曾平面色涨的通红,吭哧瘪肚的挤出了一句:“那是太医院的事。”

景帝看着心里暗暗发笑,但是又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绪。

前一阵方正一都是老老实实的,跟谁说话都是客客气气。

如今倒好,开海的事一定,马上被打回原形了。

后面估计又要不消停了....

“好了方卿,不必多言。敕造皇家科学院也无不可,此时国库充裕,可以先行一试。”景帝道。

新任户部尚书许温书却在此时站了出来,道:“陛下,臣认为曾大人所言有理。刚才方大人所说科学,臣也听明白了。无非就是四个字,格物致知。”

“可是工匠连大字都不识一个,若谈格物致知未免有些...”

话到此,许温书便不再多言了。

倒不是跟方正一不对付,实在是心里难受。

本来刚一上任没多久,国库便充裕了。

哪成想来了个锦衣卫,这锦衣卫的食量大的吓人,一个人伙食费顶寻常五个人。本来不想给那么多,架不住方正一的面子跟软磨硬泡,终于还是批下了银子。

锦衣卫要钱,忍了!没有方正一还轮不到他上位!那开海呢?五百万两被预定出去了,再造神机营还不知要花多少银子。

可又要加皇家科学院和附属学院,这后面就没头了。

到时候业绩一出来,户部的账上银子又空了,皇帝跟朝廷还怎么看自己?

一个无能之辈!只会猛花钱,不会省钱赚钱?

方正一脸一垮大声道:“许大人,你这是拉偏架啊!”

“什么叫工匠大字不识一个,难道有人生下来的就会写字么?学个字要花多长时间,瞧把你们能的。”

“格物致知也并非读书人的专利吧!那么多读书人怎么没见有一个研究出火药火器、青霉素的呢?来来来,大伙说说咋回事?是书没念到家呀,还是书没念到家啊!都格到哪去了?”

见方正一混不吝的劲忽然冒了上来,众人心中大呼头疼。

“方大人慎言!您这不是胡搅蛮缠吗?没这样的!”

“开始了,他又开始了!”

“方大人,格物致知并非读书人的专利,可是工匠之事也不是读书人该做的事啊?君子不器,哪能像工匠一样一心扑到那些琐事杂事上呢?”

方正一吹胡子瞪眼:“什么!青霉素活人无数,火器火药将来在战场上肯定也是屡立奇功,无数将士都会因此获益。”

“你们竟然说这是杂事琐事?好像你们使使劲就能弄出来似的,谁要不服咱们都拉出来溜溜!”

......

第630章 科学院之争

群臣臊眉耷眼的看着方正一发言,没人愿意再接话茬了。

这货战斗力不一般,而且不按套路走。

万一骂出两句脏话那面子还往哪搁?

方正一继续道:“陛下,科学一道并非诸位同僚想象的那般单单局限于工,而是无所不包,涉及宽泛。”

“当前工部虽然有能工巧匠,但是依臣看来那是远远不够的。”

“寻常的工匠依赖于家族传承,技巧的教学也完全是师徒制。做师傅的藏头露尾到老了才愿意教这一招。学徒学有所成之后自然是有样学样,如此下来古今不知有多少技法流逝,更难以规模化整理!”

“如此,臣才建议另立皇家科学院!以一套新的逻辑出发,从底层教授,打破常规!否则依照旧俗下去,那我大景的工匠技艺恐怕以难有大的突破。”

“而且老匠人通常思想僵硬,但凡有新人创造出新事物,便直斥人家玩弄奇技淫巧不务正业。”

“就如同臣这般,臣虽然年轻,但也是做出了一些微小的成绩。可是咱们这些同僚怎么就视而不见呢?无非就是人老了,观念顽固,加上内心自惭形秽,见不得臣英姿勃发的样子。从而羡慕、嫉妒、恨,最后忍不住对我发起惨无人道的人身攻击。”

???!

群臣脸绿了。

焯!你年轻!你了不起!

特么在这胡扯啥呢?攻击别人就算了还要夸自己!你立功谁对你有意见了?

自己给自己加戏!

景帝捂着额头陷入无语。

刚想着他要来劲了,还真上劲了!

虽然屁话的成分居多,但桃源县弄出的那些东西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可见方正一的方法确实是有一手的,并非毫无道理。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工部汇聚了天下顶级匠才,也没理由打不过区区一个桃源县。

工部之所以一力反对,还是会怕分权而已。

景帝也乐得让他们吵一吵,吵出结果下决定就可以了。

想着看向了工部尚书姜良,道:“姜卿,敕造皇家科院,你有何看法?”

姜良轻咳了两声:“回陛下,老臣认为并无此必要。既然已有工部何须再建什么科学院与学院呢?”

“若是从民间招募人才,重新培养,所需花费还不知几何。既然工部之内已有熟手的能工巧匠的无数,又何必作此买椟还珠之举呢?”

“至于刚才方大人所言师徒制之弊端,乃是玩笑尔。师徒制传承千年,自古皆然。徒待师如父,师傅方可用心教授,哪怕藏个一招半式也是为了考验学徒的品性,传人若是品行不良,又怎能倾囊相授呢?此乃顺应天理。”

“再进一步讲,就算方大人打算建造科学院跟学院,又如何保证师傅不会藏拙呢?”

“是极,是极!姜大人所言有理,臣等附议。”一片赞同声响起。

许温书心中一喜,看来姜还是老的辣,钱这不就保住了?

刚开心没多久,姜良话锋一转:“不过刚才方大人所言也并非没有道理。”

“前些年国库吃紧,招募工匠不力,加上缺乏工程。建造科学院的花费不如让工部多招一些匠人,再另立火器司,臣定会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复。”

许温书脸嗖的白了。

你也来要?不过两相对照之下,还是工部的花费听起来少一些。

那方正一可不是个省钱的主啊!

无数道想法快速在脑海中掠过,许温书苦笑了一下道:“臣认为姜大人所言有理,不如直接令工部营建火器司。底子毕竟在那里,银子用的效率也高一些。”

方正一冷眼看着俩人一唱一和,等许温书说完,立即道:“许大人,你怎么这样啊!”

“我前一阵请你吃了好几顿饭,你还收了我的厚礼,就这么拉偏架合适么?”

群臣大惊,纷纷看向许温书!

什么?这是可以说的吗?还在陛下的面前说。

方正一的胆子真是大上天了!

许温书更是两腿发软,颤声道:“方大人,咱俩是吃了几顿饭。但是你别瞎说啊,我什么时候收你厚礼了?”

“怀表。”

好家伙,你在这等着呢?

群臣倒吸一口凉气!

情不自禁的摸了摸怀中的怀表,竟然感觉隐隐有些发烫。

见场面越来越不受控制。

景帝皱着眉敲了敲御案:“不要闹!说话你就好好说,整日毛毛躁躁的成何体统。”

方正一神色一整,道:“咳!是陛下,臣就是想说,姜大人说的那些都不是问题,臣在桃源县也遇到过,那些老匠人怕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自己那点一招半式漏出去,防着自己被抢了吃饭的家伙。”

“只要想个法子,让他们能安心,那自然就能够倾囊相授,桃源县有一些这方面的经验。”

“当然,学徒制有学徒制的好,但是只有学徒制这恐怕对发展不利!”

“笑话,方大人学徒制代代相传,哪怕圣人传习也是如此,如果对发展不利我大景哪来的今日盛世啊?难不成方大人认为圣人教徒也是错的!”角落里传来了一声叫喊。

方正一脸一沉:“大胆!这是诽谤啊!诸位他在诽谤圣人啊!刚才谁说的站出来!”

刚才发言之人,浑身一颤,缩在角落里不敢动了。

见没人多逼逼,方正一冷声道:“圣人曰有教无类,臣此举正是让大多数人都有机会接近学识真理,何错之有?”

姜良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方大人,我看咱们也不必做口舌争辩了,这都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其他五部都对营建科学院没有意见,可这本就是工部分内之事,老夫不能不管。”

“如果方大人认为桃源县已有的法子能做的更好,你刚才说拉出来溜溜,那就跟工部来比一比,到底是谁培养出来的匠人更强,谁的造物更好。”

“若是方大人赢了,那老夫一点意见都没有,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景帝突然感觉事情有意思了,微笑道:“朕没意见,那你们就拿出真东西见真章。方卿你觉得如何呢?不必太过勉强,工部毕竟底蕴深厚。”

方正一盯着姜良忽的笑了。

老家伙,自己往枪口上撞那就怨不得我了!

“臣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