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金牌县令 第716章

作者:板面王仔

方正一回朝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如今能不能成,就看火炮这一功劳加上其他人配合了。

景帝高坐龙椅,道:“诸位爱卿,有事启奏。”

话毕,冯杰当仁不让的走了出来,高声道:“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景帝有些意外,微笑道:“哦?难得上来就是好事,何喜之有啊?”

冯杰道:“禀陛下,皇家科学院内最新研制出一门新式武器,经兵部验证已确认无疑!”

“此武器乃是新式火炮,名为意大利炮。相比于旧炮不但重量轻便,更是射程与威力倍增!”

“经臣测试,此炮在三里多的距离外依旧能射穿一块铁板!堪称战争之利器,此炮的出现绝不逊于火器发明之初,为此臣深感惊讶!所以今日殿前失仪,恭喜陛下。”

不少人腹诽,这炮起了个什么破名字,不是方正一的水准啊?

景帝大喜:“果真如此?”

“臣自然是实话实说,陛下若有时间可以亲自试炮,不过由于威力巨大还需要选一开阔地。”冯杰道。

“好好好,皇家科学院...没想到皇家科学院这么快又出了新成果。”景帝感慨道。

冯杰抱拳:“陛下,据臣所之,此炮也是刚发明不久经过验证后便第一时间送来了兵部,这都是方都尉亲自带领示下,可谓是居功至伟!”

他话音刚落,工部尚书姜良出列道:“陛下,不只是兵部,方都尉还特地将其中的制造细节送入工部一份,我工部因此也获益良多。”

景帝眉头舒展:“哦...工部不是与科学院一向不对付么?”

确实不对付,但是现在有更不对付的!

姜良平静道:“陛下,工部与科学院确实有一些理念上的不同,但是本意都是为了我大景繁荣昌盛。方都尉随为人跳脱了一些,但是大局观绝对是有的,为我大景做出的贡献人人都看在眼里。”

李岩松道:“臣附议,方都尉大局观一向是有的,此前不过是朝中暮气有些重,导致许多人带着偏见去看他。”

“客观而论,这些年方都尉确确实实做了不少好事啊!”

景帝捏着下巴,飞快的瞟了一眼陶晖,接着似笑非笑的向下问道:“没想到诸位爱卿对他的评价都这么高?朕以前怎么没听你们说过?”

郑桥道:“陛下,朝中确实有不少人欣赏方都尉,但是念在其过于年轻出众,怕他生出骄纵之心,所以表面上不愿意展露罢了,大伙儿的本意都是好的,只不过怕他把路走歪了。”

“没错,臣等当年也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师长耳提面命要年轻人戒骄戒躁,如今方都尉不在这,实话实说也没什么。”

“而且方都尉真可谓是少年英才,会写曲,会作诗,更能办实事,办好事,这样的全才在我大景立国至今也称得上是罕见呀。”

“不仅如此呢,前一段日子方都尉开了一家新式学堂,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招收学童,还要倾心传授自己的学习法门!”

“是极是极,方都尉论人品,也称得上是君子....咳...”

人群里不知道谁扯了这么一句,群臣纷纷怒目而视。

你会不会说话!戏过了啊!

郭天养整个人已经听傻了。

打方正一入朝,不说是天天挨骂,月月挨骂也有了。

论名声或可以称得上是带把儿的阉党...

殿中的那些大臣对方正一如何评价他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现在这是怎么了?全都反水了!

莫非是不能上朝舔不到皇上,他私下里跑大臣家里舔大臣去了?

不会吧,真的有人这么能舔么?

等等,如果是方正一好像不是没可能!

这是舔神啊....

郭天养悲哀的想。

景帝听的直肉麻,赶紧开口问道:“那...依诸位爱卿的意见,此番方正一又立奇功,朕当如何奖赏?”

......

第913章 官复原职!

终于问到了关键话题,所有知道内情之人皆是心中发紧,耳朵竖了起来。

这种事要发言那自然还是要找个重磅人物。

此人非李岩松莫属。

果不其然,李岩松开口说道:“此事当然还需要由陛下定夺,不知陛下可有意向?”

景帝摇头,为难道:“似乎并没有适合他的缺儿,六部之内可有合适的位置?”

说完,景帝的目光扫过六部的长官。

每掠过一人,换来的都是摇头以待。

“如何奖赏现在倒成了一门难题,不如朕就下一道旨,赏赐些金银绸缎诸卿如何?”景帝问道。

群臣板着脸,心中腹诽不已。

李岩松高声道:“陛下,臣有一想法,不知陛下是否赞同。”

“李师傅请讲。”

“此前不知为何方都尉仓促辞官,臣等其实私下有所议论,都猜测方都尉乃是在金国一行中受了不少惊扰,所以陛下才特准他回去修养身心。”

“可是这件事现在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加上方都尉年轻力强,无论如何也该休养好了。”

“眼下正好立此大功,让他官复原职...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听到这话,景帝发出了一道鼻音,接着不动声色的开始敲打起御案:“方正一当初辞官确实有些突然,可是既然是他自己愿意走的,那想回来自然也应当由他亲自来跟朕讲。”

“他想走就走,走的时间长了朝廷还要请他回来,那我大景的朝堂成什么了?!”

“况且他还是驸马,朕有那么多驸马唯独给他优待,之前他留在朝中已经是破格任用,难道诸位爱卿还要让朕再给他开一次后门么?!”景帝说着,语气逐渐严厉起来。

群臣心头一阵凝重,皆是表情严肃起来。

怎么个意思,看来陛下是不想让方正一重新就任锦衣卫指挥使啊?

事情有些麻烦了!

李岩松正色道:“陛下,恕臣直言,方都尉虽然政绩卓著,但是这个人有些方面实在不像个年轻人。”

“方都尉性子有些惫懒,又好像无心做官,臣听说他辞官的这段时间绝大部分时间都沉溺于安乐之中。”

“如果朝廷不召他回来,恐怕他自己是永远都不会想着回朝。”

其余人立刻抓紧机会附和。

“是啊陛下,方都尉确实有点懒,上朝的时候他还睡觉呢。”

“我听说,他以前都睡到日晒三竿才起床....”

等众人议论完,李岩松继续道:“刚才陛下说,方都尉乃是驸马之身,不宜做官。可是规矩是死的,陛下之前既然已经破格任用了一次,那就说明方都尉的才华已经得到了您的认可。”

“这一次也应当不例外才是,陛下您想,方都尉如此闲散,却依旧能一手主导建造新炮,这已经足以证明他出众的才华了,有此贤驸马实乃我大景之福,百姓之福,皇家之福!若仅仅因为其身份而弃之不用,那无异于明珠蒙尘,弄巧成拙。”

“他纵是再有才华,也需要陛下您来点拨才能发挥用处!”

他说完,郑桥紧接着道:“臣附议,李公所言有理。我今日大景有此繁荣盛景,皆仰赖陛下慧眼识人,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方正一既然已经展示了他的实力,那就应该择才而用。”

张东相出列道:“我大景尚武,论战争之要素,火炮之利前无古人,此等功绩论功行赏,务必要服众心,请陛下三思。”

三位内阁重臣一齐发力,其余人自然是各种资瓷。

景帝身子微微向后一靠,来了个战术后仰:“恩...你们的意思朕懂了,看来不让方正一回来是不行了?”

“老臣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论功行赏要到位,人才要人尽其用,这自古就是朝廷办事的宗旨。”李岩松道。

景帝露出微笑:“那好吧,既然诸位爱卿都这么想,那朕倒也没什么意见。可是...方正一官复原职那就是锦衣卫指挥使,眼下陶晖暂代锦衣卫指挥使一职,朕觉得他做的不错,若是方正一回来,那又该给他安排什么位子?”

“陶晖,你自己说说吧。”

陶晖从面向上看是个极其严肃之人,哪怕是整个朝堂叽叽喳喳讨论,而且消息全是向好方正一,脸色也未动半分。

直到景帝问话,陶晖才道:“臣没有想法,全听陛下调遣。”

纯狗腿!

不少人不屑的撇撇嘴。

感觉还真没方正一讨喜,方正一胡搅蛮缠的大家还能看个乐,找准角度还能骂上去。

这木头人...可真是刀枪不入了。

“朕也没什么想法,你们呢?”景帝向下问道。

冯杰当即回道:“陛下,臣建议将陶晖调回兵部,陶晖离开之时侍郎的缺尚且留着,如今回来正合适。”

“而且臣认为,陶晖原本乃是臣的下属,依臣的了解,他为人过于坦率刚正,而锦衣卫常在民间行走,与百姓交流极深,事项复杂且多变,对于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并不合适,陶晖在兵部才能发挥其才能。”

“陶晖,你呢?”景帝看向陶晖。

陶晖沉默了一阵,咬了咬牙道:“全听陛下调遣。”

陶晖心中暗暗叫苦,自上任以来不少事项都是陛下亲自要求,一通折腾恐怕已经将朝中大臣的得罪干净了。

起初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眼下已经是彻底明了了...不就是为了方正一么?

只是自己当了弃子...以后回兵部还怎么混?

景帝看着陶晖笑了笑:“毕竟带了这么久锦衣卫,你也算有功,再回兵部恐怕就不合适了。”

“锦衣卫内指挥使同知现只有一人,你就任命指挥使同知吧,也不算亏待了你。”

陶晖眼中闪过一丝光彩:“臣,谢陛下。”

啥!他还在锦衣卫?

群臣的脸上同时蒙上了一层灰雾。

努力了这么久结果给他撵到同知的位子上了,从三品....能量还是不小啊。

除非方正一能一直压着他...

李岩松心中也大呼头痛,不过事已至此,也不能再说些什么了。

众人正在心中哀叹之时,只听景帝道:“朕再问你们一遍,方正一官复原职是否可行?”

群臣齐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