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猎耕记 第134章

作者:指尖灵

  到了屋里,看到耿玉莲在和面做汤圆,瞿冬萍在屋里清洗着蔬菜,火塘上挂着的铁鼎罐里,咕噜噜直响,陈安一闻气味,就知道煮的是鸡,顿时笑道:“老妈,啷个舍得杀鸡了?平时明明连个鸡蛋都藏着掖着的。”

  “好歹也是过个中秋撒,总该要吃好点。欸…我听你这话啷个恁个不对味?老子有恁个小气蛮?就像平时舍不得给你们吃给你们喝一样,有啥子好的不是紧着你们来,现在恁个说老子…你个白眼狼,白把你养大了。”

  耿玉莲听着这话,狠狠地瞪着陈安。

  陈安笑笑:“不是说你小气,是说你抠!”

  “还不是一样…你龟儿今天怕不是皮痒哦!”耿玉莲嗔怒道。

  陈安可不想这时候挨上两巴掌,一笑而过。

  他随后放下背篼,将买回来的月饼提出来放在桌上。

  “又乱花钱买这些东西!”

  耿玉莲看着桌上的月饼,说道:“你老汉前几天就和村里人合计,弄了些糯米,准备冲糍粑,有糍粑还买月饼干啥子,死贵死贵嘞,又不见得有多好吃…对了,早上出去,啷个弄到现在才回来,你干啥子去了?”

  “本来回来的早,给我师傅送了点月饼过去,正看到他茅草房着火,就在那里帮忙灭火,中午饭也在那里吃,下午又帮忙苫茅草,就弄到这个时候了!”陈安简单说了一句。

  耿玉莲被吓了一跳,就连瞿冬萍也起身看了过来。

  耿玉莲问道:“没伤到人撒?”

  “这倒没有…”

  “那还好…有没有叫你师傅过来吃饭,他一个人在山里边,也是孤苦伶仃的。”

  “叫了,他不肯来,说要去黑潭子村!”

  耿玉莲微微叹了口气,没有再多说什么。

  陈安则是提出一网兜月饼:“我到大村子给宏山家送点月饼…嫂子,两个幺儿嘞?”

  “今天大村子热闹,早就跟着他老汉,到大村子去耍了!”瞿冬萍回答道。

  陈安笑笑:“我也过去看看他们打糍粑!”

  他说完,提着月饼就走。

  家里的饭菜有耿玉莲和瞿冬萍张罗,加上晚上的羊肉和糍粑,其实倒也不用准备多少,不需要他帮忙。

  八月十五,中秋节,华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仅次于春节。

  在这一天,全家人团聚在一起,

  赏月、品酒、吃月饼全家共享天伦之乐。

  但是,在蜀地人的眼里:看月亮吃月饼根本不是中秋必备。

  聚众打糍粑,才是必不可少的最隆重的庆祝方式。

  糍粑是圆圆的团团的,象征着团圆、团聚、团结。

  蒸糯米的蒸笼是圆圆的,打糍粑的碓窝也是圆圆的,所以吃糍粑寓意着团团圆圆、吉祥如意。

  每年八月十五前几天,就开始筹备打糍粑。

  提前泡上新糯米,提前用水把碓窝洗干净,把藏着的木锤、簸箕洗好晾干。

  也就这几年,各种破事多,村里的粮食也非常紧,主事的人三心二意的,一直没见组织打过糍粑。

  陈子谦当了队长,倒也是打心里让大家能更好地过个节,也就操持起来。

  陈安赶到皂角树场子上的时候,看到大部分村民都在,吵吵嚷嚷的,说话的声音一个比一个大,非常的热闹。

  四口大铁锅里煮着羊肉,是宏元康和甄应全两人在负责翻搅和添加柴火,热气腾腾的。

  场子中心,放着六个洗干净的大碓窝,四五个壮年围着一个,提着木槌等待,他们充当“打手”,站在碓窝边一边抽着烟,一边冲壳子。

  大方桌也已经从附近的村民家里抬出来,摆放在碓窝旁边,干净的竹簸箕也早已经准备好。

  陈安来的正是时候,等到糯米蒸出来,就是开打的时候。

  他转了一圈,找到和陈平蹲在一起摆龙门阵的宏山,将提着的月饼递给他。

  “给我月饼干啥子?”宏山有些发愣地看着陈安。

  “不晓得过节了蛮,你说给你月饼干啥子?”

  陈安笑道:“一年难得吃一次,赶紧送回家,分伯伯、嬢嬢尝尝。”

  “我发现你是越来越客气了,我就没有想这些!”

  话是这么说,他还是耿直地接过,然后送往家里。

第167章 猫抓热糍粑,脱不了爪爪

  “幺爸…”

  云梅和云兰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看到陈安后,欢跑过来。

  云兰直接就窜进陈安怀里,云梅则是在一旁站着。

  “我买了月饼,你们要不要回去先吃点!”陈安笑着问她们。

  要是在平常,两只小馋猫早就忙着往家里跑了,现在却是纷纷摇头。

  “我们要在这里看打糍粑!”

  “等哈吃了糍粑,晚上回去再吃月饼!”

  无疑,对于娃儿们来说,打糍粑绝对是一场最有趣的游戏,两个小家伙都不愿意回去。

  宏山将月饼送回家,很快返回皂角树场子上,找到陈安。

  “那个葫芦包能不能卖?”

  相比起打野猪黑娃子之类,葫芦包虽然凶猛,但对于宏山来说,是除了刨竹溜子、打斑鸠以外,最有把握拿捏的野味,他还是比较关心的。

  “东西已经让人带到县城去了,准备让他们先告一哈,能不能卖还要等回话才晓得。”

  陈安简单说道:“我擅自做主,能卖就卖,告诉我们一声,我们可以搞,不能卖,也就让他们留着自己吃。想吃的话,我们还可以再找。不怪我撒?”

  让宏山去帮了忙的,那葫芦包他也就有份了,陈安把事情说在明处。

  事实上,送到县城,如果卖不掉再弄回来,少说也是两三天后的事情,那些蜂蛹也废了。

  “怪你干啥子,我又不是不晓得你在探路,只是一个葫芦包而已!”

  宏山清楚陈安的用意,他也不是斤斤计较的人。

  就在这时候听到有人大喊:“让开让开,蒸笼来咯…”

  陈安朝着声音传来的地方看去,见两個村民从公房里抬出一个大蒸笼。

  前些年,队上实行过一阵大锅饭,所有人凑在一起吃饭,专门开办了一个食堂,不像现在,各家吃各家的。

  也就在那个啥时候,公房里有了专门的灶房和灶台,就是用来做大锅饭的,这些设施一直都没有拆除,这次打糍粑蒸糯米,就是在公房的食堂里进行。

  那一蒸笼糯米份量不轻,听到喊声,在一旁摆龙门的男人和叽叽喳喳说着家长里短的女人们纷纷往两边闪,让出一条路来。

  那两人将一蒸笼糯米放在桌子上,立刻有女人拿着大瓢,将蒸笼里香喷喷的糯米要出来,快速倒进早就已经准备好的几个碓窝里。

  接下来,就是“打手”们上阵的时候了。

  一个个青壮纷纷往掌心吐点唾沫,双手一搓,然后抡起手中拿着的木锤,用力地舂向糯米。

  说是木锤,其实是一根根下粗上细的光滑木棒。

  打糍粑很有讲究,追求“快、准、稳、狠”四个字,两个或四个人围了碓窝,各站一方,手中的木棍下去要快,收起来也要快。

  糯米粘性太强,免得木锤和糯米粘在一起;

  准头要足,几根棍子此起彼伏,都要打在同一个地方,这样糯米才能打得均匀,打得瓷实。

  一时间,木锤此起彼落,还有人喊起了号子:“嘿咗…嘿咗…”热闹得不得了。

  就在这不断轰击下,渐渐地,蒸熟的糯米沦陷成了米团。

  陈子谦在周边转来转去,打量着碓窝里被尽情蹂躏的米团,看糯米是否被舂细了,这是决定糍粑细腻可口的关键。

  眼看着舂得可以了,陈子谦一声令下:“起…”

  配合着舂糯米的人一起用木锤,抬着碓窝里此时已经变得细腻软糯依然热气腾腾的糍粑送到准备好的放在桌上的簸箕里。

  而在一旁洗干净手的女人们,由许少芬领头,在手上抹了菜籽油,使劲地将黏在木锤上的糍粑,扒进簸箕里。

  糍粑的糯香,扑鼻而来。

  围在旁边的娃儿们,早就兴奋得按捺不住了,这对于他们说来,是难得的美味。

  嘴特馋的胆特大的,咽着口水挤了进去,趁着大人不注意的时候,眼疾手快地揪下一坨,顾不上烫,直接往嘴巴里塞。

  云兰、云梅见有人得手,也不想错过这时机,等在这里不愿意回去,为的不就是在这种时候趁机先吃了一坨糍粑。

  她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却不妨碍从别的半大孩子那里得知这一刻。

  云兰立刻从陈安怀里蹿了出去,云梅也紧跟而上,和其他孩子一起挤了过去。

  云梅还好,揪了一小坨糍粑就钻了出来,一边呼呼地吹着一边小心地咬着吃。

  但云兰就有些贪了,想多拿点,结果,那糍粑粘手,此时还非常地烫,没有抹油的手可不容易甩脱,当场就被烫得哇哇大哭起来。

  这哭声响亮,一下子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许少芬见状,不敢大意,她手上抹了油的,赶忙跑到云兰旁边,几下将黏在云兰手上的糍粑给扒掉,然后拉着她走到一旁,将被烫的双手放在用来在揉糍粑的时候,给手降温的冷水里。

  正因为刚舂出来的糍粑不抹油抓在手里很难弄掉,而且非常烫,所以蜀地才有一句谚语:猫抓热糍粑——脱不了爪爪!

  陈平和陈安听到哭声,也赶忙凑了过去。

  陈平大概是觉得丢人,上去就给了云兰屁股上一巴掌:“让你嘴馋,活该!”

  见他还准备打,陈安赶忙一把拉住:“一年到头吃不上一顿像样的米饭,糯米饭比大米饭还好,嘴馋不正常蛮,他只是个娃娃,不要动不动就打撒!”

  “就是,多大事嘛,值得动手!”许少芬也劝说了一句。

  给云兰洗掉手上拈着的糯米后,她亲自揪了拳头大的一坨糍粑,揉成团,递给云兰。

  可刚被陈平打过一巴掌的云兰,这个时候哪里还敢接,只能扭头看着陈安。

  陈安接过那坨糍粑,将云兰拉出人群,到了宏山那里才又找块石头坐下,将糍粑递给云兰,顺便看看她的手,发现并没有什么问题。

  陈平也走了回来,见云兰正在给陈安喂糍粑,非要他吃上一口,不吃还不行。

上一篇:星际大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