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指尖灵
“宝儿,过来挖这里这个!”陈安冲着冯丽荣叫道。
冯丽荣一直顺着葛藤挖,都已经挖下去三四十公分了,还没有见到葛根的影子,听到陈安招呼,也提着锄头找了过去。
见陈安面前那棵葛,只是两三锄头,挖下去十多二十公分,就已经露出了葛根,顿时明白陈安刚才是在找好挖的葛根。
“到山里面挖葛根是有讲究的,黄土里容易出大货,一般土下面十多公分就能见到葛根的,才是好采挖的,至于其它的,可能需要挖很深,还不一定见大货。
而且,好葛根都这样,藤下不会生太多葛根块,三根是最好的。”
陈安教她诀窍。
冯丽荣看了看,果然,那葛藤入土十多厘米,就分成了三个叉,每一个都露出小腿那么粗的葛根,她心里也欣喜,和陈安一起,一锄一锄地顺着葛根往下挖,越往下越粗大,渐渐地,竟然长到了腰那么粗。
这一挖,就足足挖了一个多小时,同一根葛藤下的三块葛根完整出现,都一米多长,三四十公分那么粗。
就连陈安自己也没想到,自己随手找的一棵葛藤,下面出了这样的大家伙。
就这三根葛根少说也有两百五六十斤。
这要是再过上些年,那也是葛根王级别的存在,有人收葛根的时候,那不得卖四十来块钱,也是不小的进账。
单是这一棵葛根,就够两人背了。
他们也就不再耽搁,将葛根分装在背篼里,带着工具回家。
到了盘龙湾河边,将三根葛根洗干净,回到院子中,把皮给剥了,然后砍小,放入碓窝里,陈安抡着木榔头往碓窝里舂着,和弄蕨根粉一样的操作,捣得稀碎后进行过滤淘洗,然后沉淀。
葛根的粉质含量比蕨根就要高得多。
等下午沉淀完成,拿出来晾晒的时候,估摸着一百斤葛根能弄出来十斤左右的葛粉,就两人一早上的忙活,就弄到了二十四斤的样子。
晚上,冯丽荣也没有做别的饭菜,就按照陈安所说的,用蕨粉加入冷水调和,在锅中煎煮成糊状,冷却后就成了蕨粑,
把蕨粑切片,特意炒了陈平送来的老腊肉。
接着又用葛粉加水搅拌均匀成粉浆,颜色有点泛黄泛青,在锅里加了一点油,涂抹均匀后,把多余的油舀出来,倒入粉浆,像烙烙饼一样,弄成一张张薄饼。
从锅里取出来的薄饼,卷起来切成条备用着。
等到陈子谦和耿玉莲放工回来,陈安也浇完菜地,往山洞里放了寒号鸟需要的枝叶回到家,她才开始像煮酸辣粉一样,煮了四大碗,端放到桌上。
葛粉条柔韧爽口,配合着酸辣的味道,一家子吃得稀里哗啦。
还有那一碗蕨粑炒腊肉,那也是清香四溢、美味可口,细腻柔滑,别有一番风味。
见陈子谦一碗葛粉下肚,又意犹未尽地抬头看向冯丽荣,冯丽荣立马会意,去厨房又给他煮了一大碗。
陈安趁机问道:“老汉,老妈,你们觉得这两样东西怎么样?”
“好吃!”
“好长时间没有吃过那么爽口的东西了!”
老两口对这两样食物,都很满意。
“菜是蕨根打出的蕨粉做成的蕨粑,粉条是葛根粉做成的。也就是我们这两天弄的东西,我有一个小小的想法…”
陈安看着陈子谦,认真地说:“山里面不缺蕨根和葛根,这两样东西,只要舍得出力,一家子上山,一天就能弄回来不少,是完全可以当成粮食来吃的。”
陈子谦知道陈安肯定有别的用意,直接问道:“你具体想说啥子?”
“我的意思是,这个时节,是采挖山里蕨根和葛根的时候,可以把上山搂草积肥的事情暂时放一放,鼓励大家伙在下雪之前,抓紧时间,多准备一些葛粉、蕨粉存放着。
你想想,村里很多人家,其实早就已经在等着年底的分粮和分红了,特别困难的那几家,劳动力少,娃娃、老人多的,甚至都分不到啥子东西。
身为队长,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公社交待的任务,而应该是让大家伙,吃饱穿暖。积肥的事情,啥子时候不能做嘛,开春在点种之前,也完全来得及撒,平时没得啥子事情的时候,都可以抽空去做。
我觉得这是个好事!”
陈安将自己的想法,细细说了一遍:“让他们有时间来搞这些东西,也能为来年多节省些粮食,但凡有点良心的,他们到了明年,会感谢你。”
陈子怎会不明白陈安的意思,微微点了点头,转头冲着冯丽荣说道:“幺儿,你明天早上把这两样东西多做上一些,我带着到大村子去一趟…让他们晓得这些东西好吃,自然就会忙着去采挖。对了,明天你们两个也跟我一起去。”
没有比吃饱穿暖更重要的事情,而且,吃饱永远是重中之重。
一顿饭吃完,一家子说了阵闲话,大多时候是在听陈子谦说领着人在山里搂草的时候,在哪里有人逮到了竹溜子,哪里撵到了野鸡。
这些事情,都是山里的趣事。
天完全黑了以后,忙碌了一整天的一家子也就不熬灯费油,早早地睡下。
第二天早上,陈安在冯丽荣起床的时候,也跟着早起,到厨房里帮忙着烧火,弄蕨粑、葛粉条。
炒蕨粑,没放肉,只是一个简单的家常炒法,葛粉条也是一样。
一样做了一锅,两人用背篼背着,在天蒙蒙亮的时候,随着陈子谦一起前往大村子。
等到了皂角树场子的时候,只有零散的四五个人蹲在公房边上抽着旱烟。
陈子谦拿着小锤,敲响挂在皂角树上的铁钟,村民才懒懒散散地从四处汇集而来。
他已经习惯这没什么精神头的面貌了,也不急,就蹲在皂角树下,卷旱烟抽。
一杆烟抽完,村民也来得差不多了,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说着话,上了年纪的在拉着家常,说自己做了什么梦,问人是好事还是坏事,年轻的小伙则是互相追逐打闹着,整个场子上闹哄哄的。
见人来得差不多了,陈子谦磕磕烟袋锅,站起来重重地咳嗽两声:“都靠拢过来,莫说话了。”
村民闻言,互相招呼着,凌乱地聚到皂角树前,没什么队形讲究,只是簇拥在一起而已,声音也渐渐小了下去。
“宏哥,会计、记分员…还有伱们几个组长过来一哈!”
随着陈子谦的招呼,队上几个领头的纷纷挤出人群,靠拢到皂角树前。
陈安和冯丽荣就在这时候,将锅里装着的那些炒蕨粑和煮的葛粉条端了出来,给他们几个发了筷子。
“子谦,啷个还发起筷子来了…”
几人都有些不解,宏元康开口笑着问道。
陈子谦笑笑:“你们先尝尝两个我两个幺儿带来的东西,尝过后,我们再说!”
陈安和冯丽荣揭开锅盖,几人围了上去,看着锅里的东西,都下筷子尝了尝,立马认出,这里面是葛根粉和蕨粑。
这曾经是和折耳根、冬寒菜之类的东西,在饥荒年代成为救命粮的东西,他们都吃过,只是远没有冯丽荣做出来的好吃、爽口。
一个个纷纷说是好东西、做得好。
第236章 青杠旋
见几人纷纷表示说是好东西,陈子谦也不急着多说什么,转而去招呼更多村民,都过来尝尝味道。
冯丽荣的手脚自然不用说,哪怕是简单的家常炒菜,味道也相当不赖,吃过的就没有说不好的。
直到东西被分吃完了,陈子谦才转头看向几个主事的人:“你们觉得,这些东西,值不值得搞?”
“当然值得,山里面不缺这些东西,就村子周边这些山沟沟里,都能随随便便搞了好多!”
宏元康看看陈安小两口又看看陈子谦:“你这是有啥子想法蛮?”
“这是我两个幺儿,这两天从山里挖来的蕨根和葛根打出来的粉做出来的,我家幺儿昨天跟我说了几句让我躺床上睡觉都还在想的话。
他说,当队长,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公社的任务,最主要的是让大家伙吃饱穿暖,这才是重中之重!
其实我也晓得,大家伙这些年下来,每年辛苦,日子却始终过得拮据,但生活上嘞,始终没得多大起色,所以也就没有啥子积极性。
不少人家,不要说余钱,粮食都非常紧张。
所以,我也在想个问题,这段时间也就只能是积肥这些事情,其实很没有必要,完全可以放到来年抽空的时候再做,这個时候,正是到山里采挖蕨根、葛根的时候,去山里挖这些东西回来,一天多的不说,弄出二三十斤粉粉,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这些东西拿来当粮食,也没得啥子问题,所以我想把积肥的事情停下来,田地也翻得差不多,大家进山,在山里下雪之前,抓紧时间多采挖一些蕨根、葛根回来,也能让来年口粮不那么缺。”
陈子谦这话是当着村民说的,说完后,他看向队上几个主事人:“你们啷个看?”
宏元康想都没想,直接说道:“我没得意见。”
会计吴朝阳则是犹豫了一下,问道:“东西是各家挖来归各家蛮?”
陈子谦点点头:“肯定是撒,各家能弄多少回来,各凭本事,天天混这个工分也不是事情,工分少点,也能更值钱些,都是一样的。”
“那万一公社来人,见没有抓生产,该啷个办?”吴朝阳又问了一句。
这其实也是陈子谦所担心的事情。
生产队的所有事情,都是围绕粮食生产为核心展开的,就没有比种地更重要的事儿,做这个决定,就等于一下子把人放开了,其实担着一定风险,搞不好会被扣上一个帽子,给自己惹一堆麻烦。
“要抓生产,那也该是能吃饱了才有精神撒!”
陈子谦回了一句,想了想,又补充道:“出了事情,我担着,大不了这个队长不当了,再说了,我这也是为了大家能多几口吃的,我并不觉得有啥子错误,当然要是有人觉得有意见,也可以到公社去反应,反正我问心无愧。”
吴朝阳笑笑,冲着陈子谦竖了下大拇指:“你既然不怕,那我就没得啥子意见了!”
陈子谦又看向其他几人,见他们都点头,陈子谦当场就把事情给宣布出去。
下边的人有人带头鼓起掌来,然后稀稀拉拉,其他人也纷纷跟上。
显然,大家都有这想法。
其实,山里不少人家都会做葛粉、蕨粑,倒也不用专门去教,只是一直忙着农事生产,只要天气好,就几乎都得上工,一心盯在多混点工分到时候能多分点粮分点钱这件事情上,并没有去关注其余那些东西,反正一天得混且混。
既然大家伙都可以不去争那些工分,那么挖蕨根、挖葛根之类的事情,挖回来以后归自己,又不是归队上,那就相当划得来了,一个个也变得兴奋。
见事情达成统一,陈安也趁机说了几句:“到了山上,不仅仅是蕨根、葛根能挖,还有山里的山核桃、毛栗子、青杠籽都可以弄…
毛栗子和青杠籽可以弄回来舂面,也可以吃,山核桃可以弄回来榨油,这榨出来的油可是好东西,一点不比菜籽油差!”
有油有粮,能多积攒一些,度过明年,应该问题不大。
不然的话,单是忙着那点工分,即使手里有票有钱,到了明年,也不好使,整个蜀地百年难遇的洪涝,那不是开玩笑的。
那几个月,每个每个月二十斤烘干甚至被烤糊的苞谷口粮,那日子可就太造孽了。
陈安想到这些的时候,也在想着,得抽个空,想办法多弄些粮食存放着,以应对来年。
事情就这么决定了,村民们纷纷回家,一家子老老小小地背着背篼,提着锄头上山。
这首要忙的,肯定是葛根了,这玩意儿出的粉量大。
陈安和陈平哥两也忙着往回走,既然家里要多备些,肯定也不能耽搁,不然要不了几天,就得往更远的地方跑了。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两家人全都集中在陈安和冯丽荣挖葛根的那片山沟,每天几百斤的葛根被刨挖出来,背送回家里,哪怕天阴下雨都不闲着…嗯,天阴下点雨,土更松软好刨。
山沟里,宏元康一家来了,还有其他几户人家都来了,竟是在几天下来,将那大片山坡都刨了一遍,然后不得不换地方。
周边山里,到处都有人,那阵仗,很有种哄抢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