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猎耕记 第55章

作者:指尖灵

  陈平有些意外地看看陈子谦,又看看陈安,没想到昨晚上的事儿就这样过来,换作是以往,少不了一顿骂,还有可能被揍。

  他今天起来,还一直想着昨天晚上说的那些话,心里都有些发凉,属实过分了,浑身不自在。

  他重新在火塘边的凳子上坐下:“我以后在外边,不喝酒了。”

  “大哥,昨天晚上喝醉了,没有跟人说要去盘龙湾、青沟盖房子的事情嘛?”

  陈安挺担心这件事情,主要是跟他说过的那些将来规划的事情,现在还不想让外人知道。

  陈平细细想了想:“我好像只说了打黑娃子的事情。”

  “没说出去就好!”陈安微微松了口气。

  陈子谦跟着说道:“明天你去队上帮忙宰羊,幺儿去给你舅舅家送点肉!”

  陈平连连点头:“晓得了!”

  队上养着六十多只黄羊,但在这年头,黄羊更大的作用,是用来逢年过节的时候,队上宰杀后分给村上人吃的,作为一种肉食补充,最主要的是为了积肥造粪,几乎山里每个生产队都养着有。

  不是像养绵羊那样,能产毛出售,能当成一个副业,毕竟羊毛是紧缺物资。

  养黄羊,只是在利用山里草木这些天然资源进行的养殖,而不是像猪肉、蛋禽那样有收购渠道,有任务安排,公社并没有进行收购,而且,公社本身也有畜牧场进行养殖出售对接。

  山里人养出来的羊,尤其是偏远山村,很难卖出去,只能是自己宰杀用来吃。

  现在可没那么多馆子,更多的是各种食堂,还不允许私营。

  真正养黄羊能赚钱,得在九零年代左右开始,养殖户才渐渐多了起来。

  这也是在八一年下半年灾害过后,开始鼓励实行分田到户的时候,陈安还能分到十来只羊的原因,当然,也看在他一家人遭灾,他自己也残废了的份上,有照顾的成分。

  生产队上这帮羊,陈安好歹也放过几年,上辈子养过,这辈子,等到分田到户的时候,他也打算选着好的,多接手几只。

  他有信心养好,主要考虑积肥的事情,而且,到了后世,那也是地理标志产品。

  最主要的是,搞种植,在肥料这一块,羊粪是极好的东西,有着大用。

  太多依赖工业化肥,一时的高产量,换来的结果却是越来越贫瘠,越来越板结的土地和越来越大量的使用化肥。

  但坚持用农家肥,一时间效益或许不那么好,但土地却是越来越肥沃,庄稼越来越好,种出品质也要好得多。

  这一点,陈安是非常清楚的。

  别的不说,后世种的那些作物,就有很多,吃不出现如今的香甜。

  他不指望自家到时候分到的那几亩地有多高的产量,却也希望吃到的粮食能好些,毕竟,指望那些山地种粮食赚钱,就不太现实,满足自家使用算是不错了。

第83章 脑壳有问题

  简单吃过中午饭后,陈安跟家里人打了声招呼,去楼上取了两块熏过的熊腿肉,也不多,就五六斤的样子,到堂屋里的时候,又顺便拿了用包谷壳包着放在火塘边的板壁上挂着干燥的黑娃子膝盖骨装兜里。

  陈安出了屋子,准备去杨连德家里。

  在柿子树下争抢着撕扯野猪皮的招财、进宝见陈安顺坡路往下走,立刻跟上来,在前面小跑着。

  进入大村子,陈安熟门熟路地走到杨连德家门口,抬手敲了下门,喊道:“伯伯…”

  大门很快被杨连德拉开,作为队长,他家里的条件也是村里数一数二的,也是为数不多的几家摒弃了铁鼎罐的人家,有专门的灶房做饭菜,火塘就只是用来烤火。

  杨连德拉开门,见是陈安,又看了看他手里提着的两块熊腿肉,咧嘴笑了笑:“安娃子,快进来,到火边坐…”

  陈安见他屋里没什么人,他家堂客喜欢串门,平日没什么事,喜欢东家串到西家,也是个特能说的人。

  “前些日子出师,师傅领我去打了个黑娃子,昨天肉熏出来了,送点来给你尝尝。”

  “你娃儿厉害,藏得深哦,打了黑娃子,不声不响过了那么多天,要不是昨天晚上听你哥说,还一个都不晓得…那我就不客气喽!”

  杨连德是真不客气,接过陈安递来的两块熊腿肉,翻着看了看,然后随手放在一旁的桌上。

  “就不要说了,打個黑娃子,差点把命都折了,也是碰运气!”

  陈安讪笑一声,又从口袋里掏出两块膝盖骨递了过去:“还有个东西要送你!”

  杨连德接过去打开来看了一眼:“这是黑娃子的磕膝头(膝盖)上的那两块骨头,这可是好东西哟!”

  “只是两块骨头用来泡酒,能治疗风湿,平时喝点,对身体好!”

  这两块骨头,收购站并没有收,只是山里人用来泡酒,当虎骨使用,用来治疗风湿,故有小虎骨之称。

  但其实也不算非常值钱,花上两块钱,就能在一些有存货的撵山人手里买到。

  如果关系好,直接开口要也能要到。

  只是黑娃子不容易打到,也没有多少人敢打,显得有些难得。

  杨连德能当上生产队长,自然也是个精明的人,见陈安那么殷勤,犹豫了一下,问道:“你娃儿是不是还有啥子事要找我?”

  谁闲着没事献这种殷勤?

  陈安自然是有目的,等的就是杨连德这句话。

  他挠挠头,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觉得我家屋子的位置在半山腰上,上下很不方便,尤其是雨雪天。我哥已经成家有了娃,我年纪也差不多了,也该考虑以后结婚的事情,全家凑在一起也挤,老房子哪里也不宽敞,想另外找地方盖两个房子,想找你批一下!”

  “刚打了黑娃子就想起建房,怕是得了个大金胆。伱娃儿手头有钱了,想着盖房子也是好事,等成了家,有了媳妇娃儿,全挤在一起,吵来吵去也的确麻烦,分开盖房…你娃儿想得长远。

  也不是多大的事情,你说嘛,想盖在哪儿,我看可不可以,只要可以,就给你批!”

  得了好处,杨连德心里正是心里舒坦的时候,这事情对他来说,也只是小事一桩,很痛快地就答应了。

  杨连德的性格,陈安多少有些了解,没有当队长的时候看不出来,等选了当队长以后,多少有些小贪,被叫做黑老鸹,一方面是因为声音,再一个是因为真的有点黑,看人做事的。

  找他办事,不捧着点,没点甜头,不会太顺利。

  陈安想了想,说道:“一个地方是盘龙湾那片野竹林对面的石崖下,另一个地方选在青沟。”

  在听到陈安这么说的时候,杨连德看陈安的眼神有些像是在看傻子。

  他忍不住提醒道:“你选的这两个地方离村子有点远哦,是不是太偏了?还不如你家现在所在的地方。我们村虽然不少地方山高坡陡,但盖房子住人,比那两个地方好的,还是有不少,你不再考虑一下。”

  陈安笑笑:“我已经想好了,就那两个地方。”

  见陈安态度坚定,村里人都看不上的地方,杨连德答应起来就更没有压力了:“你想好了就随便你。”

  “那麻烦你了哈!”

  “说那些…小事一桩!”

  杨连德摆摆手,不以为意,顿了一下,他接着说道:“这个事情是你老汉叫你来问的?”

  陈安点点头:“是跟我老汉商量过的,一家子都同意了,我大哥的房子盖在青沟,我的盖在盘龙湾。”

  “既然商量好了,那就随你们嘛!”

  杨连德走到窗子旁,拉开下边放着的木桌抽屉,取出纸笔,开批条,开好后,转手递给陈安。

  就在这个时候,房门被推开,杨连德他婆娘陶俊兰吃着一个烤洋芋进来,见陈安也在,说道:“啷个不拿凳子坐着烤火?站起干啥子!”

  “嬢嬢,我就是来找伯伯说点小事,事情已经说好,我这就走咯…谢了哈伯伯!”

  陈安接过批条看了下,开门离开,出去的时候,顺便把门带上。

  听着陈安的脚步声走远,陶俊兰拖了凳子在火塘边坐下,问道:“这娃儿来跟你说啥子?”

  “想在盘龙湾和青沟这两个地方盖房子,来跟我开批条。”杨连德也坐了下来。

  “那两个地方盖房子?啷个想滴?”陶俊兰也想不明白:“那两个地方有啥子好的嘛。”

  “好个锤子…到那种地方盖房子,脑壳有问题!”

  杨连德摇摇头:“打了黑娃子,想到给我送点熊肉过来,顺便来说盖房子的事情,还给我送两块骨头泡酒,我还觉得这娃儿懂事,会做人,本事也有了,但一说要在那两个地方盖房子,还是全家商量好的,我嘴上不说,心里觉得这一家子都哈戳戳的,人嫌鬼不要的地方,随手就给他开了条子。”

  陈安不知道自己在杨连德两口子心里变成什么样了,只觉得事情有了着落,走路都变得轻松起来。

  路过皂角树场子边知青房的时候,陈安恰巧看到董秋玲从屋里出来,倒烘笼儿的碳灰。

  看到陈安经过,她起身定定地看着陈安,嘴皮轻轻蠕动了一下,陈安以为她有什么事儿要说,又不好意思,于是靠近几步:“董姐,是有啥子事蛮?”

  董秋玲怔了一下,神情变得有些紧张:“没…没得啥子事!”

  “哦!”

  陈安微微一笑,不再去管她,转身上了大路,径直回家。

  而董秋玲则是提着烘笼儿回屋,关上房门,跑到窗子边的书桌旁,探着头从窗子缝隙看着越走越远的陈安,直到弯拐处再也看不到了,才又坐回椅子上,一脸纠结的样子。

  陈安回到半坡老宅,推门进屋。

  陈子谦抬头看来:“黑老鸹啷个说?”

  陈安直接从兜里掏出批条递给陈子谦:“能啷个说,得了点好处,很痛快地将批条开给我了,觉得我选青沟和盘龙湾那两个地方盖房子有些想不通,劝我说地方太偏,比那两个地方好的还有不少…他哪里会晓得,以后那两个地方会变成啥子样。”

  陈子谦拿着批条看了看,深深吸了口气:“希望我们赌对了…这个批条还要去公社盖个章,队上同意,到公社也就是走个过程。”

  陈安笑笑,肯定道:“一定不会错…我明天去趟黑市场卖猪肚,顺便把这个事情办了。老汉,请人的事就交给你了,开年就盖房。”

  他心里暗道:现在村子里的人有多看不上那两个地方,以后就会有多羡慕。

  无论如何,大势不会有什么不同,把握好机会的能力总比村里人强一些。

  这件事情上,陈安还是自信满满的。

  随后,他看向抱着已经睡着的云兰在火边烤着火的陈平:“大哥,你在青沟想盖个啥子样的房子?”

  陈平愣了一下:“我也不晓得!”

  “这有啥子不晓得的嘛,总归要自己住着舒服才行撒,大胆点想,盖房子的时候,先紧着你的盖,难得盖一次房子,就盖个好点的。”陈安鼓励道。

  “随便盖上三间就行了…”

  “再想好点!”

  “那就盖个吊脚木楼,上边住人,下边摆工具,关牲口的。”

  陈平挠头想了想:“吊脚楼住起安逸,潮气不大。山上树多,盖房子的木头也容易得到。”

  “吊脚楼…也行,但是有地点,没得必要把牲口和人的住房连在一起,还是分开建的好。”

  吊脚楼在米仓山,算是比较常见的住房,也是比较合理的住房运用方式,陈平没见识过,脑袋里的想法有局限,吊脚楼在现在也算是极好的房子,有材料,有条件,也可以建得很漂亮。

  而且,吊脚楼住着确实也舒服,现在山上木材容易弄到,地基石材也简单,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听说要改吊脚楼,瞿冬萍听着也是欣喜,神情甚至有些激动。

  “那你勒?”耿玉莲也有饶有兴趣地看向陈安。

上一篇:星际大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