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106章

作者:高月

  小阿布思眯起了眼睛,他想起武亭川山谷内,救走李适的武士不就是用飞刀干掉了自己二十几個手下,难道是同一个人?

  “将军,还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丁特连忙道:“卑职听说那格斯酋长去了鸣沙县,他那里应该有攻城梯,鸣沙县距离这里只有八十里,卑职可以去跑一趟。”

  “胡扯!不需要求他帮忙。”

  那格斯酋长是小阿布思的二叔,虽然是自己叔父,但小阿布思极为好强,连一个小小的县城都拿不下来,岂不被草原各部耻笑?

  小阿布思极为恼火道:“我自己就能拿下县城!”

  “可是我们没有了梯子,工匠也死光了,钉子和木材都没有了,用人梯会被火攻,还真没有好办法,将军,还是去找那格斯酋长吧!”

  “等明天拿不下来再去找他!”

  小阿布思冷冷道:“我可以用计取县城,给他们一个希望,相信他们就会发生内讧!”

  .........

  李邺绕了一个圈子,从南城门返回了县城,尉迟光听到他的喊声,开城门让他入内。

  士兵们都知道队正在城下杀人如麻,先后杀死了近两百名同罗士兵,令士兵们敬佩不已。

  李邺在城头上坐下,让士兵打来两桶水,用毛巾洗干净脸,又擦拭盔甲上的血污和碎肉。

  尉迟小声问道:“队正,弟兄们都在议论远处失火,是队正放的火吗?”

  李邺点点头,“那边是他们的工程营,被我偷袭得手,摧毁了他们的攻城梯,工匠也干掉了。”

  众人大喜,没有攻城梯,明天敌军就无法攻城。

  就在这时,城头上的警钟声‘当!当!当!’敲响了。

  李邺站起身向城外望去,只见远处无数敌军骑兵向这边杀来,足有一两千人,李邺回头大喊道:“让所有人上城!”

  一队队民夫奔上城头,手持弓箭和长矛盾牌,紧张地望着下方敌军。

  一千五百余名敌军骑兵在两百步外停住了脚步,这在弓箭射程之外。

  这时,一名骑兵上前用汉语喊道:“请你们县令出来搭话!”

  县令魏宏亮上前道:“我是本县县令,有什么事?”

  “我家首领说,可以退兵,但需要你们拿出三千贯钱,作为阵亡士兵赔偿,如果不答应,我们杀进城内,鸡犬不留!”

  三千钱不多,魏宏亮转头向李邺望去,李邺正在寻找敌军主将,虽然骑兵们都拿着火把,但找不到敌军主将,听到这句话,他心中一动,有了一个好办法。

  “县令告诉他们,要商量一下,请他们稍等片刻!”

  魏宏亮点点头,大声道:“请稍等片刻,我和其他官员商量一下!”

  魏宏亮又问李邺,“李队正,现在该怎么办?”

  “去找一封信,随便什么信都可以!”

  “有!有!”

  后面的县丞立刻从怀中摸出一封信,递给李邺,“是给灵州长史的公文!”

  李邺等了片刻,这才把信交给小兵,吩咐道:“用无头箭射下去!”

  他又对魏县令道:“请魏县令告诉对方,信上是我们开出的条件!”

  魏宏亮满心疑惑,又不敢多问,只得硬着头皮向下面大喊道:“我们写了一封信,信上有我们投降的条件,如果你们肯答应,我们就开城投降!”

  李邺一摆手,士兵立刻用无头箭将信箭射了下去,喊话士兵下马拾起信,转身跑了回去。

  李邺抽出一支狼牙箭,搭在弓弦上,目光紧盯手中拿信的士兵。

  只见士兵跑到一匹战马前,把信递上去,旁边立刻有人把火把凑近。

  小阿布思当然是在用计谋,假装同意投降,挑拨城内军民矛盾,一旦城头上的民夫有了怨气,他们就不愿作战了。

  如果对方答应真的给三千贯钱,等交接之时趁机夺城。

  但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竟然落进了对方的死亡陷阱中。

  小阿布思拿到了信,信皮上的收信人不是他,是给灵州刺史,他不由一怔,连忙取出里面的信。

  李邺看得清楚,是一个长脸将领,三十余岁,盔甲和别人不同,似乎是金盔,应该就是他们主将。

  李邺立刻拉弓如满月,两百步外一箭射去,他是弓是一石五斗的角弓,比平常骑兵所用的角弓力量大一倍,射程也远一倍,有效杀伤射程达三百步左右。

  这一箭快如闪电,直射小阿布思的额头,小阿布思刚取出信,还没有来得及打开。

  他忽然若有所感,一抬头,“噗!”一箭正中额头,射穿了头颅,血光四溅,小阿布思惨叫一声,仰面栽下战马。

第147章 危机如影

  同罗骑兵一阵大乱,纷纷后撤,亲兵们救起阿布思,发现箭矢射进头颅三寸,主将已经气若游丝。

  “将军!将军!”

  丁特和众将拼命摇晃小阿布思的身体大喊,他们摸了一下口鼻,发现小阿布思已经咽气,众人面面相觑,主公死了,他们怎么向大酋长交代?

  大酋长绝不会饶过他们,众人一起向千夫长丁特望去,丁特抹去眼泪起身道:“我们去鸣沙县,求那格斯酋长来报仇雪恨!”

  那格斯.阿布思是小阿布思的二叔,如果连他都无法抓住射杀主公的凶手,那么大酋长就不好怪罪他们了。

  一千余人调转马头,向八十里外的鸣沙县奔去。

  .......

  敌军走远了,李邺轻巧地攀爬下了城,来到被射杀的敌将落马处,他隐隐看见对方落了一样物品,对方没有来得及拾起就撤退了,似乎是头盔。

  找了一圈,他看到了落马之物,正是刚才那名将领的头盔,他的头盔落地,滚落到一边去,手下急着救治,又撤退仓促,把头盔遗漏了。

  李邺拾起头盔,沉甸甸的,果然是一顶金盔,李邺又见地上有一块军牌,牌子也很沉,估计是银牌,上面有汉字,‘丰州兵马使阿塔.阿布思’。

  李邺一怔,难道自己射杀之人是阿布思?

  他返回县城,轻松地攀上城头,把牌子递给杨槛问道:“这人知道吗?”

  杨槛吃了一惊,“这是阿布思的侄子,同罗军的第三号人物,难道队正射杀的那个人,就是他?”

  李邺点点头,“应该是他!”

  杨槛既高兴,又担心,高兴是敌军主将被射杀,很可能会撤军了,担心是阿布思不会善罢甘休,肯定要来报复。

  李邺看出了他的担心,拍拍他胳膊安慰道:“不用担心,等天亮再说!”

  .........

  天蒙蒙亮,城外再也看不见同罗骑兵,李邺派出几名手下骑马去四周探查。

  几名手下骑马飞奔出城,李邺又对魏县令道:“赶紧通知百姓收拾细软准备撤离,阿布思的侄子死了,对方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再次大举前来攻城,那时我们肯定抵挡不住,就是屠城了!”

  魏县令点点头,“我安排人通知大家收拾东西!”

  他连忙去了,不多时,几名衙役敲着锣在大街上喊:“大家赶紧收拾细软,准备撤离了,等同罗军杀回来,要屠城!”

  县城很小,衙役在街上一喊,家家户户都动员起来。

  ........

  一个时辰后,手下回来报告,周围三十里内,没有看见敌军,他们确实撤退了。

  魏县令有点担心道:“他们会不会躲在远处,等我们撤退时再杀上来?”

  李邺笑了笑道:“我没有看见他们携带粮食,这些骑兵都是以战养战,指望着在安乐县得到补充,但碰了一根钉子,再不撤走,连干粮都没有了。”

  杨槛也道:“李队正昨晚射杀了小阿布思,他们肯定要把尸体送回去,但也会杀回来报复,我们只有两三天时间,再不走就死定了!”

  “我知道了,我这就催促所有人撤退!”

  魏县令心中害怕起来,连忙派衙役再去催促,要求民众不要携带大件,只携带细软和粮食。

  与此同时,李邺率领数百民夫扎草人,套上衣服站在城头,远远望去,城头上仿佛站满了士兵。

  李邺又让人抓了一只羊,把它三条腿吊在空中,只留一条腿,再安置一面大鼓,羊会拼命挣扎蹬踏,自然就踢在鼓上,发出咚咚的响声。

  虽然最终迷惑不了敌军,但能争取一点时间就尽量争取。

  中午时分,南城门开启,满城民众开始浩浩荡荡撤离,扶老携幼,拿着微薄的财产和粮食,还有大批商人赶着骡马,满载着货物,也一起向萧关方向撤退了。”

  ........

  李邺带着数十名手下骑马跟在队伍两边,民夫们也依旧身穿皮甲,手执长矛,很多人用长矛挑着行李,他们是每家的顶梁柱,不可能丢下自己家人。

  队伍走得不快,走了一个多时辰才走出二十余里。

  从安乐县到萧关有两百余里,像这样走下去,至少要走三天,让李邺有点担忧起来。

  他沉思片刻,回头喊道:“杨利!”

  火长杨利催马上前道:“卑职在!”

  李邺吩咐道:“你带两名弟兄去安乐县探查敌军,一旦发现敌军向安乐县杀来,你们立刻赶回来禀报。”

  “卑职遵令!”

  杨利抱拳行一礼,带着两名士兵向安乐县方向奔去。

  浩浩荡荡的队伍继续南行,入夜,队伍实在走不动了,李邺下令在一条小河边露营休息。

  到处是孩童的哭声和喊声,父母哄着孩子入睡,李邺骑马在人群中来回巡逻,原本以为是個小县城,人口不多,没想到最后竟然有近三万人,上千辆大车。

  这时,尉迟光走上前道:“队正去练武吧!这边交给卑职。”

  李邺点点头,“就辛苦你了!”

  李邺催马向北面奔去,他早就发现一处河水很深,水流也急,非常适合练武。

  李邺手执刀槊滑入河底,在河底开始又一次的练武。

  ......

  次日天不亮,百姓们收拾东西,再度起身南下。

  而就在此时,一支三千人的同罗骑兵再度杀到了安乐县。

  这支同罗骑兵由阿布思的二弟那格斯统领,那格斯是同罗部第二号人物,他兵不血刃占领鸣沙县,放纵士兵大肆抢掠,这时副将丁特率领的败兵也赶到了鸣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