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129章

作者:高月

  元素转头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兄长望去。

  沉默良久,元泰终于开口了。

  “这个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有下次,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全力和李林甫合作!”

第183章 抓住把柄

  黄昏时分,李邺和张平来到了永达坊内一座小宅前。

  “就是这座小宅,我们跟踪了三天才确定!”

  张平的大业武馆在跟踪调查方面确实很有水平,难怪他们生意不错,让李邺由衷佩服,他对张平笑道:“讨债怎么样?”

  “还行,讨债一直是我们的强项!”

  张平笑嘻嘻道:“对付达官贵人,我们一直用恶心下三滥的办法,让他们不胜烦扰,最后没办法只得还债。”

  李邺笑了笑道:“马球手里面有个叫猎鹰的球手知道吗?效忠于杨家马球队。”

  张平点点头,“这人我知道,当初和你一起争夺马球手资格的。”

  “就是他,他是国子监祭酒武信的儿子,叫做武瑛,他去年在武亭川春狩时和我打赌,输了我三百贯钱,但他却赖帐不给,你把这笔帐要回来,钱归武馆。”

  张平大喜,三百贯啊!

  张平又问道:“他有什么把柄吗?”

  李邺点点头,“去年五强赛和范阳军马球队比赛时,他出现三次重大失误,导致我们输给了范阳军马球队,但事后在光宅坊门口,我发现他钻进了安禄山的马车,你告诉他,如果他不还钱,伱就向高力士告发他暗中私通安禄山的事情。”

  张平迟疑一下道:“他肯定知道是你指使的,尤其你知道了他的秘密,他会不会来找你的麻烦?”

  李邺淡淡一笑,“我求之不得!”

  张平笑道:“那就好,我会让他乖乖把钱交出来!”

  这时,张平的一名徒弟跑来道:“馆主,刑部尚书张均也在房子里,我们发现还有一个小孩,大概五六岁左右,是张均的儿子。”

  张平对李邺道:“接下来有什么章程,怎么做?”

  李邺摇摇头,“剩下的事情我来处理,你们去吧!”

  张平也知道有些事情自己不能多问,当即带着两名徒弟走了。

  在孙济良刺杀案中,设计栽赃给自己人是户部侍郎杨铦,但这里面还有一个配合杨铦给自己设下了陷阱,那就是请客的张岩。

  若不是他请客,自己不会在酋时二刻准时赶去安然居大酒楼,最后张岩却没有出现,他显然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李邺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既然张岩配合杨家给他设下陷阱,这个礼他怎么可能不还。

  后来李邺才知道,张家和自己祖父有仇,张岩的祖父便是名相张说,开元十四年,李林甫和宇文融联手对付张说,致使张说最后被罢相。

  或许是这个缘故,张家才会联手杨家来陷害自己。

  李邺让张平盯住了张岩的父亲张均,果然让他抓住了张均的把柄,堂堂的刑部尚书居然养别宅妇,还有了私生子。

  李邺又等了半个时辰,天渐渐黑了,大门终于开了,只见一辆马车从府中驶出,向坊门驶去,大门又轰然关上。

  车帘很严实,根本不知道里面是谁?

  若不是张平的手下亲眼在大明宫看见张均上马车,谁也不会知道这座小宅居然是刑部尚书张均养外妇的地方。

  李邺无声无息翻墙进了宅子,他很快就摸清楚,里面住着一个二十余岁的妇人,还有一个五岁左右的男孩,两个侍女,两个仆妇,还有一个老管家,一共七个人。

  李邺撬开书房后窗,一跃跳了进去,养别宅妇这个罪名远远不够,最后可能就是罚酒三杯。

  张均是刑部尚书,他的家世和强大的人脉都能支撑他脱罪,必须寻找一些更好的罪名。

  书房里很干净,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房间里各种陈设都十分雅致,价值不菲,书桌上放着文房四宝,有一座白玉麒麟,还有一支白玉镇尺,白腻细润,一看就是极为名贵之物,白玉麒麟也是同料所雕,应该是一块很大的和田玉籽料分割而成。

  李邺有点东西了,他想了想,要找一个盒子,把这两样东西装入盒中带走。

  李邺在书房内找了一圈,发现在书橱底部的一堆书背后,藏着一只檀木大盒子,上面还有一把金锁。

  李邺取出盒子,把金锁扭掉,里面似乎是文书,他拿到月光下细看,里面只有十几封信,这个盒子的重量和厚度都不对,李邺再仔细查找了片刻,发现最底下原来有一个夹层。

  打开夹层盖板,下面是一只帛轴,是一卷书,隐隐可见书名,再仔细看了看,着实让李邺吃惊,竟然是谶书。

  李邺连忙把帛轴书取出,放在桌上慢慢展开,书中有不少张均的点评,在最前面还有张均题的一首诗,下面有落款。

  这简直就是最好的证据啊!张均不敢把谶书放在家里,而是藏在情妇的家中。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脚步,李邺心中一惊,急忙将谶书放进盒子里,一个翻身躲在书桌旁的屏风背后。

  门被轻轻推开,走进来一个身穿白裙的年轻少妇,她直接走到墙角香炉前,掀开兽头,炉盖将几块香放进炉中。

  这时,一阵风吹来,窗户吱嘎一声开了,少妇自言自语道:“幸亏我来看看,要不然下雨就麻烦了。”

  她把窗户关上,又看了一圈屋子,没有发现异常,这才带上门走了。

  李邺从屏风后闪身而出,他这才仔细打量这扇屏风,竟然也是和镇尺同料的羊脂籽料白玉,一共三扇,每一扇由四片拼成,高约一米,上面刻的是飞天浮屠,栩栩如生,底座也是紫檀木。

  李邺自从在薛部捏碎了那只白玉葫芦后,他心中便一直念念不忘,总想再寻一个白玉葫芦。

  东市的安西玉器铺中虽然也有卖,但比起之前那个玉葫芦,品质差得远。

  所以李邺发现书房里有三件名贵的和田籽料羊脂玉,他当然也怦然心动。

  李邺一手挟带屏风,一手抱着盒子,轻轻翻过院墙,消失在黑暗之中。

  他先回了一趟常乐坊,把几个玉器放在家里,这才前往平康坊。

  灯光下,李林甫眯眼细细读这卷谶书,喜悦之情难以掩饰,一拍桌子赞道:“好!好东西啊!”

  一般证据就是一本书,或者一件器物而已,但这种证据没有说服力,并不确凿,而且还有诸多限制,如果不是当场从家里搜出来,对方很可能就不认帐。

  最好的证据是什么?排第一位就是信件,第二就是这种有本人题字留跋的书籍,无论什么时候拿出来都无法抵赖。

  李邺笑道:“有了这个好东西,祖父明天就能将张均革职流放了。”

  李林甫淡淡笑道:“你说反了,有了这个好东西。我会暗中助张均争第三相。”

  “不是军方代表入相吗?”

  李林甫摇摇头,“所谓军方代表入相,很可能是天子为宇文靖量身打造,一旦宇文靖不合格,军方代表入相的说法或许就没有了。”

  “那元素怎么办?”李邺急道。

  “元素应该有自知之明,他兄长元泰还差不多,他的资历不够,不过我可以推荐他兼任兵部尚书,他不亏!”

  李邺无奈,相国之位不是自己能做主,他又问道:“张均有希望吗?”

  李林甫点点头,“没有宇文靖,作为刑部尚书的张均就会脱颖而出,加上他父亲张说是我扳倒,这次孙济良案他又配合杨家,他就会成为宇文靖失败后的最好替代者,他平时反对我没有关系,但在最关键时候,有了这卷谶书,他就必须站在我这一边。”

  李邺还是佩服祖父思虑长远,用手中信件和这本谶书为把柄,暗中控制张均,比直接扳倒他更高明。

  李林甫知道孙子心中不舒服,便安慰他道:“我知道张家参与陷害你,让你不爽,放心吧!我明天会揶揄张均别宅妇之事,很快张岩就会来向你道歉,张家很有钱,你想敲诈他们千把贯钱,尽管开口。”

  李邺犹豫一下道:“我拿书籍和信件时,顺便带走了三件玉器,就算是张家的补偿吧!”

  “三件玉器?”

  李林甫瞪大了眼睛,有点沉不住气道:“你说的三件玉器,可是一尊白玉麒麟,一支白玉镇尺,一座白玉屏风?”

第184章 收买人心

  李邺无奈点点头,“正是这三件玉器?”

  李林甫指指李邺,“你这小子,眼睛还真毒,那三件宝贝是大足元年,张说参与编修《三教珠英》有功,武则天赏赐给他的白玉三宝,武则天倒台后,大臣纷纷把武则天赏赐之物上交朝廷,表示和武则天断绝关系,张说也上交了一批赏赐之物,但没有这三件白玉,他说这三件玉器从岭南回来的路上遗失了,朝廷也就没有追究这件事。”

  李邺笑道:“看来这三件玉器也是张家欺君罔上的证据,我交给祖父!”

  “行!你先给我,回头我送你一只玉葫芦,保证伱喜欢。”

  李邺又把和元家的往来向祖父汇报了,李林甫知道孙子还在为元家的事耿耿于怀,认为自己是欺骗元家,不讲信用,事实上,官场这种尔虞我诈太正常不过。

  孙子还是太年轻了,想法还比较单纯,不过李林甫也不想让自己在孙子心中的形象太坏,元家的事情他还得再用点心。

  李林甫想了想便道:“你放心吧!我会妥善补偿元家,相信元素更希望孙子能有前途,明年吧!我会给元骁安排一个县丞的实缺,让他少走五年的弯路,元素心里很明白,仕途中的头五年至关重要!”

  李邺也能体会到祖父为安抚自己煞费苦心,他躬身道:“让祖父费心了!”

  “你以后会理解我的难处!”

  李林甫笑眯眯又嘱咐道:“可能这几天就会宣布新相了,你和元骁的合作要抓紧,一定要拿出让宇文靖吃不了兜着走的大事,最好和北周皇族有关,别的事天子都能忍,唯独这方面的事天子无法接受。”

  “孙儿明白了!”

  李林甫取出两千贯的柜坊存单给李邺,“这几天你开销比较大,这是两千贯钱,你自己留着用吧!”

  “多谢祖父!”李邺不客气地接过柜票,匆匆告辞走了。

  李林甫心中极为舒畅,自己的孙子做事很得力啊!居然拿到了张均的把柄,就算宇文靖被扳倒,自己也不用担心第二个宇文靖冒出来,得好好筹划一下,怎么让张均入相?

  李邺快步走到府门前,远处传来了急促的鼓点,马上要到一更时分,关闭坊门的鼓声已经响起。

  管家关切对李邺道:“要关坊门了,回太学肯定来不及,三十八郎今晚就住下来吧!你父亲的院子还空关着。”

  李邺的身份已经转为嫡子,但他依旧不愿住在相国府内,那座院子里有太多宇文螺和李淮的气息。

  他母亲也一样,在正式迎娶后第三天,裴三娘便和丈夫李岱搬去了太平坊的宅子。

  以至于其他李府人都以为家主单独给李岱买了一座宅子。

  李邺笑了笑道:“多谢管家好意,我今晚还有事,马匹就拜托管家帮忙照看。”

  “放心吧!我会安排好。”

  现在府中上下都知道三十八郎是相爷最看重的孙子,其他嫡子嫡孙岁虽然不满也没有办法,如此,下人们又怎么敢怠慢李邺,巴结都还来不及。

  李邺快步离开侧门,向小巷外走去,这时,鼓声停止,坊门应该关闭了。

  门房望着李邺走远的背影,低声道:“坊门都关了,三十八郎该怎么出去?”

  管家笑道:“估计他有相爷给的牌子吧!”

  门房一吐舌头,“乖乖,连相国牌子都给了。”

  管家回头狠狠瞪了门房一眼,“别到处乱嚼舌头,否则我会把你赶出府门!”

  “小人不敢!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