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174章

作者:高月

  但高仙芝哪里会有什么大局观?高仙芝这次率军队过来,就是为了掠夺财富,他和大食军的战争,无非是大食侵犯了他的利益,要霸占他的财富韭菜。

  如果认为高仙芝也会考虑地缘政治,简直就是想多了。

  在高仙芝的眼里,他的节度使位子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可以放弃,至于他能不能在大食出兵之前赶回来,那只能看天意了。

  李邺点点头,“我有一封家信,烦请高帅替我交给家人。”

  高仙芝笑道:“也对,你新任兵马使,要在碎叶呆一呆,等伱稳定下来后,有时间再回长安吧!”

  高仙芝当天下午就启程率领大军回龟兹了,李邺则留在了碎叶,他现在有了第一个能独当一面的职务,碎叶军镇兵马使,整个热海地区和楚河流域方圆数千里都归他管辖。

  次日一早,李邺率领三十名士兵来到了兵马使军衙,主簿张显率领一群官员在门口迎接李邺的到来。

  军衙占地约二十亩左右,包括官署、仓库和一座三亩大小的附属官宅,前任兵马使陈奉忠就和他的两个小妾就住在这里。

  众人将李邺迎入大堂,办理了简单的印符交授手续,李邺拿到了军符和兵马使信印和以及兵马使令箭,有了这三样东西,也就意味着他正式成为碎叶军镇的老大。

  “以前的陈兵马使也没有什么事情,有时间会过问一些政务,但他主要精力还是在军队上,很多政务他不肯签字,让我很为难,很多事没办法向长史府汇报。”

  前任兵马使陈奉忠不想过问政务,对张显和其他文官而言并不是好事,兵马使不签字,没有经费,出了事情也没有人负责,最后做什么事都不了了之。

  这就像你自己垫钱辛辛苦苦做了很多项目,最后领导不承认,也不给报销,那就傻眼了,除非把财权下方,但陈奉忠又不是傻瓜,他可是把财权紧紧捏在自己手上。

  李邺在自己的官房坐下,问张显道:“碎叶镇有多少收入,多少支出?”

  “回禀兵马使,军衙的收入主要有三块,一个是两千士兵军俸和军粮的拨付,这里面有五百人的空俸。”

  李邺一怔,“意思就是说,碎叶实际兵力只有一千五百人?”

  “不!不!不是这样简单,碎叶的兵力还是两千人,只是其中五百人是府兵,不需要我们支付俸禄,但在朝廷那边全部都是募兵。”

  “碎叶还有府兵?”

  张显笑道:“碎叶军镇管辖的地方很大,热海周边、楚河流域以及伊丽河谷一部分,方圆几千里,里面这么多牧场都是我们的,葛逻禄人、突骑施人、吐火罗人等等,大大小小二十几个部落,他们要向我们缴税,每个部落还要出人当兵,五百人就是各个部落承担的兵源,当然不是中原的府兵制,只是类似府兵,实际上就是胡兵。”

  “那五百人的空俸怎么分?”

  “一半交给高帅,另一半按照三十三人名单来分,给大家补贴生活。”

  张显将一份名单交给李邺,名单上有三十三人,主要是官员和将领,上面还有陈奉忠的盖章,旁边是金额,陈奉忠每月领一百贯钱。

  李邺把这份名单收下,又问道:“收的税赋怎么处理?”

  “所有的税收都要上交给封长史,这一点是不能含糊的,封长史每隔三个月会派人来查帐,以封长史的脾气,眼睛揉不得一点砂子,有问题大家都吃不了兜着走,卑职最大的事情就是收税。”

  李邺点点头,“继续说收支!”

  “去掉税赋不管,第二块属于我们的收入便是租金收入,碎叶城很多上商铺都是官方所有,租给商人,这一块收入主要用于政务开支,每月有一千五百贯钱左右,像官衙的日常开支、驿馆维持、监牢开支、衙役的俸禄,还有陈兵马使的几个幕僚的俸禄、还有城池修缮等等,都是靠这笔钱支付。”

  “那第三块收入呢?”

  “第三块收入就是军队屯团收入,主要是粮食、水果、羊只、鸡鸭鱼之类,这些收入还是补贴给士兵,逢年过节,我们也可以分一些肉奶和粮食作为福利。”

  “就这么多吗?”

  张显犹豫一下,“就这么多吧!”

  李邺看出了张显的犹豫,便冷冷道:“那怕我只做几个月的兵马使,张主簿最好对我也不要所有隐瞒!”

第258章 烫手之银

  张显压低声音道:“还有块收入是违法收入,节度使有没有告诉过将军?”

  “是不是和采矿有关?”

  李邺忽然想起高仙芝确实提了一下,安西军在碎叶也有金银矿,难道这就是给自己的暗示?

  张显点点头,“安西军在碎叶北部的保大军城附近有一座银矿,朝廷不知道这座银矿的存在,由高帅直接派人管理,每年产多少银子我们都不知道,但高帅每年会给陈兵马使一万两银子,三年来,这批银子陈兵马使一直封存,一两银子都没有动过。”

  “为什么?”

  张显叹口气道:“老陈说,银矿的事情连边监军都不知道,一旦事发,高帅肯定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他头上,他若敢动这笔银子,他就死定了,只要不动这笔银子,就算事发,他也能说清楚。”

  李邺很理解,以高仙芝的贪性,他怎么可能每年送一万两银子给陈奉忠,很显然就是准备让他背锅,陈奉忠在这一点上很清醒。

  李邺忽然若有所悟,陈奉忠拼命想调回去,恐怕和这个银矿有很大关系,高仙芝让自己出任碎叶兵马使,是不是也和这个银矿有关?让自己祖父在关键时刻保他。

  “这批银子在哪里?”李邺立刻问道。

  “在仓库内,被陈兵马使封存起来了,兵马使要去看看吗?”

  李邺立刻站起身道:“带我去看看!”

  官署内有两座仓库,一座叫税库,专门存放税钱,士兵的军俸也会存放这里,还有一座叫例库,存放属于官署的钱财和物品,当然,还有粮草仓,还有官方的羊马场等等。

  李邺跟随张显来到例库,例库由三间大屋组成,库房外面看起不大,但进来后却感觉不小,堆放着各种物品,羊皮、布匹、木材、药材,还有大量其他物品,李邺甚至还看到一套救火工具。

  “怎么没有兵器?”李邺问道。

  “兵器在专门的兵甲库,和粮草库在一起,在城西!”

  这时,张显用钥匙打开一扇铁门,铁门有些生锈,吱嘎嘎推开,十分刺耳,里面是一间小屋,约二十几个平方,放在地上的木箱子里全是钱,不光是唐朝开元通宝,其他各国的钱币都有,架上还有两大袋第纳尔金币,足有几千枚。

  张显指着墙角十几口贴着封条的大箱子道:“就是这个,一共三万两白银,都是高仙芝送来的,老陈根本不敢动,若是动了,以后就说不清楚了。”

  这时,李邺看见旁边墙上还挂着一本交接记录,他翻到最后一页,果然是离任清点,有陈奉忠的张显的签字交接。

  张显连忙道:“只要李将军和卑职办一个交接签字,这些银子就和卑职无关了。”

  陈奉忠谨小慎微,但李邺可不在意,他正发愁怎么给三百手下发俸禄,三百名手下奖赏有,但俸禄没有,他们不在兵部的军册内,虽然裴家可以替自己支付一年半载,但不能一直让裴家支付,李邺还得自己想办法。

  这三万两银子简直就是及时雨,替他解决了军俸的大问题。

  这批银子对前任陈奉忠是烫手之银,对李邺可不是。

  张显又低声道:“卑职建议把这三万两银子交给节度使,请他以后不要再送银,就彻底和将军没有关系了。”

  李邺却摇摇头道:“我们办一下交接,这三万两银子我要用来支付军俸!”

  李邺随即来到军营,和将士们见面,碎叶城有驻军一千五百人,加上李邺的三百士兵,那就有一千八百人,另外还有五百士兵分别驻扎在贺猎城、裴罗将军城、冻城、叶支城和保大军城,每座小城驻兵一百人。

  大帐内,李邺和众将济济一堂,大家都知道李邺,拔汗那一战,李邺名震河中,粟特各国都知道他,碎叶的唐军将士们自然也知道。

  “我们不是碎叶唐军,我们是碎叶农垦军!”

  一名将领开玩笑道:“碎叶城的商人和民众都是这样称呼我们。”

  “有这么夸张吗?”李邺笑问道。

  校尉杨续宾笑道:“还真不夸张,我们种了三万亩麦田,养了三十万只羊和六千头牛,还有一千多头骆驼,还有无数的鸡鸭,还在碎叶河和热海内捕鱼,我们用羊奶做奶酪,酿羊酒,还种了一千多亩的甜瓜,将军说说看,我们是不是农垦军?”

  李邺点点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在和平时代不是坏事,可以改善将士们和家眷的生活,不过接下来,大家都要开始着手训练了,我提前给大家说一声,今年恐怕要爆发一场大战,大家心里要有数。”

  “和谁开战?”众人纷纷问道。

  “应该是大食军,之前的拔汗那之战就是一场预演,估计在下半年吧!大食军要全面进攻河中,所以从明天开始,军队要开始训练,三个月后,我会把三千拔汗那骑兵拉过来,和大家进行对抗训练,希望各位不要败在拔汗那骑兵的手中。”

  “将军还能指挥拔汗那骑兵?”几名将领都惊讶问道。

  李邺点点头,“高帅把拔汗那的三千新军正式命名为宁远军,根据我的官阶宁远将军来命名,所以这支宁远军的主帅就是我,我可不光是碎叶兵马使,同时还是拔汗那国的护国叶护,也就是他们国师。

  各位,我希望碎叶唐军不仅在装备上强于拔汗那军队,在军队的战斗力上,我也希望唐军要远远强于拔汗那骑兵。”

  一连几天,李邺都在巡视中度过,他先后去了碎叶城附属的五座小城巡视,这些小城其实都不小,如果有足够的军队,每座小城都能驻扎两三千人,但现在碎叶军镇的总兵力只有两千,所以每个小城也只能像撒胡椒面似的驻扎一百士兵。

  在巡视之余,李邺也开始了朱雀心法的强化训练,和两年前相比,他不仅心智和身体上都更加成熟,体格更加强壮有力,而且对朱雀心法的理解也愈加深刻。

  他自己也能感觉到,朱雀心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可以说是进入了成熟期,也就是晚期。

  这天,李邺来到叶支城巡视,叶支城紧靠热海,这里有一处浅水湾,叫做叶支湾,水不深,平均只有六七米,但热海的水极深,平均深达两百多米,比很多浅海还要深。

  入夜,李邺潜入了浅水湾,热海就是今天的伊克塞湖,名字叫热海,但实际水温依旧十分冰冷,由高山冰雪融水形成,它的水色呈深蓝色,意味着水很深,也比较冷。

  李邺在热海湖底训练,仅仅是一处水湾,湖水就深达六七米,湖水极为清澈,他站在一块大石上挥舞破甲槊训练,劈出一股股强大的水流激波,一条条深水大鱼被惊扰,惊恐地逃窜而去。

  从他最早在井底用马球杆训练,去年他在河底用刀槊训练,今年他在热海湖底用沉重的破甲槊训练,水中速度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加快了,这就是裴行俨在朱雀心法中所说的跃成了,在停止训练一段时间后,再次练习,如果没有出现退步,反而变得更加强大,一炷香内能劈出九十刀,朱雀心法基本上就成功了。

  但还要继续苦练三个月左右,让它稳定下来,就能达到大成的境界。

  李邺一口气挥舞了二十八下,他脚一蹬,如鱼一般向水面上冲去,双腿的力量很大,哪怕他拎着六十斤的破甲槊,也无法把他压在水底,在去年都还无法想象。

  李邺冲出水面,大口大口呼吸空气,稍微喘息片刻,他又一次向水底潜去。

第259章 回京述职

  长安,李林甫和往常一样,在黄昏时分返回了府宅,刚进府门,管家上前行礼道:“相爷,五郎回来了!”

  李林甫呵呵笑道:“让他来书房见我!”

  五郎就是李邺的父亲李岱,他目前出任润州刺史,这次他是回京述职。

  听说父亲回来了,李岱连忙来到父亲书房,一眼看见老父亲瘦成一把骨头,李岱心中一酸,连忙跪下磕头,“孩儿参见父亲!”

  李林甫已经一年多没有看见这个儿子,见他气质愈加从容冷静,目光深邃睿智,前几年那种窝囊畏缩的模样已经完全消失了。

  李林甫仿佛又看到了二十年前的儿子,那个最让他疼爱和器重的儿子。

  李林甫着实感到欣慰,也暗暗感叹,娶一个好妻子,作用竟如此之大,完全改变了气质。

  “坐下吧!”

  李岱在父亲对面坐下,李林甫笑问道:“什么时候回来的?”

  “回禀父亲,今天上午回来的。”

  “还住在太平坊那边?”

  李岱有些歉然道:“三娘也和孩儿一起回来。”

  李林甫笑着摆摆手,“不用道歉,你想独立成府,为父完全理解,也支持,你大哥也在外面独立成府,我也没有责怪他,能够自立开府,这就表示你们有出息了。”

  “孩儿惭愧,那宅子还是邺儿挣的。”

  “呵呵!伱就一个儿子,他就一个父亲,儿子挣钱老子花,天经地义嘛!”

  这时,侍女进来上了茶,李林甫细细嘬了口茶,又感慨道:“时间过得好快,你去润州上任已经有一年多了吧!”

  “孩儿从前年十月上任,已经上任一年半多了。”

  “怎么样,为官如何,刺史当得顺畅吗?”李林甫又笑眯眯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