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李邺连忙道:“感谢高翁护佑之心。”
高力士又道:“处理李渝的初步意见出来了,你要听听吗?”
“晚辈洗耳恭听!”
“是我草拟的方案,不出意外,就是最后的结果了,李渝处理民情不力,重大事件隐瞒朝廷,革职为民,剥夺其爵位继承权,可继续拥有勋官,李岫调任太子右庶子。”
这个结果也算是在李邺的意料之中,只要能证明李渝是被人陷害,那他的罪名就是失职,失职主要是贬黜,但李渝隐瞒朝廷的性质太严重,所以被革职,而且还被剥夺了爵位继承权,也就是说,他将来的当县公的机会就没有了,祖父李林甫的爵位到他父亲这里就结束了,这个也就比流放好一点点。
严格说起来,这个处罚还是偏重,应该是照顾了杨国忠和张均的情绪,至于他父亲李岫改任太子右庶子是平调,不过他还有机会,一旦太子登基,东宫的官员都会得到重用,李渝肯定又会重新走上仕途。
“这个方案你能接受吗?”高力士问道。
李邺点点头,“在晚辈的意料之中。”
高力士又道:“回去告诉他,让他好好做人,好好反省,等将来太子继位,他还会有机会的。”
“晚辈明白!”
“好了,该说今天的正事了,今天找你来可不是为了李渝,而是你自己的事情,我想知道,你准备什么时候出发去碎叶?”
李邺连忙躬身道:“回禀高翁,晚辈已决定正月十七出发,阿罗列他们也和我一起出发。”
高力士点点头,从橱子里取出一个描金紫檀木长盒子,打开来,里面竟然是一个长约三尺金黄色圆筒,不知是何物?
李邺微微一怔,这是要干什么?
第357章 河中建制
高力士不慌不忙道:“虎符和令箭暂时还不能给你,不过你应该都知道,在你辖区范围内,军队由你调动,但跨了军事辖区,就需要虎符,也就是说,只有朝廷的另一半虎符送来,你的军队才能跨界。”
“那去安西四镇呢?”
高力士摇摇头,“也不行!”
李邺糊涂了,“卑职不是安西节度府下的河中都督府吗?”
高力士冷笑一声道:“谁告诉你的,你是属于安西节度府管辖?”
李邺想了想,还真没有人告诉自己,因为自己之前是安西节度府下碎叶兵马使,他便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还是属于安西节度府管辖。
“卑职不明白,请高翁告之!”
高力士缓缓道:“成立了河中都督府后,它管辖范围极为广阔,西到乌浒河,东到伊丽河谷最东端,北到夷播海,南到吐火罗,这个范围原本属于北庭都护府管辖,但考虑到北庭都护管辖范围太广,以前是虚管,现在是实管,所以河中都督府专门拉出来,由天子授节管辖,明白了吗?从前是十大节度府,现在变成十一个了,不过它是都督府,排名最低,在岭南五府经略府之后。”
李邺又惊又喜,这其实就是祖父最初的想法,设立河中经略府,但朝廷没有同意,改为都督府,但本质上还是经略府,不再隶属于安西或者北庭,而是属于天子直辖,由此可见天子对河中地区的重视。
“卑职明白了!”
高力士又取出金黄色圆筒,“这就是授予你的旌节了,旌为文,节为武,对内,旌以专赏,节以专杀;对外,四邻不敬,持节讨之,四邻不安,持旌安抚,你那面金牌只是临时小用,这个才是真正的节度大权。”
高力士把圆筒打开来,里面是一只碧绿色的绢袋,再打开,里面又是两只紫绫囊袋,打开囊袋,里面取出两件物品,一件是金铜螭虎头,下面是黑红色的铜杆,顶上有木盘,上面绘制白虎。
“这就是旌,持它有提拔将领,赏赐三军之权,也可以出使安抚四邻小国。”
高力士又取出另一件物品,也是一件红黑色铜杆,但上面装饰有铜叶,顶上有圆盘三层,金光闪闪,圆盘四周装钉了一圈红绿色牦牛尾。
“这就是节,将有不遵,持之以杀,国有不敬,持之讨伐!”
高力士把东西一一收好,肃然道:“奉天子口谕,高力士代天子授节,河中都督李邺受领旌节。
李邺连忙单膝跪下行礼,“卑职受领旌节!”
高力士将描金紫檀木长箱子交给李邺,无奈地叹口气道:“本来应该是天子授节,但天子哎!他便委托我来授节。”
李邺明白高力士没有说出来的话,天子沉溺于享乐。
高力士又道:“明天一早,你持虎符和令箭前往兵部,兵部会正式替你建立军队。”
李邺一愣,“军队?”
高力士哑然笑道:“当然是河中都督府的一万两千军队,难道你要在河中地区自行招募?那也可以,但你招募得到吗?”
李邺挠挠头道:“在京城就把军队给我?有点不符合我的认知。”
“你想多了?”
高力士摇摇头笑道:“是让你去兵部办军队建立手续,现在还没有河中军的建制呢!然后带你去熟悉一下军队,没有虎符和令箭,没有人会听从你的指挥。”
李邺这才明白,原来只授节,不给虎符和令箭就是这个缘故。
“那军队什么时候移交给卑职?”
高力士摆摆手道:“不要着急,朝廷有完善的制度,现在不可能让你统领一万两千军驻扎在长安城外,那不乱套了?要是遇到一个野心者,他都就可以举兵造反了,所以你现在不要多想,明天会把军队交给你,但会限制部分权力,虎符和令箭目前掌握在文官手中,他会随军队去碎叶,然后正式把调兵权和讨伐权移交给你。”
“文官是指都督府长史?”
“一点没错,都督、副都督、长史、司马,这四大官员是由朝廷任命,司马以下官员由都督推荐,报朝廷批准,这是指文官,武将校尉以上,副都督以下,由都督推荐,报朝廷批准,校尉以下则由都督自行任命,报朝廷备案。”
和安西节度使府的职权一样,李邺是知道的,他现在有点按耐不住内心期待,连忙道:“那我今天就去兵部,可以吗?”
“今天去也行,就怕独孤尚书不在,需要他加印签字,不过你去吧!先把别的事情办好。”
停一下,高力士又道:“还有一件事,兵部不会告诉你,天子曾经默许安西、北庭和范阳三个节度府建立胡兵,不在编制之内,但胡兵人数不能超过编制的一半,我特地问过天子,天子说,河中都督府等同安西,明白我的意思吗?”
李邺默默点头,他明白高力士的意思,他可以把宁远军收于麾下了。
接待李邺的官员是兵部左侍郎萧华,他是宰相萧嵩之子,还不到四十岁,年富力强,他也是李林甫提拔起来,虽然杨国忠现在很强势,在大力清洗李林甫提拔的官员,但他毕竟根基不深,只能清洗一些没有后台的中低层官员,像萧华这种出身名门的高官,就算杨国忠想清洗也清洗不动。
萧华笑呵呵接待李邺,“小李将军太性急了,明年一月中旬才走,还有一个月呢!”
“想了解认识一下将士,心里有数吧!”
萧华点点头,“可以理解,不过虎符和令箭不能给你,这一点高翁告诉你了吧!”
“他说过了!”
“行,今天先给你办建制手续,创建河中军,明天一早带你去军营,正式宣布上任。”
虽然李邺今天就想去军营,但也没有办法,得按照别人的安排来实施,他点点头问道:“军营是专门的军营吗?”
“在东大营中的玄武营,兵部通过选调和自愿的方式,主要是自愿,挑出了一万两千人,这一万两千人几乎都是关中士兵,在河中驻扎期限是四年,四年后回来,然后再选调另一支军队去河中戍守,实行轮换制。”
“那能不能让他们带家眷去河中长驻呢?”
萧华微微笑道:“朝廷当然希望如此,但得一步步来,你现在让他们带家眷去河中,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保证谁都不肯去河中了,先得让他们去河中熟悉一下,然后觉得留在河中有利可图,他们会主动申请的。”
“卑职明白了,确实要一步步来!”
“好吧!你先填一堆文书表格,我让一名员外郎帮你,若有哪里不知道,你尽管问他。”
“多谢!”
一旦制度严密了,就会变得非常繁琐冗长,各种表格,各种声明,各种保证,各种军规制度,他要填写二十余份,在兵部呆了整整一个上午,李邺的头都大了。
找个小酒馆胡乱吃了午饭,李邺便来到平康坊主府,探望祖父李林甫。
李邺将旌节摆放着祖父面前的小桌上,和侍女一起把祖父搀扶起来。
李林甫轻轻抚摸着旌节,枯槁的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好啊!居然持节了。”
“当初祖父极力想建立河中经略府,就是为了持节吗?”
李林甫微微点头,“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孙儿明白了,祖父还有什么要交代孙儿吗?”
李林甫看了一眼,侍女立刻退下了。
李林甫颤颤巍巍低声道:“要把军权和财权抓在手上,副都督和长史是朝廷派来的监视者,要抓住他们的把柄,若不能控制,及时除掉!”
“孙儿记住了!”
“千万不要迂腐,要发动战争,要纵军掠夺,将士才会卖命,要心狠手辣脸皮厚,才能成就大事。”
“孙儿谨记!”
“你带三个人走,跟我十几年的幕僚,一个陈焕,勤恳踏实,善理政务,一个杨韶华,精明能干,善于理财,还有一个仇玄,绰号毒秀士,他可为谋士,你要好好用他们。”
“孙儿一定善待他们,重用他们!”
第358章 新任幕僚
幕僚是唐朝政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上至宰相,下至县令,都有自己的幕僚,甚至天子也会用大学士作为自己的幕僚。
李林甫最多时曾经有十几名幕僚,但随着他渐渐失势,幕僚也都陆续离他而去。
但还有三名心腹幕僚对他忠心耿耿,一直跟随着他,李林甫看到了三人的忠心,才决定把三人交给孙子李邺,让他们继续辅佐李邺。
几天前李林甫已经交代过了三人,接下就是和小主公见一见面。
陈焕不用说了,在同州郃阳县就已经效忠李邺,准备跟随李邺去碎叶。
第二个见到的是毒秀士仇玄,仇玄是河东蒲州人,是裴家培养出来的门生,曾三次科举不中,一怒之下,写了封信给宰相李林甫,痛斥科举只会培养庸才,李林甫对他颇有兴趣,面试后便让他做了自己的幕僚。
仇玄擅长阴谋诡计,他最得意之作,便是策划了太子李瑛案和韦坚案,虽然这两个案子是李林甫操刀,但实际上是仇玄在背后出谋划策。
李林甫最初是想让仇玄跟随嫡长孙李渝,让陈焕跟随李邺,但仇玄看不上李渝,认为他不值得自己效劳,李林甫无奈,才改让陈焕跟随李渝。
仇玄早就在观察李邺了,李邺的心狠手辣颇对他的胃口,所以李林甫让他跟随李邺去河中,仇玄便一口答应了。
仇玄年约四十岁,很瘦,长一个鹰勾鼻,目光阴冷,看相貌就是一个阴险之人。
下午时分,李邺来到了仇玄家里,仇玄家位于宣阳坊,李林甫给他租了一座小院,仇玄的妻子是他表妹,夫妻二人生了一儿一女,长子仇良,十二岁,女儿仇小莲,只有十岁。
仇玄请李邺来自己书房内坐下,仇玄听说李邺得到了旌节,大喜道:“有了旌节那就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了,天子贪图享乐,根本不会管遥远的河中,以后公子就是河中事实上的统治者。”
李邺沉吟一下道:“今天高力士说得含蓄,但我听懂了他的意思,天子可能会让边令诚对我同步监军。”
仇玄笑了笑道:“这没有关系,边令诚不会来,一定是派他手下来,公子在钱财上贿赂好边令诚,让他手下也得点好处,一年后,发生一个意外事故,边令诚的手下死了,公子继续笼络好边令诚,他一般就不会再派人专门长驻,而是隔半年派人过来看一看,只要礼数周到,边令诚不会找公子麻烦的,其实我劝公子可以学一学安禄山。”
“安禄山怎么做的?”
“安禄山的表面功夫做得很到位,他言必称陛下,动不动就痛哭流涕说他的一切是天子所赐,他不能忘本,要尽心竭力效忠天子,然后每隔十天要向长安方向行一次朝拜礼,每逢天子和贵妃寿辰,他都要下令满城举彩,以示庆贺,这些天子都知道,所以对他忠心很感动,每一次朝中人去幽州,他都会好吃好喝好招待,临走时还要塞满钱。
他儿子长驻长安,每个朝廷重臣的老人过寿,他必到庆贺,然后奉上重礼,所以朝廷上下无一不夸张安禄山,当然除了杨国忠,安禄山想挑起杨国忠和老相国的内斗,结果把自己暴露了,这算是安禄山少见的败笔。”
李邺笑道:“学习安禄山要有雄厚的财力才能做得到啊!”
仇玄笑着摇摇头,“不是学他贿赂朝廷大臣,而是学他做表面文章,这样边令诚也有的交代啊!李都督可以在河中各国到处宣扬天可汗的仁德,天子听到这些最高兴,他为什么要开疆拓土,不就是想当第二个天可汗,让自己圣名传播万里吗?只要让天子满意,什么杨国忠、张均之流统统不用理睬。”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