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鲸鱼来了!”表演者大喊一声。
只见一条长达十几米的巨型大鱼在船上腾空而起,周围观众一片惊呼,纷纷后退。
在长安确实见不到这么大的鱼,尤其让孩子们极为兴奋,激动得拍掌跳跃。
李邺也一度怀疑自己看见鲸鱼了,毕竟十几米长,他上前蘸点溢出的水尝尝,是淡水,不是海水。
“阿邺,是鲸鱼吗?”
“不可能!”
李邺果断道:“这是淡水,不是海水,绝不会是鲸鱼。”
“那这是什么鱼,这么大,能把人一口吞掉了。”
这时,鲸鱼再度高高跳起,李邺认出来了,笑道:“它是鳇鱼!”
“鳇鱼是什么鱼?”
李邺笑着解释道:“这是生活在辽东以北的一种大鱼,算是最大的淡水鱼,一般有两丈长。”
“可这条至少有四五丈!”
李邺点点头,“这条鱼确实很庞大,估计是异种,真不知他们从哪里捕来?我去问问!”
李邺走到后台,笑着管事问:“这是黑水靺鞨出产的鳇鱼吗?”
管事呵呵一笑,“公子知道小海吗?”
“小海就是苏武牧羊的北海吧!”
“对!就是北海,这条巨型鳇鱼是骨利干部在北海捕到的,我们辗转大半年才运到长安。”
李邺抱拳拱拱手,“多谢了!”
李邺回来,朱雀埋怨道:“罗袜凌波表演过了!”
李邺笑道:“所谓罗袜凌波并不是在水面上走,而水面下有一根细绳,人在绳上走而已,只不过技艺很高。”
“走吧!我们去看幻术!”
幻术相当于后世的魔术,但很多表演故弄玄虚,和神仙鬼怪结合起来,所以深受欢迎,一直是大唐从民间到宫廷都十分盛行的法术。
比如著名的嘉兴绳技,表演者将一根五十丈高的绳子抛上天空,人攀绳而上,其势如鸟,望空而去,下来时,手托仙桃献给皇帝,说是月宫之桃。
李邺现在看到的幻术,便是著名的幻术生死咒,一名胡僧指一名自愿上来的士兵,口中大喝一声,士兵当即倒下,再喝一声,士兵又苏醒了。
四周观众一片喝彩。
朱雀小声道:“阿邺,是不是那两人认识的,士兵故意配合胡僧?”
李邺摇摇头,“他倒下的姿态不太像配合,听说皇宫也表演过,用天子的侍卫,不可能是配合!”
朱雀不解,“那会是什么咒语?”
“应该是很厉害的催眠术!”
李邺有点懂了,幻术应该是一种很厉害的精神控制术加上普通的魔术机关,对普通人,用魔术机关,就像袁弥勒安排弟子制造异相一样,各种精巧机关都用上。
但给天子表演,会以仙术不可宣众为理由,和天子单独相处,就会用上精神控制,旁人看不到,天子看得到,那就是旁人没有仙缘,由此让天子深信不疑。
比如为李隆基恳求方士请出杨贵妃魂魄的法术,就是一对一,让李隆基看到了杨贵妃的魂魄从屏风里走出。
只要天子深信不疑,百官相不相信其实并不重要了。
这时,四周民众一片激动呐喊,著名的幻术,瓦器种瓜上场了。
第392章 人约黄昏(三)
只见一名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老道士缓缓出场,他手中拂尘一甩,四周的灯光骤然黯淡下来,顿时迎来一片热烈鼓掌。
李邺暗暗佩服,心理战术玩得很高明,仙风道骨的道士表演,就让人先入为主相信,此人必然修道有术,法力深厚,就像后世电视广告中那些长得颇有名医风范的骗子一样。
老道士上场玩个小把戏,潇洒地一挥佛尘,灯光配合一暗,大家都以为是道法了,这些都是设计好的情节。
普通民众其实是很好欺骗的,只要气氛烘托足够,再加上先入为主相信了对方道法高深,后面就好办了。
老道士拾起一个瓦罐,举起给大家看一看,敲了敲底部,当当有声,让人往里面倒满了泥土,将一颗瓜籽埋进土中。
老道士拔出桃木剑,点燃一张符,专注盯着东面天空,神情严肃,念念有词,这是关键一环,借仙术,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
老道士木剑向东一甩,一股烟雾腾空,众人一片惊呼。
李邺可没有看道士,他就盯着桌上的瓦罐,就在烟雾腾起之时,瓦罐倏然消失,然后又倏然出现,空空荡荡的桌上好像有神灵一般,实际上这是正大光明的调换。
道士走到瓦罐前,用桃木剑指着瓦罐念念有词,片刻,藤蔓苗慢慢出现了,沿着桌子蔓延,下面上万民众一片惊呼。
朱雀叹息道:“道法高深啊!”
李邺淡淡一笑,“我也会道法,让它停止生长,信不信?”
朱雀好奇道:“你怎么做到?”
李邺从怀中摸出一枚铜钱,手一甩,铜钱倏然飞去。
果然,藤蔓不动了,朱雀捂住嘴,惊讶问道:“怎么回事?”
李邺拉住朱雀的手,“我们走吧!这个不是幻术,就是骗愚民愚妇的小伎俩,已经被我破了。”
李邺拉着朱雀走出人群,朱雀急道:“快说,怎么回事?”
李邺笑道:“他请仙术之时,你在看哪里?”
“当然是看他请仙术!”
“但我在盯着桌上陶罐,一瞬间消失,一瞬间又出现。”
朱雀顿时反应过来了,“你是说,他们把陶罐换了?”
李邺点点头,“陶罐里面装的就是一根准备好的藤蔓。”
“可是现在还是冬天,哪里会长出藤蔓?”
“谁告诉你那是真藤蔓?”
李邺冷笑一声道:“绿绸缎剪出来的不可以吗?”
“然后呢?”
“然后绿芽上捆了一根细线,有人在桌子下方的另一头扯动,把它一点点拖出来,我用铜钱切断了细线,藤蔓自然就停止生长了。”
朱雀眉头一皱,“但后面它还会开花结果,瓜一点点长大,怎么做得到?”
“吹气灯笼没见过?用纸叠成小灯笼,吹气它就会慢慢变大,只要最后拿出几个真瓜分给大家,不就成功了吗?”
“不对!不对!”
朱雀连连摇头,“我在宫里见过的,方士罗公远表演过瓷盆种瓜,他托在手上,可没有桌子,我亲眼见它长出来,又见它开花结果,都是真藤蔓?”
“世间的得道者都表演同样的道术,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破绽。”
李邺笑了笑:“你看到的瓷盆不过是个很精致的道具而已,里面有机关,藤蔓里面穿有金丝,金丝在延伸,藤蔓自然跟着延伸,开花结果也是事先贴在藤蔓上,然后用金丝将它撑开,远看和真花果没有区别。
它其实同样是一个小把戏,只是运作得更熟练、更老道,制作更精巧,而这个老道士就比较粗劣,所以一眼就能识破。”
朱雀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只得悻悻道:“一点点美好的记忆都被你破坏了。”
李邺哈哈一笑,“我是出了名的扫兴王,中午喝多了,一肚子尿,陪我上茅厕去。”
“真粗俗!阿邺,我也有点想去”
随着夜幕降临,天宝十一年的上元灯会终于拉开了序幕。
整个长安城的花灯都点亮了,朱雀大街和春明门大街上流光溢彩,从高空望去,俨如两条璀璨如练的巨龙,一条南北,一条东西,横卧在长安城大街上。
然后又有几个集中的花灯市,一个是东市,一个西市,还有一处是丹凤门前,这是便于天子和皇宫中人在丹凤门城头上看灯,再有一处就是平康坊。
家家户户关上门,携妻带子出来观灯了,百万民众倾城而出,大街上人流如潮,在花灯的海洋里遨游。
李邺和朱雀牵着手从朱雀大街的玄都观开始一路北走赏灯,走过朱雀大街,再去西市看灯树,再调头去东市,最后去平康坊雅室休息。
“阿邺,那是大象灯吗?”朱雀指着一盏很大的花灯,兴致勃勃问道。
李邺歪着看了半天笑道:“扎灯的人肯定没见过大象,要不是最后的长鼻子,我肯定认为是猪灯,这就叫猪鼻子插根葱,装相。”
朱雀笑弯了腰,“猪鼻子插根葱,亏你想得出来。”
一个大娘走上前,托着一个扁箩,“公子,给小娘子买件首饰吧!”
李邺见扁箩上放着十几根簪子,都是铜制的,做工一般,他刚要婉拒,朱雀拉着他的手道:“我要!我要!我要嘛!”
“好吧!你自己挑一支。”
朱雀连忙上前挑了一根龙凤簪,喜滋滋插在秀发上,歪着头问李邺,“好看吧?”
“还行!”
李邺勉强应付一声,问道:“多少钱?”
“公子,一百文!”
李邺差点跳起来,他不是不知道,他母亲就有好几支完全一样的铜簪子,都是二十文一支买的,这个老婆子居然要自己一百文。
“阿邺,可以的,快给钱!”
无奈,李邺只得悻悻掏出一钱银子塞给她,大娘倒是认识银子,仔细看了看,便笑眯眯道谢一声走了。
“娘子,这铜簪子我们买贵了,还要省点买米呢!”
朱雀揽着他的胳膊咯咯笑道:“你就当做善事,可怜那个老妇人吧!”
“她不一定可怜,我看她试银子很熟练,是个老手。”
“喂!喂!第一次陪我逛花灯,要表现得大气一点,我还指望你将来挣钱给我买银簪子呢!”
李邺也忍不住大笑起来。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忽然,两人的笑容同时消失,变得扭捏起来,裴三娘竟然就站在他们对面,笑眯眯望着他俩。
朱雀连忙甩开李邺的手,上前害羞道:“伯母好!”
“娘!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爹爹呢?”
裴三娘一指前面,恼火道:“你爹爹刚才给我买了一支铜簪子,我看最多值二十文,他居然花了一百文,我叫他赶紧去退了。”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