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张平低声道:“这个药叫做福寿丹,其实就是阿芙蓉,吃了后会有一种飘飘欲仙之感,后果就是容易被操控,因为会上瘾,离不开这种药。”
独孤明顿时明白了,这一定是李邺用来控制襄王李环,独孤明暗暗叹了口气,还不如一刀宰掉李环算了。
“还有什么?”
“他还让我帮他找一个人,襄王幕僚柳洵的家人,卑职也找到了。”
“我知道了,记住保守秘密!”
“卑职明白!”
张平随即来到高升客栈,找到了在客栈中等候的刘武通。
“让刘兄久等了。”
刘武通请张平进屋坐下,张平取出一只大盒子放在桌上,“这是他们目前所有的存货,都被我扫来了,一共一百三十丸,不够再说!”
“应该够用了,大将军那边还有十几丸。”
“然后就是柳洵的家眷,我已经找到了,他父亲、妻子和儿子住在长安县嘉会坊,你现在要跟我去吗?”
刘武通笑道:“你把地址给我就行了,我晚上带两个手下去。”
张平写了个地址,递给刘武通,又笑道:“子午谷那边接应也是刘兄负责?”
刘武通点点头,“我是协调人,你们准备好后,我会带你们去子午谷。”
入夜,刘武通带着两名手下来到了嘉会坊,很快找到了柳家,柳家是一座占地一亩的院子,看起来比较普通,中产人家和普通人家怎么区分,主要看门头。
中产人家也是一亩院子,但一般会有黑瓦青砖的飞檐翘角门头,两扇黑漆大门。
普通人家的门檐大多是木质草铺,看起来比较简陋,围墙也不是很高,一般都是土墙,柳家符合这个标准,就是普通人家。
刘武通敲了敲门,片刻门开了,是一个瘦高的老者,他上下打量一下,“你们找谁?”
刘武通抱拳道:“我是从襄阳过来,请问这里是柳洵的家吗?”
“我是他父亲!”
刘武通笑道:“我是州衙官员刘武通,来给柳长史送一封信。”
老者很惊讶,“长史?我儿子是长史了。”
刘武通点点头,“王爷刚刚任命,但朝廷还没有批下来,估计还得等上几个月时间。”
“你们快请进!”柳父忽然变得热情起来。
刘武通带手下进了院子,他让两名手下在院中等候,他进了客堂,这时,他看见一个年轻妇人牵着个男孩,孩子年约六七岁,刘武通笑道:“这是智公子吧!”
“正是!是我孙子柳智,我家三代就这一个单传,还算健康聪明,得好好培养他。”
看出来,柳老者对这个孙子极为疼爱。
两人进客堂坐下,王氏给他们上了茶,她关心问道:“请问,我夫君现在在襄阳?”
刘武通点点头,“他目前在襄阳,很忙,我给他送一封信。”
刘武通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柳老者,柳老者一眼认出,是儿子的笔迹。
他打开信看了一遍,眉头一皱,“真的吗?安禄山会攻破长安?”
刘武通笑了笑:“长安的军队根本就不训练,多少年没打过仗,怎么可能和安禄山的狼兵抗衡,他们那么轻易地占领了洛阳,杀入关中是早晚之事,朝廷不会说,但你们看见很多权贵在悄悄撤离就知道了。”
柳老者见儿媳没走,就对她道:“阿洵说他分了一座五亩的官宅,他不放心我们,让我们赶紧收拾东西去襄阳,你说呢?”
王氏当然想和丈夫在一起,她行一礼道:“一切凭公公做主!”
柳老者看了一眼院子里的孙子,捋须道:“君子不立围墙,收拾东西,我们后天出发!”
刘武通笑着点点头,“我还有别事情,但我有几名手下会护送你们去襄阳!”
第567章 同窗旧友
在山洞关了十天,李环吃得好,睡得好,倒长胖了几斤,
从早上开始,李环便探着脖子向洞口张望,焦躁不安地等待着送饭,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尽管饭食很粗糙,但他却异常喜欢,每次吃完,都会有一种飘飘欲仙之感,令他食髓而知味,每天都渴盼着饭菜送来。
这时脚步声响起,给他送饭的老王来了,就是那个虬须大汉,恶言恶相,不过李环发现他只是外表凶,人倒不坏,也知道他姓王,内乡县人。
“吃饭了!”虬须大汉一如既往地恶声恶气,没有好脸色。
李环也不管他脸色,上前端起碗就吃,一口气吃了大半,他终于感觉到不对,没有前几天那种美味。
“王大哥,怎么味道不对了?”他胆怯问道。
“哪里不对了,一样的肉和菜,你挑什么挑!”虬须大汉瞪着铜铃大的眼睛凶道。
尽管心中害怕,但李环还是硬着头皮道:“确实味道不一样。”
虬须大汉挠挠头道:“估计是换了个厨师吧!之前的厨师喜欢用龙须根熬汤做菜,我们都喜欢,这个新厨师不会。”
“难怪味道不一样了,龙须根是什么?”
“伏牛山的一种草药,止疼效果好,用来治疗头痛,或者女人生孩子疼痛,没病吃了也浑身舒坦,唯一的不好就是吃了容易上瘾,不吃就浑身难受。”
“对!对!就是这种感觉,王大哥,这种龙须根还有吗?”
“我去找找,可能药房里有,但不是汤,是药丸,你真想要?那玩意儿会上瘾的,还是算了吧!”
“要!我要!王大哥,我求求你了,给我拿药丸,我头痛得厉害。”李环只觉头疼欲裂,他忍不住跪在地上,合掌哀求。
“看你样子哪里像皇子啊!就像一个病人。”
虬须大汉摇摇头走了。
李环只觉得浑身就像蚂蚁爬一样难受,焦躁得就想冲出去。
就在他痛苦得已经快要死去时,虬须大汉回来了,手中托着一丸药,约鸽子蛋大小,他蹲在李环面前道:“这就是龙须丹,你要想清楚,吃点饭问题不大,过几天就断瘾了,可这玩意吃了,你真会上瘾。”
“快给我!”李环本来意志就很薄弱,这时他什么都不想了,就一心想吃药。
虬须大汉递给他,“嚼碎了吞下去。”
李环一把抓过药,塞进嘴里,嚼碎了吞下去,他靠在石壁上喘着粗气,身体开始舒服,越来越舒服,就仿佛浑身所有毛孔都张开了,舒畅无比,他眯着眼睛享受这一刻。
虬须大汉仔细地观察他、评价他,已经差不多了。
半夜里,李环忽然被一阵喊杀声惊醒,只见洞口外火光熊熊,喊杀声震天,吓得他躲在床下,一动不敢动。
过了好一会儿,喊杀声渐渐停止,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有人高声问道:“襄王殿下在哪里?”
李环爬出来战战兢兢道:“我在这里!”
走上前几名唐军将领,为首将领单膝跪下行礼,“卑职是江汉军鹰扬郎将裴琇,奉命前来解救殿下,外面山匪已经全部剿灭,请殿下跟我们回襄阳!”
“啊!”
李环又惊又喜,终于有人来救自己了,他忽然想起一事,连忙道:“有一个虬须大汉,你们千万别杀。”
裴琇一挥手,“押上来!”
士兵们押上来一个虬须大汉,被五花大绑,满脸沮丧。
“他说他给殿下治病,我们就没有杀他,由殿下定夺。”
李环可顾上报仇,他连忙上前问道:“王大哥,龙须丸还有吗?”
虬须大汉点点头,“药房里还有一些!”
李环松了口气,“你全部带上,以后你就跟着我了!”
“谢殿下不杀之恩!”
李环的幕僚柳洵此时也在襄阳,他和李环同时被救,但从他被救开始,他便闭口一言不发。
柳洵被软禁在一座院子里,这天下午,李邺来到了小院。
李邺之所以看重柳洵倒不是因为他是李环的幕僚,而是他是李邺在太学的同窗,天宝九年,柳洵在太学进修两年,正好和在李邺同一座院子里住过,但只住了两个月,柳洵就毕业了,在长安县学顶替父亲,成为一名助教。
看在昔日同窗的份上,李邺准备帮一下柳洵。
柳洵正在院子踱步,他若有所感,回头看了一眼,登时愣住了,“李邺!”
“柳兄,多年不见了!”
“大将军怎么会在襄阳?”
柳洵很惊讶,李邺应该在安西才对啊!
李邺淡淡笑道:“我一直在襄阳,否则我父亲怎么在襄阳立足?”
柳洵脑海一闪,咬牙道:“原来是你,我就知道红巾寨有问题,都是你安排的!”
李邺知道柳洵极为聪明,有些事情瞒不过他,便也不否认他,笑问道:“你怎么知道是我,哪里露出破绽了?”
“哼!哪有那么新的旗帜,头上扎的红巾也是新的,喊杀一夜,结果一具尸体没见,地上的血也没有,还真兵不血刃啊!”
李邺呵呵一笑,“准备仓促,让柳兄见笑了。”
“堂堂的安西节度使,怎么做这种卑鄙之事?”
“我卑鄙吗?”
李邺淡淡道:“比起天子要杀我们父子,我已经好得多了,至少李环和柳兄还活着,李环的手下大部分都没有死,我已经很宽容了。”
柳洵一时哑口无言,李邺又道:“看在我们同窗一场的份上,你的妻儿和父亲我接来了,这两天就该到了。”
柳洵大惊,“你是怎么办到的?”
“我找高手模仿你的笔迹,给你父亲写了一封信,告诉他,长安比较危险,你在襄州出任长史,让他们来襄阳,他们就来了。”
“你你打算用我的家人威胁我?”
李邺也不否认,他点点头,“我原本是有这个打算,让你劝一劝李环,做个逍遥王爷,但现在看样子没有必要了,柳兄,你是聪明人,如果你愿意为我效忠,我任命你为襄州长史,助我父亲一臂之力,如果你不愿意,也不勉强,你们全家团聚后,你想去哪里都随意。”
柳洵眯着眼睛道:“为你效忠,难道不为大唐效忠?”
“不!”
李邺果断摇头,“为我效忠,就是为大唐效忠,但你应该知道,如果天子对我动了杀机,那我就不会再对他报任何幻想,否则我必死无葬身之地。”
柳洵心中叹口气,“让我考虑考虑!”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