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371章

作者:高月

  “陛下,不可打草惊蛇,需徐徐除之!”

  李隆基点点头,目光变得十分阴冷。

  “朕知道该怎么处置他!”

  独孤府,独孤烈意外地收到一封信,一名李邺的亲兵送来一封信,信中的内容让独孤烈吃了一惊,李邺竟然就在长安城外。

  独孤烈连忙把亲兵叫到客堂上细问,“你家主公现在在哪里?”

  “大将军在城外高升客栈内,明天独孤公要见他,可以于中午时分在太白酒楼青玉堂,他明天中午会在那里等候。”

  “我知道了!”

  独孤烈随即命管家取二十两银子赏了士兵,又让管家带去他休息。

  独孤烈沉思良久,立刻派人去把独孤明请来。

  不多时,独孤明匆匆赶来,他走进书房便笑道:“这么晚,大哥又有什么要紧之事?”

  独孤烈叹口气道:“李邺回来了!”

  独孤明吓了一跳,“他这个时候回来做什么?”

  “我也不知道,所以想问问你,最近朝廷发生什么事了吗?”

  独孤明摇摇头,“最近朝廷很平静,不过这只是表面,下面恐怕已是暗流激荡!”

  “他明天中午让我去太白酒楼见他,我们一起去吧!”

  独孤明默默点头,他心中也有一种莫名的担忧,或许李邺看到什么了,他们却没有发现。

  长安的太白酒楼只有一家,位于平康坊,在武德酒楼的隔壁,李邺之所以没有选安然居大酒楼或者武德大酒楼,就是因为里面的伙计掌柜很多人都认识他,他可不希望别人知道他返回了长安。

  他之所以返回长安,是因为现在已是天宝十四年的五月底,历史在很多细节上已经对不上了,在这个局势混乱的时刻,李邺预感到一定会有大事发生,难得荆襄安静下来,他便立刻赶回了长安。

  这时,门帘一响,独孤烈和独孤明兄弟二人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长子独孤晋阳。

  李邺连忙上前行礼,独孤烈笑问道:“贤婿这个时候回来,还真把我们吓了一跳,新月没有跟你一起回来吧!”

  “孩子离不开她,只有我一人北上。”

  四人围住桌子坐下,很快有侍女进来上酒菜。

  等侍女下去,李邺笑着问独孤晋阳道:“大哥,龙武军回来后怎么样?”

  独孤晋阳微微笑道:“他们回来后,都变成我的手下,所以我要敬你一杯酒,你杀了李国玄,现在我接了他的位置。”

  李邺举杯笑道:“祝贺大哥高升!”

  两人举杯一饮而尽,这时,独孤明问道:“这个时候突然回来,是你有什么急事?还是朝廷要发生什么大事?”

  李邺沉思片刻道:“安禄山军队在攻打潼关时突然后撤,甚至他的军队要过黄河去蒲津关,也停止了,根据我的理解,安禄山武攻潼关不下,他必然要使用文战了,引发朝廷内乱,让朝廷自废武功。”

  “会是什么内乱?”独孤烈问道。

  李邺摇摇头,“具体我不知道,但我能猜得到,要么就是夺嫡之争进入最后关头,要么就是飞龙已经忍无可忍,要发动兵变了。”

  “安禄山怎么挑拨呢?”

  “安禄山当初可是长安的四大势力之一,长安还有他的亲信和暗中勾结他的官员,比如宦官袁思艺,当初他们可是一伙的,他得了安禄山那么多好处,我不相信他能和安禄山干干净净切割,肯定还会暗中往来。”

  这时,独孤明忽然想到一件事,脱口道:“恐怕太子有危险了!”

第580章 藏身龙武

  众人向独孤明望去,独孤明对李邺苦笑道:“我昨天忘记了,这段时间天子在一直秘密调查陈玄礼,天子怀疑他泄密荆襄之事,他只是怀疑陈玄礼泄密给你父亲,如果袁思艺再把太子牵扯进去,就变成了陈玄礼向太子泄密,太子再向李岱泄密,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天子很可能就会怀疑太子和陈玄礼有勾结,从而不用找借口,果断废除太子。”

  独孤烈沉吟一下道:“问题是这确实是真的,陈玄礼确实是太子的人,他把消息传给太子,太子再把消息给我们。”

  李邺点点头,“所以说只要认真查,一定能查出蛛丝马迹,我们有必要提醒一下陈玄礼。”

  陈玄礼在关键时刻泄密给自己,使他们父子二人躲过一劫,这个人情李邺要还。

  独孤晋阳在一旁笑道:“我下午提醒他吧!”

  独孤烈连忙提醒儿子道:“要含蓄一点,最好让他找个借口暂时离开长安几天。”

  “请父亲放心,我一定会含蓄告诉他。”

  这时,一名随从进来对独孤烈低语几句,独孤烈吓一跳,“元素找我,说有急事,我先出去一下。”

  独孤烈起身匆匆去了,独孤晋阳也起身告辞,他要去通知陈玄礼。

  房间里只剩下独孤明和李邺二人,独孤明笑问道:“之前的铜钱都平安收到了吧!”

  李邺点点头,“太感谢二叔的帮忙了。”

  独孤明笑着摆摆手,“都是自家人,不用客气,其实我们还赚了,现在银价快涨到一比四了。”

  李邺微微笑道:“一比三我就很满足了。”

  两人喝了一杯酒,独孤明又问道:“这些天朝廷在讨论安禄山的军队,贤侄觉得安禄山大军能攻破潼关,杀入关中吗?”

  历史上安禄山大军确实是攻破了潼关,攻破潼关原因是哥舒翰主动出击,被诱敌深入,结果全军覆灭,但责任并不是哥舒翰无能,而是天子昏庸和小人撺掇,小人就是杨国忠。

  现在天子依旧昏庸,小人依旧在,而且还多了一个极可能是内贼的袁思艺,潼关失手的可能性更大了。

  “现在朝廷普遍是什么态度?”李邺问道。

  独孤明叹口气道:“朝廷普遍认为安禄山军队残暴不义,这样军队只考虑烧杀劫掠,一旦受到挫折,就很快士气崩溃,大家还认为,安禄山只用胡人为将,都比较头脑简单,不可能是唐军的对手,只是唐军多年没有战争,一时不适应,一旦唐军适应了战争,一定会把叛军杀得片甲不留。”

  李邺摇摇头,“太盲目自信了,安禄山军队非常厉害,可以说士兵精锐,将领善战,谋士也足智多谋,他们之所以在邓州大败,是因为我利用了他们反间之计,他们以为对手变成了李环,导致他们产生轻敌,所以我才能击败他们,如果他们集结军队和我一战,肯定败的是我,河中军虽然不错,但其他江汉军还不行,远不是他们的对手。”

  “贤侄的意思是说,安禄山大军很可能会攻破潼关?“

  “不一定是潼关,也可能是蒲津关,攻入关中的可能性很大,我强烈建议独孤家族尽快撤离长安。”

  独孤明点点头,“我们一定会听从贤侄的建议!”

  这时,独孤烈匆匆走进来,坐下神情凝重道:“发生了一件事很诡异之事!”

  “怎么了?”

  独孤明笑道:“很少见到大哥这么严肃。”

  独孤烈瞪了兄弟一眼,对李邺道:”刚才元素告诉我,灞上驻扎了一支奇怪的军队,没有编号,没有来历,所有人都不认识,据说是荣王李琬安排他们驻扎在灞上。”

  李邺眯着眼睛道:“这支军队是不是一万人左右?”

  “正是一万人,贤婿知道他们的来历?”

  独孤明也忽然反应过来,脱口而出,“是飞龙的军队!”

  独孤烈愣住了,“飞龙有军队吗?”

  李邺冷笑道:“飞龙有军队,招募了一万人左右,一直在同州郃阳县训练,因为我把他养军队的钱偷走了,他无力养军,就把这一万人交给荣王。”

  独孤明补充道:“应该是交给天子,然后天子再把他们给了荣王。”

  独孤烈连忙道:“不管交给谁,但问题是,这一万无编号无来历的军队驻扎在灞上,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飞龙也要动手了。”

  李邺目光里闪烁一种明悟,他缓缓道:“也说明飞龙和荣王结为同盟,这一万军队实际上还是掌握在飞龙手中,他们这时出现在灞上,理由只有一个。”

  独孤明叹了口气,“我以为会是李瑀,没想到飞龙居然选了李琬。”

  李邺冷笑道:“李瑀不过是障眼法罢了,让天子关注李瑀,从而忽略了自己的儿子,现在李琬掌握军权,岂不是飞龙的机会?”

  独孤烈忧心忡忡道:“我是兵部尚书,长安出现一支特殊军队,我必须过问,这是我的职责,我必须向天子汇报。”

  李邺点点头,“没有问题,岳父尽管向天子汇报。”

  这时,独孤明笑问道:“贤侄要在长安呆多久?”

  “我也不知道,我就是来查看情况,十天半个月左右吧!”

  “带了多少手下?”

  “不多,只带了二十人过来。”

  独孤明微微笑道:“不如这样,我们龙武军的死士首领叫做张陌,他的身材和贤侄很像,我让张陌回老家修养一段时间,贤侄就冒充他呆在龙武军内,手下三百人都是独孤家族的死士,贤侄戴上青铜面具,谁都不知道是你,你的手下也一起加入。”

  李邺欣然笑道:“那就当几天大舅子的手下吧!”

  自从安禄山造反后,杨国忠行动果断,将安禄山在朝廷和长安的势力全部拔除,该罢免的罢免,该没收的没收,但安禄山在长安除了一些明面上的资源外,他还安排暗中的资源。

  比如安庆宗明面上是安禄山在长安的联络人,但实际上,安禄山在长安还有一条暗线,一直没有暴露。

  连安庆绪都不知道这条暗线的存在,只有安庆宗知道一点点。

  这条情报暗线的首领便是安禄山的心腹刘骆谷,刘骆谷是以一个幽州大商人的身份在长安活动,收集情报,同时在关中地区建了一个很庞大的情报网。

  安禄山造反后,刘骆谷也迅速沉默了,行事非常低调,很多人以为他已经不在长安了。

  实际上,刘骆谷把商行改了名,原本叫幽燕商行,现在改名为清河商行,总部也从长安搬到了咸阳,刘骆谷对外也改名为谢谷,相貌也进行了一些化妆,基本上没有人再认出他了。

  这天傍晚,刘骆谷来到了边令诚的府宅,边令诚也是刚刚才回来,跟随荣王李琬一起回来,他是监军,需要向天子述职。

  边令诚的腿伤已经好了,但变得一瘸一拐,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瘸子宦官,好在天子对他依旧信任,边令诚才能继续发挥他监军的作用。

  边令诚当然知道谢谷就是刘骆谷,他吓得了一跳,连忙把刘骆谷请到内堂,两人分宾主落座。

  刘骆谷把一个信封递给他,“这是五万两白银,在宝记柜坊,请边公公笑纳。”

  边令诚心中大喜,立刻笑纳了,他干笑一声道:“怎么好意思呢?无功不受禄啊!”

  刘骆谷也不客气,冷冷道:“我家主人深恨高仙芝,请边公公务必除掉这个人。”

  边令诚点点头,“我可以借天子之手干掉他,但就怕袁公替他说情。”

  “袁思艺那边你不用担心,我昨天和他沟通过了,他不会干涉,这件事比较急,你最好这两天就做。”

  边令诚眯眼笑道:“我明天给天子述职,一定好好替高仙芝‘美言’几句。”

第581章 再遇旧人

  荣王李琬的述职有朝廷重臣们参加,李琬说得还算是比较中肯,指出了目前潼关守军的两大不足,一是士兵训练不足,都是临时招募的普通民众,其次就是粮食不足,士兵们都吃不饱肚子,都在半饥半饱地状态下和敌军拼命。

  当然,最后结果也可想而知,无非是天子要求加强训练,同时要求保障军粮供应,述职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