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所以王深一行只有四人,正好卡在合法的边缘上。
“站住!”
一行人靠近城门,几名守城士兵走上前喝住了他们。
“你们从哪里来?”
王深连忙陪笑道:“我们是唐州商人,从唐州过来!”
他说了一口唐州口音,士兵上前拍了拍骡子上的货物,“是什么?”
“回禀军爷,是药材!”
“什么药材?”
“是我们唐州的特产杜仲和当归。”
“全部倒出来,要检查!”
“军爷,药材不能倒出来,打开看看不行吗?”
同时,两贯钱也乖乖呈上,“给军爷们喝茶!”
“等着,我去请示一下!”
士兵拿着钱向城头上跑去,城头上,一名当值校尉正盯着他们,士兵跑上来禀报。
“对方说是药材,杜仲和当归,给了两贯钱。”
校尉点点头,“再要一贯钱,然后搜一下,除了匕首,其他兵器都不准带入城!”
“遵令!”
士兵放下钱,又跑了回来,对王深道:“还要一贯钱!”
无奈,王深又取出一贯钱给士兵,士兵收了钱又道:“不准许带任何兵器入城,有兵器赶紧交出来!”
王深让伙计交出防身匕首,士兵摆摆手,“匕首可以携带!”
他们搜查了货物,确定没有兵器,士兵一挥,“可以走了!”
王深暗暗松了口气,吩咐一声,四人牵着满载药材骡子缓缓向城内走去。
第612章 大军压境
王深一行在城内最大的高升客栈内住下,掌柜和伙计格外热情,兵荒马乱,几乎没有客人来住宿了,难得来几个商人,就成了他们的贵客。
“掌柜,城内怎么没人了?”王深问道。
掌柜叹了口气,“现在哪里还有人啊!城内的居民都跑掉了一半,要不是我们家里有老人,我们都逃难了,至少逃难还有活路,留在城内,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死去!”
说到这,掌柜用袖子擦擦眼泪。
“这么严重?”
王深惊讶问道:“大家还有吃的吗?”
“实行配给制,每人每天两碗粥,一坨干面疙瘩,每天饿得发慌,但也只能勉强活着,但如果有钱,可以去黑市买点吃的。”
“不会被抓吧!”
“抓什么呀!都是这些叛军开的黑市,他们赚钱,行了,我没力气说话了,你们请上二楼。”
王深也没有多问,问得太多会被怀疑,只能慢慢来。
次日,在掌柜的指点下,王深在黑市把药材卖了一个好价钱,同时又花高价买了十几袋面粉,给掌柜一袋,掌柜感激不尽,什么话都可以畅所欲言了。
掌柜有个亲戚在县衙当县尉,名叫张彦,属于比较了解燕军的官员,他听说客栈有面粉,也跑来弄走了两袋面粉,张彦在和王深的交谈中,也有意无意地泄露了一些关于燕军的情报。
燕军一共三万人,其中一万骑兵和两万步兵,军队的士兵基本上都是从前中原的唐军,投降了燕军,不是幽州军队,他们即将出征,但方向不明。
王深随即又在张彦的帮助下,用极低的价格买了一间商铺,专门经营药材,成为了郾城官府的专属供应商铺,有了这个身份,他就能在县衙申请出城证,便能派两名伙计去唐州进货了。
当然,张彦帮他做生意,也是有条件的,他每个月要三袋面粉。
在洛阳以东约三十里的偃师县,这有一座很大的峡谷,叫做葫芦谷,顾名思义,峡谷里面像个葫芦,出口很小,里面却很宽阔,长十余里,宽至少有五里,有河流湖泊,有树林,环境倒不错,但这里曾经是洛阳军器监的兵器试验场,大型的攻城武器和守城武器都在这里试验。
这里自然也成了燕军的武器试验场,这里的主管正是独孤问俗,他同时也是燕国的军器监令,负责给燕军打造各种新式兵器。
今天太子安庆绪也来到了偃师的葫芦谷兵器试验场,亲眼目睹一件新式兵器的诞生。
这个新式兵器就是火药,袁思艺罪孽深重,把飞龙的火药和宝册卖给了安禄山,宝册中就有火药的配方和制作,还有用途。
根据宝册,燕军制出了第一批火药,宝册中一共写了三种用途,一个是火药箭,将火药包捆在箭上,发射上天,赤焰明亮,三十里外可见,便捷、实用,是非常好的信号箭。
第二个用途是就是引火,平时装在竹筒内,方便携带,需要时将火药洒在目标上,引火速度快,比传统的硫磺、木屑等引火物厉害得多。
第三个用途比较厉害,叫做钧天雷,又叫天女散花,把火药放在封闭的瓷瓶内,火药膨胀爆炸,不光是瓷片四溅,还里面的铁钉四射,淬了毒后,杀伤力较大。
另外飞龙在宝册中还介绍了怎么制作火绳,在棉纸上均匀洒上火药,一卷一搓,细细长长的火绳就制成了,看似简单,用途极广,没有导火绳,火药和钧天雷都没法用。
今天就是试验钧天雷的日子。
一座大帐篷,独孤问俗给安庆绪介绍桌上的钧天雷,就是一个个柚子大黑色的圆球,每个重约五斤,
“殿下请看,这就是一个瓷球,整体烧制而成,只留了一个小孔,从小孔慢慢往里面填火药,填满后装上火绳,火绳燃烧进去后,瓷器就会爆炸了。”
安庆绪看了半晌问道:“这个瓷球落在地上不会碎裂吗?”
独孤问俗摇摇头,“瓷球很厚实,砸在城墙上,有可能会碎裂,但我们做过试验,一百步外砸中城墙,十个瓷球会碎裂三个,问题不大。”
“那么能不能再做厚一点,让它不碎裂呢?”安庆绪又问道。
“回禀殿下,目前这个厚度是极限,再做厚一点,它就炸不开了,其实就算碎裂了,它还会引火,也有一定的效果。”
“算了,如果真的十个只碎三个,也能接受,我关心现在有多少钧天雷,我们没有时间拖延下去了。”
“回禀殿下,第一批一共一百个左右。”
安庆绪点点头,“一百个足够我们攻下襄阳,试验一下给我看看!”
独孤问俗大喊道:“准备试验!”
在钧天雷试验后第三天,天子安禄山下达了南征命令,命令太子安庆绪为南征大元帅,崔乾佑和田承嗣为左右副将,严庄为谋士,统帅十五万大军进攻荆襄。
按照严庄的部署,这次南征兵分两路,主力依然走叶县攻打鲁阳关,又令大将武令瑜率领三万军队为奇兵,从豫州进攻唐州,再从唐州杀进邓州,切断鲁阳关唐军的退路。
事实上,十余万大军并不是从洛阳出发,那样洛阳的唐军情报斥候就会发现,十二万大军部署在汝州,当安庆绪从洛阳抵达汝州后,十二万大军便开始浩浩荡荡向邓州方向杀去。
田承嗣两个月前就奉命备战了,他动用两万头骆驼,不断将粮食和物资从洛阳运到叶县,叶县有一万军队专门驻守,保护他们最大的后勤重地。
三天后,十二万大军抵达了叶县。
中军大帐内,安庆绪召开了第一次战前军议。
田承嗣用木杆指着沙盘上的鲁阳关道:“根据我们的情报,目前鲁阳关的常驻兵力约有两千人,主将叫黄信武,是原来的邓州团练使,我们探子查了他的履历,他并没有实际作战经验,从未上过战场,所以李邺派他出任鲁阳关总兵,只是负责平时驻防,一旦开战,必然会有新的主将来替代他。”
说到这,田承嗣缓缓道:“我们可以用偷袭的策略,趁唐军防御交换的这个间隙,抓住时机一举夺取鲁阳关。”
安庆绪问严庄道:“军师觉得呢?”
严庄点点头,“偷袭这个办法不错,我同意偷袭,但具体怎么偷袭,还要想一个妙策。”
一直沉默的崔乾佑接过木杆,指着路上的几座房屋道:“这是什么设施?”
田承嗣连忙道:“这是我们的中转仓库,我们大军过去,防止唐军偷袭粮食,所以要设立中转后勤仓库,一共有四座,但其中三座都被唐军损坏,需要修缮后才能使用。”
崔乾佑淡淡道:“我估计唐军就盯着这几座仓库,一旦我们修缮,他们就会得到信号,我们要进攻了,既然要偷袭,那就不要修这几座仓库,军队直接轻装南下,突袭鲁阳关。”
田承嗣叹口气道:“我们第一次进攻就是这样考虑,派六千骑兵南下偷袭鲁阳关,结果六千人中了埋伏,全部被火烧死,难道我们要重蹈覆辙?”
崔乾佑摇摇头道:“如果唐军再埋伏烧我们,那就是刻舟求剑了,李邺不会干这种事,我们也不会再上当。”
田承嗣眉头一皱,“但既然唐军监视废弃仓库,我们大军南下,一样被发现,还能偷袭什么?”
崔乾佑冷笑一声,“田将军没有明白我的思路,我不是偷袭,而是突袭,正如田将军刚才所言,利用唐军防御交换的时间差,一举夺取鲁阳关。”
崔乾佑又向安庆绪抱拳道:“殿下,卑职愿为偷袭军主将,率一万军队突袭鲁阳关。”
安庆绪看了一眼严庄,严庄点了点头,安庆绪当即立断道:“同意崔将军之请,务必带上钧天雷,让唐军尝一尝均天雷的滋味。”
第613章 不期而遇
南阳县以南的官道上,三万唐军正浩浩荡荡向北进发,一眼望不见尾,三万唐军由一万骑兵和两万步兵组成,主帅正是李邺亲自统领。
就在两天前,李邺接到了从郾城发来的紧急鸽信,三万燕军已经离开郾城,向唐州疾速杀来。
与此同时,叶城的情报斥候也发来鸽信,十余万大军集聚叶城,战争一触即发。
李邺当即命令李抱真率领驻扎在南阳的一万军队疾速北上,防御鲁阳关。
李邺当然也要防范敌军偷袭鲁阳关,不可能等到敌军出发了才派军队增援鲁阳关。
但李邺也要防备南阳被东面杀来的敌军袭击占领,切断鲁阳关军队的退路,他便亲自率领三万军队阻击东面的敌军。
官道上全是浩浩荡荡向南撤退的邓州民众,基本上都赶着大车,满载着家人和微薄的财产,除了家具外,其余锅碗瓢盆以及被褥衣服统统都带上了,老人和孩子坐在大车上,夫妻二人分别坐在大车两边,赶着骡子前行。
孩子抱着狗或者几只羊,老人则忧心忡忡,不知他们的命运会如何?
官道上全部都是大车,没有步行的百姓,如果家里没有大车,那就可以搭乘官府提供的船只,坐船南下,所以河流内全部是庞大的船队,每艘船里都坐满了人,拎着大包小包。
南撤的百姓延绵百里,足有数十万人向南撤离,不过他们只是躲避战争,一旦击败了敌军,他们又会返回家园,和北方逃来的难民不一样。
中午时分,李邺大军抵达彭家镇,唐州过来的官道就在这里交集,大军随即折道向东,沿着官道向唐州方向疾速赶去。
崔乾佑率领一万大军一路南下,疾速行军,仅用三天时间便杀到了鲁阳关,可惜他小瞧了李邺,李抱真率一万军队比他早一个时辰抵达鲁阳关。
李抱真就是安守仁,他其实是张掖的粟特人,祖先是粟特安国人,渐渐成为张掖豪门,曾祖父安兴贵更是大唐的开国功臣,在他很小的时候,祖父就给他和兄长起了汉名。
兄长安重璋汉名叫李抱玉,他的汉名叫李抱真,跟随李邺镇守襄阳后,安守仁便将自己改为汉名,李邺也正式将他在军册中的名字改为李抱真。
李抱真迅速接管了关城防御,将军队部署上关城,这时,一万燕军骑兵也抵达了鲁阳关。
崔乾佑打量着城头上的唐军,他心中暗暗吃惊,城头上可远远不止两千人,难道是情报有误,还是唐军援军已到?
突袭是在对方只有两千人的基础上,士兵拼死攻城,一鼓作气拿下城池,但如果对方远远不止两千人,突袭就没有意义了,欲速则不达,反而会让自己损失惨重。
崔乾佑经验丰富,极为冷静理智,他并不打算蛮干,一方面他紧急派人向安庆绪汇报,另一方面,他命令士兵去四周大量砍伐树木。
大将李忠行建议道:“将军,我们不是带有钧天雷吗?用钧天雷来攻城,或许会惊吓唐军,使他们弃关而逃。”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