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为什么要这样做?”李邺不解道。
曹日昇叹口气道:“因为高祖皇帝有遗旨,非宗室不得为王,然后高宗皇帝又稍微改一下,非宗室不得为亲王,郡王可以,所以一直以来,非宗室封亲王的情况都没有发生过,虽然前两年太上皇封了四个亲王,和高祖、高宗的旨意不符,现在也在纠正,已经革除了安禄山、哥舒翰、安思顺的王爵,然后殿下本身是皇族,只要认可为宗室,那就没有问题了。”
“原来如此!那实封亲王会有什么变化呢?”
第626章 加官进爵
“当然有变化!殿下为实王,可造三百亩王宅,可造宫殿,只要高度大小以及等级制式比东宫稍低就可以了,然后殿下可得万户为封邑,封地万顷,赐金牌、金银、王服、青罗伞盖和九锡,允许坐十六乘马车,另外妃妾子女皆同王制。”
说到这,曹日昇一招手,随从抬上一口大箱子,打开来,里面是王服、金印、金牌,还有一幅天子亲笔题字,‘鲁王府’三个大字。
李邺点了点头,他现在才理解了什么叫实封,和自己之前的虚封为完全不一样。
他笑了笑又问道:“但我看到别的宗室亲王,也没有三百亩的王宅,三十亩就很不错了,还有万户封邑、万顷永业田,他们好像都没有吧!”
旁边冯延环笑道:“殿下没有真正理解,他们和殿下一样,其实都有这个资格,但可以拥有和实际拥有是两回事,比如他们不在长安居住,去比较偏一点的河西,买下三百亩土地建王宅就完全可以,不算僭越,买下一百顷土地也不算兼并土地,每年获得的各种收入只要在万户百姓所交税负范围内,就属于合法收入,能免税。”
李邺笑了起来,“我明白了,朝廷只是给了我一个额度,想真正拥有,得自己去挣这份基业。”
“就是这个道理!”
“我完全明白了,感谢曹中丞这么远来颁旨。”
“殿下不必客气,天子说,殿下若还有什么个人要求,尽管提出来!”
李邺沉吟一下道:“我确实有一个私人请求,希望天子能答应!”
“殿下请说!”
“我祖父留给我一座藏宝阁,叫做揽翠阁,它现在名义上属于太上皇,当然,太上皇也没有明确表示要它,目前揽翠阁的所有物品都存在成都宝记仓库内,我希望天子下旨,把揽翠阁藏品还给我。”
曹日昇想了想问道:“殿下可有揽翠阁物品清册?”
李邺点点头,“有!”
“行!我一定向天子转达殿下的要求,但我没有权力承诺什么,请殿下谅解!”
“曹中丞太客气了!”
李邺话题一转又问道:“我父亲情况如何?”
曹日昇连忙笑道:“令尊现在是大唐左相国,韦见素是右相,还有房琯、张镐、苗晋卿三人为副相,我临走时,令尊对我说,他给你写了一封信,要求你全力支持朝廷收复长安,对吧!”
李邺点点头,“我也完全同意协助朝廷收复长安,不知朝廷什么时候考虑收复长安?”
“朝廷还在准备,太子殿下和老将郭子仪都认为我们现在的实力还无法和安禄山抗衡,天子已经下旨,命令安西军和北庭军赶来支援朝廷,可能还要半年左右。”
李邺也知道,席元庆已在几个月前病逝,现在是李嗣业出任安西节度副使兼四镇兵马使,历史上就是安西军和北庭军赶来支援朝廷,才导致吐蕃再度入侵,以至于陇右和河西全部丢了。
李邺点点头,“只要朝廷需要,我随时可以打通商洛道进入关中。”
曹日昇就等着李邺这句话,他立刻取出一封信递给李邺,“这是太子写给殿下的一封亲笔信,请殿下过目。”
李邺接过看了一眼,上面写着‘天下兵马大元帅李豫致江汉节度使、鲁王殿下’。
“殿下改名了吗?”李邺笑问道。
“册封太子后,正式改名为李豫。”
李邺打开信看了一遍,不由陷入了沉思,信中明确要求阻止李璘的军队进入巴蜀。
李邺当然明白李璘为什么想进入巴蜀,挟天子以令诸侯,只要太上皇李隆基明确表示李亨登基不合法,他是让皇位给永王李璘,那李亨就变得名不顺,言不顺了。
李璘当然想过自己的势力范围进入巴蜀,大军穿过荆州和峡州,走三峡道进入巴蜀。
李邺可以不允许永王军队进入巴蜀,但问题是,李璘拥有长江水师上千艘战船,如果不走陆路,走水路进入巴蜀,自己怎么阻拦?
不过李邺并不想点明这一点,李豫也肯定想到了,他希望自己阻拦永王军,就包括了水路。
李邺缓缓点头,“请转告太子殿下,我会全力以赴!”
………
曹日升当天下午就走了,监军冯延环留了下来,
李邺给冯延环安排了一座宅子,并直接对他道:“我是看在高翁的面上,才同意你留下来,但我希望你明白一点,江汉军是我的军队,不是朝廷的军队。
我可以支持朝廷,也可以支持永王,甚至可以支持安禄山,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监军,可以飞扬跋扈,随意干涉我的决策和军务。
如果是那样,我向你保证,你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安禄山的坐上嘉宾,至于安禄山怎么招待你,就和我没有关系了。”
一通直白的语言听得冯延环瞠目结舌,半晌他才道:“咱家只是一个小监军而已,没有飞扬跋扈的本钱,只要殿下没有逾规举动,其他咱家都不会干涉。”
监军有三个职责,一个是预防,一个是监视,一个是报告,预防就是无论李邺怎么用兵,必须事先向他汇报,得到他同意才能实施,而监视主要是指大规模出兵,监军必须跟着,最后是写报告给天子。
就像当年边令诚在安西一样,边令诚权势滔天,高仙芝和封常清战战兢兢伺候他,但在李邺这里,李邺一刀就把他的前两个功能砍掉了,只剩下报告功能,你想怎么汇报随便你,但你胆敢干涉我,我就送你去见安禄山。
冯延环心知肚明,这不是吓唬自己,这位王爷连‘江汉军不是朝廷军队,是他的军队’这种话都说出来了,他还有什么不敢的?
冯延环暗暗叹了口气,他也不知道自己申请来荆襄当监军是对还是错?
成都青羊宫,李隆基拄着拐杖向西北院走去,后面跟着两名小宫女,这边他从不愿过来,这里死过几名宫女,就埋在院子里,他觉得晦气,死活不肯来。
但今天他终于忍不住来了,前两天,两名小宫女聊天时说漏了嘴,说杨妃不怕鬼,经常来这里,被李隆基听到了。
李隆基便开始怀疑杨妃出轨了,这个怀疑的种子一旦在他心中种下,就开始发芽冒头了。
李隆基走进院子,他隐隐听到了杨妃兴奋的尖叫声,他连忙一摆手,让两个小宫女等在院门口。
他走到门口,听见了房间里有急促的呼吸声,门居然没有关。
李隆基用拐杖捅开门,眼前极为丑陋的一幕让他惊呆了。
房间里的两人兴致正浓,一回头,看见站在门口的天子,侍卫跳下床,吓得跪倒在地。
杨玉珮却怒道:“你这个老阉人过来做什么,坏老娘的兴致!”
“你你们”
杨玉珮的话使李隆基受不了,他忽然大吼一声,“朕要杀了你!”
他挥杖向杨玉珮打去,却一头直挺挺栽倒在地上。
“陛下.太上皇.”
李隆基被刺激太深,中风瘫倒了。
第627章 岳州消息
江陵,李氏族人目前就生活在这里,李邺对自己的族人还算不错,李洵出任江陵县令,李邺出钱,在这里买了百顷土地和二十座小院分给族人,每月还有例钱,使他们的生活比其他逃难百姓舒服得多。
当然,李邺对族人的要求也很严,不得仗势欺人,更不得欺压良善,族规也十分严厉,违反族规将停止发放每月例钱,严重者甚至还追回田产和房屋。
其实就是一句话,老老实实做人,不要惹是生非。
家主依然是李邺的父亲李岱,他现在可是大唐左相,人又在遥远的西北,没有时间也没办法过问族务,基本上都是副族长李崤主持家族事务。
李洵的官声不错,他上任半年已经解决了江陵百姓抱怨已久的几件民生之事,一是渡江问题,原来的渡船太小,每次都要排队一两个时辰,百姓怨声载道,李洵扩大民间办渡船,他批准增加了三家船行经营渡船,渡船一下子多了起来,运载量大,又安全,渡江从此再也不用排队。
其次便是城墙边菜场的脏乱问题,每天都有大量农民进城来卖菜,都在城墙两侧,江陵盛产鱼虾,商贩们随地杀鱼,鱼内脏以及死鱼烂虾到处乱扔,时间久了,城墙两侧臭不可闻,周围的居民十分不满,经常和菜贩子发生冲突。
李洵办法很简单,把城墙两侧画了很多方格,每个方格就是一个菜摊,把每个菜贩子的位置固定下来,每个方格内放一个篮子,所有鱼肠子和死鱼烂虾都必须扔在篮子里。每天都有人收走,如果随便丢弃垃圾被发现,则警告一次,若被警告三次就取消摆摊资格。
整肃后,无序的菜场焕然一新,李洵又拿石灰水消毒,臭味便消失了。
紧接着,李洵又组织了一支三十人的三色棍队,在街头巡逻,看见无赖在街头滋事,或者调戏妇女,棍队立刻将无赖拿下,不管对方是什么人,什么背景,当街棒打三十棍,短短十几天功夫,数十名无赖被脱去裤子当街棍打,便再也没有人敢寻衅滋事了,江陵县的社会治安焕然一新。
这三件事做完,李洵的声望高涨,百姓无不夸赞。
实际上,李洵敢做这些事,还是因为他后台硬,他的后台是江汉节度使李邺,他触犯到了很多人利益,比如渡船,原来的渡船是被罗县尉的小舅子垄断的,他把渡船经营放开后,罗县尉也不敢说什么。
第二条是比较繁琐,额外增加很多事情,以前的官员都事不关己,懒得过问。
第三条更是会得罪人,很多无赖都是大户人家子弟,仗着家里的各种关系在江陵胡作非为,李洵动手后,这些大户子弟被责打,家里也不敢寻仇,只得认了,同时约束好子弟,不敢再惹事生非。
以前的县令怕得罪县里的大户,都不敢过问,李洵却不怕,他一出狠手,江陵的诟病已久的治安问题便迎刃而解。
这就是后台的重要性,有后台的官员就可以放开膀子无所顾虑的干,但如果没有后台,或者后台比较弱,官员就会瞻前顾后,明知该怎么做,却不敢实施。
在唐朝做官有很明细的考核,并不是你后台硬就能提升,关键还是要有能力、有政绩,历朝历代,很多政绩其实就是分糕饼,把豪强大户霸占的资源拿回一点点给普遍百姓,让普遍百姓们感恩戴德,政绩和官声就来了,而不作为,自然没有政绩,所以后台硬的人敢作为,就会出政绩。
后台硬,有能力,加上有政绩,当然就容易得到提升。
这天上午,李洵和往常一样在江陵县城巡视一圈,轿子刚出门不久,便听外面一阵喧哗,前面有人拦路,在焦急叫喊着什么。
李洵急忙喝令停轿,吩咐手下道:“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随从跑上去,片刻回来禀报,“县君,是一名商人,他说有重要事情要向您禀报!”
“带他上来!”
片刻,一名身穿黑衣的商人被带上来,跪下行礼道:“小人王渐,是一名茶商,拜见县君!”
“你有什么紧急事情要向我汇报?”
“回禀县君,小人刚刚从岳州逃回来,岳州守将康楚元发生判乱,自立为南楚大王,他的军队很快就要杀来江陵!”
李洵吃了一惊,连忙问道:“消息可属实?”
“小人家小都在江陵,小人以身家性命担保,消息属实,一点都不夸张。”
李洵已经无心去巡视了,立刻返回县衙,岳州就在荆州东南,两州紧紧相邻,一个在洞庭湖北,一个洞庭湖东,如果岳州发生叛乱,很快就会波及到荆州。
李洵匆匆来到州衙,他要向刺史魏仲犀汇报此事。
来到州衙,双方见了礼,魏仲犀请李洵坐下,魏仲犀年约四十岁,进士出身,当官十几年,官场经验要比当官仅四年,且目前只有二十四岁李洵要老道得多,资历也高得多。
但魏仲犀对李洵却很客气,谁让李洵的后台硬呢?和节度使是堂兄弟,还有个当宰相的伯父。
“发生一件事比较紧急,卑职立刻赶来向使君汇报。”
“李县令请说!”
“岳州兵马使康楚元使君知道吧!”
魏仲犀点点头,“我知道,此人还曾经坐镇过襄阳。”
“卑职今天听说康楚元叛乱了,自立为南楚大王。”
魏仲犀也吃了一惊,急问道:“消息可确切?”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