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401章

作者:高月

  要想掌控天下,那必须有来自天下各地的情报,才能做出理智正确的判断。

  比如说,张巡被围困,历史上说张巡派南霁云四处求援,许叔冀和贺兰进明都不肯救他,读了这段历史,让人义愤填膺,十分痛恨,但到了现实历史中,李邺才明白,并不是许叔冀和贺兰进明不肯救他,而是不敢救他,他们所招募的一两万人都是没用经过专门训练的新兵,他们敢和如狼似虎的幽州军对阵?

  哪怕贺兰进明有救援的想法,他招募的军队也不会去,根本就不会听他安排。

  鲜于仲通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洛阳招募了六万新兵,结果在虎牢关被一万幽州铁骑一战就打爆了。

  所以历史已经走偏了,不能再按照历史来衡量现实,唯一的办法就是收集情报,分析情报,李邺来自后世,他知道情报太重要了,情报不准,会导致整个战略失误。

  就像李璘,他如果知道太上皇李隆基已经瘫痪,连话都说不出,如行尸走肉,他还会这么费劲心思地派军队去成都吗?

  肯定不会了,他根本就不会向自己求和,用两个州来换取借道,这就是情报不足导致的战略误判。

  发现了自己情报体系严重不足,李邺不得不有所想法了,看起来似乎是王昌龄不得力,但实际上责任在自己,王昌龄是个诗人,他擅长的是文学领域,自己却让他管军事情报,这就像让后世一个工程科学家去负责股票财经一样,完全是隔行如隔山的事情,自己用人不当啊!

  李邺开始反省了,他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用人,尤其是从碎叶过来的几名老部下,他用得太草率了。

  首先是王昌龄,王昌龄毕竟年龄大了,不能管得太多太杂,尤其让管军事和情报不妥,王昌龄主管刑狱不错,同时兼任监察,他人品刚正不阿,非常适合这两项。

  陈焕最擅长处理繁杂琐碎的事情,而李泌擅长战略和谋略,擅长处理大事,这两人互补,是最好的政务搭档,不会换了。

  仇玄目前出任判官,判官需要冷酷无情,公正无私,而仇玄性格阴冷,并不适合做判官,而且他思维慎密,擅长阴谋诡计,倒是很适合做情报,

  相反,目前出任录事参军的杨韶华倒是性格耿直公正,反而倒适合做判官。

  就在这时,车窗外亲兵禀报道:“启禀殿下,十三军郎将王成华求见!”

  十三军是一千娘子军,首领便是王成华,她们都是女子骑兵,主要负责维护城内治安,女人的亲和力比较强,处理手段柔和,所以十三军深受襄阳民众好评。

  “请她上来!”

  王成华催马上前,在窗外抱拳道:“参见殿下!”

  王成华是李邺最喜欢的一个女部下,能力很强,李邺任命她为碎叶县县尉,可以说是大唐第一个女县尉,让很多人质疑,但她雷厉风行,惩罚严厉,短短几个月就把以夜间治安混乱出名的碎叶县城治理得井井有条,再也没有人敢在夜间醉酒闹事,无论汉人、突骑施人、粟特人、葛逻禄人都怕她,给她起个绰号叫罗刹女。

  这次她从碎叶回来,着实让李邺高兴。

  “成华有什么事?”李邺打开窗笑问道。

  王成华躬身道:“启禀殿下,我们发现了疑似永王李璘的探子!”

  李邺精神一振,连忙问道:“在哪里发现?”

  “在难民营,一共四人,一个掌柜带着三名伙计,他们自称是洛阳逃难来的,但一路和他们同来的难民向我们告密,这四人一路都在说王爷怎么怎样要求的,而且他们假装洛阳口音,但实际上并不是。”

  “但凭这一点你就认定他们是探子,不是太草率了?”

  王成华平静道:“回禀殿下,卑职只是说,疑似永王李璘的探子。”

  李邺笑了笑道:“是我没有听清楚,还有‘疑似’二字,你继续说。”

  “还有,他们登记了难民身份后,并没有来难民,他们要直接来襄阳开店,卑职发现他们并没有带够开店的钱,大概只有几百两银子,卑职就对他们说,几百两银子开店不够,他们掌柜就说,一个月前已经在洛阳宝记柜坊办了飞钱,可以在襄阳宝记柜坊提钱,但据卑职所知,洛阳宝记柜坊在几个月城破时,就被安禄山的乱军抢光了,柜坊被烧成了白地,所以他这句话就是扯谎。”

  “那你质问他了吗?”

  王成华摇摇头,“卑职没有打草惊蛇,现在只是疑似,卑职还要继续观察。”

  “但他们没有携带鸽笼对不对?”李邺又继续提出疑问。

  王成华不急不慢道:“卑职也考虑了这个问题,卑职认为他们谎称自己是难民,从洛阳过来,只是想拿一个难民的身份做掩护,他们的钱财和鸽信之类,实际上由另外的人带来襄阳了,一旦他们遇到什么风险和检查,他们就可以拿出难民身份,我们就不会怀疑。”

  李邺赞许地点点头,“说得很好,我还有一个疑点,他们为什么不是安禄山探子,而是永王李璘的探子呢?”

  “回禀殿下,他们称呼王爷,安禄山应该叫圣上,安庆绪应该叫太子殿下,称呼王爷,卑职只想到了永王,况且他们若真是从洛阳过来,就不会说在宝记柜坊办飞钱这么大的纰漏了,只能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去过洛阳。”

  李邺大笑,“下午到我官房来,我考虑给安排一个新职务!”

  李邺刚刚发现,这个李成华就是最好的内卫首领啊!

  之前的内卫首领关沛被调去唐州做兵马使,李邺没有让关沛继续出任内卫,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关沛认字不多,刚开始还行,但渐渐的,他就无法胜任内卫统领这个职务,李邺也只能把他改任唐州兵马使。

  现在内卫首领空缺,李邺一直在考虑合适的人选,现在人选自己送上门了。

第634章 粮草机会

  长安县衙内堂,两名官员正在秘密商议一件大事,两名官员一个是京兆尹崔光远,一个是长安县令苏遥。

  两人虽然投降了安禄山,却并非真心,一直暗中和朔方登基的天子李亨联系,大量滞留在长安的官员能逃去朔方,也离不开他们的巨大帮助。

  眼看要到冬天,安禄山的大军正在凤翔一带和唐军作战,燕军所有粮草都储存在长安太仓,有数十万石粮食和百万担草料。

  崔光远发现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一旦烧毁太仓的粮草,驻扎关中和长安的二十余万燕军就将无以为继,他们将不得不撤离关中,最多留下少量驻军,这岂不就为收复长安提供了契机?

  发现了这个机会后,崔光远便和苏遥商议方案,崔光远望着图纸道:“太仓有四座门,守军三千余人,昼夜巡逻,想潜进去放火几乎不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西门闹事,把西门的守军都吸引过来,然后潜进去放火就有可能了。”

  苏遥犹豫一下道:“闹事的话,至少要三五百人参加才会有效果,要不,动员几百户民众去闹事?”

  崔光远摇摇头,“这些民众跑不快,会被包围屠杀的,我们的罪孽就大了。”

  两人都意识到,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人手不足,太仓守卫森严,凭他们两个文官和几十名衙役根本办不了这件大事,他们必须要寻求外援。

  苏遥心念一闪,想到一人,他急忙道:“使君,万年县尉张平如何?”

  崔光远眼睛一亮,负手走了几步道:“其实我最初也曾想到了他,此人有五百名手下,都是长安地头蛇,如果他也肯参与纵火,那一定能成功,但关键他不一定肯,而且我担心他会出卖我们。”

  “出卖我们,不至于吧!”

  崔光远叹口气道:“这人是草根,没当过官,安禄山用他后,他便感恩戴德,你看出任长安县尉以后,很卖力做事,哪里出事,都有他的五百手下手执红黑棍参与平息。”

  “那可怎么办?”

  崔光远沉思良久,指望靠外面的军队,根本不现实,想来想去,他能争取的助力真的只有张平和他的五百手下了。

  崔光远无奈,只得对苏遥道:“你去他谈谈吧!把这个机会告诉他,看他有没有放火烧粮的想法?”

  “下官今晚就和他谈!”

  当天晚上,苏遥找到了张平,他试探张平道:“新天子已经在灵武登基,唐军的目标肯定是要收复长安,张县尉有没有想过,为收复唐军长安尽一份力?”

  张平咧嘴笑道:“我一不是进士出身,二不是权贵家族,就是长安低层的一个无赖,若唐军收复长安,天子会用我这个无赖吗?”

  “关键是立功,立下大功,天子肯定会奖赏你,当不了文官,就当武将,凭张老弟的武艺和功劳,当个将军还是绰绰有余的。”

  张平微微笑道:“县君是不是有事要我帮忙?”

  “我和崔使君都看到了一个机会!”

  苏遥缓缓道:“燕军二十万主力都在凤翔,但他们的军粮却在长安太仓,如果粮草突然失火烧毁,眼看冬天将至,黄河结冰,粮草运不进来,燕军将不得不撤离关中。”

  张平半晌道:“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军粮没有了,燕军就会抢百姓的粮食,县君,这样会导致关中大量民众饿死,不能这样做!”

  “关中民众又不是木头,他们就不会把粮食藏起来,非要让燕军抢走?”

  张平苦笑道:“让百姓交出粮食的办法至少有一百种,最快捷便是不交粮就抓人,用粮食来赎,哪个百姓敢不交?”

  苏遥有些不悦道:“你不要找这些借口,你就说干不干吧!”

  张平想了想道:“给我三天时间考虑考虑吧!”

  “也行!”

  苏遥答应了,他又反复叮嘱道:“不过请张县尉务必保守机密。”

  苏遥走了,张平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当然心知肚明,这确实是一个机会,但这个机会他要抓住吗?他可是承诺过李邺,一定要得到李邺的指示他才会行动。

  张平沉思良久,他起身出门了。

  长安东东市,这里是长安两大商品交易中心之一,另一个是被誉为金市的西市了。

  安禄山军队进城后,东市和西市的商铺基本上都被安禄山赏赐给了手下将领,很快又开始陆陆续续营业了。

  其中东市有一家酒楼叫做小张百味酒楼,它是张平的店铺,所以没有被没收,也得到一块平安牌,在门口挂上这块平安牌,燕军就不会进来骚扰滋事了。

  这家小张百味酒楼同时也是江汉军在长安的情报点,掌柜秦阿富和五个伙计,他们晚上都住在店铺内。

  这也是安禄山占领长安后的一个变化,除了城门正常关闭外,坊门都不关闭了,当然,这不是为方便百姓,而是为了方便他们自己。

  张平来到自己酒楼,找到了掌柜秦阿富,将一张纸条递给他,“明天一早替我发送到襄阳去。”

  “东主放心吧!明天一早发走。”

  停一下张平又问道:“燕军的粮草都集中在长安太仓内,这个重要情况你们知道吗?”

  秦阿富点点头,“我们早就知道了,也发过鸽信给襄阳。”

  “襄阳那边有回信吗?”

  “有!让我们继续监视。”

  张平一颗心放下了,原来这个情况襄阳那边是知道的,看来襄阳那边并不打算利用这个机会。

  或许和自己想的一样,粮草烧毁,燕军只会继续抢夺民粮,而绝不会考虑退兵、

  张平点点头,“有消息回复后,立刻通知我!”

  从长安到襄阳的鸽信只要一天时间,当天傍晚,李邺便收到了张平的鸽信。

  李邺立刻请来李泌商议,李泌看了张平的鸽信,微微笑道:“崔光远和苏遥可以理解,但他们毕竟只是书生,对战争的情况不是很了解。

  二十万燕军在凤翔和唐军作战,按照正常部署,凤翔那边肯定也有粮草,至少能保证半个月,甚至还不止,所以就算烧毁长安的粮草,燕军还有半个月的时间进行粮食补充。

  其实很简单,抢关中百姓的粮食就能解决一时,然后洛阳用骆驼和大车向长安运粮也就最终解决了,安禄山怎么可能退出长安,倒是大量百姓被抢了口粮,会向襄阳和汉中大量逃难。”

  李邺点点头,“我也是这么考虑,其实之前我已经收到长安的类似情报,但我认为收复长安的时机不成熟,所以就没有考虑这个方面,如果烧粮草,应该是把凤翔军队的粮草烧了,迫使燕军退回长安,但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战胜燕军,这才是能否夺回长安的关键,烧粮只是一个辅助手段。”

  “殿下说得对,关键还是要自军事实力超过对方,战术的一次小获胜,改变不了战略大局。”

  李邺走了几步笑道:“不过这倒是张平的一次机会!”

第635章 荣升县令

  第三天晚上,苏遥骑马急匆匆找到了崔光远,“使君快逃,燕军要来抓捕我们了!”

  崔光远大吃一惊,“怎么回事?”

  “刚才张平来告诉我,他的一名手下告密了,说我们要谋划烧毁军粮,趁上面还没有通报,我们赶紧走!”

  崔光远连声叫苦,“我就知道张平此人不可靠,这种市井之人怎么能共谋大事?”

  苏遥急得直跺脚,“使君,说这话没用了,我们赶紧逃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