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第641章 新奇事物
胡九龄带着众人走进一间很大的厅堂,这里就是展示堂,中间有一张很大的桌子,桌上放着两只陶瓷大罐。
大罐旁边各有一只铜盘,盘子装作纯硝和火药。
“殿下,这就是纯硝和火药!”
李邺上前细看,纯硝是白色晶体,他尝了尝,入口发凉,略有点苦。
李邺又看了看火药,用硝粉、硫磺粉、木炭粉三者混合而成,比例李邺早就知道,硝75%、木炭15%,硫磺10%。
李邺看了半晌,便道:“点燃给我看看!”
士兵把铜盘放在地上,有士兵取来火把点燃,‘轰!’烈焰持续闪耀,随即白烟嗤嗤腾起,很快便烧完了。
李邺一看就知道了,火药是火药了,但燃烧的亮度不够,有点发闷,其实就是燃烧速度还不够,作为燃烧火药勉强合格了,但作为爆炸火药还不行。
“试验过容器爆炸吗?”
胡九龄目光一黯,叹口气道:“还不行,木瓶、陶瓶和瓷瓶都失败了,现在只能燃烧,我们也不知道那个环节出问题了,还得反复试验,找出原因。”
李邺笑了笑道:“应该是延烧速度太慢的缘故,我给你们提个建议,把它充分搅拌均匀,加水和面一样,做成饼,彻底晒干后,放在容器里搅拌成细小颗粒,比芝麻还要细小,再加入一些石墨球,把颗粒的棱角都磨掉,这个时候你们再试验,就会有效果了。”
“好!卑职再试验。”
迟疑一下,胡九龄又道:“启禀殿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硝土太少,我们就算造出火器,数量也不会太多。”
李邺点点头,“我知道,我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们也不要急,慢慢地研制,我不给你们限制时间!”
“多谢殿下宽容!”
离开火器院,李邺又参观其他几个兵器制造工坊,现在因为战乱刚开始,唐朝有庞大的兵甲储备,各个地方都比较容易搞到兵器。
但到了中后期,兵器大量消耗,兵甲就开始不足了,现在李邺虽然暂时不需要兵甲,但未雨绸缪,李邺也在耗费财力物力研制更强的兵器和盔甲。
“上次我说的煤炭,有眉目了吗?”李邺问杨韶华道。
杨韶华面露愧色,“卑职派人到处去寻找打探,都没有发现,卑职会加大力度继续寻找!”
隋唐早已广泛使用煤炭,隋唐的官方的冶炼一直都是用煤炭,唐朝甚至开始使用发热量更高的焦炭,才能造出大量优质兵器。
山南东道当然也有官方冶炼所,但他们所使用的煤炭都是从洛阳运来,目前还有一些存货,李邺当然要考虑远一点,希望能在本地找到煤炭。
但在李邺的记忆中,荆襄本来就不怎么产煤,南阳地区倒有一点点,但品质比不上河东的优质煤炭。
现在虽然河东的煤炭运不过来,但很快就会有机会。
李邺想了想便道:“荆襄不是产煤之地,不要再去寻找,换一个思路,派人去各地购买,我估计能买到。”
“卑职明白了!”
这时,杨韶华忽然想起一事,笑道:“卑职给殿下看一个小玩意,或许很实用!”
他连忙让胡九龄去把昨天制成的新玩意取来。
不多时,胡九龄取来一个白色小木筒,药瓶子大小,握在手上十分小巧,李邺好奇问道:“这是什么?”
胡九龄把木筒上的盖子拧开,上面出现一个月牙形的开口,轻轻吹一口气,立刻,有火苗出来了。
“啊!这是火折子。”
火折子李邺当然很熟悉,但这个火折子又和普通火折子不一样,一个是小巧,另一个特点是很容易出火。
但这个也不算新奇,李邺笑问道:“还有什么特殊优势呢?”
“殿下,它里面有火油,最大的优势就是能点火三十次,如果不熄灭,能烧半个时辰,远比我们现在用的火折子次数多,时间长,对普通百姓意义不大,但对军队非常实用,无论火油还是火药,另外它还能防水.”
“等一等!”
李邺忽然发现另一个奥妙了,盖子竟然是螺纹,他顿时又惊又喜,火折子他不稀罕,多带几支火折子一样用,关键是螺纹啊!
“这不是我上次给你们讲过的太极原理,一正一反,螺旋上升,两件物品就契合在一起。”
李邺只是在几个月前简单说了说螺丝和螺帽的原理,画了一张草图,他就不管了,甚至把这件事忘记了,没想到时隔数月,居然铠曹司把它搞出来了。
“没错,这就是殿下说的螺丝,是一个长安过来的老工匠根据殿下的草图花了一个月时间琢磨出来,但是.”
“但是什么?”
杨韶华苦笑道:“但制作它实在费时费力,耗时一个月,失败了无数次,关键是稍微一点点不精准,它就拧不上了,卡在半途,进退两难,我们都遇到过,其实我们觉得做紧固件,还是榫卯更实用,而且可以千变万化。”
李邺点点头,“我知道,任何新事物刚刚出现都是很粗糙的,不实用的,就像火器也是,它的威力远远比不上弓箭,但只要继续发展,迟早有一天,钢铁会取代木材,火器也会取代刀枪弓箭,所以我们不要排斥新事物,而是去深入研究它,利用它,把它做得更好,更精致,更方便。”
李邺又指着木盖子的螺纹道:“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不需要专业木匠去做榫卯,随便一个人就能把两件物品连接在一起,虽然钉子也可以做到,但要取下来呢?还得拔钉子,不像它,拧上去,拧下来都很方便。”
杨韶华和胡九龄都惭愧道:“我们明白了,殿下说得对,不接受新事物,只会故步自封。”
“这就对了!”
李邺又语重心长道:“让这个老师傅带几个徒弟专门研究这种螺丝和螺帽,关键是不光在木头上搞,还要在陶瓷和金属上搞,比如酒瓶的盖子,再用铜做成螺丝螺帽,发明一种制作它的机器,不要急,慢慢来,一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二十年、三十年,尽管专心研究下去,我会全力支持。”
其实李邺也知道,螺丝螺帽是工业化的产物,手工生产意义不大,只有自动化大规模生产,螺丝螺帽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
但他需要建立一种研究制度,要让官员们有研究意识,不要怕投入,哪怕最后什么都研究不出来,也毫不吝啬地进行投入。
最后手工制作螺丝数量太少,发现没有推广意义,但说不定机床就因此出现了,各种新式工具也会因此产生。
李邺笑了笑,又继续道:“我一点都不反对榫卯,相反,我也觉得它非常好,但是,我们要深入研究它,改良它,让它变得简单便利,在金属也能广泛使用.”
众人连连点头,李邺又笑道:“当然,我只是建议而已,我们没有那么多人力和财力,研究要用在刀刃上,刀剑如何更锋利坚固,弓弩如何射得更远,投石机的小型化、实用化,火油怎么实战多样化等等,这些才是当务之急,像火折子之类,以后再慢慢研究,明白我的意思吗?”
李邺含蓄地批评了杨韶华和胡九龄浪费资源,他们财力和人力有限,不研究火油实战,却研究用火油做火折子。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来,低声禀报几句,李邺点点头,“今天就到此为止,过几个月我再来,希望你们记住我的话,集中精力研究火油实战,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扩大优势,当然,螺丝螺帽比较特殊,可以专门研究。”
李邺没有继续参观,一个意外的情况打断了他的参观计划,他当即离开了铠曹司,匆匆赶回官衙,他刚刚得到一个重要消息,永王李璘的船队在巴蜀迎接太上皇失败,已经开始返回。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第642章 关键人物
李邺匆匆赶回了官衙,派人把仇玄找来,片刻,仇玄匆匆赶来,“参见殿下!”
“上午我有件事忘记问你了,我前些天回来时,吩咐你找的人有没有找到?”
仇玄笑道:“人已经找到了,是个临摹高手,他模仿永王的字迹甚至超过了王司马,完全能以假乱真,另外,永王的宝印和手谕印正在仿刻,今天就能做出来!”
李邺点点头,“我明天一早出发,希望在我出发之前交给我。”
“请殿下放心,一定能拿出来!”
李璘的官员仓促退出沔州和鄂州,江汉军在汉阳和江夏都意外得到了不少李璘的王谕和亲笔信件,李邺立刻送回襄阳,让仇玄寻找临摹高手,这对他夺取李璘的战船至关重要。
回到府上,李邺把独孤新月和杨玉环找来,歉然对她们道:“明天一早我要南下江陵,可能要二十几天。”
独孤新月笑道:“其实我已经习惯了,夫君以国事为重,尽管去吧!”
李邺又对杨玉环嘱咐道:“新月有孕在身,家里你就都多担待一点。”
杨玉环心中纵是不舍,还是轻轻点头,“夫君尽管放心去,我会照顾好大姐!”
收拾了好了行李,李邺要到军营去了,他拥抱一下妻子,又拥抱了一下杨玉环。
“我走了,争取早点回来!”
“夫君一路保重!”
李邺翻身上马,向两人招招手,催马离开家门,赶往城外军营。
五更时分,李邺率领两万骑兵疾速南下,与此同时,五千水军和百艘战船也离开襄阳南下。
加上之前已经派往江陵和鄂州的一万五千军队,李邺向荆州、沔州方向已经秘密投入了四万军队。
次日,在官府的正式公报中,江汉节度使李邺前往邓州和唐州巡视,这也是为了掩人耳目,谁也想不到节度使刚巡视汉阳回来还不到十天,又一次返回荆州了。
岳州巴陵县,也就是今天的岳阳,它面对长江,又正好扼住洞庭湖口,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在永王李璘没有过来之前,包括江南西道西部和山南东道南部的八个州防务都是归康楚元管辖。
永王李璘和鲁王李邺的双双到来,李邺掌控山南东道,永王控制江南西道、岭南道和黔中道,康楚元的地盘被剥夺了大半,最后康楚元被永王任命为岳州兵马使,靠手中的两万军队继续掌控岳州和一部分水军。
在安禄山大军占领长安后,康楚元一直隐藏的野心便不再掩饰,他自封为南楚霸王,驱逐州县官员,企图把岳州变成他的私人领地。
不过,当康楚元听说永王震怒,要派十万大军来征讨自己,他立刻又服软了,取消了南楚霸王封号,又把驱逐的官员请回来,写了封诚恳的认错信,解释自己一时糊涂,绝不再犯。
永王李璘打算利用他牵制李邺,也就暂时放过了他,但派出了军师幕僚刘巨鳞出任岳州刺史,实际上是监视康楚元。
刘巨鳞是鄂州永兴县人,之前出任洪州司马,他的妻儿母亲都在家乡,刘巨鳞只带了个小妾在洪州做官,其实大部分官员都是这样,妻儿在家照顾父母,自己带着小妾在外为官。
不过永王李璘忽然把沔州和鄂州划给了山南东道,这让刘巨鳞有点措手不及,他派人回老家查看情况,得知李邺军队只控制江夏,对其他州县不管不问,他家人安然无事,刘巨鳞这才放心下来。
这天晚上,刘巨鳞正在房间里洗脚,忽然听见外面隐隐有男人的声音,他提高声音问道:“阿茹,是谁啊!”
阿茹是他的小妾,跟随他五年了,至今没有身孕,刘巨鳞知道是自己的问题,心中也颇为歉疚,他今年四十五岁了,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年仅十六岁,跟随母亲在家里读书,并一起照顾祖母。
片刻,小妾阿茹进来道:“他说是王爷派来的,有重要事情和老爷商议,我让他在客堂里等候了。”
“好!我马上就去。”
刘巨鳞心中有点奇怪,永王殿下派人过来,一般都会事先发鸽信,这次却没有鸽信!”
他擦干脚,穿上鞋,披上一件外套,来到了中庭贵客堂内,只见客堂内坐着一名身材雄伟的男子,浓眉深目,相貌威猛。
刘巨鳞心中更加奇怪了,这人自己怎么从未见过?
他走上前拱手道:“请问阁下尊姓大名?在王爷麾下任何职?”
雄伟男子微微笑道:“在下雷万春,在王爷麾下出任鄂州兵马使!”
刘巨鳞倒吸一口冷气,原来此王爷非彼王爷,他惊得后退两步,“你是.你是鲁王殿下的手下?”
雷万春微微笑道:“刘使君何不坐下,我们聊一聊!”
刘巨鳞转身要跑,雷万春冷冷道:“令郎刘少安前两天稍稍有点感恙!”
刘巨鳞俨如被雷击中,脚步戛然而止,慢慢转过身,惊恐地望着雷万春,“你你在说什么?”
雷万春一摆手,“我并无恶意,刘使君请坐下谈一谈吧!”
刘巨鳞慢慢走回来坐下,他盯着雷万春厉声问道:“我儿子怎么了?”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