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418章

作者:高月

  安守礼一抬头,顿时大吃一惊,只见北面三里外出现了无数火把,是骑兵,至少有七八千骑兵。

  严瀚海急问道:“安将军,他们从北面过来,会不会是我们的人?”

  “不太像,若是我们的人,会有人提前来通知我!”

  “将军,后面也有!”

  安守礼急忙回头,只见南面也出现了无数的火把,至少也有上万人,这应该是追兵杀到了。

  安守礼暗暗叫苦,近两万骑兵把他们包围了,他们根本没有力量作战,这可怎么办?

  南北的骑兵开始缓缓前进了,形成了两条半圆弧线,一旦合拢,他们就会彻底包围。

  安守礼心里有数,对方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军队溃散,向两边缺口逃命,如果一跑,自己军队就彻底完蛋了。

  这时,听见隐隐对方有人大喊,但听不清楚喊的什么?

  安守礼急令亲兵道:“去看看他们喊的什么?”

  亲兵飞奔而去,安守礼同时下令全军集结,忽然,北面一阵骚乱,只见无数自己的士兵向北面奔去。

  安守礼大惊失色,这是怎么回事?

  这时,南面的唐军无数骑兵也在大喊,这次安守礼挺听清楚了,‘投降者不杀,释放回乡!’

  这一招很毒,完全击中了这支军队的软肋,商州的军队全部都是潼关投降的唐军,简单整编后派到各地为守军,商州派来了一万两千人,其中两千人是原来的陇右军士兵,比较善战,用来守武关,而另外一万军队则是长安临时招募的平民,进行一个月的简单训练,就开赴前线,结果成了战俘。

  但战俘们就算成了燕军,也没有训练过,各方面都比较弱,军心不稳,士气低迷,遇到战争就想逃命,所以他们听说投降不杀,可以释放回家,很多人泪水都忍不下流下来。

  一人率先扔下兵器奔逃,“我要回家!”

  “回家!”

  一个人带头逃跑,带动了周围大片人,上百士兵纷纷扔下兵器,跟随他向北面奔去,上百人又带动了上千人,上千人又带动了更多的士兵,像多米诺骨牌坍塌一样,军心彻底崩溃了。

  “不准逃!给我回来!”

  一名偏将大声叫喊,但没有人理睬他,黑夜中,无数士兵向北逃去。

  这名偏将急忙催马奔到安守礼面前,“将军,士气已经彻底崩溃,我们快撤!”

  安守礼见南面士气也崩溃了,只剩下数百骑兵跟随自己。

  他回头对严瀚海喊道:“严使君,我们向东撤离,可以翻山去洛南县。”

  “我们走!”

  安守礼大喊一声,一马当先,数百骑兵冲过了浅浅的小河,向东面山上奔去,严瀚海犹豫一下,只得叹了口气,也催马紧紧跟在他们身后。

第665章 紧急部署

  数百骑兵奔过了数里宽的草地,前方就是树林,忽然,树林里响起了号角声,“呜——”一支骑兵迎面杀来。

  为首骑兵将领白马银枪,长得面如冠玉,英姿勃发,手执一杆梅花亮银枪,正是江汉唐军中武艺仅次于鲁王李邺的猛将南霁云。

  他身后跟着三千骑兵,南霁云早就料到安守礼会逃进树林,便一直在这里等着他呢!

  南霁云一言不发,长枪一摆,刺向安守礼面门,速度快得无以伦比,霎时间出现了六个枪头,安守礼大吃一惊,顿时手忙脚乱接招,大刀狠狠向其中一个枪头劈去,不料这一刀却劈了一个空。

  安守礼暗叫一声不好,真的枪头眨眼间到了他咽喉处,他本能地一侧头,稍微慢一点,“噗!”枪尖从他咽喉左侧刺了进去,把他颈动脉血管刺断了,鲜血喷涌而出。

  安守礼大叫一声,翻身落马,在空中又被南霁云一枪刺穿了咽喉,落地时已是一具尸体。

  南霁云一眼瞥向最后面的严瀚海,他才是关键人物。

  严瀚海亲眼看见安守礼被一招结果了性命,吓得他魂飞魄散,调转马头便逃,这时,一支箭‘嗖!’地射来,正中战马后腿,战马蓦地跪倒,将严瀚海甩下马去。

  不等严瀚海爬起身,便已被两名唐军士兵牢牢按住,南霁云在他身后淡淡道:“严刺史,我殿下在上洛县等候你多时了。”

  严瀚海心中一阵哀叹,头无力地垂下去。

  长安大明宫,一名侍卫飞奔向内宫奔去,边跑边大喊:“紧急军情!”

  此时正是中午时分,安禄山刚刚吃罢中饭,正躺在床榻上小睡,这时,贴身小宦官奋力把他推醒,安禄山大怒,一巴掌扇去,蒲扇大的巴掌把李猪儿拍出去一丈多远,吓得他伏在地上连连磕头,“外面在喊紧急军情,奴才斗胆把陛下推醒!”

  这时,安禄山也隐隐听到外面喊紧急军情,他怒道:“蠢材,还不把朕扶坐起来。”

  李猪儿连忙爬上睡榻,钻进了安禄山的肉堆中去了,他咬紧牙,拼命用头顶,一点一点把安禄山顶坐起来,五名健壮的宫女连忙上前,背对安禄山坐下,组成一扇肉靠团,支撑住安禄山的身体。

  片刻,报信侍卫进来单膝跪下,“启禀陛下,紧急军情!”

  “说!”

  “启禀陛下,商州传来消息,李邺率五六万大军杀进商州,正在向蓝田关挺进。”

  安禄山惊得眼睛都瞪大了,立刻大喊道:“速召高相国来见朕!”

  昨天高尚还提醒他,要当心荆襄方向的异动,没想到今天就来了。

  安禄山心中着实发慌,他在长安的军队也只有八万人,军队并不多,自己是不是要把赶紧把攻打灵武的二十万大军撤回来。

  这时,相国高尚匆匆赶来,进房间躬身道:“微臣高尚参见陛下!”

  “高相国,果然被你说对了,李邺大军已经杀进商州,快到蓝田关了,听说有五六万大军。”

  高尚点点头,“这显然是围魏救赵,李邺攻打长安,逼我们从庆州和原州撤军!”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陛下先不要急,如果对方只有五六万人,或许只是来做做样子,要想攻打长安,至少需要十万大军。”

  “不一定啊!我们也只有八万军队,就算朕派五万大军去迎战,万一败了,他们一定能夺取长安。”

  “陛下,李邺手中善战的军队也就是两万河中军,其他军队都是在荆襄招募,也没有经历过多少战争磨砺,我们派出五万精兵,微臣认为,我们的五万幽州军战胜李邺的可能性很大。”

  安禄山想了想道:“要不要同时把二十万大军调回来,等我们全歼了李邺的军队,再重新杀回去。”

  高尚想了想道:“这也可以!”

  安禄山松了口气,有二十大军打底,他就放心多了。

  “相国,不如我们坚守长安,等二十万大军到来!”

  高尚沉思片刻道:“李邺大军这么轻易攻破武关,说明他们在攻城方面有独到之处,万一被他攻破长安杀进来,一是陛下会陷入危境,其次影响太大,会严重影响到陛下和幽州军的声誉,双方发生巷战,整个长安会一片浩劫,我们没有训练过巷战,搞不好我们会失败。”

  “行!朕明白了,那就派五万精兵去迎战,另外让太子猛烈进攻襄阳,他敢围魏救赵,朕也会!”

  “陛下觉得谁为主帅比较合适?”

  “命太尉阿史那承庆为主帅,孙孝哲和向高秀岩为副将,孙孝哲率朕的八千岢岚骑兵,务必一战击溃李邺军队。”

  安禄山有两支精锐骑兵,一支是李归仁统领的八千曳落河重甲骑兵,堪称精锐中的精锐,这支骑兵是安禄山的近卫军,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战。

  另外一支骑兵便是岢岚骑兵,这是从河东娄烦监获得两万匹战马后组建的骑兵,虽然逊于曳落河骑兵,但也是精锐骑兵,目前刚刚从庆州撤回来休整,由大将孙孝哲统领。

  其实安禄山也有一支三千人重甲陌刀军,每个边疆节度府都有,只是安西节度府的陌刀军最出名,但安禄山的幽州重甲步兵目前在洛阳,不在长安。

  安禄山很清楚,蓝田关只是一座商关,针对商人的关隘,不是军事关隘,所以蓝田关肯定守不住,他命令阿史那承庆立刻率军前去迎战。

  与此同时,安禄山又下旨命令安庆绪立刻率军十万攻打荆襄,让李邺也尝尝老巢被偷袭的滋味,一样的围魏救赵把他逼回去。

  蓝田关是一座商业关隘,主要收取从商洛道过来商队的税赋,或者检查离开关中去商洛道商队的税单。

  关城矮小,守军只有百人左右,可以说只须一场弓弩阵射击就能将守关士兵全部消灭。

  也正是这个缘故,听说李邺大军到来,守军不战而退,使李邺并不血刃占领了蓝田关。

  这次李邺率领六万大军北征,但真正作战的军队只有五万人,另外一万人是辅助军队,比如占领商州、押解战俘回去以及照看三万头骆驼,提供后勤支援等等。

  虽然只有五万军队,但都是李邺主力军,包括他的河中军,以及三万荆襄军精锐。

  李邺当然知道长安的军队有八万人左右,也猜到安禄山会派出五万军队和自己作战,那么如果战胜这支兵力数量相仿的军队,就是对主帅以及将士们最大的考验了。

  李邺大军就驻扎在蓝田关,并没有急于杀向长安,他也在耐心等待敌军的到来。

第666章 两军对峙

  三天后,燕国的太尉阿史那承庆率领五万大军抵达了蓝田县的蓝桥镇一带。

  这里距离蓝田关还有二十里,地势也比较开阔,正好驻军,主帅阿史那承庆命令士兵砍伐树木做成营栅,扎下了大营。

  阿史那承庆年约五十岁,他是安禄山的头号心腹,地位甚至超过严庄和高尚,他其实是燕国的国师。

  安禄山是张掖粟特人,他最初姓康,是粟特康国人,信奉祆教,安禄山以他在大唐的崇高地位,被康国大光明寺任命为东方教主。

  祆教便成了安禄山发展忠信的纽带,他手下忠诚,军队勇猛善战,都和信奉祆教有直接关系。

  阿史那承庆是来自碎叶的突厥贵族,但同时也是祆教中的重要人物,他是最早跟随安禄山的手下,安禄山让他负责传教,他忠心耿耿,协助安禄山发展势力。

  燕国建立后,阿史那承庆被封为太尉,地位在相国之上,他原本负责守幽州老巢,夺取洛阳后,安禄山便把他调出来协助自己争夺天下,改让谋士贾循和大将向润客镇守幽州。

  阿史那承庆可不光是谋士,他同时也能统兵作战,颇有智谋,之前就是他率大军在凤翔击败了唐军,迫使唐军彻底退出关中。

  这一次,阿史那承庆又临危受命,率军抗击北侵的李邺大军,解除长安之危。

  阿史那承庆长得干巴瘦小,给人一种皮包骨的感觉,脸色焦黄,一双三角眼中带着野兽般的残酷,还有一丝难以捉摸的狡黠。

  大帐内,阿史那承庆指着沙盘对两名副将孙孝哲和高秀岩道:“蓝田关地势高,李邺占据此地,并非是想依靠关隘,蓝田关不堪一击,他其实是想居高临下,以地形为优势和我们作战,尤其他手下的碎叶骑兵比较厉害,一定是想用居高临下的冲击来击溃我们军队。”

  孙孝哲不服气道:“我手下的岢岚骑兵可不是吃素的,我愿和他一战!”

  孙孝哲是安禄山手下大将中最年轻的一个,他是契丹人,他母亲长得十分美貌,一直是安禄山的情妇,孙孝哲从小就深受安禄山喜爱,视他为子,也养成了孙孝哲比较骄横的性格。

  虽然性格骄横,但孙孝哲武艺极为高强,能征善战,是一名出了名的悍将,长安就是他率岢岚骑兵昼夜行军拿下来的。

  阿史那承庆眯着眼笑道:“我当然不会否认孙将军的勇力,只是李邺的目标是长安,而不是守蓝田关,我们晾他几天,他一定会忍不住前来和我们作战,那时我们占据了有利地形,就是岢岚骑兵发挥优势的时候了。”

  阿史那承庆的话让孙孝哲心中舒服一点,他点点头,“我很期待那一天!”

  阿史那承庆又对另一名副将高秀岩道:“要防止敌军前来偷营,必须加强加大外围巡哨,同时要保证我们的后勤粮道安全畅通。”

  高秀岩连忙躬身道:“请大帅放心,卑职已经充分部署!”

  在阿史那承庆部署军队的同一时刻,在江汉唐军的大营内,李邺也站在一部沙盘前,注视着沙盘上细微的地形变化。

  这部沙盘和阿史那承庆的沙盘一模一样,都是由朝廷军器监制作,军器监一共制作了三部,一部存放在兵部,独孤烈给了李邺,一部放在军器监仓库内,还有一部由哥舒翰携带出征,毁于潼关之战的战火中。

  阿史那承庆手中的那一部,就是军器监的库存。

  在沙盘上蓝桥镇的东面,李邺插了一面黑旗,那里就是燕军的大营,距离蓝田县只有十五里,在营盘周围插了很多更小的黑旗,那是敌军的巡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