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427章

作者:高月

  李西岳文武双全,胆大心细,曾在俱战提出任守卫副将,去年开始担任李邺的亲卫军副统领,关沛调走后,他出任亲卫军统领,官升鹰扬郎将。

  李西岳年纪也就二十三四岁,他唯一的弱势就是身材不够高大,用今天的话说只有一米七出头,在高大威猛的西域将领中属于矮个子,武艺也不如那些从小苦练的大将们高强。

  但他的文武双全却是大将中很少见的,李邺也是看中他这一点,调他来做自己的亲卫军统领。

  李邺的亲兵卫目前有三千人,都是骑兵,被称为天狼营,李西岳就是天狼营统领。

  这两天李西岳接受一个任务,李邺让他寻求张平的协助,查找燕军在城内的探子和埋伏。

  京兆府各县百姓大量进入长安,安禄山的探子不趁机混入城内才怪,尤其高尚最善于制造内乱,拿下洛阳就是事先埋伏的大量探子。

  正好又遇到长安大量招兵,安禄山的探子会不会大量混入军队?

  答案毋容置疑,他们肯定会趁机混进军队。

  在江夏时,季广琛的探子就曾经有几百人混进了军队之中,这个经验教训李邺记住了。

  来到大帐内,李邺坐下问道:“说吧!发现了什么眉目?”

  李西岳躬身道:“卑职手下发现了信鸽。”

  李邺点点头,这个切入点不错,探子必须要和外界联系,城门关闭后无法进行联系,那么只能依靠信鸽或者信鹰,寻找信鸽就是一个很好的线索,要不然大海捞针,根本找不到敌军探子。

  “是张平派给你的手下发现的?”

  “正是!张平的手下都是地头蛇,非常熟悉长安,这些人都玩鸽子,知道信鸽和斑鸠的区别,长安城那么多野斑鸠,居然被他们发现了信鸽。”

  “然后呢?继续说!”

  “信鸽发现之处是崇仁坊,原来的相州进奏院,被云阳县的一个大商人租下来了,包括他和妻子以及十几伙计。”

  “确定是信鸽吗?”李邺又问道。

  李西岳点点头,“确定是信鸽,追踪的几名士兵还发现了它腿上有黑色信管。”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道:“严密监视这个大商人,趁他在外面落单时把他秘密抓捕,我们时间不多,必须尽快清除内患。”

  “卑职明白!”

  李西岳行一礼,匆匆走了。

  李邺坐在宽榻上,闭着眼考虑还有什么漏洞没有补上,不知不觉他便睡着,他已经连续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困倦到了极点,一旦闭上眼,便再也支撑不住。

  因为长安的房宅比较富余,安置了所有难民后,还剩下一些空置的官方房子,像官衙、进奏院之类,所以想住宽裕一点,也可以出钱租房,但租金很贵,一座进奏院,每天租金要十贯钱,一个月就要三百贯,当然也有豪门大贾愿意出钱,让整个家族住在一起。

  崇仁坊的进奏院比较多,基本上每座进奏院都租出去了。

  相州进奏院占地约一亩,它的院子在中间,四周一圈都是两层楼,房间比较多,这也符合进奏院的特点。

  进奏院就是驻京办,不光是向朝廷传送地方文书,同时也要承担招待所的职能,相州的官员来京城办事,相州的士子来京城参加科举等等,都会优先选择进奏院。

  目前相州进奏院的官员都走了,院子以每天十贯钱的价格出租,被一个卖皮货的大商人租下来。

  商人姓曹,四十岁左右,伙计们都叫他曹东主,他自称是云阳县大商人,带来了大量的毛皮,所以他要租一座院子来放自己的货物。

  中午时分,曹掌柜独自一人出门了,他骑着一头毛驴,出门时四周观望一圈,十分警惕,只有一个女人也骑着毛驴从远处过来,没有其他人。

  曹掌柜这才一催毛驴,向崇仁坊大门外走去。

  出了坊门,跟踪监视他的人又变成了一个老者,还有一辆送货的牛车。

  曹掌柜来到了东市文峰酒馆,东市大部分店铺都没有开门营业,酒楼也只有极少数开业,曹掌柜将毛驴递给伙计,直接进楼去了。

  不多时,一名腰间挂着铜牌的低级将领也来到酒楼,直接上了二楼。

  李西岳也得到了消息,他带着百名士兵迅速赶到文峰酒楼,负责监视的士兵禀报道:“他们在二楼一间雅室内,就两人!”

  李西岳沉吟一下道:“他们点酒了吗?”

  “没有!好像他们只点了几个菜,没有要酒。”

  李西岳想了想,必须等他们分开时动手。

  李西岳立刻把隔壁两间雅室都包下来,埋伏了三十名士兵。

  不多时,那名低级将领起身走了,他刚下楼一半,忽然从后面飞来一张大网,向他头顶上罩来,低级将领立刻感觉到了,他反应极快,一个翻滚,从栏杆上翻了出去,躲过了头顶上的大网,但不等他落地,又有两张网向他撒来,这下无论如何躲不过了。

  大网将这名低级将领牢牢罩住,他一落地,十几名士兵一拥而上,将他按住捆绑起来。

  与此同时,二楼雅室内,曹掌柜也被七八名士兵按倒,用绳索将他牢牢捆绑起来。

  士兵用布袋将二人头罩住,分别带上两辆马车,两辆马车迅速离开了东市,前往军营。

  下午时分,李西岳开始行动,士兵们冲进相州进奏院,将进奏院中的人全部抓捕,包括曹掌柜的妻子和十几名的伙计,有几名伙计拔刀反抗,被士兵乱箭射杀。

  曹掌柜的妻子奔到院子里,准备把信鸽放走,却被士兵举弩疾射,三支信鸽全部被射杀,曹掌柜的妻子也被士兵捆绑起来,她才正是真正的情报探子首领,曹掌柜只是她的副手而已。

  李西岳冲进女人的房间,果然在床底找到一个盒子,里面是一本册子,正是军队中的探子名册。

  拿到了最关键的情报,李西岳立刻赶去向李邺汇报。

  李邺翻了翻名册问道:“那名被抓的将领难道不是他们的首领?”

  “回禀殿下,对方一共派来三百五十人,分为十个队,每队三十五人,那个被抓的低级将领是第二队队正,他只认识自己队中之人,其他人他一概不知。

  进奏院姓柳的女人才是真正的首领,所有人名单都在她手中,就是殿下手中这份名单,曹东主并不清楚军队探子的情况,但他知道在女人床下藏着这本名册。”

  “那他们准备怎么行动?”

  “他们在等攻城,一旦开始攻城,他们会在半夜聚集在北面宫城,寻找一个防守薄弱之处下手,控制一个城门或者一段城墙,给外面的敌军创造机会。”

  李邺点点头,这就和自己攻城一个套路,虽然老套,却很实用。

  他把名册还给了李西岳,冷冷道:“开始抓人吧!”

  “遵令!”

  李西岳接过名册匆匆走了,随即开始按照名册抓人,短短一个时辰内,三百五十名隐藏在军队中的探子全部被抓,清除了埋伏在城中的一个重大隐患。

第682章 修补漏洞(下)

  一转眼三天过去了,皇城内的实战训练依然在如火如荼进行。

  这天上午,李邺来到了西内苑,正如李邺自己从北面攻进长安城一样,他也比较担心北面宫城的防御,宫城的城墙其实和其他三面的城墙完全一样,都是三丈两尺高,城墙高大坚固,护城河宽达三丈。

  但北面比较平坦,能摆开战场,而且城门比较多,尤其安禄山的军队可以拆除汉长安城的宫殿大柱当攻城槌。

  虽然想得到这些隐患,但让李邺现在完全拆除汉长安城,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且就算及时拆除了汉长安城,还有其他县城的官衙,想寻找攻城槌原料还是比较容易,这是大唐建立一百多年来,长安城第一次成为战场,他也没办法彻底进行坚壁清野。

  东内苑的树木已经砍伐一空,西内苑的树木也快要砍伐结束,整个宫城外变得光秃秃一片。

  这时,裴琇沉声一旁道:“殿下,卑职有两个建议!”

  李邺点点头,“你说!”

  “我们火油武器厉害,但对方也有火药武器,就算它的爆炸伤害不大,但新兵们都不知道,所以需要给新兵们进行一下防钧天雷的演练,防止被毒钉所伤,这是一。

  第二,敌军肯定也会用火攻,卑职建议在民团中成立一支灭火队伍,及时扑灭火患。”

  李邺欣然道:“这两个建议非常不错,防钧天雷的演习就由你负责,灭火队伍我让张平负责组建!”

  裴琇点点头,“卑职这就去安排!”

  裴琇行一礼走了。

  李邺又带着一行人从城墙夹道骑马来到了城池东南的曲江池,这里也是一个防御薄弱处,虽然也有高大的城墙,但入城水道宽阔,敌军可以水路入城。

  而且李邺有点担心是,这两天天气明显变得很寒冷了,屋檐下开始出现长长的冰柱,河水结的冰也不再是薄冰,已经变厚,一旦曲江池的水冻结实了,敌军直接可以从冰面上杀进城内。

  负责守曲江这个缺口的大将正是关沛,他对李邺道:“卑职询问过周围居民,冬天曲江池冰面是可以滑冰的,现在天气越来越来冷,恐怕很快就会冻上了。”

  “现在冻上了吗?”李邺问道。

  “昨天试验过,还没有完全冻上,今天还没有进行试验。”

  昨晚上至少有零下十几度,经过一夜,恐怕情况又有变化了。

  李邺当即令道:“现在就试验!”

  关沛当即安排士兵进行试验,几名士兵用铁锤狠狠砸冰面,砸了十几下,才把冰面砸裂开一条缝,随即十几名士兵推着一艘木船,走进湖面,走了两里,又推着船回来,李邺心中一沉,湖面已经可以走人了。

  曲江池的入城通道有三十丈宽,这么宽的缺口,让怎么防御?

  关沛躬身道:“卑职也召集士兵想办法,有人说用沙袋堆砌,沙袋背后守军用密集的强弩来对付敌军,就算用盾牌也一样能射穿。”

  李邺点点头,“这个办法可以,但敌军会有防御箭矢的对策,士兵们还有别的想法吗?”

  “还有士兵建议烧火,用大木点火焚烧,形成一道火墙。”

  这个办法也可以,李邺笑道:“继续说!”

  “还有就是在冰面上密集凿洞,就像陷马坑一样,可以对付骑兵,或者斜插长矛,就像军营外面的长矛大阵一样。”

  还真是三个诸葛亮,顶一个臭皮匠,这些办法都可以实施。

  这时,司马苏震献计道:“殿下,卑职倒有一个想法!”

  “苏使君请说!”

  苏震笑道:“卑职就是长安人,小时候经常来曲江滑冰,记得十二岁时,我被冰面上一根木刺刺穿了脚,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月,所以卑职认为可以用淬毒蒺藜刺,晚上在冰面倒上热水,撒上大量毒蒺藜刺,次日天亮后,蒺藜刺就冻在冰里了,但尖刺在外面。”

  “妙!此计大妙。”众人一起拍手称赞。

  或许是受苏震计策的启发,李邺心念一动,也猛地想到一个好办法,热水结冰。

  他大笑道:“我有好办法了!”

  众人一起向他望来,李邺得意笑道:“用沙土袋高高垒起,上面反复浇上水,把它冻城一座冰墙,把它冻得坚固无比,我看他们怎么攻城?”

  “好办法!”

  苏震笑道:“那就索性把全部城墙的外墙面都浇上水,冻结成冰墙,敌军的攻城梯都架不稳了。”

  李邺当即立断道:“这些方案都可以实施起来,尤其毒蒺藜,召集工匠,造出百万枚,淬毒后撒在城外。”

  苏震有点担忧道:“殿下,这样以后会伤到普遍平民!”

  李邺想了想道:“那就撒在护城河上!”

  夺取长安后第七天,泾源道上,一支三十人的唐军斥候队藏身在一座山岗上,注视着两里外的泾源道,这里距离泾源道的出口还有五十里左右,一旦燕军主力大军南下,必然会经过这里。

  斥候队首领正是郎将张典,他的任务就是发现敌军主力后,提前进行预警。

  “将军,你说长安城守得住吗?”一名士兵担忧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