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436章

作者:高月

  “有多少硫磺和炭粉?”

  “城内有很多,完全了足够!”

  李邺点点头,“把所有工匠都集中起来配置,要尽快!”

  距离天亮越来越近,时间也越来越紧张,而这时,燕军大营也开始有动静了。

  张忠志偷袭曲江池失败,损失了一万余人,躺在病榻上的安禄山大为恼火,下令将其拖下去杖打八十军棍,降职为中郎将。

  安禄山又令高尚代自己指挥攻城战,务必在次日天黑之前拿下长安。

  天色还没有大亮,二十部重型投石机又再度出动,这一次他们在底座上加一块一丈高的挡箭板,有效保护住了操纵士兵。

  而之前的大挡板主要是保护投石机,投石机怕床弩,大黄弩的长杆重箭对投石机影响不大,但床弩的穿金裂石会损坏床弩的重要部件。

  二十部投石机缓缓到位,城头上警钟大作,沉睡中的士兵纷纷惊醒,起身向城外望去。

  这时,三万士兵奔跑上城,和值夜的士兵交接了防务,李邺也上了城,警报声响起,他没办法再睡了。

  “殿下,是投石机又要开始发射了!”

  李邺点点头令道:“传令大黄弩射击!”

  城头上的大黄弩开始率先发射,如雨点般射向投石机,但这一次效果不太好了,大部分箭矢都被另一块小挡板拦截住了。

  李邺略略有些遗憾,可惜硫磺炭火泥还没有来得及大量配置,暂时还没法使用。

  李邺心念忽然一动,当即令道:“传我的命令,把城头的投石机全部放平!”

  李邺已经看出敌军的意图,他们的投石机是针对城头上自己的投石机,那么只要把城头上的投石机放倒,对方的投石机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第698章 南城决战(五)

  唐军的守城投石机是一种很简易的配重式投石机,就像一个跷跷板,前端用铁链挂一个大木箱,木箱内装满重石,几名士兵奋力转动绞轮,将铁链卷起,铁链子便通过滑轮将装满重石的大木箱提在半空中,抛杆是木制的,并不长,另一头垂有两根绳索,绳索上挂着投兜。

  当木箱重重落下,砸在沙坑中,木杆便带着绳索甩了出去,投兜内的石块也跟着甩出去,这实际就和阿拉伯人用绳子甩石一个原理。

  这也是因为城头上宽度有限,不能用长长的抛竿,只能使用抛绳。

  投石机非常简易,没有沉重的底盘,只有两根粗壮的木柱当脚,而城头上也用砖砌了两座三尺高的空心柱,将投石机的两只木脚插进空心柱中就固定好了。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制作标准,每一架投石机的两根木柱脚都有标准的宽度和粗细,无论运到哪座城头,都能正好插进去砖砌的空心柱中。

  把它放倒也很简单,数十名士兵一起用力,将两只木柱脚从空心柱中拔出来,再慢慢放平就可以了。

  短短一刻钟时间,唐军的九十余架投石机纷纷被倒在城头上。

  就在这时,燕军的巨型投石机也开始发射,二十块巨石呼啸着,向城墙翻滚砸来。

  经过昨天的投石大战,唐军已经不太畏惧燕军的重型投石机了,燕军重型投石机看似很威猛霸气,但缺点也很明显,它们制作仓促,毫无准头可言,每次投掷的力量都不一样。

  三百步外,要通过抛物线精准地击中城头非常难,因为角度很小,要么击中城墙,要么越过了城墙。

  更重要是,就算它偶然击中了城头,但也基本上伤不了唐军士兵,它的速度很慢,且飞行轨道是固定的,而唐军士兵却是活的,没有人会站在那里等死,当飞来的巨石砸中城头之前,士兵们已经纷纷躲开了。

  当唐军士兵将投石机放平后,燕军的投石机便失去了目标,一块块巨石飞进了城内,城内靠南城墙的几座坊几乎都是荒地,最底层百姓的聚居之地,都是窝棚区,靠近城墙百步内已经唐军清空。

  在抛射了二十几轮巨石后,燕军发现没有产生任何效果,便也停止了发射。

  这时,天已经亮了,燕军大营内敲响了沉重的大鼓,“咚!咚!咚!”每一声鼓响都震人心魄。

  巨大的营门缓缓开启,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奔涌而出,中间还有巨人般的巢车和云梯,士兵们还扛着数百架攻城梯。

  继续使用攻城梯是李归仁的意见,他认为二十架云梯太少,需要用更多攻城梯作为补充,不过他们也吸取了教训,将最上面两根横档改成了手腕粗细的铁棍,唐军的陌刀也劈不断这么粗的铁棍。

  燕军训练有素的一面在这时体现出来,十五万大军奔跑却井然有序,所有士兵都一排排奔跑,每一排五十人,跑过两百排后,就是另一个方阵出现,一个方阵一万人,一正两副三名大将统领。

  巢车和云梯都是在方阵和方阵之间的间隙出现,每一部都由数十头健牛拉拽,下面有宽大厚重的底盘,每一部上面都站着数十名士兵。

  半个时辰后,在三里外长达十几里的旷野里,密密麻麻排列着十五个大方阵,十五万大军,战旗招展,铺天盖地,杀气腾腾。

  唐军也毫不示弱,出动了八万大军,其他三座城头上各部署一万军队作为后备,而南城头上就部署了五万大军,但南城头上最多只能容纳三万军队,所以另外两万军队就部署在城墙夹道内待命。

  还有三万后勤民夫,他们携带大量物资紧靠在城内的南城墙下,此时,整个长安城都紧张起来,所有百姓都呆在家中,默默祈祷唐军能最终获胜。

  李邺凝视着远处的敌军,他平静下令道:“吹响号角!”

  “呜——”

  南城头上强劲的号角声吹响了,士兵们开始将一架架投石机重新竖立起来,五千重锤勾连军也停止了训练,向南城头奔跑而来。

  高尚向李归仁点点头,“可以出战了!”

  李归仁拔出战刀厉声大喊:“出击!”

  “咚!咚!咚!”激昂的战鼓声敲响了。

  第一批三万大军在安守忠的率领下向南城墙列队走来,喊着低沉的口号,队伍中有十部巢车和十部云梯,还有两百架攻城梯。

  队伍最前面是数千名准备安装浮桥的燕军士兵,携带着大量的木箱子,箱子上都有铁链,锁上铁链,搭上木板就成了浮桥。

  这时,二十部重型投石机再度发射,一块块巨石腾空而起,向城头飞射而来,士兵们纷纷躲闪蹲下,两架投石被砸中断裂了,重重落下城去。

  还有几块大石砸中了城头,碎石四溅,巨石又高高弹起,飞进了城内,其余大石则是直接飞过城头。

  李邺当即令道:“发射一轮火泥!”

  士兵们推动绞轮,铁链拉起了配重箱,士兵将约五斤重、用油纸包裹的硫磺炭粉火油泥放进铁投兜内,用火把点燃了。

  “发射!”

  “发射!”

  “发射!”

  士兵们纷纷大喊,木杆带着绳索甩出,将一包包燃烧的火油泥甩向天空,在天空散开了,俨如天女散花,射向敌军投石机阵地。

  九十余架投石机抛出,只有三成射中了投石机阵地,这可比木杆重箭难防得多,星星点点,漫天飞射而来,很多士兵都被火点击中,粘在皮甲上燃烧起来,很多士兵连忙用手去拍掉,结果粘在手上,手也燃烧起来。

  士兵们痛得又跳又叫,抓起地上的泥土在手上和身上拼命揉搓,明火虽然熄灭,但燃烧的炭粉和硫磺粉已进入皮甲,几百度的高温在皮肤上燃烧,让很多士兵痛得在地上打滚。

  忽然,七架重型投石机坍塌了,这是捆绑投石机的皮袋被烧断。

  第二轮投石机发射,只剩下十一块巨石向城头射来,只击毁了一架投石机,对城头的威胁已经不大。

  这是三万士兵已经冲进了三百步范围内,城头上的投石机开始接连不断发射天女散花,燃烧着火红小点从天上落下,就仿佛天空下了火雨。

  燕军士兵举起盾牌防御,无数火雨在盾牌上燃烧,但还是有七百多名士兵被火点击中,他们用盾牌挡住了脸和头部,但腿部却没有遮挡。

  大部分火雨都击中腿上,火泥粘在腿上燃烧,士兵们被烧得跳了起来,钻心的剧痛让他们忍不住跪在地上惨叫,蜷缩成一团。

  当然,这不是后世的白磷弹,一旦炭粉和硫磺粉烧完后就消失了,不会致命,但对皮肉的伤害,会让士兵们至少痛苦一两天。

  进入两百步了,城头两万支弩箭齐发,一片片乌云向燕军士兵头顶上飞来,盾牌成了燕军士兵的保命神器,让他们躲过了惨烈的火雨,又让他们顶住了雨点般落下的箭矢。

  这不是大黄弩,而是普通的军弩,射不穿燕军的盾牌,也是和火泥一样,可以射中士兵的腿部。

  不断有士兵在奔跑中一头栽倒,一轮箭射罢,约一千余人箭矢射倒,但腿部不是要害,只是射伤倒地,却没有士兵阵亡。

  这点士兵损失对三万大军根本不算什么,海潮一般的士兵继续奔跑,渐渐靠近了护城河。

第699章 南城决战(六)

  城头上箭矢如雨,铺设浮桥的士兵死伤惨重,已超过三千士兵被射杀,但燕军士兵异常悍勇,势在必得,前面士兵被射杀,后面士兵立刻补充上来,他们都是两人一组,一人举盾保护,另一人安装浮桥,尽管死伤惨重,但浮桥也渐渐完成了。

  一包包燃烧的硫磺炭火泥飞射上天空,如烟花在天空璀璨绽放,又化作千万点火雨向士兵头顶飞来。

  后面进攻的三万大军都蹲下,躲在盾牌后面,但还是不断有士兵被无孔无入的火雨击中,痛入骨髓,惨叫不已。

  但在战场上,人人自危,除非是兄弟或者父子,要么撤退时帮忙搀扶一把,否则不会有人关心受伤士兵的死活,不会有人给自己增添累赘,伤兵只能靠自救求生。

  但求生很难,尽管第一次受伤不会阵亡,很多受伤士兵的阵亡都是遭到第二次攻击而死,数千燕军士兵受伤后都顾不上再用盾牌防护,很快被第二波箭雨射杀或者被大面积火雨击中而烧死。

  一万铺桥军在付出了四千七百余人伤亡的代价后,终于将二十架浮桥铺设完成,每座浮桥都是用几个大木箱并排铺设,以保证足够的宽度,浮桥宽达三丈,足以让两丈底盘的巢车和云梯通过。

  短短的攻城奔跑和架设的浮桥,就让燕军付出了一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这场大战的惨烈由此可见一斑。

  这时,李晟走到李邺面前笑道:“把火战用到了极致,古往今来,殿下是第一人!”

  李邺呵呵笑道:“高帽子我可不想戴,倒是李将军有没有想过战后留在江汉军?”

  不经意间,李邺向李晟发出了邀请。

  李晟心中有点为难,李邺毕竟是地方军阀,他实际上是想返回朝廷军队,李晟想了想道:“让卑职考虑考虑吧!”

  李邺点点头笑道:“一切由你自己决定,我绝不勉强!”

  “多谢殿下理解!”

  “呜——”

  城下低沉的号角声再次吹响,两万五千余燕军士兵一跃而起,像野兽一般狂呼乱叫,扛着攻城梯向城墙冲过去,铺设浮桥剩下的六千士兵也加入进攻的行列。

  一架架攻城梯顺利搭上了城墙,攻城梯的前端已经换成铁制,长斧也无法再劈断横档。

  另外,不少攻城梯的两侧和底部都加了挡板,底部加挡板是为了防止士兵在慌乱中一脚踩空掉下去,两侧加挡板则是防止马面墙上唐军从侧面射冷箭。

  虽然这种三面用挡板防护的攻城梯看起来有利于唐军的滚木礌石砸下,但在实战中,滚木和巨石在砸中第一个士兵的盾牌后,往往就会弹起来,向城下的士兵砸去,反而伤不到攻城梯下方的士兵。

  所以前几次燕军将领在汇报攻城的伤害时,只提到了顶部横档被砍断和马面墙上的冷箭,并没有提到滚木礌石的伤害。

  只是工匠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木材进行全部改造,只能对三成的攻城梯加了挡板,也幸亏如此,使那些没有改造过的攻城梯避免了另一种灭顶之灾。

  攻城士兵迎面遭到了上百块百斤巨石的迎头砸下,这些巨石正是投石机投进城内的巨石,现在也如数奉还,百斤巨石砸下,攻城梯前端的几名燕军士兵被一连串地砸了下去。

  城上唐军士兵趁机将两罐火油沿着改造后的攻城梯底板倾倒下去,扔下了火把,烈火瞬间将攻城梯吞没了,上面的士兵被烧得哭喊连天,一个个火人从梯子上跳了下去。

  这就是有其利必有其弊,改造后的攻城梯虽然保护住了士兵免遭马面墙冷箭射杀,也使士兵不会踩空掉下去,但又给唐军用火油攻击创造了条件,火油可以沿着底板流满整个攻城梯,一点都不浪费。

  一百多架攻城梯变成了火梯,守城唐军士兵趁机将大量麦秸抛下去,城下到处都是火点和浓烟。

  李归仁看得清楚,他当即喝令道:“将攻城梯的底板拆除!”

  剩下的两百多架改造攻城梯底板都被拆除,攻城梯也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上万燕军士兵在两百多架攻城梯上和城头上唐军激战。

  这时,十部云梯率先驶了上来,攻城云梯和现代的消防云梯非常相似,底部是一辆大车,上面站满了士兵,还有一架固定在大车上的基础梯子,基础梯子是铁制的,高约两丈,加上底盘高度,实际上已经和城墙持平了,所有旋转云梯都安装在基础梯子上,可以视城头的守军情况调节方向,直接搭在城头上

  更重要是,基础梯子上已站满了士兵,当云梯靠近城墙时,士兵一跃跳上基础梯的顶端,沿着云梯冲过去,直接跳上城头,这就和巢车有异曲同工之妙。

  十架云梯已经驶过了浮桥,渐渐靠近城头,站在云梯上的燕军长矛士兵开始迅速攀上了铁架基础梯,将后背的盾牌拿在手上,一手盾牌,一手持矛,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