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高尚连忙对安庆绪狠狠补刀,“回陛下的话,其实攻打襄阳是迫使李邺撤退的最好办法,长安不是他的地盘,他作为臣子不得不出兵,现在李亨已经退到汉中,接下来还可以退到巴蜀,李邺的任务已经完成了,那么只要襄阳那边稍微有点危机,李邺肯定会撤兵回去救老巢,遗憾的是,襄阳那边没有给李邺一点压力。”
安禄山重重哼了一声,“他甚至连汉水都没有能攻过去,朕这个儿子还真是得力啊!”
高尚忽然意识到,安庆绪毕竟是安禄山的儿子,自己不能挑拨父子关系,否则安禄山会对自己不满。
他立刻改变了策略,先斩断安庆绪左膀右臂。
“陛下,汉水没有攻打过去,其实是有原因的,说不定和严相国有关!”
安禄山一怔,“为什么和严庄有关?”
“陛下,商州刺史是严庄的长子严瀚海,卑职已经确定,他被李邺俘虏了,那么李邺会不会利用严瀚海和严庄达成某种交易呢?”
安禄山立刻明白了,他顿时勃然大怒,“好一个严庄,坏我大事,朕非要剥了他的皮不可!”
高尚没有把握让安禄山下决心废太子,但他却有把握先干掉严庄。
第702章 燕军东撤
三更时分,李邺匆匆赶到了城头,他得到李晟派人送来的消息,燕军军营有大动静。
李邺用千里眼细看了片刻,又把千里眼递给旁边的李晟,“李将军看看吧!”
李晟看了片刻道:“似乎敌军撤退了!”
李邺点点头,“他们王旗已经降下了,他们肯定是撤退。”
“殿下可否考虑追击?”
李邺摇摇头,“敌军并非真的败退,只是战略性撤退,如果追击,必然反被其噬!”
李晟叹口气道:“殿下说得对,在凤翔时,我们就遭遇这样的惨败,简直不堪回首!”
“凤翔对峙了好几个月,怎么会失败?”
凤翔兵败是李邺一直想问的事情,今天才有机会。
李晟苦笑道:“唐军最初是裴方老将军为主帅,在凤翔一直稳扎稳打,天子听信了谗言,便以明升暗降的办法,升裴老将军为兵部尚书,册封张掖郡王,把他调回了灵武,也就剥夺了他的军权,又命相国房琯为主帅,郭老将军为副帅,统领十万大军,房琯几次要和燕军决战,都被郭老将军劝住了。”
“然后呢?”
“然后燕军主将李归仁就用了减兵法,今天减兵一万,明天减兵五千,只剩三万人时,李归仁全面撤退回长安,房相国鬼迷了心窍,一心要追击,郭帅再三劝他,他就是不听,下令大军追击。
结果被李归仁杀了一记回马枪,他亲自率领八千骑兵绕过唐军主力,偷袭唐军后勤大营,烧毁无数粮草物资,房琯闻讯慌忙撤退,被李归仁埋伏在半路伏击,十万大军被八千幽州铁骑击溃,伤亡过半,房琯丢下大军,带着十几名手下仓惶逃回灵武,听说是郭老将军收拢了几万残军退回灵武。”
李邺点点头,“我倒是和房琯打过交道,此人比较平庸,缺谋少智,但他站队很稳,一直支持太子,他才会当上宰相。”
李晟叹息一声道:“这就是让人寒心的地方了,房琯决策失误,指挥无方,导致十万大军惨败,他本人却不肯承担任何责任,把兵败责任全部推给了郭老将军,天子还相信了,下旨免去郭老将军朔方节度使之职,降为庆州兵马使,并将骠骑大将军降为云麾将军,遭到将领们强烈反对,又勉强改为冠军大将军,所以卑职见殿下主动承担责任,向全军检讨,心中才着实感慨。”
李邺淡淡道:“这就是抱着政治目的挂帅的恶果,大军决战,天子考虑的重点不是怎么去获胜,而是想着怎么剥夺地方军阀的军权,所以才会有房琯出任三军主帅这种事情发生,所以在天子看来,房琯的政治任务完成了,他没有责任,自然就把兵败追责的板子打在副帅身上。”
“殿下说得对,其实卑职很愿意跟随殿下,只是卑职代表了家族的利益,身不由己。”
李晟心中十分难过,作为军人,他当然愿意跟随李邺,但作为家族的利益代表人,他又必须服从家族的安排,必须以家族利益为重,他身不由己。
李邺微微笑道:“我完全理解,将军不必介意,我还是那句话,我们一起并肩作战,情谊长存,只要将军愿意,江汉军的大门永远为将军敞开。”
李晟心中感动,眼睛红了,他默默点头,“总有一天,卑职一定会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李邺拍拍他的胳膊,又再三嘱咐道:“今晚至关重要,将军要盯住敌军的一举一动,不管敌军摆出什么诱惑,都必须严守城池,不可出城一步。”
“卑职遵令!”
李邺把千里眼递给他,转身下城去了。
李晟的表态在李邺的意料之中,唐朝依旧是世家的时代,李晟代表着陇西李氏,历史上他的成功,实际上是陇西李氏的成功,皇权要对抗河北藩镇,就必须得到关陇各大世家的支持,这是历史的惯性,从魏晋时代就开始了。
刚走下城池,迎面遇到了崔光远,崔光远连忙行礼道:“殿下,听说燕军要撤退了?”
李邺笑道:“崔使君的消息很灵敏,确实在撤退了,目前还在观察!”
崔光远连忙道:“殿下,长安城内已经戒严十几天了,很多商家都支撑不住,是不是可以稍微放一放,比如每天开放几个时辰。”
李邺微微笑道:“既然如此,明天就取消白天的戒严吧!允许商家开业,晚上还正常天黑戒严。”
崔光远大喜,“多谢殿下宽宏!”
次日一早,李邺接到明确的报告,燕军已经完全撤退,跟随燕军撤退的斥候也传来的消息,燕军后军已经过了新丰县。
燕军过了新丰县,那就意味着大军完全撤离了,李邺宣布,他们取得了长安保卫战的胜利,一时间满城欢腾,数十万百姓上街敲锣打鼓欢庆胜利,整个长安城成为了沸腾的海洋。
李邺当即从内库拿出一百万贯钱犒赏三军,阵亡将士以三倍抚恤。
一时间,三军将士喜笑颜开,坊门开启,恢复了正常秩序,商铺、酒楼、妓院、茶馆纷纷开业,都想着赚士兵的赏钱。
长安城仿佛在一夜之间恢复了元气。
中午时分,李邺来到了燕军大营,大营内一片狼藉,数十架无法运走的重型投石机和云梯堆在大营一角,还有十几根皇宫立柱,个个体型巨大。
还留了几十顶帐篷,里面都是各种损坏的兵器,有几十万件之多,战刀崩了口,长矛折断杆,还有很多破损的皮甲、头盔、战鼓、战旗等等。
李邺对司马王遂舟道:“这些兵甲扔掉也可惜了,很多修一下可以用在民团上面,把他们全部带走,其他破东西堆起来一把火烧掉。”
“殿下,还有几十万根营栅怎么办?”王遂舟又问道。
“送给城内的百姓,每家送一根。”
这时,李邺想到一事,又问道:“燕军陌刀军装备,收集了多少?”
“还在整理中,到上午为止已经超过两千套了,估计最后有两千二百套左右,不过不少重铠都被射穿,需要修补。”
李邺点点头,“把它们都带回去,交给军器署慢慢修补吧!还有长安的军械仓库,你这几天清点一下,这一次我们把军械库和内库带走,其他都留下。”
“殿下,我们什么时候返程?”
“不急,我已经发鹰信给军师,一旦安庆绪撤军,三万头骆驼就会出发来长安。”
王遂舟又小声道:“可天子如果派军队来长安来怎么办?东西就运不走了,不如咱们把一些重要的财物和兵甲先运到商州。”
这个建议倒不错,天子肯定派斥候在长安打探消息,安禄山撤军,他们肯定会很快知道,军队会先北上接管长安。
必须先把内库的财宝和兵甲运走,他们有一万头骆驼在长安,正好可以运输。
“安排一下吧!先用骆驼运到商州去,主要是内库和兵甲库。”
王遂舟点点头,“卑职今天就开始装箱!”
从城外回来,长安大街上十分热闹,今天大部分士兵领了赏钱都放假了,大街上都是三三两两的士兵。
平康坊是人最多的,这里酒楼妓院密集,大量士兵被吸引而来,热闹景况不亚于天宝繁盛时期。
大街上还有不少骑兵巡逻队,他们主要是维护秩序,维持军纪,现在是放假期间,士兵们喝酒逛妓院,巡逻队不会管,但如果打架斗殴,或者寻衅滋事,欺压平民,巡逻队就要过问了。
大街上有很多牛车,运载着一家老小和各种物品,这是京兆府各县的百姓开始陆陆续续回家了。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新年,大家心中都有点慌了,刚刚一放开,他们就急急忙忙往家里赶。
不知不觉,李邺进了宣平坊,来到了自己家的府门前。
他府上也安排了新丰县的十几户百姓,私人用品都已经打包带走,剩下的家具厨具之类,给他们用一用也无妨。
李邺最终没有进府,转身走了,事实上,他正式册封为鲁王后,这座几亩的小宅作为鲁王府就不太合适了。
第703章 功高震主
今天是天子李亨率领朝廷抵达汉中南郑的第六天,事实上,他从离开灵武开始,眼睛都一直在盯着长安。
他在长安附近派了不少斥候,更重要是,崔光远一直暗中和他联系,每天崔光远都会发鹰信告诉他作战情况,使李亨对长安攻防战十分了解。
下午时分,李亨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昨天是燕军和守城唐军的决战之日,一早崔光远就应该从长安发出鹰信,那么中午就应该收到了。
李亨极为关注昨天的激战,他心里有数,如果昨天燕军拿不下长安,那么长安基本上就保住了。
就在这时,太子李豫飞奔而来,激动道:“父皇,崔使君发来喜讯!”
“快说!什么喜讯?”李亨连忙迎上前问道。
“昨晚三更时分,安禄山大军向东撤军了。”
李亨激动得仰天直呼:“天佑大唐!天佑大唐!”
“父皇,关键时刻,李邺不仅挽救了朝廷,居然还收复了长安,让大唐在困境中重新崛起,不愧是国之栋梁。”
李亨欣慰点点头,“他这次表现确实不错,关键时刻靠得住,没有辜负朕对他的期待,朕会好好奖赏他。”
“父皇,要不要告诉相国们?”
李亨点点头,“你去召集吧!”
李豫行一礼,匆匆去了。
李亨在房间里兴奋地走了两圈,他又吩咐道:“把太傅给朕找来!”
太傅就是大宦官李辅国,李亨长期被父亲长期打压,性格变得十分懦弱,而且没有主见,很多时候都是李辅国替他做决定,他再把李辅国的意思变成自己的意见,再和大臣协商。
片刻,李辅国笑眯眯走进后堂,“恭喜陛下了!”
“太傅也知道了?”
“外面都传开了,满城欢腾,老奴当然知道!”
李亨随即道:“朕马上要和相国们商议此事,朕想先听听太傅的意见!”
李辅国当然也是有备而来,他沉吟一下道:“陛下要做三件事,事前、事中、事后,首先是事前,要立刻派特使赶去长安巡视,了解情况,老奴建议让鱼朝恩率三万军队前去,接管长安,控制皇宫和仓禀财物,并督促李邺尽快离开;
事中就是陛下尽快返回长安,在长安再次登基,君临天下,并把皇宫诸事处理妥当,恢复朝廷运转,重新考虑权力分配,老奴可以提供详细方案。
事后则是恢复社稷,建立君威,把李邺在长安的影响彻底去除,同时把天下各地的官员任免权、军权和财权尽快收拢于手中,安排好太上皇,尽快扑灭安禄山的叛乱,彻底恢复大唐社稷。”
李亨一怔,“清除李邺在长安的影响,朕不太明白!”
李辅国冷笑一声道:“他可是登录进了太庙的宗室亲王,在大唐危机时刻力挽狂澜,拯救大唐,如此丰功伟绩,难道他没有资格再上一步吗?”
李亨的脸刷地白了,李辅国的话像针一样刺痛了他,他忽然意识到,李邺威胁到自己皇位了。
李辅国低声道:“这件事陛下心里有数就行了,不要再提,老奴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案如果?”
李亨极为勉强地挤出一丝笑容道:“太傅的三个方案非常好,朕记住了,今天估计就谈谈事先,除了让鱼朝恩率军前往外,恐怕还要安排一名相国前往,太傅觉得谁合适?”
李辅国冷冷道:“估计相国们会推荐李岱前往,但陛下不要答应,俗话说,父子连心,李岱就算装得清高,也一定会有私心,老奴建议让房琯前往。”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