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442章

作者:高月

  “你说!”

  “一共有两个大案,一个是刺杀王妃案,一个是襄阳州兵兵器库被烧案,卑职最初以为是同一伙人所为,但根据卑职反复调查下来,卑职认为,这其实是不同的团伙所为,两者并没有关系。”

  “何以见得?”

  “两个案子手法完全不同,第一个案子是武士突袭,一共三十几名武士,反复踩点,精心部署,考虑的非常周密,第二个案子就太粗糙了,没有部署,完全就是随性,我们很快就查到了嫌疑人,嫌疑人叫于泽,就是这座仓库的主管,但他起火当晚就跑掉了,开始我们以为他被烧死,后来发现烧死的人不是他,是一个冻死的流浪汉。”

  李邺点点头,“先说第一个案子!”

  “第一个案子的动机很明显,就是要刺杀王妃和小县主,迫使殿下从长安撤军,根据我们调查,他们从十天前就开始踩点部署,而卑职询问过王妃,她也是十天前就决定去烧香还愿,还通知了大云寺。

  也就是说,对方要么在府中有暗线,要么在从大云寺得到消息,当然府中暗线不可能,府中若有暗线就能直接刺杀,何必多此一举?所以只能是大云寺得到的消息,说明大云寺内有他们的人。”

  李邺忽然想到什么,脸色顿时一变,“不好,今天她们又去大云寺了,我母亲也去了。”

  李成华脸色也微微一变,连忙道:“大云寺泄露消息的人我们查到了,叫做圆惠,他负责安排王妃礼仪,但他已经不在大云寺,去向不明,要不卑职马上去加强护卫。”

  李邺点点头,“案子回头再谈,你们先去加强护卫!”

  李成华行一礼,匆匆走了。

  李邺不放心,和李泌打个招呼,也匆匆赶去了大云寺。

  各地的大云寺都是武则天改建,供奉《大云经疏》,以证明武则天是弥勒转世。

  襄阳的大云寺原本叫安国寺,天授元年,武则天下旨在大唐各州修建大云寺,新修当然来不及,所以把很多有规模的寺院直接改名为大云寺。

  虽然中宗李显登基后,下旨摧毁天下所有大云寺,但大唐各地也有不少支持武则天的州县,加上李显性格懦弱,旨意并没有被贯彻,很多地方的大云寺都被保留下来。

  襄阳大云寺就是其中之一。

  此时,裴三娘带着两个儿媳和孙女已经上完香,还愿的香油钱之前已经供奉了,今天只是来还个愿。

  她们正要登上马车,忽然,公孙大娘一声怒叱,手中长剑脱手而出,一道闪电般射向大门上方的飞檐,只听一声惨叫,一个黑衣人从飞檐上坠落下地,手中拿着一支弩箭。

  亲兵们大惊,大喊道:“保护王妃!”

  他们一起举盾保护,杨玉环吓得花容失色,被独孤新月先推上了马车,把女儿递给她,紧接着独孤新月也被裴三娘推上车,裴三娘从马车内拔出宝剑站在车门口。

  她目光警惕地四处张望。

第709章 案情复杂

  周围一片哗然,送客出来的高僧都吓得脸色大变,拼命低头念佛。

  十几名内卫士兵脸上挂不上,纷纷攀上屋顶上去查看,寻找了半晌,再也没有任何刺客的影子。

  “公孙大娘,你觉得还有刺客埋伏吗?”

  裴三娘着实佩服公孙大娘的武艺,不愧是烈凤的第一弟子,对危险的感知能力太敏锐了,而且还能使用飞剑,和兄长裴旻有一拼了。

  公孙大娘认识裴三娘,知道她是相国夫人,是鲁王殿下的母亲,所以对她态度也颇为恭敬。

  公孙大娘向四周巡视片刻,摇摇头道:“没有那种杀气的感觉了,刺客应该就是这一人。”

  这时,内卫士兵撕下刺客的蒙面之布,竟然是一名僧人,他们当即要求几名高僧上前辨认,几名高僧上前看了,都吓一跳,方丈圆光合掌道:“阿弥陀佛,他就是你们要找的知客僧圆惠。”

  这时,数百名内卫武士骑马赶来,迅速控制了整个寺院,统领李成华上前向公孙大娘行礼道:“感谢师父出手!”

  公孙大娘同时也是内卫教头,替内卫训练女武士,有一百多名女弟子,李成华也跟她学武,拜她为师!

  公孙大娘笑着点点头,“既然你来了,我不就管了,目前就一个刺客,感觉此人武艺不怎么样,伱慢慢查吧!”

  李成华点点头,上前查看情况,这时,又来了大队骑兵,有人高喊一声,“鲁王殿下驾到!”

  李邺在数十名骑兵簇拥下赶来了。

  他翻身下马,上前先询问家人情况,裴三娘笑道:“我们都没事,刺客还没有来得及出手,就被公孙大娘先干掉了,你要好好谢公孙大娘,箭矢上可是有剧毒。”

  李邺连忙向公孙大娘表示感谢,公孙大娘微微笑道:“能为殿下做点事,我也很高兴,如果没有别的事情,让家人们先回府,外面会让人感到不安全!”

  李邺当即令道:“马车即刻回府!”

  亲兵们严密护卫着马车缓缓掉头,向府宅方向驶去。

  李邺又来到刺客身边,李成华行礼道:“殿下,刺客就是之前失踪的知客僧,我们怀疑他一直就躲在寺院内,今天王妃上香,他便冒险出来行刺!”

  这个推断应该正确,今天她们来烧香还愿就是临时起意,没有时间给对方准备,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刺客就躲在寺院内,或者就在附近。

  李邺点点头,又问道:“还有什么发现?”

  “还有这名知客僧刺杀王妃必然是为了领赏,说明他知道去哪里领赏,卑职认为,只要搜查他的住处,或者找到窝藏他的人,那就一定有线索。”

  “你们之前没有一点线索吗?”李邺又问道。

  “回禀殿下,我们之前有点怀疑柳洵!”

  李邺眉头一皱,“为什么?”

  “因为柳洵忽然变得有钱了,他养了一个小妾,小妾的父亲是个赌鬼,每次输钱就找女儿去要,还吹嘘自己女婿是襄阳长史,惊动了内卫,调查发现他是柳洵小妾的父亲,根据我们在赌场的内线汇报,这一个月,小妾的父亲至少输了两百两银子。”

  “现在一两银子兑多少铜钱?”

  “一比四左右!”

  李邺冷笑一声道:“一个月输了八百贯钱,还真有钱啊!”

  “确实!我们认为这和柳洵的收入严重不符,所以就怀疑他要么之前有贪污坐赃,要么就是被敌人收买,我们派人监视他,但并没有发现他有异常。”

  李邺沉思片刻道:“还有一种可能性你没有想到,柳洵再有钱也不会一个月给小妾两百两银子,会不会是他让小妾去接触,拿到钱后,小妾没有全部给他,自己截留了一部分,她把这笔钱存在父亲那里,结果被她父亲输掉了。”

  李成华点点头,“殿下说得对,确实有这种可能!”

  “继续查吧!尽量不要打草惊蛇,有进展及时向我汇报。”

  “殿下,关于仓库焚烧案,卑职三天前已经向长史详细汇报,案情比较复杂,殿下可以问问长史,如果有需要,卑职可以随时再汇报。”

  李邺点点头,“你去调查吧!”

  李邺翻身上马,返回了官署。

  李邺心中着实恼火,这已经是第几次刺杀了?刺杀自己父亲,又刺杀自己的妻女,这已经触碰到了他的底线,一般而言,高层权斗和两国交战,很少会有刺杀这种事情出现,原因也很简单,你刺杀别人,别人一样可以刺杀你。

  既然安禄山不顾官场规则,两次刺杀自己的家人,那自己也不用客气了,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李邺回到官衙,立刻派人把李泌请来。

  不多时,李泌匆匆赶来,进门便关切问道:“家人没有出事吧!”

  他也刚刚听说,大云寺又发生了刺杀事件,把他吓了一大跳,也不知道有没有出事。

  李邺冷冷道:“有公孙大娘在,刺客不可能得逞,只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刺杀,安禄山还当我是病猫了!”

  李泌点点头,“确实有必要反击,否则他们刺杀不了殿下家眷,就会把目标转到我们身上!”

  “先让李成华调查再说,先生,我想问一问另一个案子,李成华说,她已经详细向你汇报过了。”

  这时,亲兵进来上了茶,李泌喝了口热茶,缓缓道:“这个案子其实已经查清了,嫌疑人虽然逃掉了,但只要查嫌疑人的背景,就知道是谁指使的。

  逃走的于泽是黄有胜的人,那个冻死的流浪汉有人看见是黄家家丁把尸体搬走了,他的外型有点像于泽,他被烧死在仓库内,我们都以为是于泽死了,但于泽的儿子说漏了嘴,他父亲没死,躲在沔州汉阳县老家,内卫已经派人去抓了。”

  李邺眉头一皱,“你的意思是说,仓库是黄家烧的,为什么他要烧仓库?”

  “殿下,那座仓库其实并不是放兵甲的仓库,而是山南东道的官方文书库,因为地方比较大,又堆放了一些废旧兵器,卑职昨天只是不想影响殿下的心情,让殿下好好休息,才没有明说,一把大火不仅烧了仓库和几千件兵器,还烧毁了地方志、百年积累的文书和大量人口编册以及土地地契。”

  “我没太听懂长史的意思,为什么要烧文书库,请长史直说原因!”

第710章 关键线索

  “殿下,邓州所有的地契已经被燕军烧毁了,那么官府这边就只有山南东道文书库中有一份留存,现在文书库也被烧毁了,就意味着我们谁也不知道邓州的土地情况。

  但邓州有数十万亩土地是官田,但据我所知,有一部分官田产权有纠纷,主要是和几大世家的土地有重复的地方,这下子官府没有了任何官田记录,比如黄家却能拿出官田是他们所有的依据,殿下明白了吗?”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道:“为什么会有土地产权纠葛?”

  “这和开元年间的一个案子有关,薛王李业的舅父王仙童是邓州新野县人,他的家族在家乡侵占了良田十万亩,后来王仙童被姚崇扳倒,所侵占的土地全部收为官田。

  但王仙童发现朝廷准备要收拾他,便把家乡的十万亩良田贱卖给了杜、黄、蔡三大家族,后来王仙童被查,朝廷没收了他所有的财产,也包括土地。

  因为朝廷不承认王仙童和三大世家的土地交易,便把十万亩土地收为官田,三大家族钱没了,土地也没了,鸡飞蛋打一场空。

  二十年来,他们一直在和朝廷申诉这件事,但一直没有任何结果。”

  李邺点点头,“所以他们以为,只要烧掉官府的记录,他们就可以堂而皇之霸占十万亩良田?但当地所有农民都知道那是官田,官员们也知道那是官田,他们是什么意思呢?指鹿为马吗?”

  李泌淡淡道:“殿下,烧毁文书库是没有用,他们其实很清楚官田的事实摆在那里,不会因为文书被烧就改变了,烧仓库是他们表达的一种态度,他们其实是在给殿下出题,希望殿下能推翻朝廷当年的决定,把土地还给他们。”

  停一下,李泌又道:“但卑职认为,殿下还给他们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为什么?”李邺不解。

  “殿下,那十万亩官田可是在新野县啊!”

  “等等!”

  李邺忽然反应过来,“那十万亩土地,不会就是淯水东岸的军田吧?”

  李泌点点头,“正是淯水东岸的十万亩军田,一点没错,就是殿下用来安置河中军家眷的三十万亩军田中一部分,所以说这个案子非常复杂。”

  李邺为了安置河中军家眷,便把襄州、邓州、随州的一部分官田划拨为军田,然后又把这部分良田给了士兵家眷。

  李邺只觉得一阵头大,从最初的强夺民团军权开始,他就一直和襄州世家关系处的不好。

  尤其杀襄州团练使常琏一家,要知道常琏本人是宰相杜暹的女婿,他的几个儿子娶的也是襄州世家的女儿,彼此联姻,关系盘根错节,杀了常琏,其实就得罪了襄阳世家。

  加上一个柳洵事件,柳洵能力不行,被襄州世家抵制,局面打不开,他便每月搞诗会,想笼络文人,结果反而成他的败笔。

  因为燕军的入侵,他才和襄州世家们缓和了关系,联手抗敌,可一旦外界威胁消失,他们之间的矛盾又会起来,现在看样子是十万亩军田会成为他们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李邺沉思良久问道:“当初他们花多少钱从王仙童手上购买的土地?”

  “当初王仙童是贱卖良田,以每亩一贯钱的价格卖给三大家族。”

  “现在市价呢?”

  “天宝年间每亩市价八贯钱,现在只要五贯钱就能买到了。”

  李邺点点头道:“烦请先生去和他们谈一谈,土地我已经分配给了将士家眷,不可能再还给他们了,但我可以以每亩三贯钱的价格补偿他们。”

  李泌欣然道:“殿下肯出钱补偿,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我去和他们谈,但仓库焚烧案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