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李邺吻了吻她的俏脸,笑道:“说吧!帮什么忙。”
“我有个大哥,叫李伯禽,夫君应该知道吧!”
李邺点点头,“我知道他,他好像在洛阳。”
“他现在在长安,我前不久收到他的一封信,他可能要参加河陇文吏考试,夫君能不能照顾他一下。”
李邺微微笑道:“大舅哥要我照顾,当然没有问题,但你父亲的态度呢?”
清羽摇摇头,“父亲应该不知道这件事,大哥和父亲的关系比较疏远,他不愿意求父亲!”
李邺倒也理解,李白一生漂泊不定,基本上不管孩子,长子由前妻许氏抚养长大,自己妻子清羽他也丢给李腾空当徒弟,他又娶了宗氏为妻,几个孩子对他疏远很正常。
不过李伯禽居然会求到妹妹清羽的头上,他怎么知道妹妹嫁给了自己?
“你们兄妹一直有联系吗?”
清羽点点头,“我和兄长一直有书信往来,嫁给夫君后,我写了一封信给他。”
李邺当然知道李伯禽的意思,他写信给妹妹是想得到判司的职务。
李邺便欣然笑道:“让他参加考试吧!考上了我给他安排一个好点的职务,考不上就让他做幕僚官,其实也是一样,
清羽大喜,重重亲了丈夫一下,搂着丈夫脖子撒娇起来,两人兴致盎然,又开始一起研究生娃之道。
次日上午,李邺和三个妻子一起吃了早饭,便匆匆去了官房,他这两天事情很多,处理朝廷关系,河西接收,还有灵州征讨等等。
刚到官房坐下,几名高官便一起来了,李邺请他们坐下。
李泌笑道:“原以为殿下会直接去会州,我们正商量呢!若殿下不回来,我们就直接去会州了。”
李邺微微一笑,“早知道我就不回来了!”
众人一起大笑,“殿下还是体谅我们,让我们歇歇老胳膊老腿!”
李邺点点头,“先说说招募文吏之事!”
招募文吏是由陈焕和王维负责,王维率领十几名官员去了雍县,金城县这边就由陈焕负责,当然,陈焕是副长史,而长史李泌偏重于军师职能,各种繁杂琐碎之事都是由陈焕负责,在襄阳就这样分工,也都各自习惯了。
招募文吏就是由陈焕总负责,陈涣躬身道:“回禀殿下,招募文吏考试在五天后举行,方案没有变化,一共招录二百人,录取后在进行面试,以确定最后的职务安排”
细节李邺并不关心,方案是他签字的,不会再改变,李邺关心的是朝廷那边态度,耐心听完陈焕的介绍后,李邺问道:“朝廷那边怎么说?”
旁边李泌道:“吏部确实发牒文给我们,正如我们之前的猜测,招募文吏吏部不管,但吏部询问招募判司之事,吏部建议最好是从有功名的士子中直接任命判司。”
陈焕也道:“有功名的人都是两类,一是太学毕业无职,二是考上科举,但没有通过吏部铨选。”
李邺明白了吏部的意思,就是有功名的人不用参加考试了,直接任命为各州判司,他心中冷笑一声,又问道:“这也是政事堂的意见?”
陈焕点点头,“殿下说得对,牒文上有政事堂的印,应该政事堂讨论过了。”
“那你们怎么回复吏部的?”
众人对望一眼,李泌道:“我们商量过,一是规章已定,所有人必须考试,其次改规章也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回复吏部,所有人都应该参加考试,但我们可以优先考虑有功名的人。”
这个回复不错,算是一个软钉子,李邺点点头,“若连最基础的考试都通不过,这种有功名的人我不要也罢。”
停一下,李邺笑问道:“有没有说情照顾的?”
陈焕苦笑一声,“有的,还不少!”
“等会儿把说情照顾的统一给我,我看一看,这不是坏事。”
李邺看得很透彻,利用这次考试,把一些名门子弟招录到陇右做事,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
不谋天下者,不足谋一局,招募文吏不过是手段而已,用合理合法的手段,把世家名门子弟招揽过来,这才是他的真实目的。
“朝廷还有其他关于我们的事情吗?”
李泌缓缓道:“就是关于河西各州都督的任命,殿下写了任命说明,卑职派人送去了朝廷,还有给三位公公的例银也一并送去了,就在几天前,天下兵马大元帅府正式回复我们,同意我们的任命方案,大元帅府是李辅国掌控的,也代表天子的意思,但这件事听说政事堂不满,政事堂要求殿下回去述职,说清楚此事。”
李邺摇摇头,“政事堂这样做就越权了,我是天子任命的河陇节度使,要述职也不是向他们述职。”
李泌冷笑道:“政事堂其实不是针对我们,而针对大元帅府,针对李辅国,据说他们斗得很厉害,估计这就是天子要的效果!”
这时,刘晏在一旁道:“卑职再过几天去长安谈盐税之事,我来处理此事。”
李邺淡淡道:“可以去解释,给政事堂拱拱火,让他们斗得更狠一点。”
李邺又取出一份文书,递给李泌道:“这是河西遗留事项,各州官员需要尽快任命,还有六千多阵亡将士,按照双倍抚恤。”
众人都吃一惊,居然阵亡六千多人,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众人一起向李邺望来。
李邺叹息一声道:“这件事说来话长,司马王洛的报告估计过几天就到了,伱再仔细看吧!”
李邺自己不想说,他若说了自己差点性命不保,这帮老家伙一定会坚决反对他出征灵州。
第802章 天降大任
众人散去了,李泌留了下来,他问道:“灵州那边,殿下什么时候出发?”。
“准备好就走,最多还有五天吧!“
“如果遇到回纥军队,殿下真的要和他们作战吗?”
李邺沉吟一下道:“我会先礼后兵,劝他们回去,如果他们不听劝,那就只能用武力驱赶!”
“但这样会导致回纥入侵大唐,殿下想过这个后果吗?”
李邺淡淡道:“我都考虑过,我有可靠消息,史思明也邀请回纥出兵,共同瓜分大唐。”
李泌吃了一惊,“还有这种事情?”
李邺的可靠情报就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罢了,史思明邀请回纥共分大唐,唐朝同时请求回纥出兵相助,
回纥最后答应了唐朝,出兵帮助收复洛阳,如果就此认为回纥讲义气,那就太幼稚了,对回纥来说,利益才是最重要,帮助大唐,是得名又得利,帮助史思明,是得利不得名。
回纥当然选前者,他若有半点义气之心,就不会在洛阳和中原大肆屠杀,抢掠财物和女人了。
李邺取出一封信,放在桌上,“这是我父亲写给我的信,他在信中提到了,朝廷已经和回纥达成协议,只要回纥肯出兵帮助收复洛阳,洛阳和中原的子女金帛任其取走。”
李泌点点头,“我也听说了,还听说是太子向回纥太子下跪,回纥才答应放过长安,但洛阳肯定保不住了。”
李邺冷笑一声道:“回纥已经吃定大唐了,只是吃相好不好看罢了,文吃就是帮助唐朝,武吃则是和史思明结盟,我是大唐宗室,我怎么会允许回纥人来糟蹋洛阳?”
李泌沉默片刻道:“卑职还担心另外一个后果,一旦殿下和回纥交战,回纥不一定和大唐翻脸,但一定会和吐蕃勾结,共同对付殿下!”
李邺的目光变得异常坚毅,缓缓道:“军师担心的后果,我都已经考虑过了,或许朝廷会向我施压让步,或许回纥会和吐蕃勾结,也或许朝廷会和回纥勾结,这些我都不在意,该来都会来,既然上天让我出现在大唐,我就绝不会为了苟活而让步!”
李邺的话中有歧义,什么叫做上天让他出现在大唐呢?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只有飞龙能听懂,李泌无法明白。
但李泌感觉到了主公语气中的坚决,他知道这是李邺的原则,绝不准许拿大唐的子女和回纥交换。
李泌默默点头,“无论浊浪滔天,就让我们一起面对吧!”
次日,李邺开始部署了,他命令雷万春和辛云京准备三万骑兵赶往会州汇合,同时命令李泌和刘晏向会宁县输送二十万石粮食物资,派两万头骆驼作为载负工具。
李邺终于开始了他的第二步方案,夺回朔方,同时拦截回纥军队进入大唐。
五天后,上午时分,一支庞大的皮筏子运输队向会宁县出发,满载着粮食和各种物资。
同时出发的还有三万骑兵和两万头骆驼,由李邺亲自统领。
李邺再次告别家人,开始了北征。
就在李邺率领大军开始前往会宁县备战的同时,一支唐军斥候也在灵州探查敌情。
这是一支由三十名骑兵组成的斥候队,由一名校尉统领。
校尉叫做李效国,是张典的得力手下,张典暂时留在河西没有过来,便派李效国率领三十名斥候提前前往灵州进行情报刺探。
灵州不愧是塞上江南,到处是森林、河流和草原,阳光充足,土地肥沃,加上水源充足,这里是一直是历朝历代著名的粮仓。
朔方军在这里军屯,就解决了朔方和河西十几万大军的粮食问题,李邺当然也盯住了这里,早就盯住了,一个是河湟谷地,一个就是灵州平原。
现在朝廷被史思明的叛军拖住,无暇顾及灵州,导致灵州被吐蕃占领,这个机会李邺怎么可能放过,从朝廷手上得到,那始终是朝廷的土地,名不正言不顺,但从吐蕃手中夺取,他就可以名正言顺捏在自己手心了。
入夜,李效国带领手下来到了灵武县以北的一座小村庄,他让手下在外面等候,他带着一名手下进了村子。
村子不大,只有五六十户人家,但大部分都紧锁大门,十分凄凉,连狗都没有。
他来到最边上,找到了一棵很大的枣树,枣树面前是一座小院,就是这里了,
李效国拍了拍门环,没有人答应,他给手下使个眼色,两人索性跳上围墙,跳进了院子里。
“你们是什么人?”
一个黑影出现在角落,举弩对准了他们。
李效国笑了笑道:“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举弩男子放下了弩箭,回应道:“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四句诗自然就是他们的接头切口了,男子大喜,上前抱拳道:“在下陈方亮,你们可是仇司马派来?”
李效国摇摇头,“我们是唐军斥候,在下李效国,出任斥候校尉,我还有三十名弟兄在村外,我们奉殿下之令,从河西过来探查情报。”
“原来是李校尉,请进屋坐!”
这位陈方亮便是仇玄派来灵州探查情报的手下,原本是在灵武县开店,但吐蕃军搜查太严,他只好躲到这座小村子里。
陈方亮点亮了灯,给他们二人倒了两碗水,望着李效国不解的目光,他苦笑道:“我知道你心里肯定很奇怪,这家伙收集吐蕃人的情报,怎么跑到乡野偏村来了?”
李效国沉声道:“我相信陈管事一定有迫不得已的原因!”
陈方亮点点头,“我是去年十月份带五名手下过来,在灵武开了两家店铺,卖一些上好日用品,吐蕃人倒没有为难,还有不少吐蕃士兵跑来买东西,但就在两个月前,三万吐蕃军被调回了鄯州,事情就开始麻烦了,种田的人不够,吐蕃军就开始抓壮丁,所有青壮男子全部被抓去种地,我的五名手下也被抓走了,我正好出城发鹰信,便逃过一劫。”
“这里安全吗?”李效国问道。
“还可以,这里是我来灵州租下的鹰房,每次我都来这里发鹰信,这座村子大部分人都进城了,只剩下几户人家,都是老弱,吐蕃军也知道,所以从不来搜查这里。”
李效国沉吟一下问道:“殿下很快就要攻打灵州了,这里的吐蕃军什么情况?”
“吐蕃军在朔方一共两万人,都在灵州,而且都在灵武县,目前都在种地,他们都是吐蕃那边的汉人,但据我了解也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作战士兵,一类是屯田士兵,作战士兵都被调走了,剩下的两万人便是屯田士兵,。”
“两者有区别吗?我是说作为军人而言。”
陈方亮点点头,“肯定有区别,以前那三万人可能都在陇右参加过对唐军作战,而这边两万人基本上都是新兵,现在天天训练,都是新兵那一套,我听手下说,很多人连射箭都不会。”
李效国眼睛一亮,连忙问道:“伱和手下还有联系?”
“当然有!”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