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496章

作者:高月

  但大军刚到鸣沙县以北十里处,便有探子回报,在前方发现三千唐军骑兵。

  论布扎仁立刻下令,大军列阵,两万吐蕃军迅速列阵,很快,前面漫天的黄尘中缓缓出现了数千骑兵。

  可就在这时,后面也出现了一支骑兵,足有万人,东面也出现一支骑兵,也是差不多万人,而南面的骑兵也越来越多,远远不止三千人。

  只片刻,两万六千唐军骑兵便从南北东三个方向包围了吐蕃军,而西面是滔滔的黄河水。

  主将论布扎仁惊得目瞪口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中计了,留在灵武县还有高大坚固的县城可以依靠,唐军还不一定有攻城武器,可到了旷野,他的两万步兵怎么和三万骑兵对抗?

  但论布扎仁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了,投降是不可能的,宁可战死,也绝不投降,不过他还可以选择突围,损失惨重那是肯定的,但至少自己能活下来。

  论布扎仁举刀大喊道:“全军向北突围,撤回灵武县!”

  两万吐蕃军开始掉头,迅速向北狂奔突围。

  李邺在远处注视着突围的吐蕃军,他很快看出了端倪,前面骑马疾奔的似乎是真的吐蕃人,他们渐渐脱离了后面的步兵,换而言之,他们根本不管后面吐蕃步兵的死活了。

  李邺当即冷冷下令道:“让敌军头部骑兵突围,南霁云将军从后面追杀,剩下敌军进行切割包围,投降者可免死,反抗者格杀勿论!”

  对付企图鱼死网破的敌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逃,一旦逃亡,就不会再有拼死突围的意志了,反正这里距离灵武县还有五十里,就算他们逃到灵武县,面对的也是被唐军占领的城池。

  “呜——”

  号角声吹响,令旗挥舞,一万唐军骑兵立刻分成了两半,就像大海中忽然出现一条路,论布扎仁喜出望外,率领一千吐蕃压阵军拼命奔跑,他们都是正宗吐蕃军,也是骑兵,这个时候,他们根本就不管后面的两万吐蕃汉人士兵死活了。

  待一千吐蕃骑兵逃掉,唐军忽然合拢,一队队百人骑兵在队伍中穿插疾奔,将吐蕃士兵切割成支离破碎的小块,绝望中,吐蕃士兵纷纷跪地投降,一些死活不肯投降的吐蕃将领,也被唐军骑兵毫不犹豫杀死。

  但论布扎仁率领一千吐蕃骑兵也并没有因此逃脱,南霁云率五千骑兵在后面紧追不舍,奔出二十余里,吐蕃军前方忽然出现两支唐军骑兵,各有两千骑兵,一左一右杀来,拦截住了吐蕃骑兵。

  这时,南霁云率五千骑兵也已追上了吐蕃军,从后面包围了这支吐蕃军,尽管吐蕃拼死突围,但一千人拼命和两万拼命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唐军根本不用正面厮杀,用角弓弩如雨点般射击,只用几轮射杀,这支吐蕃骑兵大半都不存在了,南霁云率领骑兵掩杀上去,最后的百余人也被唐军铁骑淹没了。

  这是唐军打得最畅快的一战,也是最经典的诱敌之战,用三千人作为诱饵把两万吐蕃军从灵武县诱出来,使他们失去了最大的优势,灵武坚城。

  要不然,唐军没有携带攻城武器,要攻下灵武城还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如果时间拖得太长,金城县那边恐怕就会生变了。

  李邺当即给雷万春记了首功,表彰他的诱敌之计成功。

  这一战俘获敌军一万八千人,全部都是吐蕃汉人,李邺让翻译告诉所有人,现在放他们回去,还会被吐蕃人派出来送死,不如在灵州安安心心采矿,等战争结束后放他们回家。

  话已经说清楚,对方能不能接受李邺并不在意,他随即令鹰击郎将李应率两千军队将战俘押去南面的丰安镇。

  那边有一座大山叫照壁山,是朔方军的矿场,盛产铜铁矿,有现成的采矿大营和各种设施,不需要重新投入,直接就可以采矿了。

  唐军还带来百名老矿工作为技术指导,指导战俘们进行采矿。

  夺取了朔方,李邺率大军进入灵武,接下来他便是守株待兔,等待回纥军的到来。

  长安,崇仁坊右相府,房琯被韦见素的孙子韦清玄领往贵客堂。

  韦清玄当年被安庆绪破相后,一直在弘文馆书库内任职,负责整理文书档案,基本不需要和外界打交道,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加上得到名医的精心调治,他脸上的疤痕也越来越淡,只剩下一个淡淡痕迹,不在强光下细看,还看不出来。

  他的官职也随即被调整,去年开始出任中书舍人,专门负责草拟旨意,他在去年也成婚了,娶了尚书右丞萧华的孙女为妻,今年妻子已有身孕,几年的郁闷也终于被一扫而空。

  韦清玄领房琯来到贵客堂坐下,躬身道:“请相国稍坐,祖父马上就到。”

  这时,外面传来一声咳嗽,韦见素负手缓缓走了进来。

  房琯连忙起身行礼,“参见右相!”

  “贤弟不必多礼,请坐!”

  韦清玄起身要走,韦见素微微笑道:“就站在祖父身后吧!随时给客人添茶。”

  “孙儿遵命!”韦清玄便恭恭敬敬站在祖父身后。

  房琯捋须笑道:“看来韦相国很器重孙子啊!”

  韦见素的四个儿子都在朝中为官,但都比较平庸,但这个韦清玄却十分稳重,而且不失睿智,韦见素当然想培养这个孙子,就像当年李林甫培养孙子李邺一样。

  事实上,韦见素就是看到了李邺,才想学习李林甫,跨过儿子,直接培养孙子。

  韦见素叹口气道:“当年他被安庆绪所害毁容,一直忍辱负重生活了好几年,反而磨砺了他的意志,让他性格沉稳下来,现在脸上的伤疤也快好了,也算是塞翁失马吧!”

  “相国说得对,不到最后,很多事情不能轻易下定论。”

  房琯沉吟一下又道:“李邺竟然派刘晏来代为述职,是不是有点太藐视朝廷了?”

  韦见素笑了笑:“太上皇当政的时候,哥舒翰也从未向政事堂述职,节度使本来就是向天子述职,李邺派刘晏和我们沟通交流,实际上是给政事堂面子,准确说是给他父亲面子,房相国,这一点我们心里要有数。”

第807章 祖孙对话

  房琯的表情略有点尴尬,干笑两声道:“但这次刘晏来述职,我们是不是可以向对方施压,让河陇在朝政方向更加配合朝廷呢?”

  “这个可以有!”

  韦见素欣然笑道:“确实不能让陇右和河西的政务过于独立,这样会脱离朝廷,应该强化各种报告制度。”

  房琯连忙取出一本奏折,递给韦见素,“这是我写的一本折子,建议天子下旨,加强对河陇政务的监管,不如我和韦相国联署上奏。”

  韦见素接过奏折看了看,又递给房琯笑道:“明天让政事堂讨论一下,如果通过,我们就以政事堂的名义上奏。”

  房琯脸色微微一变,无奈,只得接过折子,苦笑道:“打扰韦相国了,在下告辞!”

  韦见素点点头,“清儿,替我送送房相国。”

  “孙儿遵命!”

  韦清玄躬身行一礼,一摆手,“房相国请!”

  房琯告辞走了,韦见素沉吟片刻,对收茶盏的侍女道:“等会儿长孙回来,让他来我书房。”

  韦见素也起身回书房去了。

  不多时,韦清玄匆匆来到祖父的书房,门开了一条缝,只见祖父在书房内负手来回踱步。

  韦清玄敲了敲门,“祖父,孙儿来了!”

  “进来!”

  韦清玄推门走进去,韦见素随即吩咐道:“把门关上!”

  韦清玄关上了门,恭恭敬敬站在一旁,韦见素坐下问道:“房相国送走了?”

  “孙儿把他送走了。”

  “他有没有对你说什么?”

  韦清玄迟疑一下道:“他问孙儿有没有兴趣去地方做刺史,他说现在宣州刺史正好空缺,他可以推荐我。”

  “那你怎么回答?”

  “孙儿说,多谢他的美意,只是妻子再过几个月就要分娩,我不能离开。”

  “这样回答很好。”

  韦见素点点头,又问道:“你觉得他的建议如何?加强朝廷对河陇的政务监管。”

  “孙儿认为.非常及时,也很有必要,像这次河陇招募文吏,闹得沸沸扬扬,还越过了朝廷,实在有点不像话。”

  韦见素笑了笑,孙儿还是太年轻了一点,看不懂李邺的布局。

  “那伱觉得我为何不肯和他联署奏折?”

  韦清玄想了想道:“或许祖父想再考虑考虑,不想仓促答应他。”

  韦见素摇摇头,“你根本没看懂他的真正目的。”

  韦清玄一愣,连忙道:“孙儿愚钝,请祖父明示!”

  韦见素缓缓道:“房琯要被罢相了,他在太白酒楼私下会见太上皇的特使,被人撞见了,天子已不容他,他今天找我,要求所谓联署奏折,实际上就是想给天子制造一个错觉,我还在支持他,我怎么可能和他联署,这个时候谁敢保他都会受到牵连。”

  韦清玄这才明白,半响道:“孙儿真是愚钝,还以为他是.”

  韦见素摆摆手,“这不怪你,你不知道房琯私会太上皇使者之事,这件事只有几个人知道,你切莫出去声张。”

  “孙儿一定严守秘密!”

  迟疑一下,韦清玄又道:“但孙儿觉得他的提议其实也不错,朝廷是应该加强对河陇的政务监管,这次招募文吏,他们实在太嚣张了!”

  韦见素冷笑一声,“怎么监管?能监管朝廷早就监管了,还用他说?当年哥舒翰和安禄山都监管不到,还指望现在能监管,完全不切实际,现在李邺放低了姿态,这只是他的一种策略,并不代表他会在原则的问题上让步,这件事只能看对方的姿态怎么放低,我们尽量争取。”

  “可是招募文吏.”

  韦见素脸一沉,有些不高兴道:“政事堂没有任何人提招募文吏之事,你好歹也是正五品的高官了,怎么还像那些不懂事的士子一样,为这点破事义愤填膺?”

  韦清玄见祖父动怒,吓得连忙低下头,不敢吭声了。

  韦见素负手走了几步,“祖父希望你能看懂,李邺这个招募文吏其实是很高明的政治手腕,招揽天下优秀的底层官员,我看过他的试卷,普通士子根本答不上来,没有熟练的文吏经验,做不出那种实践题。

  但这只是招募文吏的一部分,你知道特殊名额吗?你二叔祖的孙子韦敦被招募进去了,现在是陇西县县丞,还有京兆杜家、闻喜裴氏、太原王氏、薛氏、清河崔家都有子弟进入陇右为官,现在你明白他的手腕了吗?”

  韦清玄咬一下嘴唇道:“他是有点手腕,但愚弄了两万多士子,着实让人不齿,以后谁还会信他?”

  韦见素看了孙子半晌,叹了口气道:“祖父知道你还记恨当年破相之仇,虽然最后是李邺娶了独孤家之女,但那是因为你和安庆绪两败俱伤的缘故,和李邺无关,你应该明白这一点。”

  韦清玄冷冷道:“孙儿一直认为,是他在背后怂恿了安庆绪,借刀杀人。”

  “那是你猜测,你没有任何证据。”

  韦清玄没有再顶撞祖父,但他有证据,他花大钱私下进行过调查,有人看见安庆绪动手之前曾和李邺在一起说过话。

  那么一定是李邺用激将法刺激了安庆绪,李邺如果没有这种权谋手段,年纪轻轻就能做到河陇节度使?

  自己被毁容的罪魁祸首其实是李邺,而不是安庆绪,这么多年的仇恨他怎么可能一笑泯去。

  只不过他城府已深,这件事他不会告诉祖父。

  韦见素摇摇头,“你应该学一学李邺的心胸,杜祯在背后做了那么多小动作,在天子面前说李邺的坏话,但最后呢?李邺还是拉拢杜家,给了杜家两个名额,杜祯的侄子杜佑做了成纪县县丞,让杜祯深感不安,还亲自写信向李邺道歉,这才是王者的心胸!”

  韦清玄再也忍不住,出言顶撞道:“孙儿没有夺取皇位的野心,当然也不会有他那样的心胸,当年王莽心胸比他更宽,结果呢?”

  韦清玄又躬身道:“夜深了,孙儿不打扰祖父休息,向祖父告退!”

  他跪下行一个大礼,起身慢慢退下去了。

  韦见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望着孙子背影远去,他心中着实忧虑万分。

  他摇了摇头,怎么能拿李邺和王莽比?王莽是篡取刘氏天下,是逆臣贼子,但李邺不是,李邺是皇室宗亲,是二等亲王,他有资格继承大唐社稷,他有野心很正常,宗室子弟谁不想坐那个位子?

  韦见素叹息一声,两人年纪虽然差不多,可自己的孙子实在差得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