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506章

作者:高月

  尤其战争爆发后,军队对各种药材的需求量极大,来自天下各地的药材更是源源不断输往长安,由西市的三十几家药材铺进行批发调配。

  当然,这些药材铺的背景都非同小可,都和各个权贵家族有关系,光独孤家族就有两家,长孙家族也有一家。

  以独孤家族为首的小势力集团支持李邺,不光是粮食,也包括了药材,从去年到现在,独孤家族集团已经向陇右提供四批药材,价值二十余万贯,当然都是无偿提供,否则怎么叫支持呢?

  这两天,独孤家族的神农阁正大量采购金银花、板蓝根和干姜,几乎把整个西市的存货都购买一空。

  这三味药是李邺点名要的,准备为大量难民引入做准备,金银花和板蓝根对人体消炎去毒很有好处,但比较寒,所以要配上老干姜一起熬,在路上,难民们每天能喝上一碗,就能保证他们不被病魔击倒。

  这是河陇军在襄阳救助百万难民总结出来的经验之一,难民的求生欲望都很强,他们都能跋涉千里,但击倒他们要么是饥饿,要么就是病魔,还有劳累,只要把这些细节做好,基本上就能保证河北难民平安抵达朔方和陇右。

  当然,不光是长安一地,河陇节度府还从巴蜀,还通过张平的商行从江淮、江南大量采购药材,辗转运往陇右。

  也不仅仅是药材,还其他大量物资,比如粮食、生石灰、帐篷等等,还有各种运输工具。

  河南道汴州,一支由数百艘车船组成的船队在漕河中缓缓而行,目前,唐军和史思明军队的边界就是大运河,唐军控制运河以东,燕军控制运河以西,大运河也是一分为二,靠西面船只稀少,靠东岸则船只繁忙。

  双方暂时处于一种停战状态,关键是史思明的燕军停止了攻势,原因和安禄山一模一样,史思明在继承人上也出现了问题。

  负责向南向东进攻的长子史朝义发现自己要被父亲放弃,改由他的兄弟史朝清立为太子,史朝义的心思就不再扩张上,下令停止攻打陕州,也停止了东进和南扩,给唐军一个喘息之机。

  李邺也发现了这个机会,立刻从襄阳调六百艘中型车船前往陇右,车船都是一千石左右,后部两侧装有水车,士兵在船内踩动翻轮,给水车带来动力。

  车船内不仅装满了粮食,每艘船内还有十名士兵,警惕地注视着两岸情况,不仅要防备燕军袭击,还要防备被唐军抢掠。

  入夜,船队航行在郑州和汴州的交界处,前方的郑州是燕军的完全控制地,燕军在郑州切断了运河,从正常的大运河前往黄河是不可能了,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在向导的指引下,船队驶入一条小河荡。

  在首船上领航的有两人,一人是本地向导,另一人便是都水官刘行远,他和两名船工在陈留县上了船,时机稍纵即逝,李邺要抓住唐军和燕军在漕河对峙的短暂机会,所以他在陇右接见刘行远和两名船工之时,六百艘战船已经离开荆襄前往扬州了。

  所以刘行远三人没有去荆襄,而是直接赶往陈留,在陈留县上了船。

  刘行远趴上甲板上注视水底和两岸情况,他忽然喊道:“停止航行!”

  护航中郎将苗春不解,上前问道:“为何要停止航行?”

  “水太浅,河道也窄,下面全是水草,浆轮很容易被水草绞住!”

  苗春连连点头,又问道:“那怎么航行?”

  “用纤绳拉行,走过这段河道就好了!”

  苗春连忙下令,“停止车船踩踏,改用纤绳拉行!”

  本来纤绳拉行就是船队的备用方案,士兵们纷纷行动,用绳索连接船首和船尾,又派去附近村庄,高价请来上百名男子,在小河两岸拉拽首船缓缓而行。

  这支从荆襄过来的船队燕军没有注意到,却被另一个势力盯住了,那就是滑濮节度使许叔冀,许叔冀从相州败退回来后,手中还有一万三千余人,镇守滑州和濮州。

  现在朝廷对河南道失去了管控,各个节度使基本上都是土皇帝,船队从扬州北上,一路上得到了淮南节度使高适、青徐节度使鲁炅、淮西来瑱的关照,没有发生意外。

  但问题还是出在汴州刺史兼兵马使梁崇义身上。

  书房内,梁崇义来回踱步,他刚刚接到官员的汇报,漕河内发现的船队上运载全是粮食。

  梁崇义不由怦然心动,这么一只肥羊,他怎么可能装作视而不见,让它从自己面前走过?

  但梁崇义又很为难,他发现船中有不少军队护卫,至少有五六千人,如果自己动手,不仅军队会遭受严重损失,还会得罪李邺,甚至触怒朝廷。

  但白白放过船队他又不甘心,这着实让他有点左右为难。

  幕僚吴金珠在一片低声道:“使君如果为难,那不如让许叔冀动手。”

  一句话提醒了梁崇义,许叔冀是出了名的雁过拔毛,他肯定不会放过船队,而且许叔冀常常派军队来汴州掠夺,梁崇义早就想收拾他了,可以趁这个机会给他挖一个大坑。

  如果许叔冀劫了船队和粮食,必然会让自己保密,那自己也能分一杯羹。

  如果许叔冀败了,自己还可以上奏天子,狠狠弹劾许叔冀,自己便能趁机拿下濮滑两州。

  可谓一举两得,梁崇义当即修书一封,告诉他,陇右船队过境,上面满载有几十万石粮食,没有军队保护,请许叔冀派军队接力保护。

  写得十分光面堂皇,就等着许叔冀跳下这个大坑了。

  许叔冀正在为粮食不足发愁,听说有六百船粮食,他立刻兴奋起来,梁崇义看得一点没错,雁过拔毛是许叔冀性格,胆大妄为是许叔冀的本色。

  许叔冀才不会管朝廷和李邺怎么想,六百船粮食啊!这才是最重要的财富,他立刻率领驻守滑州的五千军队赶来拦截船队。

  距离小河约十里外,许叔冀率五千军藏身在一片树林内,探子来报,前方发现了船队。

  一名将领担忧道:“对方会不会有押船士兵?”

  许叔冀哼了一声,“押船士兵当然会有,但最多五百人,那是对付沿途盗匪,真正护卫需要沿途唐军接力。”

  这时,大将潘麟对许叔冀建议道:“使君,最好的办法是将对方斩尽杀绝,不留活口,就算朝廷来查,也可以说是它们遇到了燕军。”

  许叔冀点点头,“你说得有理,但我们做两手准备,万一不能全部杀死,被逃走一些,所以我们得把动机明确。”

  “说他们勾结燕军,给燕军运粮!”另一名大将道。

  许叔冀也是这样想的,他立刻吩咐手下一名将领道:,“你率百名骑兵前去,说有人举报他们勾结燕军,要他们所有人下船,接受检查。”

  “他们不肯怎么办?”将领挠头道。

  许叔冀眼睛一瞪,“废话,他们肯定不会答应,但我们要做到先礼后兵,既然他们不答应,我出兵就有理由了,他们如果回绝,你们立刻返回,不得多说一句废话!”

  “卑职遵令!”

  将领率领百名骑兵沿着一条官道向南奔去。

  许叔冀厉声喝道:“传令全军埋伏在河边!”

第825章 引民入陇

  船队目前走的这条小河,正好位于滑州西部,船队已经走四十余里,距离黄河还有八十里。

  三更时分,主将苗春忽然得到消息,前面来了一队唐朝骑兵,拦住了的船队。

  苗春走出船舱,只见一队百余人的唐军骑兵在河边喝喊,他高声问道:“你们要干什么?”

  岸上为首校尉道:“我们节度使接到消息,你们船队中藏有燕军探子,我们要搜查,命令所有人下船!”

  这是许叔冀派人先来摸底,同时寻找动手的借口,对方是燕军的船队,这样就给朝廷一个交代了。

  苗春大怒,拔刀喝道:“我们是荆襄唐军,这支船队是陇右节度府的物资,你们胆敢来谋夺,当心小命难保!”

  够了,对方要的就是这句话,不配合检查,还冒充唐军。

  “我们走!”对方将领一挥手,百名唐军骑兵掉头便向北面奔去。

  押运官员唐弼担忧道:“苗将军,对方怎么可能这样就算了,北方必然有大量军队埋伏。”

  苗春点点头,“我知道,他们有军队,也一定有埋伏,但我们也不弱!”

  他当即命令道:“射集结火箭!”

  立刻有几名士兵在船头向天空发射火药箭,九支燃烧的火药箭连续射向天空,在空中燃烧炸响。

  每艘船上的唐军纷纷跳上岸,向首船奔跑而来,一共六千精锐士兵,这就是船队的厉害之处了,看起来没有军队护卫,实际上有六千士兵护卫,平时化整为零,需要的时候迅速集结,便能形成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

  不到一刻钟,六千士兵集结完毕,苗春命令士兵埋伏在官道两侧,耐心等待。

  许叔冀原本率领五千军队埋伏在十里外,他左等船队不来,右等船队不来,又害怕船队掉头,立刻率领追了上来。

  “节度使,船队还在!”士兵指着远处河道中的船队大喊道。

  许叔冀大喜,喝令道:“冲上船去,所有人全部杀死,一个活口不准留。”

  杀人灭口也是好办法,一支船队就神秘消失了,谁也不知道下落。

  五千士兵在官道上浩浩荡荡奔跑,忽然,传来一阵梆子声,“梆!梆!梆!梆!”

  紧接着乱箭齐发,两侧箭矢如暴雨般射向许叔冀的军队,滑濮军措手不及,纷纷中箭栽倒,响起一片惨叫。

  “杀啊——”

  六千荆襄唐军从两边杀出来,滑濮军大乱,许叔冀见势不妙,掉头便逃,他的手下也四散奔逃,荆襄唐军一口气追杀出十余里,杀得滑濮军尸横遍地,投降士兵也被毫不犹豫杀死。

  这一战,五千滑濮军先后被杀死四千三百余人,只逃脱了数百人,这支军队也绝非善类,相州兵败后,他们一路上败退烧杀,抢掠财物,奸淫妇女,所犯下的罪恶罄竹难书,被荆襄唐军全歼,也是他们罪有应得。

  天快亮时,船队继续出发,在次日中午驶入了黄河。

  数天后,船队抵达三门峡,在这里得到了郭子仪军队的帮助,粮食先在三门峡以东卸下,走陆路运到三门峡以西,再重新装船,颇为繁琐,也非常耗时间,但没有办法,不这样处理就会船毁人亡。

  但这种两次卸货上货在黄河壶口还有一次,那边要旱地行船,要在陆地上行走数里,动用数千民夫和数万头牲畜。

  车船都是千石船,两边的轮桨都拆除,放在船队,在经验丰富的船工驾驭下,一艘艘地驶过了三门峡。

  虽然是有惊无险,但非常耗费时间,足足用了半个月时间,船队才过了三门峡,列队继续向秦晋大峡谷方向驶去。

  其实不等朝廷批复,陇右的引民入陇的大工程已经开始启动了,李邺调动了三万军队、五十万石粮食、三万头骆驼、两万辆大车,近五万民夫,还有十万顶帐篷和大量各种物资,时间为四个月,从八月初到十一月底。

  李邺亲自挂帅,陈涣为副职,还有上千名官员参与,包括刚入职的韦应物、杜佑等人也被调来参与,三万军队由雷万春负责,协助陈涣。

  李邺只是制定方案,具体救助他不参与,而陈涣为实际方案操作者,这里面的难点有四个,一个建立上千里的难民通道,每隔三十里就要建一个难民救济站,从河东道石州定胡县开始,一直延伸道井陉,正好横跨整个河东道。

  第二个难点就是打通井陉,井陉西段在唐军手中,但东段在燕军手中,必须要全部夺取井陉。

  第三个难点在河北燕军,必须要让燕军知难而退,不阻拦河陇军的行动。

  而第四个难点,就是要说服河北百姓前来陇右避难。

  这四个难点中,第一点和第四点比较容易,第二点和第三点比较困难,很可能会爆发战争。

  可这个工程一旦成功完成,不仅可以保护大量百姓不受回纥人掳掠,也将给李邺带来天下名声,同时也给河陇军带来大量兵源。

  就在陇右上下齐心动员,如火如荼部署救济难民工程之时,河陇节度使李邺却率领三千骑兵进入了关中。

  李邺当然是去参加兵部举行的全军马球大赛。

  此时正好处于一个对峙平静期,史氏父子正在进行后继人的斗争,无暇扩张,便暂时停止了战争。

  唐军也松口气,趁机募兵训练,进行内部整编。

  所以在这个时候举行一场马球大赛,非常有助于提振士气,凝聚军心。

  当然,在马球大赛期间,很多事情也可以悄悄谈判协商,这也是朝廷举办马球赛的真正目的。

  李邺在军中选了八名马球手,他有强大的骑兵,足以挑出最优秀的马球手,交给白孝德训练十天后,军队便上路了。

  这次跟随他一同前往长安的家人是清羽,尽管他也想带杨玉环,但杨玉环实在不适合出现在长安。

  手下官员由刘晏陪同他前往,还有段秀实、温景年等人一同前往。

  这次李邺进京得到了天子李亨的公开担保,保证他平安来,平安去,这也意味着这次进京天子不会动他。

  政事堂也给了他最高安全待遇,准许他率三千人入关中,率三百护卫进长安,这其实也是当年安禄山进京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