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527章

作者:高月

  “是的,确实可以取代拔汗那的火油,这算是解决了我的心头之患啊!”

  旁边王昌龄道:“殿下最后和朝廷达成一个协议,保证我们的稳定供应。”

  李邺苦笑道:“我就怕朝廷发现军事价值,要分我一杯羹。”

  王昌龄迟疑一下道:“殿下,有一句话卑职早就想说了,如果我们接手了萧关的防御,那么延州那边就不会有任何风波。”

  李邺缓缓点头,“这个建议不错!”

  长安,当值执政事笔裴冕匆匆来到右相韦见素官房。

  “韦相国可在?”

  韦见素笑眯眯道:“老裴怎么来了?”

  “有件事我感觉有点诡异,我想和你商议一下。”

  “外面冷,快进来坐!”

  裴冕走进房间,把一本奏折递给韦见素,“你看看这个!”

  他在火盆前坐下,搓手烤火。

  韦见素翻看奏折看了看,是延州刺史周致芳的上奏,还是说李邺控制延州石炭油之事。

  “我记得他上过一本折子啊,同一件事吧!”

  “几个月前他是上过一本奏折,内容差不多,但那时他没有提到关陇军队在延州驻军的情况,这本奏折就专门说这件事,有一千二百名河陇士兵驻守延州,看守石炭油,军队驻州,韦相国,这可是很严重的事情,朝廷居然不知道。”

  韦见素半晌道:“性质还是和军队驻州不一样,军队驻州是指控制了一个州的军政财税,他这个只是派军队保护石炭油。”

  裴冕哼了一声道:“谁知道他到底是什么企图?”

  韦见素笑了笑,“这样吧!我们派人去延州现场了解一下,说实话,我对这个石炭油蛮好奇的,李邺居然派一千二百士兵看守它,到底有什么用?”

  除夕之夜,李邺一家和往年一样祭祀先祖,今年多了三个人,一个母亲裴三娘在,一个是三岁的长女星沙,还有一个便是独孤太微。

  不过独孤太微不是李家的人,她是客人,她帮忙临时客串了司仪。

  祭祀完,李邺回房洗个热水脚,独孤新月蹲下给他擦脚道:“启明好不容易做了太子偏妃,这下又成寡妇了,我听太微说,她和皇后关系很好,我有点担心。”

  李邺一怔,“太微怎么知道?”

  “启明自己说的呗!年初的时候,启明回娘家探亲,和太微住在一起,你知道启明有个不好习惯,喜欢炫耀,她给太微炫耀自己和皇后怎么关系好,甚至都不用禀报,可以直接进张皇后房间。”

  李邺眉头皱成一团,他想到了祭奠太子时启明的表现,她分明是偷听了自己和太子妃沈珍珠的谈话,她会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张皇后?

  想到这,李邺对妻子道:“张皇后不是善类,也是心狠手辣那种女人,她恐怕是利用启明,我觉得启明有点傻,这件事我最好给三叔打个招呼,让他关注一下,孤独家族别栽在启明身上。”

  新月一惊,“会吗?”

  李邺点点头,“张皇后实际上是和阉党勾结在一起了,独孤家族的财富一直让很多人眼红,包括阉党,如果启明被张皇后利用,捅出什么把柄来,阉党就会对独孤家族下手,相信我,我能感觉到的事情,一定不是杞人忧天!”

  新月连忙道:“我相信夫君,明天就烦请夫君给三叔发鹰信!”

第861章 贪者必溃

  正月初六是新年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今年是乾元二年,也是安史之乱进入第四个年头。

  金城县内异常热闹,所有商铺基本上开门营业了,到处充满了新年初始的气息,一切都生机勃勃。

  事实上,大部分酒楼正月初三就开业了,这也是陇右一带的习俗,正月初三祭灶神,家里不开火。

  家里不开灶就要去外面吃饭,酒楼当然要开门。

  正月初六,东市也重新开市,一大早,数千名买米的人都在东市外等候了,新年期间,长安粮食暴涨的消息悄悄传遍了金城县,很多人开始担心起来。

  东市大门一开,数千人蜂拥而入,罗氏米铺前排满了长队,其他米铺都没有开门,它们都在观望罗氏米铺的价格。

  其实就两种粮食的价格是最重要的,一个是上等粟米价格,一种是上等小麦价格。

  这时,罗氏米铺大门前挂出了主粮价格牌子,上等粟米每斗一百五十文,上等小麦每斗一百三十文,这个价格让数千人一片哗然,骂声一片。

  很快,其他粮铺也纷纷开门了,挂出新的粮价,和罗氏粮铺完全一样。

  粮价暴涨的消息就像涨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全城,也震惊了全城,人心动荡,无数人家拿着米袋向东市跑去。

  节度府也召开了紧急议事,确定了开常平仓平抑粮价的举措,李邺一锤定音,不用去东市里面找店铺,就直接在东市门口搭起帐篷卖粮,斗米七十文,每人可以买五斗。

  东市大门前人声鼎沸,数万人聚集,抢到粮食的人喜气洋洋,没有买到粮食的人脸色惨白,就在这时,忽然奔来了无数士兵和大车,士兵们开始在东市前的空地上搭起了帐篷。

  当常平米店的横幅挂出来时,数万百姓沸腾了,纷纷掉头向大帐奔来,此时大帐堆满了粮食,都是小袋军粮,有五斗一袋和一斗一袋两种规格,价格也挂出来了,‘上等粟米每斗七十文,上等小麦每斗五十文,每人可购五斗,常年供应不停。’

  数万百姓顿时一片欢腾,这下子反过来了,没买到粮食的人笑逐颜开,买到粮食的人则懊悔跺脚。

  米行内早已挤得水泄不通,每家店铺前都挤满了抢米的人,这时有人跑来大喊道:“官府在大门外开常平仓了,小麦五十文一斗!”

  这个消息让米行内的百姓俨如炸了锅一般,所有人都跌跌撞撞向外奔跑,原本正在买米的人也不买了,拼着命把钱要回来,短短一炷香时间,米行内的人跑得干干净净。

  只剩下一群大眼瞪小眼的商家。

  这时,一名青衣男子走进一家米铺,“你就是张店主?”

  一名中年店主站起身,“我就是!”

  此人就是李邺问过他两次行情的店铺,他也刚刚挂上粮价牌子,还没有卖上几单,店外排满的长队骤然消失了,他心中十分失落。

  青衣男子亮出一张帖子,“我叫季寿春,是岐王殿下的记室参军,殿下让我告诉你,把粮价牌子改跟常平店一样,你以后可以去官府粮仓进货,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有人敢报复伱,你尽管来找我,岐王殿下会替你撑腰。”

  店主连连点头,“有岐王撑腰,我就不怕了,我这就改回来!”

  他当场把粮价改了,上等粟米每斗七十文,上等小麦每斗五十文。

  季寿春给了他一张自己的名帖就走了。

  不多时,店主的生意来了,常平仓不散卖,最低一斗起卖,想称几升米的,只能来米行,很快张店主的小店前排满了长队。

  整个米行前就只有他家排了近百人的长队,这个消息惊动了罗氏粮铺,颇为醒目。

  不多时,二当家罗清走了过来,后面跟着大群其他店的店主。

  罗清看了看米价牌子,着实不太高兴,走上前道:“老张,你这样做可不行啊!坏了行规。”

  张店主陪笑的:“二当家有所不知,不是我要降价,是岐王殿下命令我降价,我不敢不从。”

  罗清哼了一声,“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张店主知道他不信,便把季寿春的名帖递给他,“这位季参军您认识吗?他刚刚过来让我改价。”

  罗清倒吸一口冷气,“你认识岐王殿下?”

  张店主得意道:“去年刘升殿抢占罗家粮铺,岐王殿下正好在我店里暗访,我就把你侄子被人诱骗赌博的事情告诉了岐王殿下,年前岐王殿下又来暗访,还是来我的店里,他告诉我有什么困难,谁敢欺负我,都可以去找他,他替我撑腰!”

  罗清脸色变了数变,半晌冷冷哼了一声,“原来你攀上高枝了,不把罗家放在眼里了。”

  罗清转身就走了,这时,旁边十几名店主都问道:“真是岐王殿下让你降价的?”

  张店主望着走远的罗清背影,小声道:“罗家触犯了岐王殿下的底线,搞不好他家会变成刘升殿第二。”

  众人纷纷点头,另一名店主担忧道:“如果我们得罪罗家,联仓那边进货怎么办?”

  “岐王殿下说,以后我们可以去官仓进货,比联仓还要便宜,我估计官仓要从源头控制粮价了。”

  这个消息非常重要,众人纷纷跑回去,把价格恢复成了常平价,他们又跑去把各自老客户请回来,之前多收的钱都退还回去。

  到下午时分,米行也渐渐有了起色,还是有不少人回来购买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常平仓的粮食是前年的粮食,米行这边都是去年的粮食,口感要稍微好一点。

  罗氏米铺依旧空空荡荡,没有一个人前来买高价粮,次日,常平店依旧正常供应粮食,但买粮的人已经没有昨天那样疯狂了,从数万人骤降到几千人。

  本来大部分人家都不缺粮,只是怕涨价才跑来屯粮,现在有官府替大家保底,百姓心中的担忧之心渐渐消退。

  罗家粮铺终于熬不住了,中午时分也恢复正常售价,他家也立刻排满了长队,不是买米,而是来退钱退粮的,之前花高价买了粮食的那些百姓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罗家当然也不肯退,他家那天上午才卖出去不到两百石高价粮,却有超过一千五百石粮食要退,谁知道是不是把低级粮高价卖给罗家?

  次日上午,辛云京被李邺请到了官房,李邺请他坐下,笑道:“昨天的粮价事件你知道了吧!”

  “卑职听说了,罗家这件事做得太过分,如果殿下要收拾罗家,卑职全力支持!”

  辛云京心里很清楚,罗家利欲熏心,擅自暴涨粮价,触犯了岐王的逆鳞,岐王找自己来,肯定是要给辛家打个招呼,他必须要及时表态。

第862章 备战正急

  李邺微微笑道:“罗家不是刘升殿,我不会用暴力手段,只会用正常市场手段和罗家竞争,但官府要从源头控制粮价了,辛家庄园的粮食以后就卖给官府吧!”

  听说不用暴力手段收拾罗家,辛云京心中稍稍松了口气,躬身道:“辛家一定全力支持殿下的决定!”

  “辛将军抓紧时间训练新兵,应该没有时间理会罗家。”

  辛云京当然明白岐王话中之意,他连忙道:“当然!卑职练兵很忙,无暇接待罗家,也帮不了他们。”

  辛云京行一礼走了。

  李邺又对季寿春冷冷道:“安排人继续去退粮,再让县里派衙役维持秩序,罗家敢动用暴力者一律抓捕!”

  “卑职遵令!”

  罗家退粮风波足足闹了一个月,每天店铺前都堵满了要退粮的百姓,要退的粮食已经从一千五百石增加到三千石,罗家粮铺一颗粮食没有卖出。

  与此同时,节度府颁布了禁止民间跨境售粮令,宣布粮食是战略物资,任何民间个人、店铺不得擅自运到河陇以外卖粮,违反者一律处斩。

  一月底,精疲力尽的罗家万般无奈,只得被迫退粮退钱,但店铺的声誉也彻底败坏,此后的几个月时间没有卖出一袋粮食。

  半年后,官仓收购了罗家米铺,把它改成粮食调剂中心,不对外零售,五十石粮食起售,比十二家庄园的联仓粮价便宜。

  各州米行的店铺都来这里进货,这一招,官仓从源头上控制住了粮价。

  茫茫雪原内,一支约三万人的士兵正在浩浩荡荡奔跑,此时已是一月底,已经有部分冰雪消融,官道上已经可以行走马车和走行人了。

  这段官道是渭州襄武县到兰州金城县的主官道,也是曾经的秦直道,路程约三百里。

  这段官道一直便是河陇军拉练的最佳路线,每个士兵都至少要跑三趟。

  这支三万人的军队是新兵,每个人背着兵器、水葫和干粮袋,热气腾腾地奔跑在关道上。

  这种几百里的拉练是体力训练的最后一环,体力训练结束后,便开始武艺训练、阵型训练和模拟实战训练。

  “咬牙坚持住,再跑一个时辰就可以休息了!”陇右军训练主将辛云京在马上大声喊道。

  李邺的麾下有四支军队,陇右军、河西军、朔方军和安西军,四支军队的主将都是李邺,副将负责具体领兵,河西军的左右副将便是李抱真和裴琇,陇右军左右副将是辛云京和南霁云,朔方军的副将是雷万春,安西军的副将是白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