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530章

作者:高月

  “那夫人打算怎么办?”

  “我想听听阿翁的意见!”

  李辅国阴阴笑了起来,“咱家劝伱暂时不要招惹李邺,那个家伙号称地藏魔,你兄弟能从他手中活着出来,已经是万幸了,这个时候你若敢报复他,我向你保证,你父亲和两个兄弟都一样活不了。”

  “难道阿翁的意思是让我强忍下这口恶气,算了吗?”

  “我的意思是,你不要招惹李邺,但你可以对付独孤家族嘛!”

  张皇后立刻明白了,她冷冷道:“你们想利用我?”

  “皇后言重了,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应该联手合作才对。”

  张皇后半晌道:“怎么合作?”

  “很简单,我们负责收集独孤家族企图造反的证据,皇后负责吹枕边风,只要天子下定决心,那事情就好办了。”

  “那李邺呢?就这样放过他了?”张皇后冷冷问道。

  “李邺嘛!来日方长,等将来新帝登基,就是他的末日来临了,我估计这一天也不会太远了。”

  沉默片刻,张皇后问道:“如何对付独孤家族?”

  李辅国眯起眼,阴阴道:“第一步,是要把独孤家族从他赖以生存的土壤里,咱家指的是军队。”

  入夜,李邺在五十名亲兵护卫下,骑马进了长安城,他有特别通行金牌,就算是半夜,长安城守军也必须给他开门。

  他直接来到了独孤府,李邺翻身下马,进了独孤府。

  独孤三兄弟正在商量如何对付阉党的第二次出击,听说李邺来了,连忙把他请到后宅。

  后堂上,李邺坐下问道:“启明现在怎么样了?”

  独孤峻眼中喷火道:“那个女人竟然抽了她三十鞭,太狠毒了,全身都血痕,也不治疗,关了两天,有十三处地方化脓。”

  独孤烈道:“贤婿,听说你也把张少安打成重伤?”

  “我打了他五十军棍,但都是皮肉伤,没有伤及筋骨,还了启明的三十鞭。”

  “打得好!”

  独孤峻咬牙切齿,“最好把他双腿打断,方消我心头之恨!”

  旁边独孤明道:“阿邺,你这么晚来,必然有事情吧!”

  李邺点点头,“明天上午我就出发了,但我觉得需要再和你们说一说,张皇后并不可怕,可怕是躲在张皇后背后的阉党,他们盯住了独孤家族,以他们贪婪,应该是盯住了独孤家族的钱财,白莲山庄其实已经暴露了他们意图,所以我要提醒独孤家族,当心毒蛇一样的阉党。”

  独孤烈缓缓道:“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到了,刚才我们三人正在商议,如果阉党对我们下手,他们会从哪里着手,贤婿有建议吗?”

  李邺点点头,“第一个还是注意不要内部出问题,我估计阉党还是想从内部突破,第二就是军权,要加强对大哥独孤晋阳的保护,大哥是骁骑卫大将军,手中握有实际军队,他这必然会是阉党的眼中钉。”

  独孤烈三人对望一眼,眼中露出恍然之色,他们想了很多,唯独把军权给疏忽了,也幸亏李邺及时提醒。

第866章 一念之间

  入夜,天子李亨攻进敌军巢穴只捣腾了两三下,便狼狈不堪退出来了,躺在一旁呼呼喘气。

  张皇后眼睛里全是幽怨,她又不得不安慰道:“陛下国事繁重,保重龙体要紧。”

  李亨叹了口气,“朕确实很累,事情太多,也让人头大,光是李邺的五万大军驻扎在咸阳,朕就睡不好觉了。”

  张皇后心中砰的一跳,自己还在想办法引这个话题呢,天子自己就说出来了。

  “陛下,臣妾在宫中也听说了,李邺割据陇右、河西,想成为安禄山第二。”

  李亨摇摇头道:“他比安禄山可怕多了,天下人人都把安禄山视为叛贼,但李邺不同,很多人都把李邺视为大唐中兴的希望,你明白吗?他是要合法取代朕的子孙。”

  “既然如此,陛下为何不杀了他?”

  “哎!能杀朕早就杀了,上次皇宫大宴是一次机会,朕也想趁机杀他,还在他酒中下了麻醉散,但他没有上当,借口祭奠太子改成白水,李辅国又建议朕用刀斧手,但朕反复考虑,杀李邺的机会只有三成,可一旦杀不了,他就会反噬,把朕给杀了,朕不得不放弃那次机会。”

  张皇后又问道:“陛下认为,和李邺迟早有一战吗?”

  李亨点点头,“迟早有翻脸那一天。”

  “既然如此,为何陛下不早做准备呢?”

  “准备什么?”李亨不解地问道。

  “铲除他在朝中的党羽啊!”

  张皇后一骨碌翻起身,注视着李亨道:“像文官那些其实不重要,手无缚鸡之力,派几名酷吏就解决了,关键是军队,他是独孤家的女婿吧!他的大舅子独孤晋阳还掌控着三万骁骑卫,陛下就不怕他们里应外合?”

  李亨虽然懦弱,但他却不傻,半晌摇摇头道:“独孤家不会做这种事情,现在李邺屯兵五万在咸阳,这不就是最好的机会,独孤家为什么不做?皇后多心了,朕了解独孤家族,世代忠良,在大唐危机时会挺身而出,但绝不会做落井下石的事情。”

  张皇后还想再说,李亨摆摆手,“朕疲惫了,不想再说了!”

  他转过身去,慢慢闭上眼睛,他着实有点疲惫不堪,张皇后无力地躺下,她才意识到,李辅国为什么让她来吹枕边风,如果能说服天子,李辅国早就把他说服了,还轮到自己?

  就是因为李辅国也说服不了,才让自己来,可是.她也不行啊!

  这可怎么办?望着丈夫浮肿的后背,她心中忽然闪出一个念头,不如杀了这个天子,立一个自己能控制的皇帝。

  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把张皇后自己也吓坏了,自己怎么能有这个念头?这可是她的丈夫啊!

  张皇后怎么也睡不着,虽然她为这个念头而感到惶恐,但这个念头却没有消亡,而是在她内心深处种下了,一旦条件适合时,它就会生根发芽。

  目前陕州被郭子仪和王思礼的军队控制,因为潼关久攻不下,史思明的军队已经退出陕州,五万大军由李归仁统领,部署在渑池县一带。

  李邺的大军抵达陕州后,和郭子仪、王思礼的军队办了交接,朝廷军队退回潼关,由李邺的军队控制了陕州。

  撤离的前一天,郭子仪走上前对李邺道:“殿下,我们出去走一走吧!”

  李邺点点头,两人走出大营,来到黄河岸边,远处便是三门峡,能看见三块巨石俨如小山一般矗立在河中。

  郭子仪指着三门峡感慨道:“就是这几块巨石,严重制约了关中和长安,如果能去掉这三块巨石,长安就能长盛不衰了。”

  李邺摇摇头,“汉长安的衰落可不是因为三块巨石,老百姓吃不饱饭,就会来烧长安城,今年冬天长安粮价涨到斗米五百文,何尝不是人祸?”

  郭子仪点了点头,“你说得对,你父亲去年秋天上书天子,要求提前备粮,结果因李辅国的反对不了了之,我后来才听说,长安三大粮商和阉党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今年冬天粮价暴涨,他们却赚得钵满盆满,简直太黑暗了。”

  “老将军和史思明的军队交过手吗?”李邺又笑问道。

  郭子仪苦笑道:“不怕殿下笑话,我和史思明军队交战就是相州大战那次,我们六十万大军惨败,鱼朝恩就把兵败责任推到我的头上,天子就剥夺了我的天下兵马副元帅的职务,由李光弼担任,改封我为校检兵部尚书、校检御史大夫,后来又封我为河南道节度使。

  现在陕州这三万朝廷军队属于陕虢节度府管辖,陕虢节度使是王思礼,我这个河南道节度使的兵力还不知在哪里?”

  “那老将军是担心我的五万军队敌不过史思明军队?”

  郭子仪点点头,“我确实很担心!”

  李邺笑了笑道:“去年秋天,我在邢州沙河县和蔡希德军队大战,老将军知道吗?”

  郭子仪愕然,“我从未听说,朝廷好像也不知道!”

  李邺缓缓道:“当时是我统领两万五千河陇军和一万五千安西军,一共四万人和蔡希德的三万精锐之军大战,这里面还有一万拽落河铁骑,最后战果,我以四千人伤亡的代价,全歼了蔡希德三万军队,光敌军的尸体我们就处理了两万八千五百具。”

  郭子仪听得目瞪口呆,半晌问道:“如果回纥军来帮助史思明呢?”

  李邺淡淡道:“我已经派白孝德率五万大军出云中道,拦截回纥的援军,务必将他们一战全歼。”

  郭子仪心中感慨万分,拍了拍李邺肩膀,“不愧是大唐中坚,伱若能早点出兵,哪里会有今天的史思明!”

  李邺微微笑道:“对付渑池的李归仁军队,老将军有什么建议?”

  郭子仪沉吟一下道:“我只有八个字送你,知自知彼,百战不殆!”

  郭子仪走了,朝廷军队也返回了潼关,把陕州和虢州交给了李邺。

  李邺率五万大军进驻陕县,陕县是一座大县,城墙周长至少三十余里,最多时,这里曾有二十万人口,但几年的拉锯战使这里民生凋敝,商业衰败,人口只剩下了区区两万人不到,基本上都是老弱,青壮男女基本上都没有了。

  李邺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他的仓库,他派一千先遣军进驻陕县,就是为了看守他的军粮物资。

  看守将领叫做曹清,岐州雍县人,是一名郎将,他单膝下跪行礼,“卑职参见殿下!”

  “曹将军辛苦了,请起!”

  曹清起身对李邺道:“目前粮食和物资都在仓库内,郭老将军很关照,不准任何军队前来打我们粮食的主意,一共三十万石粮食,完好无损。”

  李邺点点头,“灵州方面的船队来了吗?”

  “启禀殿下,还有没有来!”

  “好吧!我们去看看粮食。”

  李邺在曹清的引领下,向仓库快步走去。

  ===

  【老高感冒有点严重,码字效率太低,各位容我再休息一章,今天依旧是两更】

第867章 小试牛刀

  次日上午,河陇水监刘行远匆匆来到大帐,躬身行礼,“参见殿下!”

  刘行远原是朝廷都水监的一名九品主簿,后来长期担任三门峡水监,去年六百多艘车船过三门峡,就靠他和两名老船工带路,安然无恙驶过三门峡。

  这次李邺东征又带着他一起来,当然是希望改善三门峡航道,使船队直接运粮通过三门峡。

  “刘使君来正好,我想请教你一些三门峡的事情。”

  “不敢当,殿下请说!”

  李邺来到沙盘旁,指着三门峡道:“我看河中有四座石岛,形成三条水道,叫做人门、神门、鬼门,顾名思义,就是人门生、神门险、鬼门死,是这个意思吧!”

  刘行远点点头,“水门最宽,水流最平缓,一般都走人门,比较安全。”

  “我年少时有个朋友,他父亲长年驾船往返于长安和洛阳,但就是在三门峡撞山而亡,他们走的就是人门,但我不知什么缘故失控?”

  刘行远想了想问道:“船只有多大?”

  李邺想了想,“船只不大,大概三百石或者五百石左右!”

  刘行远缓缓道:“他们应该是空船过峡出了问题,黄河水在距离三门峡约半里之前,水流会变得特别湍急,其中一股强大的水流是引向鬼门,一旦船只重量过轻,加上不熟悉水流,就会被这股水流控制住,很难摆脱,船只最后就会撞山,但如果他们是载货回来,船只沉重一些,事先按照人门的水流走,就不会轻易被鬼门水流带走。”

  “照你这个说法,应该是船只越大越重就越稳定,过三门峡越容易,对不对?”

  “道理是这样的,但还是不能超过三千石,三千石船只太宽,也容易撞山,更重要是水下有尖石,船只太重会撞上水下尖石,也一样船毁人亡。”

  “用大型皮筏子能过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