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55章

作者:高月

  程若冰瞪了他一眼,“你十七岁,他叫你兄台,还不是少年吗?估计最多十四五岁。”

  “他确实武艺很厉害,我竟然.....”程昌胤脸一红,说不下去了。

  “我说他不是一般人,不是武艺高低的意思,而是他的见识,他的胸襟,他的智慧,他很清楚,那三件物品对我们程家价值万贯也不为过,但他只要十贯钱,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的啊!”

  “可是.....他要的十贯钱,我们也没有给他。”

  “笨蛋!我以家主的名义给了他承诺,他还要十贯钱做什么?”

  程若冰心中很清楚,对方两次提到敕封之物,就是在暗示自己,程家居然把敕封之物弄丢了,那可是夺爵大罪。

  这個人情不是那么容易还的,程若冰着实有点担忧,不知道对方的来历,也不知道对方会提什么样的要求?

  程若冰心中暗暗叹息一声,只得暂时把这件事放在一旁。

  他对程昌胤道:“你拿着东西跟我去宗祠,赶紧把东西换掉!”

  程家丢了敕封之物,害怕宫里追查,便仿造了一对香炉,现在真东西回来了,就得赶紧把假香炉换掉并销毁,这件事若被天子知晓,程家会吃不了兜着走。

  程若冰之所以对李邺许下重诺,因为双方都知道这对香炉的重要性,对方替程家解除了一个重大隐患。

  叔侄二人拿着香炉和铁椎匆匆去了宗祠。

  ……….

  李邺回到常乐坊,却意外看见乔彬站着自己母亲的医馆门口。

  李邺惊讶问道:“阿彬,你怎么在这里?”

  “李大哥,你总算回来了!”乔彬欢喜地迎了上来。

  “伱怎么会找到这里的?”

  乔彬挠挠头道:“我去永和坊找你,发现你搬家了,我又找到张小胖,他说你们搬到常乐坊了,具体在哪里他也不知,我就来常乐坊寻找,想碰碰运气,正好看见裴婶子的医馆。”

  李邺点点头笑道:“你找到我有急事吗?”

  “是我爹爹让我来找你,他请你明天上午去一趟王府,王爷找你有事!”

  “我知道了,我们去吃点东西,喝一杯!”

  李邺午饭还没有吃,着实饿坏了。

  ........

  长安虽然大街上没有商铺,两侧都是坊墙,但坊内却是另一番模样。

  主街两边都是各种店铺,店铺虽小,但很接地气,衣食住行医,基本的生活都涵盖了,所以就算夜里关闭坊门,普通百姓也缺不了什么。

  从早到晚,大街两边的店铺内都熙熙攘攘,热闹异常。

  李邺带着乔彬来到一家阿杨小菜馆,昨天晚上,他们一家三口就是在这里吃的晚饭。

  酒馆很小,只有四张桌子,两人在靠里面的一张小桌前坐下,李邺要了一壶酒,点了三个菜,一盘烤鹿肉,一条红烧鲫鱼,一盘烩三鲜,又要了两碗米饭。

  这一顿饭菜也就三百文钱,在大酒馆内一个菜都不够,在坊内却能吃一顿了,这就是小酒馆接地气的缘故,物美价廉。

  李邺给乔彬斟了一杯酒,笑问道:“还在读书?”

  乔彬点点头,“在长安县学读书,要读三年,今年是第一年。”

  “读完县学呢?”

  “读完县学后再去府学读两年,然后父亲想找关系让我去读太学,从太学出来,进县衙当七曹佐官就容易了。”

  “不想参加科举?”

  乔彬苦笑一声,“我没那个本事,肯定考不上,所以我爹爹不打算浪费时间,让我直接去太学读书。”

  李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笑问道:“这是你父亲给你规划的人生?”

  乔彬点点头,“我爹爹常说,趁年轻,早打算。”

  乔彬给李邺满上一杯酒问道:“李大哥准备一直打马球吗?”

  李邺摇摇头,“最多也就一两年,我打马球只是想赚点快钱,但靠它立业,没有意思。”

  “也对,当官可以打马球,打马球却不能当官,那....那李大哥有计划吗?”

  其实李邺真没什么想法,木大娘说,成为李林甫的孙子,可以入仕当官,但李林甫有六七十个孙子,自己是四十八郎,又不是嫡子,入仕当官哪里轮得到自己?

  “还在考虑,不过现在当务之急还是打马球挣点快钱!”

第76章 寿命之忧

  回到家里,只见母亲裴三娘在厨房里做饭,却没见到木大娘身影,从来都是木大娘在做饭。

  “娘,大娘怎么了?”

  裴三娘指指内院,小声道:“她在哭呢,你劝劝她吧!”

  “为什么?”

  “还不是你那个馊主意,我给她说家想请个厨娘,她就哭了,说自己没用了。”

  李邺挠挠头,怎么会这样?他连忙向木大娘屋里跑去,一口气跑到大娘房间,却见木大娘坐在床前抹眼泪。

  “大娘,怎么哭了?”

  李邺蹲在木大娘面前,握住她枯瘦的手,柔声劝她道:“大娘这些年太累了,邺儿挣钱了,就想请个厨娘给大娘减轻负担。”

  “我知道邺儿是好心,我只是觉得自己没把你们母子照顾好,对不起夫人的嘱托。”

  李邺的眼睛也红了,“大娘就是邺儿的外婆,别人我不认。”

  木大娘轻轻抚摸李邺的头,眼泪扑簌簌往下掉,“大娘也没有几年了,可就想看到我的邺儿有出息的那一天。”

  “大娘今年多大了?”

  木大娘想想道:“你娘出生那年,我正好和你一样大。”

  李邺笑道:“那就是了,大娘才四十六岁呢!还早......”

  说到这,李邺脊背忽然升起一股寒气,他忘记了,这是唐朝,底层百姓的寿命一般也就四五十岁,有钱人家稍好一点,能活到六十多岁。

  所以杜甫才有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

  像《红楼梦》中刘姥姥那样能活到七十五岁身体还硬朗,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木大娘现在才四十六岁,可看起来就像六十余岁的妇人,所以她才说自己没几年了。

  一般五十岁是一個鬼门关,绝大部分低层百姓都在五十岁前后去世,木大娘很快就要到这个关口了。

  李邺心中一酸,连忙安慰她道:“邺儿长大了,就是大娘苦尽甘来之时,我的第一个目标是让大娘再活二十年,第二个目标,让大娘高寿,有我在,大娘活到七十多岁,一点问题没有!”

  木大娘破涕为笑,“哪里能活到七十多岁,能活到六十岁我就心满意足了!”

  “六十岁太容易了,我娘是开医馆的,一定会保大娘无病无灾!”

  “你有这份心,大娘才是最高兴的,我去给伱做饭,你娘做的饭,哎!简直就是浪费粮食。”

  木大娘抹去眼泪,起身出门去了。

  李邺回到自己屋里,心中却默默考虑着寿命这件事。

  为什么他那个时代的老人都能活到七八十岁,甚至八九十岁?

  而古人,甚至民国时代的大部分低层百姓却只能活到四五十岁?

  饮食习惯是一个重要原因,长期喝生水,水源污染大,病菌多,容易生病。

  医疗不发达又是另中一个原因,小病生大症,没有抗生素,一个肺炎就要死人。

  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营养,整个人均寿命的上升,并不仅仅是饮食习惯和医疗条件,而是营养。

  而唐宋时代,底层百姓能吃饱饭就很不错了,哪里还敢奢望油水和肉食,更不敢去想高官权贵们吃的各种滋补营养补品。

  人就像一节电池,只有充足了能量,他的生命才能持久。

  说到底就是钱和权的问题,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能量,而权是为了能得到足够的钱,并保住它。

  李邺心中已经有了他在唐朝第一个目标,很现实、很朴素的目标,让大娘能活到六十多岁。

  这时,裴三娘走进房间道:“大娘不准我找厨娘!”

  “那就找个粗使丫鬟,替大娘分担重活!”

  裴三娘眼睛一亮,“这倒是好办法!”

  “娘,大娘太瘦了,得给她补充营养,要不然她活不了几年,最好让她多吃肉食油水,但我又担心她信佛不肯碰荤菜。”

  裴三娘摇摇头,“这倒不是问题,大娘没有受戒,她不忌口,而且她特喜欢吃肥肉,她不吃是因为穷怕了。”

  李邺立刻坐起身,“那就好办了,在吃的方面我们绝不能节俭,钱我来赚!”

  .........

  夜幕中,李邺在院子里一个空翻,手中两把飞刀在空中同时射出,两道寒光一闪,三丈外,两只小小强被飞刀精准地钉在马棚立柱上。

  李邺虽然在水中苦练朱雀心术,但别的武艺也同时在练,飞刀就是其中一项,飞刀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

  他可以用石块精准击中天上的飞鸟,可以在一百五十步外精准挥杆射进球洞,练飞刀自然是信手拈来。

  关键是他要向精深处发展,静止之物五丈外射丝线、灭香头火,活动之物射奔鼠,射飞鸟,包括他自己在空中变换姿态射出。

  还要保证成功率,练了几个月,差不多已经能做到百发百中,还真是小李飞刀,例无虚发。

  这时,内院里传来木大娘的怒斥,“阿邺,我给你说过了,不准杀生!”

  “没有杀生呢!”

  李邺连忙把两只小小强扔掉,大娘爱护蚂蚁也就罢了,连小强也不准杀,太过分了。

  他把匕首收起,放在马棚内。

  “大娘,我走了!”

  “早点回来!”

  李邺拾起马球杆,攀上城墙,像壁虎一般向城头攀去。很快便消失在沉沉夜色之中。

  .........

  次日一早,李邺来到了嗣宁王府,昨天乔彬给他传个口信,说王爷找他,不知道是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