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562章

作者:高月

  李邺点了点头,“大唐边境的安宁是靠军队杀出来的,而不是靠和亲笼络出来。”

  天渐渐亮了,李邺带着三万战俘离开了长安,缓缓向西撤退,返回陇右去了。

  一夜之间叛军彻底瓦解,绝大大部分长安百姓和官员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有安德坊的居民们能绘声绘色说一些黑衣人的故事。

  紫薇偏殿内,郭子仪在向天子和一班重臣汇报昨晚发生的战事。

  “启禀陛下,各位相国,昨晚仆固怀恩准备从启夏门杀入城内,但被齐王殿下的斥候发现,通知了微臣,微臣在启夏门一带部署了三万军队,把安德坊的一千内应歼灭了,城外叛军发现异常,没有敢攻城,便撤退了,应该是曲江池一带被河陇军包围,仆固玚被射杀,一万叛军投降了。”

  “那仆固怀恩呢?”太子李亨急问道。

  “仆固怀恩率两万军队向新丰县方向撤退,在渭河时被数万河陇大军伏击,听说仆固怀恩率数百人逃脱,其他两万军队全部投降了,河陇骑兵去追杀仆固怀恩了。”

  所有人都听得面面相觑,仆固怀恩的造反一夜之间就结束了吗?

  “请问老将军,现在齐王的军队在哪里?”李亨有点紧张问道。

  郭子仪躬身道:“微臣最新得到的消息,齐王率领大军已经向西撤退了,应该是返回陇右了。”

  李亨一颗心顿时放了下来,李邺的军队走了就好。

  “传朕旨意,城门可以开启,恢复长安正常秩序!”

第923章 符玺之忧

  仆固怀恩被全歼,仓惶逃走,天子李亨终于长长松了口气,特地放自己一天假,返回了后宫。

  虽然李邺对他的皇位也是一个巨大威胁,但好在李邺讲武德,有分寸有底线,对朝廷也足够尊重,不会像安禄山、仆固怀恩那样乱来。

  所以李亨也暂时顾不上李邺,眼下他最急迫的对手还是太上皇和皇太弟李璘,仆固怀恩造反说起来也是李珍政变的延续,也是太上皇挑起来的,真不知道太上皇还会挑起什么乱子,给自己添堵。

  坐在内书房里,李亨仔细端看手中天子信宝,李亨叹了口气,还有六方玉玺在太上皇手上,尤其传国神宝和受命宝,什么时候才能回归自己手中?

  玉玺是死物,说它不重要也没错,太宗皇帝没有得到传国玉玺,他便自己刻了一尊受命宝,也不影响他统治天下。

  但说它重要,它确实又极为重要,毕竟它是一种身份符介,得到它才能是正宗天子,所以关键要看它们在谁的手上,在商人手上,不过是换钱的贵物,在大臣手上,它们又变成上爬的阶梯,在叛贼手中,拿着它们登基也只能是小丑。

  可如果在皇子手中,尤其是有天子继承权的皇子手中,那就麻烦了,比如在李璘手中,再配上一份太上皇的传位诏书,他的登基就变得合法了,他有传国玉玺和受命宝,又有太上皇的传位诏书,还有富庶的巴蜀为根基,朝廷都没法指责他篡位。

  “陛下在想什么呢?”张皇后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李亨身边。

  她好奇地拾起玉玺,仔细打量,忽然醒悟,“这就是天子信宝?”

  李亨点点头,搂过张皇后坐在自己身边,李亨骨子里有很深的恋母情节,而张皇后虽然没有母仪天下的气度,但她确实有母性十足的身材,身体丰隆宽扩,胸有丘壑,使李亨对她十分迷恋。

  可惜她的野心太大,一心想学武则天二圣临朝,随着韦见素退相,天子的权力渐渐加大,这段时间张皇后开始怂恿李亨把朝务带回后宫,她就有机会参与了。

  张皇后已经从李辅国那里得知了天子信宝之事,她依旧假装糊涂问道:“陛下是从哪里得到的?”

  “是齐王李邺,他用信宝和朕换了延州!”

  “陛下不是说齐王也有篡位的野心吗?他怎么会把玉玺给陛下?”

  李亨摇摇头,“朕也不知道,或许他看不上信宝,如果是神宝或者受命宝,他就不会给朕了。”

  “陛下,是不是太上皇和李邺勾结,让李邺助他复位,他才把信宝给李邺?”张皇后也反应过来了。

  李亨冷笑一声道:“肯定是这样,但李邺拒绝了。”

  “这么好的事情,他会拒绝?”

  “朕开始也想不通,现在朕终于有点明白了。”

  “陛下能否给臣妾说说?”

  李亨淡淡道:“因为有李璘在,太上皇实际上是被李璘控制了,不管是李珍政变,还是仆固怀恩造反,好像是支持太上皇复位,但实际上都是给李璘做嫁衣,李邺应该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拒绝和太上皇合作,不想给李璘做嫁衣。”

  张皇后的眉头皱成一团,“陛下的意思是,十四郎才是最大的威胁?”

  李亨点了点头,“太上皇年事已高,他各种折腾也无非是朕添堵,但十四郎不一样,他是随时随地准备替代朕,朕已经封他为皇太弟,他还不满足,还在纵容太上皇四处挑事,他以为朕不懂吗?没有他的默许,杨洄怎么见得了太上皇,高力士又怎么去得了陇右?”

  “既然如此,他为何不怂恿太上皇直接登基,他做皇太子就行了。”

  “你以为他现在不是吗?”

  李亨冷笑道:“手握十万大军,巴蜀官场都是他说了算,巴蜀几百万人的生杀夺予都在他手上,置办三宫六院,迎娶七十二妃,他不是土皇帝是什么?所谓名份,哼!他的野心大着呢,他想做天下的皇帝,不是巴蜀的土皇帝。”

  张皇后沉思片刻道:“其实倒是有一个办法解决,陛下找一个借口,派军队杀进巴蜀,干掉十四郎,把太上皇接到身边控制起来,陛下总这样担惊受怕,还不如果断一点,用军队去解决!”

  李亨苦笑一声道:“朕也知道,但关中兵力不多,需要等中原叛乱平息,大军返回后朕手中才有足够的兵力。”

  “陛下为何不募兵,扩大军队?如果长安周围有二十万大军守备,仆固怀恩的危机也就不会发生了。”

  李亨站起身走到窗前,落寞地望着远处,大唐被安史之乱蹂躏,中原、河北满目疮痍,千疮百孔,朝廷税赋收入不到天宝年间的三成,他现在连大臣的俸禄都要发不出来,哪里还有财力物力募兵?

  想到这,李亨心中万般苦涩一起涌出,他忍不住仰头长长叹息一声。

  成都青羊宫,这里原本是天子行宫,在太上皇搬到青城山通天观后,李璘开始对宫殿进行修葺扩建,几个月后,这里就成了李璘的东宫,他以皇太弟的身份,堂而皇之住进了这座占地近千亩的宫殿。

  此时在勤政殿内,李璘正秘密接见了一名宦官,这名宦官不是别人,正是高力士的手下夏知明。

  事实上,太上皇和高力士身边的大部分宦官和宫女都被李璘收买了,他随时可以知道太上皇在做什么?想做什么?

  太上皇想利用李珍来发动政变,李璘一点也不反对,甚至还支持,反正成功了最后的果实也是他来摘,他护送太上皇去长安,然后太上皇以身体不适为由再把权力交给自己,大唐天下不就是自己了吗?

  李珍算個屁,自己有十万大军支持,他有吗?

  不过李邺那边,李璘还是有点不太放心,他把握不住李邺,李邺军事实力远远超过他,在荆襄时他就被李邺打得屁滚尿流,丢掉了江南西道,现在他一样对李邺充满畏惧。

  “什么?太上皇把天子信宝给李邺了?”

  李璘蓦地瞪大了眼睛,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夏知明战战兢兢道:“回报殿下,确实是把天子信宝给了齐王,卑职亲眼看见高公公带着信宝去了齐王府,回来就没见了。”

  “混蛋!”

  李璘气得狠狠一拳砸在桌子上,他和父皇有过约定,父皇手中的七宝都会留给自己,不能交给朝廷,李邺虽然不是朝廷,但本质是一回事。

  当初太上皇死活不肯把七宝交给自己,看在他是自己父亲的面上,李璘也不想逼得太狠,双方就签订一个协议,七宝只能留给自己,不能交给朝廷,没想到太上皇竟然把信宝交给李邺了。

  李璘气得在大殿上来回踱步,虽然信宝不是很重要,但万一太上皇头脑发热,把神宝或者受命宝交给李邺,那自己真要吐血了。

  不怪李璘这么看重玉玺,将来他和皇兄争位,能证明他合法正统的依据就是太上皇传位诏书、再加上传国神宝和受命宝,皇兄拿不出传国神宝和受命宝,就证明他得位不正。

  这一刻李璘下定决心,要把剩下的六宝全部夺回来。

  这时,夏知明又低声道:“启禀殿下,我们还找到了贵妃娘娘的下落!”

  李璘眼睛一亮,“真找到贵妃了?”

第924章 条件升级

  杨贵妃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女人,天子李隆基甚至不惜背负爬灰的骂名,也要把她从儿子身边夺过来。

  其实所有的皇子年纪都比杨贵妃大,面对千年一见的绝色美女,他们怎么可能不动心,但动心归动心,也只是心里想想而已,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他们也不敢付诸行动。

  可现在不一样了,杨贵妃失踪了,那就意味着谁找到她,她就归谁所有,天子李亨在安排人秘密寻找,李璘也在安排人秘密寻找。

  只是李璘是通过派人监视虢国夫人杨玉珮来寻找杨贵妃。

  随着杨玉珮迁去陇右定居,李璘也渐渐猜到贵妃就在陇右,但贵妃会不会在李邺手中?李璘一直就有这个怀疑。

  “你在哪里发现贵妃?”李璘追问道。

  “在一座道观内,叫做白云观,贵妃娘娘化名为玉竹真人,目前就在道观内出家。”

  李璘心中一喜,贵妃娘娘没有被李邺占有,而是出家了。

  他急问道:“你肯定吗?”

  夏时明点点头,“卑职可以肯定,高公公也确认了,只是那座道观被看守很严,我们无法接触,所以最终没有能见到贵妃,但她肯定在里面出家。”

  连高力士都已经确认,那就假不了,李璘这时彻底动心了,现在自己完全有条件占有贵妃,如果自己也能一沾贵妃的芳泽,这辈子也不亏了。

  一般而言,男人的色心膨胀程度是和他腰囊的饱满度以及头顶乌纱的高度有关。

  李璘已经是巴蜀的土皇帝了,他也想尝一尝贵妃的滋味,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目标了。

  不过当务之急,他还是要把剩下的六宝先拿到手。

  想到这,李璘问夏时明道:“太上皇的六宝现在是谁负责看守?”

  “就是太上皇本人保管,但高公公可以用,有时候王慜也能接触。”

  王慜是太上皇的心腹宦官之一,李璘点了点头,他有办法了。

  高力士回到通天观已经三天了,但他却没有见太上皇,原因是太上皇上山听道去了。

  这让高力士有点发懵,一向热衷于权力争夺的太上皇居然追求长生了,那自己千辛万苦去陇右又有什么意义?

  中午时分,高力士正在小睡,一名小宦官跑来把他推醒,“阿翁,太上皇回来了!”

  高力士连忙起身,穿上鞋向大门外走去,只见百名侍卫护卫着一顶八人大轿从山道转过来了,后面还跟着二十几名宦官宫女。

  这时,轿帘掀开,头戴金冠,身穿一袭明黄色道袍的太上皇李隆基笑呵呵道:“让高翁久等了。”

  高力士上前行礼笑道:“只要上皇龙体康健,老奴就放心了!”

  “还不错!吃得好,睡得香,在三清观住了三天,朕确实感觉身体清爽了很多,不愧是洞天福地,天下第一仙修之地。”

  “上皇,其实通天观也不错。”

  “确实,通天观也很清幽,朕要小憩片刻,回头再和高翁叙一叙!”

  “上皇请!”

  李隆基到后院去了,高力士也回了自己的房间。

  现在高力士也同样年事已高,再没有精力照顾太上皇的起居了,现在照顾太上皇起居的宦官叫做王慜,年约三十余岁,一脸精明。

  太上皇休息了,王慜连忙来见高力士。

  高力士摇着扇子问道:“太上皇怎么会想起去听道?”

  “回禀阿翁,是三清观的清风真人发来邀请,上皇欣然答应了,奴才反对也没有用。”

  “就这一次吗?”

  “好像过段时间还有一次,一共三次,上皇说他至少要去两次,不过后面两次不用三天,一天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