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569章

作者:高月

  但他心中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担心,他迈出这一步,不仅得罪了河陇李邺,也违抗的天子的旨意,接下来他会遭遇什么的打击,他心中没有底。

  “军师,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梁崇义沉声问军师刘本昌道。

  刘本昌身材矮小,却十分狡诈,他扶着城垛笑道:“使君若想长久,无非文武二手。”

  “怎么说?”

  “先说武,武比较简单,无非就是收集各州钱粮到襄阳,然后招募军队训练,只要使君的军队达到十万人,就具备了割据荆襄的实力。”

  “那文呢?”梁崇义问道。

  “文就有讲究了,卑职建议使君向天子上书谢罪,就说襄阳无兵驻扎,机会难得,所以忍不住出兵为朝廷夺回襄阳,请朝廷立刻向襄州、房州、唐州、随州、豫州等地派官员,卑职相信天子也想将李邺的势力赶出荆襄。”

  梁崇义沉思片刻道:“李辅国那边呢?”

  刘本昌点点头道:“李辅国那边是关键,使君要立刻向李辅国送五万贯钱,同时向鱼朝恩和程元振各送两万贯钱,使君的位子基本上就稳了。”

  梁崇义目光露出一丝担忧,“但李邺的军队还在荆州,怎么办?”

  “这是必须要面对的,卑职建议把河陇军的家眷都礼送去荆州,或许会减少李邺军队反弹的力度。”

  “会吗?”

  “很有可能,据卑职所知,雷万春之前一直驻守鄂州,或许他会重返江夏,荆襄这边,李邺极为看重汉阳,只要我们不动汉阳,我估计能维持现状。”

  梁崇义点点头,“但无论如何,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我要立刻扩军。”

  当雷万春率领大军从三峡道撤出来,正好遇到了撤退到峡州的五千荆襄军,雷万春大怒,下令将弃守襄阳的陈景光斩首,众人苦苦求情才得以告免。

  失去襄阳,也意味着和陇右断绝了联系,不过汉中也可以送去鹰信,雷万春当即派人赶往汉中送信,同时率领大军撤退到荆州江陵县。

  目前雷万春手上有六万三千人,包括三万荆襄军,三万巴蜀降军,还有三千骑兵,军队倒是不少,但粮食却有不足。

  就在这时,梁崇义将一万两千户军队家眷礼送出了襄州,这倒出乎雷万春的意料,使雷万春没有了夺取襄阳的紧迫感。

  但下一步该怎么办?雷万春等不及齐王殿下的命令,他必须要自己做决定了。

第935章 识人不明

  郑鞠是荆襄军司马,秦州成纪县人,出任河陇情报署副署令,去年被李邺派来襄阳任职,但季广琛怀疑他是李邺派来监视自己的眼线,以至于郑鞠并不受季广琛重用。

  但雷万春到来以后,郑鞠便成了他最信任的左膀右臂。

  大帐内,郑鞠沉吟一下道:“梁崇义并非忠心于朝廷,人人都知道他野心极大,一心想效仿河北三镇,这次他攻占襄阳,我认为他也是想割据一方为藩镇,其实这对齐王殿下的大局未必是坏事,我建议将军不要管他,我们要尽快落实殿下的下一步布局。”

  “郑司马是指什么布局?”

  “选择一块四战之地,东可进江南、江淮,西可入巴蜀,南可吞洞庭,北可上襄宛,尤其是接应巴蜀,下一步殿下必然是攻打李璘。”

  雷万春沉吟片刻道:“郑司马指的是荆州?”

  其实不止是荆州,西可入巴蜀指的是峡州和归州,南可吞洞庭指的是岳州,东可进江南、江淮指的是鄂州和沔州,北可上襄宛指得是荆州,雷将军占据这六州,就为将来殿下将来的发展打下了根基。”

  郑鞠的一番话令雷万春深以为然,而且他事先已得到李邺的授权,在危急时刻,他可以做出合适自己的决策。

  当然还有另一个因素,三万巴蜀降军实际上并不是巴蜀人,大部分都是江南西道人,跟随李璘去了宣州,又从宣州前往巴蜀,那么把这三万军队安置在江南西道的鄂州和岳州最合适不过。

  思虑良久,雷万春做出决定,暂时取峡州、归州、荆州、岳州、鄂州、沔州六地为立足之地。

  三天后,大军开始渡过长江前往岳州和鄂州.

  荆襄的局势变化影响深刻,这是因为荆襄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它是更大的一个四战之地,所以当天子李亨得知梁崇义违抗自己旨意,出军占据了襄阳,顿时大怒。

  当即要下旨革去梁崇义的节度使之职,但李辅国劝止住了。

  “请陛下息怒,荆襄的情况我们并不是很了解,梁崇义出兵一定有他的原因,陛下不妨再等几日,微臣相信梁崇义一定会有报告送给陛下!”

  李亨按耐住怒火道:“朕答应过齐王,以大局为主,让荆襄军集中兵力阻击李璘军东进,朕还下旨要求梁崇义保持克制,但他违抗朕的旨意,朕的承诺又算什么?朕又该怎么向齐王交代?”

  “陛下可以向齐王解释清楚,这是梁崇义的擅自行动,并非陛下的本意,况且当初朝廷和齐王达成过荆襄协议,要求他退出荆襄,齐王既然签字了,那么荆襄发生的一切应该和他无关,陛下又何必在乎他的感受?”

  “话是这么说,但实际上,季广琛不是他留下的棋子吗?他实际上依旧通过季广琛控制着荆襄。”

  李辅国摇摇头,“陛下,我们不应该去管实际上是什么样子,我们只管明面上的规矩,规矩就是他全退出荆襄,荆襄已和他无关。”

  这时,有侍卫禀报,“陛下,南阳节度使梁崇义派人送报告给陛下!”

  正在说他呢!报告就来了,李亨当即令道:“把报告呈上来!”

  梁崇义是节度使,他直接向天子李亨汇报,可以绕过政事堂。

  有内侍将梁崇义的报告呈给天子李亨,李亨迅速看了一遍,脸上的不满稍微缓和一些。

  李辅国在一旁察言观色,知道梁崇义必然在报告中认错,肯定有列了一堆理由。

  李辅国很了解李亨,知道他内心其实是很赞成夺取襄阳,主要是害怕李邺翻脸,至于天子承诺倒不是很重要。

  李辅国小心翼翼道:“陛下,梁崇义怎么说?”

  李亨把报告递给他,“大将军自己看看吧!”

  李辅国连忙接过报告看了一遍,梁崇义在报告中说襄阳无兵镇守,机会极为难得,他斗胆出兵替朝廷占领了襄州,一切后果由他来承担,恳请朝廷立刻派州县官员接管荆襄。

  在报告最后他提到了,为避免和荆襄军队开战,他把荆襄军的家眷都礼送出襄州,同时,荆州、峡州和沔州还在对方手中,他没有出兵占领。

  “陛下,梁崇义很替朝廷着想啊!把一切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利益给朝廷,而且他很克制,没有和雷万春的军队交手,微臣觉得,这里处理,李邺应该无话可说吧!”

  李亨缓缓道:“朕毕竟是天子,天子承诺,必须一言九鼎,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李辅国心中一松,梁崇义这一关在天子这里算是过了。

  李亨负手来到地图前,望着荆襄,心中着实有点得意,出兵襄阳不光是占领襄阳这么简单,这次出兵还得到了整个荆襄北部,包括襄州、房州、均州、郢州、随州、唐州和豫州,收获丰盛啊!

  但李亨还是有点担心李邺翻脸,他沉吟片刻道:“宣韦见素来见朕!”

  很快,韦见素被带到了御书房,李辅国也回避了,他急急返回了自己府上,估计这会儿,梁崇义给自己的厚礼也该到了。

  韦见素坐下,李亨沉吟一下道:“事情有点麻烦,朕刚得到消息,梁崇义违抗朕的旨意,出兵占据襄阳了。”

  韦见素心中一惊,急问道:“那双方爆发激战了吗?”

  “倒没有,说是襄阳无兵镇守。”

  李亨把报告递给了韦见素,韦见素连忙接过报告细看,眉头渐渐皱成一团,“陛下了解这个梁崇义吗?”

  “朕观察过他,他是长安人,羽林军出身,一直是来瑱手下,来瑱有割据淮西的野心,就是他向朝廷秘密汇报,朝廷把来瑱调回朝廷,朕就任命他为淮西节度府副使,后来又出任汴宋节度使。

  他的军队被史思明军队击败后,他率军退守汝州,朕任命他为南阳节度副使,年初节度使李岘入朝为相,他升为南阳节度使,履历很整齐,朕还是比较信任他。”

  韦见素叹口气,“陛下,微臣不是危言耸听,微臣认为,就凭他违抗圣意,擅自进攻襄阳,破坏陛下和齐王的合作大局,此人不是善辈,微臣很担心他会再度割据荆襄。”

  李亨沉吟一下道:“关于梁崇义,朕会继续观察,但现在朕担心的是,李邺那边会有什么反应?”

  韦见素半晌道:“微臣也不知道,但微臣会写一份鹰信给李邺解释清楚,梁崇义占领襄阳不是陛下本意,是他擅自所为!”

  李亨点点头,“朕也是这個意思,把事情解释清楚,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第936章 宝应元年

  这时候,李邺已经接到了雷万春从汉中发来的鹰信,消息好坏参半,伏击李璘军大获全胜,俘获了三万大军,敌人后军已经退回巴蜀,但襄阳也被梁崇义偷袭得手,目前只保住了归州、峡州、荆州和沔州,其他北部各州都失守了。

  坦率说,这个消息着实让李邺恼火,倒不是襄阳失守的问题,他本来打算用襄阳换汉中,他生气是因为天子失信,答应得好好的,居然在背后捅自己一刀。

  李邺立刻派人把李泌和刘晏两名军师找来商议对策。

  李泌笑道:“这个梁崇义恐怕居心叵测,又想效仿河北三镇割据了。”

  “何以见得?”李邺问道。

  “很简单,如果是李奂和李岘,他们会和天子圣旨对着干吗?以前梁崇义的上司来瑱就是不肯遵从圣意,有割据的心思,被强行宣召回京,梁崇义想割据荆襄,我一点都不奇怪。”

  李邺沉吟一下道:“长史的意思是,占据襄阳并不是天子的意思,而是梁崇义擅自所为?”

  “必然是,阻击李璘出川要比占据襄阳重要得多,孰轻孰重,天子分得清,绝不会这个时候从后背插刀子!”

  旁边刘晏也道:“长史说得对,事情是明摆着的,襄阳空虚是因为荆襄军在南面对抗李璘军队,梁崇义不可能不知道,他明知李璘对天子的威胁,明知李璘大军杀出巴蜀的严重后果,但他还要偷袭占领襄阳,说明他内心根本就没有朝廷大局,根本就没有天子,他心中只有自己的利益,要不了多久,他割据荆襄的嘴脸就会完全暴露出来。”

  李邺微微叹息一声,“其实我是希望荆襄能恢复正常的政务管理,没有驻军,也没有节度使,让荆襄百姓能够休养生息,我打算把荆襄军撤到汉中驻扎,把完整的荆襄交给朝廷,没想到出了梁崇义这个幺蛾子,天子还纵容他,辜负我的一番好意。”

  李泌摇摇头道:“天子心胸狭隘,看不懂殿下的格局。”

  李邺想了想又道:“那下一步呢?这件事不可能就怎么算了,军师有什么建议?”

  李泌笑道:“荆襄的下一步其实和殿下的战略计划息息相关,殿下的下一步是哪里?”

  李邺缓缓道:“明年等太上皇驾崩,拿下巴蜀!”

  刘晏也笑了起来,“我明白长史的意思了,一旦大军从巴蜀出来,那個时候就需要雷万春的军队接应了。”

  李邺笑道:“此一时,彼一时,荆襄南部倒比襄阳更重要了。”

  两天后,韦见素代表天子发来鹰信,解释了襄阳之事和天子无关,李邺也回信给韦见素,对此事表示遗憾,此事便不了了之。

  时间一晃又到了次年一月,朝廷改元为宝应元年,河陇节度府也颁布了齐王升赏令,有功将领官升一级,不少文官也同样升官一级,所有人都加了俸禄。

  另外,齐王府第一次授予爵位,这是李邺和天子谈判的结果,天子给了李邺五十个爵位指标,最高为县公,其中有十个县公,然后侯伯子男各十个名额。

  第一批五十个爵位指标几乎都给了将领,像雷万春封江夏县公,辛云京封渭南县公、南霁云封成纪县公、王汝孝封江陵县公等等,还有裴琇、李抱真、白孝德、段秀实、荔非元礼、卫伯玉等人也封了县公。

  李邺封爵也比较平衡,照顾到了军中各个派系,大家也心服口服。

  一月初,各地皆发生大事,幽州李怀仙因鞭挞士兵激起兵变,被部将朱希彩以及朱泚、朱滔兄弟所杀,朱希彩自立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朱泚、朱滔兄弟皆为兵马使。

  朝廷承认了朱希彩的节度使,继续封他为幽州大都督府长史、范阳郡王,朱泚和朱滔皆封骁骑卫左右将军,封爵县公。

  就在李怀仙出事的同一时刻,淄青节度使田神功进京述职,部将李正己乘机发动政变,推翻了田神功,自封为淄青节度使,田神功为了保住家人,不得不承认李正己合法替代自己,李正己随即也被朝廷承认,田神功改封河南道节度使。

  朝廷最终也承认了梁崇义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封金紫光禄大夫、校检兵部尚书、襄阳郡王。

  一月的最后的一天,河陇节度使监察使王昌龄因年迈,受风寒不治,卧床两个月后不幸病逝,李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典,追谥号为毅公,并亲自带着百官为其扶棺下葬。

  二月初虽然是早春,但陇右还是冰天雪地,但已经感受到了空气中的暖意,腊梅绽放,柳枝吐芽,一群群鸟雀在空中飞舞鸣叫,河流冰层也开始溶解,麦田里的雪变成薄薄一层,已经能看到黑黝黝的土地。

  官道上冰雪也只剩下很薄的一层,马车和马蹄的不断行走,道路变得十分稀烂泥泞。

  李邺带着百官出城视察春耕,麦田内到处是忙碌的农民,用耕牛犁地翻土,使土壤疏松,撒下麦种和肥料。

  李邺也换了鞋,带着百官们下田犁地,在大唐各地都一样,各地的州县长官这时候都要下田和农民一起劳作,表示鼓励农耕,甚至长安的天子李亨也要下田象征性地推两把犁。

  今年是河陇节度府最重视农业的一年,包括陇右和河西的耕地,朔方和丰州的河套平原开发,还有鄯州的河湟谷地,经过半年的土地分配,河陇的绝大部分农民都有了自己的土地,都憋足了劲今年大干一场,争取获得粮食的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