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719章

作者:高月

  当年,高秀岩就是从这个位子上跌倒,投靠了安禄山。

  李邺重新给他这个机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高秀岩已经年近六旬,他已经不考虑什么升官,他要用余生的最后十年,洗刷掉自己身上的耻辱,让自己重新赢得身后之名。

  让自己的子孙不再为他蒙羞。

  什么是知遇之恩,这就是知遇之恩,只有李邺才能理解高秀岩心中的痛苦,才会再给他这个机会重新站起来。

  这一刻,高秀岩愿意肝脑涂地,报答李邺的知遇之恩。

  五天后,高秀岩率领军队抵达了云中县,也就是今天的大同,早在北魏时期,这里就是北魏的都城,城池很大,很有气势,城墙坚固高大,人口约有二十万人,商业发达。

  在云州的北面,是延绵不断的隋长城,时间才过去一百多年,长城还是很坚固。

  但北面的大山还是有三处缺口,都是由河流亿万年冲刷而成,长城也分别修了三座城关要塞,在那里唐军的驻军。

  一座位于东北方向的天成军,这其实就是关隘要塞的名字,一座位于正背面的清塞军,青河从这里流过,另一座便是西北方向的静边军,驻军一千人,防御的便是著名的紫河道。

  紫河道可以说是三座关隘的重中之重,其他两座关隘,峡谷狭窄很长,游牧骑兵稍不留神就会被前后堵在峡谷内。

  所以一般游牧骑兵入侵中原都不愿意走天成军和清塞军,而更愿意走紫河道,这里峡谷宽达百里,两边牧草丰美,更有利于骑兵南下。

  当然,游牧骑兵很少,更多是来自草原的商队,和草原商人和回纥商人,源源不断从这里通过,前往云中县。

  高秀岩上任后,立刻视察了紫河的静边军,发现这个要塞守备松弛,城关破旧。

  高秀岩当即在这里驻军一千人,又调五千士兵过来重新修缮关城。

  这天下午,高秀岩刚从紫河道返回云中县军营,副都督张光晟来报,“启禀都督,这两天有個汉族商人来找都督,说有重要军事情报,和回纥有关系,卑职也正好不在,是守门校尉汇报的。”

  高秀岩沉吟一下问道:“能找到此人吗?”

  张光晟点点头,“他留下了地址,应该能找到!”

  “烦请张将军派人去把商人找来!”

  高秀英在大帐内坐下,看了看桌上积累的公务,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情,都是日常军队训练汇报。

  高秀岩靠在椅背上,轻轻按着太阳穴,他毕竟年纪大了,精力大不如前。

  好在现在他只管军务,不管政务,给他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早在陇右时期,李邺就取消了节度使,实施军政分开,当时是因为李邺控制的都是边疆地区,各个节度府的管辖区域,如果还像从前一样实行军政一体的节度府制度,陇右朝廷就没有多少管辖的州县了,所以必须要实行军政分开。

  两朝合并后,文官集团对李邺实施的军政分家,废除节度使制度空前欢迎,朝廷上上下下都吸取了安禄山造反和藩镇割据的教训,坚决支持李邺实施的军政分离,取消都督官衙,都督在城中可以有自己的死宅,但都督要回归军营。

  另外,取消了都督府长史一职,都督府中的军务由司马负责。

  目前的各都督府长史改任刺史府高官,向朝廷负责,坚决贯彻刺史归刺史,都督归都督,刺史管文政,都督掌军事。

  这个制度也同样受到了各个军方都督的欢迎,如果不是野心勃勃之人,都会欢迎这个制度,这是给各大都督减负,把繁琐而千头万绪的政务从各个都督手中分走,无疑大大减轻了各大都督的压力。

  很巧,张光晟刚刚出营就遇到了商人,连忙把他带进大营,商人年约五十余岁,看起来很精明能干,他跪下行礼,“小人王丰参见都督!“

  高秀岩点点头,“你是哪里人,目前在做什么生意?”

  商人躬身道:“小人是朔州人,世代经商,小人一直在和草原游牧民族做生意,已经有三十年!”

  “看样子你能说草原的语言?”

  “没错,小人确实能说突厥语,在那边也有很多朋友。”

  “你想给我说什么重要军事情报?”

  商人王丰道:“不知都督是否知道昆坚和回纥大战之事?”

  高秀岩摇摇头,“我不知道,朝廷也不知道,你详细说说!”

  “半年前,昆坚可汗去世,他的三个儿子为了争夺汗王,发生了内讧,最后被次子夺取汗位,另外两个兄弟被杀,回纥可汗抓住昆坚内讧的机会,出兵八万到十万进攻昆坚部,在曲漫山以西两国爆发大战,昆坚被回纥击败,被斩杀五万余人,余部逃亡遥远的北方。”

  “这是半年前的情况,那现在呢?”

  “小人听说葛逻禄人退出了之前占领的思结土地,向回纥求和,思结、仆固、拔野古、都播等部又重新奉回纥为都可汗,这是两个月的事情,后来小人回来,草原下了大雪,消息断绝,小人就不知道了。”

  高秀岩又问了一些情况,这才感谢商人,派人把他送出大营。

  “张将军觉得这个消息可信吗?”高秀岩问副将张光晟道。

  张光晟点点头,“卑职认为消息应该可信,但事关重大,我们应该再询问一些商人,多方求证,消息才能准确。”

  高秀岩默默点头,“这个消息确实重大,必须要向监国汇报,就烦请张将军这两天再打听一下,咱们把消息确切后,立刻向朝廷禀报。”

  “都督说得对,卑职这就去打听!“

  张光晟匆匆走了,高秀岩心中着实担心起来,从缴获的田神玉情报就知道,田神玉已经投降回纥,现在田神玉被剿灭,回纥可汗会无动于衷吗?

  好在现在是冬天,草原被茫茫大雪覆盖,既然有敌情,也要到明年开春以后。

  两天后,张光晟收集到确切情报,商人王丰汇报的消息完全属实,高秀岩根据收集的情报,当即写了一封八百里加急快报,派一队信使赶往长安。

第1212章 恢复马球

  时间已经进入十二月,河东被收复,太原安然无恙,满朝欢庆,李邺特地下令,放假一天,以示庆贺河东道回归。

  也是为了表彰李邺收复淮南道和河东道,张太后下旨,正式册封李邺为皇太兄摄政王,继续出任监国一职。

  李邺之前就被很多官员称为摄政王,但他并不是摄政王,而是监国上将军,这才是他的正职。

  摄政王比监国档次更高一级,在特殊情况下,大臣也可以出任监国,比如霍光,他就是事实上的监国。

  太后临朝也算是监国,但监国不是一个职务,只是能一种职能,一种权力。

  而摄政王就是以制度的方式,明确了李邺的职权。

  如果没有皇太兄三个字,摄政王确实已经一国的最高掌权者。

  但多了皇太兄三个字,摄政王又不算什么了?

  比如电影《魔戒》中,迪耐瑟是以刚铎宰相的身份出任摄政王,虽然掌握刚铎大权,但在阿拉冈王者归来后,迪耐瑟就必须让位。

  除非把王室继承人全部杀绝,迪耐瑟就可以改朝换代,但刚铎其他重要家族未必会认可。

  皇太兄就是皇位继承人,可以叫太子,也可以叫太上皇、皇太叔、皇太弟、皇太兄、皇太孙等等,就看和天子的关系来决定。

  按照宗室辈分,李林甫和太上皇李隆基同辈,那么李邺就低先帝李亨一辈,也就和现在年幼天子李侗是同辈,他是天子李侗的皇兄。

  说实话,封李邺为摄政王很顺利成章,但封李邺为皇太兄有些出乎李邺的意料,按照他的计划,他应该是在收复河北后才封皇太兄。

  不过张太后的懿旨需要李邺盖章才会生效,这份太后旨意就在李邺手中。

  李邺的方案都详细告诉过张太后,两人达成共识,他可不希望张太后提前或者延后,打乱自己的计划,他计划用统一天下之举世大功,来撑起皇太兄的封号。

  现在太早了.

  中午时分,李邺匆匆来到大明宫暖阁,整个冬天,张太后都住在这里。

  在暖阁前等了片刻,门开了,一名宫女施礼道:“太后已在里间等候,殿下请!”

  李邺稍微整理一下内甲,他身上藏有三把飞刀,很多时候他不得不防,大唐势力太多、太杂,将他恨之入骨、恨不得把他剁成肉酱的仇人更是数不胜数,在家里在官署他不担心,但在外面,他还是要时刻警惕。

  李邺走进暖阁,房间里温暖如春,拉着一道纱帘,隐约可见张太后斜躺在床榻上,用手托着头,俏目含春地望着自己,李邺心中叹息一声,她又来了。

  “殿下请坐!”张太后含笑向他摆摆手。

  李邺在她对面坐下,直接问道:“太后怎么封我为皇太兄?”

  “怎么,你不愿意?”

  李邺摇摇头,“不是不愿意,而是有点意外,之前我们说好的,这個封号应该在平定河北藩镇后才出现,太后提前了一年。”

  张太后叹了口气,“哀家有点累了,不想再玩这种游戏,对我毫无意义,每天面对那个小傻瓜,我看见就烦,他有何德何能,敢称呼天子?”

  “太后,这是我们说好的,我不希望你随意改变主意,改变计划,将我置于被动。”

  说着,李邺把旨意放在桌上,淡淡道:“重拟一份,把皇太兄三个字去掉,改成监国摄政王。”

  张太后站起身,从帘内走出来,走到李邺身后,细嫩的手指搭在李邺肩头,在他耳边低声道:“你这个没良心的,我不用这个办法,你会来见我吗?”

  李邺气结,“你——”

  张太后媚然一笑,坐在李邺怀中,搂着他脖子娇滴滴道:“人家这么配合你,你就不给人家一点奖赏吗?”

  李邺心中恼火,但又没有办法,只得一把抱起她,向里屋走去。

  回到官房,李邺将一柄神龙令放在桌上,这是太后送给他的,他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有什么意义?

  这时,杜佑在门口道:“殿下,独孤尚书求见!”

  李邺点点头,“请他进来!”

  片刻,独孤烈匆匆走了进来,躬身行礼,“微臣参见殿下!”

  “尚书免礼,请坐!”

  独孤烈坐下,忽然看见桌上的神龙令,不由一怔,“神龙令!”

  李邺笑道:”这是太后赐给我的,不知道有什么意义?尚书了解吗?“

  独孤烈点点头,“这是神龙元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秘密制作的一支令符,凭此令符可调动东宫三千军队,就是这三千军队包围则天皇帝的寝宫,抓捕了武三思等人,推翻了则天的统治。

  这支神龙令就成了大唐溯本正源的标志,中宗传给了睿宗,睿宗传给玄宗,玄宗传给肃宗,代表大唐正统,新帝登基时,它和玉玺八宝一样放在御案上,作为礼器。”

  “仅仅是礼器吗?”

  “当时还设了一个神龙使,是一个武艺极高的人,专门保护持神农令的人,上一任神农使是烈凤,现在的神龙使我估计是裴旻。”

  “但裴旻已经不是贴身护卫了,改任神武军将军。”

  独孤烈点点头,“所以它的护卫功能已经消失,就是一个单纯的礼器,太后才会把它赐给你。”

  “原来如此!”

  李邺拾起神龙令,把它放进柜子里,既然只是一个礼器,那对他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独孤烈也转到正事上,他取出一份报告,呈给李邺道:“这是兵部按照殿下要求,制定的一份马球大赛草案,请殿下过目!”

  唐朝的马球大赛在安禄山造反后就彻底停止了,先帝李亨曾经想恢复,但也没有能够成功。

  李邺自然也想恢复马球大赛,一方面这是大唐盛世的体现,另一方面,长安无数马球迷都期待一年一度的大赛重开。

  马球大赛是兵部的事情,由兵部中的驾部负责,下面再设一个马球署为执行机构,李邺自然就把它交给了独孤烈。

  李邺拾起方案看了看,笑道:“边军中各都督府,卫军中的各卫,还有演武堂和军校以及民间的球队,加起来至少有三四十支,是不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