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728章

作者:高月

  这时,桅杆吊斗上的眺望员大喊:“前面看见海岛了!”

  南霁云取出千里眼向北方眺望,远处隐隐看见了一条黑线,应该郁洲到了。

  郁洲又叫东海岛,也就是今天的连云港,但唐朝的连云港和现在的连云港不一样,唐朝是一座大岛,叫做郁洲,一条海峡将它和本土割裂开。

  东海岛西面紧靠海峡有一座县城,叫做东海县,县城连着岛上渔民大概有一万余人。

  但从去年开始东海岛上驻扎了一万军队,忙碌地修建码头和仓库。

  虽然数万军完全可以先前往海州,然后直接过海峡进入东海岛,反正海州也是朝廷控制,完全没有必要坐船过去。

  但李邺还是下令军队坐船前往,这是为了让士兵们适应海上航行。

  东海岛当年和泉州一起被划给了关陇军,只不过大家都忽略了泉州,而忽视了东海岛。

  主要是东海岛的战略地位不够重要,作为海港,他向北比不过莱州半岛,向南比不过泉州和广州。

  若论腹地广阔,它又比不上长江上的江都,论漕运,甚至比不过淮河上泗阳,高不成,低不就,一直很尴尬的存在。

  直到陇海铁路修筑完成,连云港才有了广阔的腹地,成为中原地区最近的出海口。

  但现在是唐朝,李邺之所以看中这里,因为这里是攻打李正已战略之处,船队从这里出发,北上胶州湾,夺取密州和莱州,直插李正已的后背。

  即将开始的春季作战,唐军将使用明暗两条线作战,郭子仪统领的十万大军是明线,暗线就是南霁云的三万军队。

  东海岛和大陆之间是一条长十几里,宽两里的海峡,这简直就是天然良港,可以停泊大型战船。

  目前这里已经停泊了一百艘大船,很快,一艘艘满载士兵和物资的大船也驶入了海峡。

  此时的长安已经是正月初十,新年的气氛依旧浓厚,不过长安百姓已经从祭祖和团圆的仪式感开始转向寻找乐子,正月十五的花灯节要来了。

  但对于大唐高层,这几天却格外紧张,李邺连续几天向政事堂阐述了他的战略思路,并讲述了大唐未来将面对的挑战。

  摄政王议事堂内,左右相和七名辅相围坐在一张长长的方桌前。

  李邺缓缓对众人道:“各位相国,剿灭四藩镇并不难,如果他们没有外援,那么半年之内可以全部剿灭,但他们一旦有了外援,就会发生很多变数,目前藩镇会有两大外援,第一是回纥军,估计四月或者五月左右就会到来,其次便是契丹,但契丹和回纥不一样,回纥是想抢掠河北和中原,尤其是洛阳,一直是回纥人的目标,而契丹的目标是幽州,他们是想占领幽州,所以契丹出兵的时间一定晚于回纥。”

  这时,左相张立问道:“平州的高句丽势力殿下怎么看?”

  李邺沉吟片刻道:“高句丽势力一共有三块,平州高句丽、契丹高句丽和新罗高句丽,这三块一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他们都受契丹人的控制,一旦我们和朱滔军队作战,高句丽人可能就会参战,协助朱滔军队,这实际上是契丹在背后支持,高句丽人就成了契丹的先锋。”

  这时,李泌举手道:“殿下,卑职想说两句!”

  “李尚书请说!”

  李泌走到地图前,用木杆指着地图道:“如果回纥大军要到来,想必田承嗣和李宝臣也知道,我认为他们不会和我们拼死作战,而是会选择退让,把我们让给回纥军,微臣建议,一旦灭掉李正已后,大军立刻北上,抓住回纥军未到来的机会进攻田承嗣,很可能田承嗣会保存实力北撤,这样会有利于我们在河北拿到立足之地。”

  李邺点点头,“我们会安排情报探子,时时掌控田承嗣军队的动态。”

  这时,右相李岱忧心忡忡道:“如果回纥军南侵,必然会对河北民众产生重大伤害,朝廷必须要对此有充分准备,包括帮助、安置难民,另外希望大唐军队能尽量北上,让回纥军蹂躏河北土地越少越好。”

  众人纷纷支持李岱的建议,这也是他们所担忧的,会产生大量难民。

  李邺点点头,“产生难民的可能性很大,但未必成为灾难,关键是我们准备充分,由政事堂负责难民和接收的安置,我会调兵遣将,将回纥入侵的损失降到最低。”

  李晟忐忑不安地坐在摄政王官房外等候,他目前任右威卫将军,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官职,没有实际军职。

  他虽然极富军事才华,但在政治屡遭挫折,两次站队失误,第一次他和李邺共保长安,李邺邀请他留下,但李晟选择了朝廷。

  第二次站队失误,是李晟接受鱼朝恩的任命,出任神策军左将军,最后李晟被关陇军俘虏。

  不过严格说起来,李晟率领的神策军属于朝廷军队,所以被俘也视为归顺,李邺没有为难他们,让他们进了演武堂学习半年,依旧授予了相应的官职。

  李晟的悲剧是出在家族身上,准确说是出在前相国李揆的身上,李揆热衷于名利,加上他趋炎附势,依附阉党,使李晟没有选择,只能听从家主的意见。

  现在陇右李氏上下对李揆极为不满,认为他使家族错过很多重大机会,李邺以兰州为都府,陇右李氏不但不支持,还暗中给李邺穿小鞋,现在李邺即将定鼎天下,机会已经没有了。

  陇右李氏懊悔万分,便把所有责任都推在李揆身上,整个家族一致决定,罢免了他的家主之位,改由李楷出任家主。

  李楷特地和李晟谈了很久,要求他为家族建立功勋,挑起大梁。

  李晟也由此主动上书,恳请李邺再给他一次报效国家的机会。

第1227章 启用名将

  这时,杜佑走过来低声道:“殿下回来了,请将军进去!”

  李晟深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向官房走去。

  走进官府,李晟躬身行礼,“卑职参见殿下!”

  李邺微微笑道:“李将军去碎叶感觉如何?”

  李邺设立的演武堂是培养将领的学校,但对于投降将领,主要让他们去一趟西域,重新激发他们从军的初衷,为大唐开疆辟土,与其空谈说教,不如去实地走一趟。

  李晟点点头,“卑职第一次知道,原来大唐的疆域竟然是如此辽阔壮丽,说实话,卑职真不想回来了。”

  李邺沉思片刻道:“主要是我们在西域比较被动,处于守势,所以没有让你们去更远地方,当年我经略河中时,把大唐边界向西开拓了五千里,在咸海建立了县城,还驻军一千,但我们一定还会杀回去,这个机会希望将军能把握住,在西域为大唐开疆,建立不世功勋,留名青史。”

  李晟当即表态道:“卑职愿去西域开疆!”

  李邺笑了笑道:“我明白你的想法,会有机会的,但不是现在,现在我需要一支军队出兵井陉,李将军,这支三万人的军队由你来率领,李国臣做你的副将!”

  李晟心中大为感动,竟然让自己做主将,这份信任让他一时难以自已,声音哽咽道:“卑职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李邺把一份出兵方案递给他,“去枢密院报到吧!好好研究一下我的出兵方案,另外兵部有沙盘,你可以去申领一套。”

  “卑职告退!”

  李晟行一礼,慢慢退了下去。

  李邺望着李晟走远,李晟大唐中兴名将,历史上威名赫赫,从他在河阳大败田神功,又在虎牢关大败王思礼,就能看出他领兵果断狠绝,有勇有谋,确实是难得的将才,之前虽然站错队,那不是他的问题,所以在晾了李晟几个月后,又重新启用他,让他率三万军负责西线,对付李宝臣。”

  这时,从事在门口禀报,“启禀殿下,段使君求见!”

  “请他进来!”

  不多时,段秀实匆匆走进来,躬身道:“参见殿下!”

  李邺笑道:“刚才我让李晟去枢密院找你!”

  “卑职在门口遇到了,让他先去,枢密院有官员会先替他登记。”

  说完,段秀实取出一份情报,递给李邺,“这是朔方都督白元光发来的鹰信,思结部大酋长左辛派人朔方来送信,表示思结部不会跟随回纥进攻大唐。”

  李邺点点头,“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回纥大军要进攻唐朝。”

  “对!思结实际上就是来报信,说是派了十几个人来朔方,最后到朔方只剩下了两人,其他人都冻死在路上,有一支亲唐的部落还是很不容易。”

  李邺沉吟一下道:“草原那边情报落后,他们得到的消息往往都是一年前,估计朱滔、田神玉等人还会用假消息骗草原湖人,所以他们很可能还以为现在大唐依旧是宦官专权,朝纲混乱,有可趁之机。”

  “殿下说得一点没错,这一年变化很大,回纥人是想不到的。”

  李邺敲敲桌子又道:“还有河北那边的情报搜集,我要知道,田承嗣是不是准备北撤,枢密院要加强河北情报。”

  “卑职明白,绝对没有放松,一旦接到消息就会立刻汇报!”

  元宵节刚过,魏州元城县,一支由数千辆大车满载着粮食物资以及大量财富,沿着官道北上,前往沧州。

  五千军队由田承嗣的三子田华率领,沿途护卫车队。

  虽然现在是半夜时分,但官道两侧不少百姓在远处观看。

  这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物资运输北上,这是第三次了,只不过之前的两次都是船队,没有怎么引起瞩目,而此时河道封冻,只能用大车运输。

  大车运输当然声势比较大,就算是半夜,还是惊醒了沿途的民居内的百姓,悄悄打开窗查看。

  在距离官道二十几步外的一家客栈内,二楼窗前站着几名黑影,他们密切观察着车队北上。

  这几名黑影正是关陇军设在魏州的情报站成员,主管叫王孝林,就是魏州元城县人,原本是大理寺的一名八品主簿,被枢密院看中,把他派来魏州监视田承嗣。

  “主管,好像一直都是粮食!”一名手下在旁边低声道。

  王孝林摇摇头,“不对!大车的承重明显不一样,我们也不要胡乱猜测,明天去找魏纪中核对一下。”

  魏纪中曾经是田承嗣的心腹幕僚,曾长期代表田承嗣驻扎朝廷,但因为他支持田承嗣的侄子田悦,多次劝说田承嗣立田悦的继承人,由此被长子田维记恨。

  再加上魏纪中看好李邺,多次劝说田承嗣交好李邺,为自己子孙留条后路,他的劝说被田维抓住了,成为他暗中勾结李邺的把柄。

  架不住几個儿子轮番进谗言,田承嗣也渐渐冷落了魏纪中,魏纪中已经被踢出了核心幕僚圈,成为一个二线幕僚,平时也没什么事情。

  中午时分,在元城县的清河大酒楼内,王孝林请魏纪中喝酒,聊起了昨晚上的车队。

  魏纪中叹口气道:“我压根就不知道昨晚几千辆大车北上之事,包括之前的船队,我知道得甚至比你们还晚,田承嗣商议什么事情从来不会叫我,我已经彻底被边缘化了。”

  王孝林也知道魏纪中因为支持田悦而被田维等人排挤,现在已被排挤出决策圈子,之前阿史那承庆之事他压根就不知道,内卫发消息来让自己求证,自己也无从下手。

  “那魏先生觉得田承嗣是不是打算北撤沧州?”

  魏纪中摇摇头,“魏州是田承嗣老巢,他在魏州经营多年,怎么可能轻易放弃,他转移物资钱粮去沧州,也不过狡兔三窟罢了,魏州保不住,他就撤去沧州。”

  停一下魏纪中又道:“他让长子田维经营魏州,让次子田朝经营贝州,三子田华负责沧州,田承嗣本人却神龙见首不见尾,从去年十二月以来,我一共见过他三次,结果发现全是替身。”

  “先生能认出他的替身?”王孝林好奇问道。

  魏纪中端着酒杯冷笑道:“我怎么会不认识,他的两名替身都是我替他找的,我知道怎么分辨。”

  “会不会田承嗣本人已经不在魏州了?”

  魏纪中沉思片刻缓缓道:“确实有这个可能!”

第1228章 交释兵权

  贝州清河县,在紧靠永济渠的一片原野里,矗立着一座占地数千亩的庄园,庄园被高高的围墙包围,周围二十里内都没有村庄,所以一般人都不知道庄园内的情况。

  虽然还有一些农民进去帮忙,但个个守口如瓶,死活不肯说庄园内的情况,眼中还露出恐惧之色。

  这座庄园不仅神秘,而且低调,庄园大门常年关闭,在清河县也没有人提及到这座庄园。

  让我们把目光越过高墙,发现这座占地庞大的庄园内竟然是一处牧场,几百匹马在牧场上悠然而行,远处是一片占地二十余亩的建筑,修得是雕梁画栋、美幻绝伦,里面更是假山池鱼,步步美景,生活着数十名美女。

  这里便是魏王田承嗣的一座行宫,田承嗣虽然自封魏王,但实际上他的各种用度行头已经堪比帝王了,只有帝王才会有行宫,而他就有了,不过这些行宫都很低调神秘,当地人都不知道。

  田承嗣此时就藏身在贝州的这座行宫内,目光却盯着遥远的山东。

  田承嗣身穿一袭白色的棉袍,这是刚从长安买来的,什么皮毛大氅都穿腻了,他也想试一试这种长安最流行的棉袍,虽然看起来臃肿一点,但很暖和,外面再穿一件羊皮比甲,就更加暖和了。

  大堂上摆放着一架河北沙盘,田承嗣的目光凝视着沙盘上的齐州,那里是李正已的都城。

  沙盘上的曹州插着一面小红旗,那曹州,郭子仪率领十余万唐军目前就驻扎在曹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