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739章

作者:高月

  当然,这种简陋的弹射装置准头很差,如果用大型石砲弹射,效果就会好得多,但他们没有选择,一架大型石砲重达几千斤,根本没办法运来。

  “来了!来了!”

  几名黑衣人低声喊道。

  只见两里外的永济渠上出现了一艘庞大的巨船,月光下看得格外清晰,正是李邺所乘坐的五千石巨船,在一众千石战船中俨如鹤立鸡群。

  “准备发射!”

  十几名黑衣人奋力向后拉拽火鸦,拉到极致,另一人甩燃了火折子,直接点燃火鸦,火鸦瞬间燃烧起来。

  “放!”

  十几名黑衣人同时松手,巨大火鸦腾空而起,向永济渠上大船飞去。

  “快撤!”

  一群黑衣人连牛筋也顾不上拆除,仓皇向西奔逃,他们很清楚,火光一闪,唐军骑兵就会立刻发现他们。

  也确实如此,火光燃起的瞬间,他们就被唐军发现了,一百多名唐军调转马头,疾速向小山丘奔来。

  与此同时,熊熊燃烧的火鸦划过天空,向五千石大船飞来,但准头太差,火鸦从大船前面数十步外掠过,一头栽到河对岸的泥土里熊熊燃烧起来。

  护船骑兵顿时一阵骚乱,连李邺也被惊动了,他起身走到窗前,正好看见了在地上燃烧的火鸦。

  这颇有一点博浪沙行刺的感觉,只不过博浪沙抛的是四十斤的铁锥,而今天射的是燃烧火鸦。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喧嚣,李邺走出舱门,向远处望去,两三里外竟然有一座很小的山丘,这在辽阔的河北平原上倒是少见。

  不多时,骑兵抓住了几名黑衣人,他们跑不快,被唐军骑兵追上了。

  片刻,骑兵虎贲中郎将何京上船禀报,“启禀殿下,他们已经承认,是田承嗣的探子!”

  “他们怎么知道我在这艘船上?”

  “他们不知道,他们只是想袭击最大的一艘船,并不知道殿下在船上。”

  原来如此,李邺点点头,“这是小问题,不要耽误,继续全速前进!”

  发生的偷袭事件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也间接反映出田承嗣的紧张,他派出大量斥候探查唐军的动向。

  此时,田承嗣的十万大军驻扎在长芦县,长芦县位于漳水和永济渠的交汇处,交通位置极其重要,距离李邺的船队还有三百里左右。

  田承嗣已经得到了二十万唐军兵分两路向自己杀来的消息,他手上虽然还有十二万大军,但这是他的本钱,而且他放弃魏州等根基北撤,就是为了保存实力,让回纥军和唐军先互相消耗,他最后出来摘果子。

  可现在回纥军迟迟未到,唐军却已经步步进逼,这可怎么办?

  这两天田承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寝食不安。

  这时,侄子田悦劝道:“王爷,既然唐军兵分两路,我们就可以集中全部兵力迎战其中一支,或许有希望战胜对方!”

  田承嗣摇摇头,“这次出征的主帅就是摄政王李邺,他身经百战,怎么可能给你逐个击破的机会?你看看情报,他和郭子仪的大军只相隔五十里,只要一支大军被袭击,另一支大军就会杀来,切断我们退路,这实际上是个陷阱!”

  “但我们一直不肯出战,不断撤退,太被动了,不如侄儿率三万骑兵夜间偷袭敌军船队,火烧敌军船队,让他们失去后勤辎重,李邺就自然退兵了。”

  旁边王伦也劝道:“王爷,田悦将军说得对,我们不断后撤,不仅地盘没有了,也严重影响士气,不如主动出击一次,振奋士气,夜袭船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就算失败,骑兵也能突围出来,损失不会太大,可如果成功了,李邺真的要撤军!”

  田承嗣被说服了,他沉思片刻便答应了,“可以试一试!”

  田悦大喜,立刻抱拳道:“卑职一定不辜负王爷重托!”

  当天晚上,田悦便率领三万骑兵沿着永济渠南下了。

  王伦回到自己大营,亲兵迎上前禀报,“二老爷来了!”

  王伦吓一跳,兄弟王伟怎么来了?

  他一转念便隐隐猜到了,恐怕和崔家有关系。

  兄弟王伟的妻子是崔氏之女,虽然不是嫡女,但确实出身清河崔氏。

  王伦走进偏帐,一名男子站起身道:“大哥!”

  王伦摆摆手,“你来得还真是时候,坐下吧!”

  来人正是王伦的胞弟王伟,他是一個文人,目前是崔氏家学的主事。

  当然是受崔泽的委托来见王伦。

  “是家主让你来的?”王伦又问道。

  王伟摇摇头,从怀里取出一封信递给王伦,“你看看!”

  王伦接过信,顿时大吃一惊,竟然是摄政王李邺写给他的。

  “这这是怎么回事?”

  “家主去见摄政王了,主动提到了你,家主希望你迷途知返,摄政王便给你一个机会,如果伱能抓住机会,摄政王会特赦你。”

  王伦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抖着手打开李邺的信,上面只有几句话,如果他能协助朝廷,立功赎罪,李邺将会特赦自己。

  王伦一时低头不语,他当然知道田承嗣目前面临的巨大困境,并不是粮食不够吃,而是田承嗣犯下了重大的战略失误。

  竟然放弃了自己的根基北撤沧州,田承嗣想的让回纥军和唐军决战,他来捡渔人之利。

  但他的手下将士可不是这么想,都认为田承嗣畏战,一退再退,最后十几万大军困守在沧州一个人口稀少的小县,引发了士气崩溃。

  现在整个士气都低迷到极点,根本不可能和唐军作战。

  沉思良久,王伦抬头问道:“是不是还有什么信件没有给我?”

  “你接受吗?”王伟问道。

  王伦叹了口气,“我已经没有选择。”

  王伟又取出一张纸条递给他,这才是李邺给王伦的任务。

  王伦看了看纸条,还真是一招二桃杀三士的毒计。

  他沉吟一下道:“我知道了,另外你立刻赶去唐军那里,告诉摄政王,田悦将率三万骑兵偷袭船队!”

第1247章 战略陷阱

  王伦派亲兵护送兄弟王伟离去,他随即又找到了田承嗣。

  田承嗣还在沙盘前忧心忡忡,他有点后悔派侄子率三万军去偷袭李邺船队,那可是他最后的三万骑兵,一旦全军覆灭,会给他带来致命打击。

  这时,王伦来到他身边,田承嗣用木杆指着北面,叹口气道:“看来我确实不该放弃魏州北撤,再往北就是荒芜的盐碱地,然后就是漳水入海之处,我们根本没有退路了。”

  王伦缓缓道:“刚才卑职忽然想到了一个重大的战略机会。”

  “什么机会?”田承嗣精神一振,连忙问道。

  王伦用木杆向西面一指笑道:“王爷发现了吗?我们和李宝臣的河间县相距不到百里。”

  “哪又怎样?”

  “王爷,我们可以借口联合抗唐,大军杀到河间县,我们直接吞并了李宝臣的军队,拿到了河间县,我们就有了广阔的战略空间,向北可以撤退到莫州和易州,向西可以撤退到定州和恒州,甚至可以穿过井陉杀到太原去,我们的退路不就一下子开阔了。”

  田承嗣眼睛一亮,这真是妙计,换个思路,格局就打开了,自己就有了广阔的纵深。

  这一瞬间,田承嗣做出了决定,出兵瀛洲,吞并李宝臣,夺取河间间,

  不过田承嗣又犹豫了一下,“我的粮食物资怎么办?”

  “王爷,可以用船运走,走漳水运到武强县,再转绛水北上河间县,绕一个圈而已。”

  田承嗣欣然道:“这次多亏先生提醒,要不然本王还真没有想到向西走。”

  王伦又道:“卑职还有一个建议!”

  “你说!”

  “卑职在想,朱泚一定会劝阻回纥军暂留幽州,让咱们和唐军死战,这是他的借刀杀人之策,一旦咱们被灭了,回纥大军又击败唐军,笑到最后的可是朱泚。”

  田承嗣点点头,“你说得对,这個混蛋不准我进幽州,就生怕我抢了他地盘,迟早有一天,我要亲手宰了这头肥猪!”

  “王爷,卑职的意思是,我们不能这样被动,要主动出击去找回纥可汗,劝说回纥军以大局为重,南下进攻唐军,我们要尽力而为,而不能任凭朱泚摆弄。”

  田承嗣沉思片刻,“那你说派谁去比较好?”

  “卑职愿为王爷分忧!”

  “你去?”田承嗣有点犹豫,他还需要王伦在自己身边出谋划策。

  “王爷,这是卑职的方案,只有卑职知道该怎么劝回纥人,换任何一个人都办不到,卑职会快去快回,不会耽误王爷大事!”

  田承嗣点点头,“那你快去快回,实在不行就算了,不要勉强。”

  “卑职明白,今晚卑职就出发!”

  当天晚上,王伦在几百骑兵的护卫下去了幽州。

  田承嗣随即下令,大军向河间县转移,所有粮食物资重新上船,迂回运往河间县。

  他不需要李宝臣同意,按照合纵协议,危机之时,他们可以合兵一处,共同抗击唐军。

  九万大军在次日天亮时出发,其中一万大军护卫船只沿着漳水南下冀州武强县,再从武强县走绛水北上河间县。

  长芦县和河间县直线距离只有八十里,但船队迂回绕道北上,一下子变成了近四百里的路程。

  建议让田承嗣大军去河间县自然是李邺的安排,他算准了田承嗣无法陆运粮草物资,只能通过水运,也正好田承嗣手中有千余艘船只,船队顺着漳水南下,到武强县再转道向北,那时船队距离田承嗣的大军就有两百里远了。

  这是阳谋,一旦截了田承嗣的粮草辎重,田承嗣就只能和李宝臣死磕了。

  不需要王伦通知,田税率领三万骑兵刚杀出来,李邺派出的斥候便发现了,立刻疾速通知了船队。

  当然,王伟的进一步通知让李邺确定了对方的目标,他们果然是针对船队而来。

  夜色中,数千战船静静地停靠在永济渠西岸,所有易燃烧的物品都已经收了起来。

  田悦的三万骑兵是沿着东岸南下,虽然李邺看不上这支骑兵,但他绝不敢轻敌,毕竟这三万骑兵都胡人,包括李正已的一万四千人和田承嗣的一万六千人,作战经验丰富,骁勇强悍,李邺已经下决心将这三万骑兵全歼,绝不给他们逃回去的机会。

  远处十几里外,三万骑兵在黑暗中出现了,他们没有走官道,而是在一望无际的旷野内疾奔,这一片上万亩的土地原本是麦田,但死去的人太多,麦田荒芜,变成杂草地。

  铁蹄敲打着大地,发出闷雷一般的轰隆隆声响,大地在颤抖。

  前面是一大片树林,根据探子的消息,越过树林就能看到停泊在河中的船队,而唐军是河对岸驻扎。

  田悦是一个杀伐果断的将领,他很清楚,这个时候最怕畏手畏脚,要么撤退回去,要么就放手大干一场,享受成功或者失败。

  “全速前进!”

  三万骑兵如风驰电掣般向树林中奔行,他们个个骑术娴熟,纵马疾奔,冲进了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