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74章

作者:高月

  此时,李岱的重新审问还没有开始,那么他之前的证词还没有被推翻,仍就有效。

  杨慎矜还是处于一种被停职羁绊状态,有罪和无罪之间。

  不过侍妾明珠对他的告发杀伤力很大,如果内容详实,加上其他人的旁证,便可直接将杨慎矜定罪,甚至不需要证据。

  不过罪名可以轻一点,毕竟侍妾明珠举报的各种巫术不涉及谋反,只是比较荒诞,有失官德体统。

  可如果搜到谶书,那性质就不一样了,谶书一般都有举王谋反的内容,罪名就会重得多。

  “杨中丞,卑职总觉得这里面有件蹊跷之事!”

  侍御史吉温一直是李林甫的心腹,他天宝初年还是新丰县丞,被李林甫看中,一步步将他提拔起来。

  李林甫看中了他奸诈狡猾和心狠手辣,一旦被吉温盯上的大臣,无不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朝中一直把他和另一名酷吏罗希奭并列,称之为罗钳吉网。

  杨国忠对这位吉御史也颇为看重,一方面自然是吉温能力出众,什么事情交给他,自己可以高枕无忧。

  另一方面是吉温自身家族没有底蕴背景,完全是靠依附权势而生,他今天依附李林甫,明天也可以依附自己。

  更重要是吉温很聪明、有眼力,从不和杨家作对,聪明人谁不喜欢?

  杨国忠笑道:“吉御史觉得哪里蹊跷?”

  吉温缓缓道:“李岱案中有金龙入阁,杨慎矜案又涉及谶纬,却没有找到一个涉案方士,在整个案情上缺了这個重要的一环,就有漏洞了。”

  杨国忠感觉吉温是在提醒自己,他便试探问道:“假如这个方士已经逃匿,吉御史有办法吗?”

  吉温呵呵一笑,“逃匿去抓捕就是了,管他死的活的,只要补住这个漏洞,案子就坐实了。”

  杨国忠立刻明白了,点点头,“多谢吉御史提醒,我这就派人去抓捕!”

  吉温笑而不语,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天子要对李林甫下手了,自己又何必绑在一棵濒死的枯树上。

  两人来到杨慎矜府宅前,五百名搜查士兵已经列队整齐,他们是从千牛卫中临时抽调出来,就算千牛卫大将军也无法暗中交代。

  五百士兵已经沐浴更衣,且严格搜身,这种搜家制度一直被严格遵守,哪怕是凶残狡诈的吉温也要遵守,说不定哪天就搜他的家了。

  “杨中丞,卑职给你说一下,搜家有制度,咱们不能进去,只能由专门的搜家士兵进府。”

  他又压低声音对杨国忠低声道:“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能保证搜家之事不会落在自己头上,所以大家都须遵守制度!”

  杨国忠也觉得有道理,便点点头道:“重点是搜查他的书房,机密东西一般都藏在书房内!”

  “卑职也这样认为!”

  五百士兵开始进府搜查,翻箱倒柜,掘地三尺,十几名士兵负责搜查书房,信件全部装入专门的书信袋,书籍也被仔细翻了一遍。

  忽然,一名士兵大喊:“这里有问题!”

  士兵纷纷围上来,只见书橱背后露出细细一条异样的木色,众人移开木橱,只见橱子背后挂着一只木盒。

  士兵打开木盒,里面是一本书籍,士兵当即登记编号,装进了红色搜查袋,表示重要可疑物品。

  府外,吉温还在和杨国忠闲聊,这时,为首将领出来,抱拳道:“启禀杨中丞,启禀吉御史,士兵在书房内发现一个暗盒,里面有一本书,据说有点像谶书,已经编号收查。”

  杨国忠心中暗喜,呵呵笑道:“大家辛苦了,争取中午前搜查结束!”

  ........

  李岱已经不在天牢地下监狱,而是转移到大理寺的一间单独院子,属于软禁监狱,倒不是优待李岱,而是天子同意再审,那么李岱便转为嫌疑犯状态,不定罪,但需要控制人身自由。

  下午时分,由御史台进行了第一次提审,御史中丞王珙亲自审理此案,王珙是河东名门王氏家族子弟,深得天子李隆基器重。

  他出任御史中丞虽然是李林甫推荐,但王珙并非李林甫党羽,而是李林甫的盟友,不过今天李林甫并不指望他能偏向自己的儿子,但至少希望王珙能够公正,能够避免儿子再中幻术。

  果然,没有了幻术干扰,李岱坚决否认自己纵火烧毁户部文书库,也坚决否认自己和杨慎矜有任何关系,同时也否认桌案下搜到的纸龙和自己有关。

  被告人否认一切再正常不过,从来没有谁会主动承认自己有罪,对于普通百姓则是直接动刑,酷刑之下不得不承认自己有罪。

  但李岱是朝官,只是处于停职状态,何况他还是相国李林甫的儿子,不可能用刑,那就必须找证据证明李岱涉案。

  首先是人证,之前是守卫士兵证明李岱当时在户部文书库,但这个人证被王珙否决了,户部员外郎出现在户部库房很正常,就像不能说士兵在军营附近,就认定军营失火是士兵干的,一个道理。

  除非士兵亲眼看见李岱举火把点火,这才能叫人证。

  其次就是证据,要抓到火龙操控者,然后火龙操控者拿出证据来证明李岱涉案。

  最后王珙发现唯一能指证李岱是嫌疑人的物品,就是他桌案下的幻术纸龙,它居然成了呈堂证据,那就需要李岱证明那箱幻术纸龙不是他的。

  .........

  杨慎矜也被软禁在大理寺官房内,一连两天,他都没有好好睡上一觉,焦躁不安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尤其当他得知,朝廷改用了谶术来控诉自己,更让他惊恐不已,什么户部亏空他不怕,他根本就没这回事。

  但谶术他害怕,他确实喜好谶术,甚至有点沉溺其中,曾经常和史敬忠讨论天象,以断定大唐政治走向。

  他甚至还一度相信隋朝会重新崛起,现在朝廷居然抓住他谶术这件事来问罪,让杨慎矜惶惶不可终日。

  这时,门开了,有一名老狱卒进来给他送饭。

  老狱卒将一只只食盒放在桌上,又把旧食盒收走,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杨慎矜一眼,敲了敲其中一只食盒,转身走了。

  杨慎矜看到了狱卒的眼色,待他关门走了,杨慎矜连忙上前打开那只食盒,里面是满满的米饭,他用筷子挑了挑,果然从底部挑起一张纸条。

  他拿着纸条走到窗下打开,里面只有一句话,‘书房搜查,没有谶书,仅有历书。’

  杨慎矜将纸条吞进肚子里,想了想,他渐渐有点明白了。

  一定是自己家被搜查了,有人事先放了一本谶书,但士兵没有搜查到谶书,只搜到一本历书,杨慎矜想起来了,他的书橱里是一本北朝历书。

  那是北周书法家赵文渊亲笔抄写的历书,自己才把它收藏起来,难道是有人暗助自己,把谶书换成了历书?

第101章 危机再现

  杨慎矜一案由三堂会审,也就是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三个部门抽调官员组成三审官。

  杨慎矜是户部侍郎,级别很高,审他的官员级别也相应很高,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和大理寺少卿,俗称大三堂。

  三堂会审的好处一方面固然是防止栽赃陷害,但更重要是防止徇私枉法。

  大理寺内堂,十几名三部门官员正在共同拆阅搜查到的证据,并和搜查清单进行对比。

  出乎所有人意料,从杨慎矜书房密盒里搜到的书竟然是一本北朝历书,书法精美,一看就是名家所写,但和谶书没有半点关系,这让在场所有官员都一片哗然。

  左相陈希烈匆匆来到中书省,找到了中书令李林甫。

  “相国,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李林甫喝了口茶,不慌不忙问道:“什么有趣的事?”

  “都传闻在杨慎矜书房里搜到一本谶书,结果三堂核对,那根本不是什么谶书,而是赵文渊手书的北朝历书,太荒唐了。”

  李林甫眯眼笑道:“不会是被人换了吧!”

  “怎么可能,那么多眼睛盯着,上面还盖有搜查章,怎么更换?”

  李林甫暗暗赞许,这招釜底抽薪之计果然漂亮,没有了谶书,就很难定造反大罪,没有了造反之罪,顶多是行为不当,有失体统,那也就不会把五郎李岱牵扯进去。

  “杨慎矜开审了吗?”李林甫又问道。

  “下午开审了,他承认自己迷信旁门左道,有过很多荒唐的驱邪行为,但他矢口否认自己有造反的念头,更没有和任何人勾结谋逆,三堂会审目前找不到他造反的证据,也找不到他和吏部失火案有关的证据,最后商定了一个有失体统的罪名。”

  李林甫点了点头,杨慎矜被贬黜是不容置疑了,关键就要看天子是否接受这个结果,如果接受这個结果,那么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事了,失火案就会不了了之,

  可如果天子一定要置杨慎矜于死地,那失火案一定还会再起波澜。

  ........

  御书房内,天子李隆基极为恼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杨国忠站在一旁,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这次他们把事情搞砸了,李隆基不仅仅是要杨慎矜的户部,而且是想利用这次机会,把隋朝杨家彻底灭了。

  这下子让自己怎么向杨家动手?李隆基对杨国忠失望到了极点,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他还能做什么大事?

  “谶书怎么会变成历书?倒底是谁掉包的?”李隆基目光凌厉地盯着杨国忠。

  杨国忠擦着头上的汗水,低声道:“微臣也不知道,这件事是交给史敬忠,微臣不知道他是怎么安排的。”

  “没用的东西,退下!”

  “微臣告退!”

  杨国忠慌慌张张退了下去。

  李隆基暗暗摇头,这个杨国忠在官场上太不成熟了,自己和李林甫的暗斗,他居然看不出来。

  李隆基当然知道是李林甫干的,怕杨慎矜的叛逆案牵扯到他,李林甫这样干也无可厚非,可若不狠狠收拾一下他,他就不会把自己放在眼中。

  “传朕旨意,继续严查户部库房失火案!”

  ........

  李林甫不安地在朝房里等待,黄昏时分,御书房传来消息,天子不满杨慎矜一案的结论,要求继续严查户部库房失火事件。

  这个消息让李林甫心一凉,天子还是不肯放过自己。

  马车内,李林甫忧心忡忡,他心知肚明,天子一定知道是自己把谶书换了,让他十分恼火,又下旨继续严审五郎的案子。

  伴君如伴虎,李林甫体会得太深刻了,有传闻说,贵妃可能会抱养一名后宫的皇孙为养子,如果是那样,太子之位又会起风波。

  天子一定会全面扶持杨家,自己就成为了拦路石。

  李林甫十分焦虑,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倒下,一旦自己倒下,自己的家族就会有灭顶之灾。

  想到这里,李林甫对心腹侍卫王宽道:“去把四十八郎找来见我!”

  李林甫着实有点心力憔悴,这个时候,他又想到了自己聪明老成的孙子,他需要一个完全能信任的军师。

  这时,李林甫的马车在家门口缓缓停下,管家跑上来禀报道:“老爷,宇文家主来了,说是有重要事情和老爷商量!”

  “他在贵客堂?”

  “在!已经等候多时。”

  “告诉他,我马上就到,另外,四十八郎若来了,带他到我书房等候!”

  管家连忙去了,李林甫心中有一种不祥,宇文靖这个时候来,恐怕没有什么好事。

  .........

  贵客堂上,昨晚他终于被兄弟宇文通说服,从李林甫这艘老破船上跳船,全面投向杨家,以保宇文家族的身家富贵。